一、糖尿病足病的病史
(一)國際
美國:3%糖尿病患者有足潰瘍;50%非創(chuàng)傷的截肢是糖尿病所致;
英國:469例糖尿病人,追蹤4年,10.2%發(fā)生足潰瘍; 1077例糖尿病人橫斷面調查,7.4%有足潰瘍;
芬蘭:下肢截肢率:男性糖尿病34.9/萬,非糖尿病3.4/萬;女性糖尿病23.9/萬,非糖尿病1.7/萬;
綜合多個國家的情況,國外糖尿病85%的截肢起源于足潰瘍, 截肢率是非糖尿病的25倍(5/萬-180/萬),糖尿病住院患者, 47%因糖尿病足。
(二)我國情況
缺乏完整的全國資料。
1996--2000糖尿病足占住院糖尿病人2.45%,截肢率14%;304醫(yī)院回顧性的分析了過去10年中2306例住院患者,糖尿病足占2.5%;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統計結果顯示: 糖尿病足占門診2.24%, 住院的8.57%,截肢率17.31%;
我院范麗鳳統計住院病人合并足潰瘍率為12.78%(60歲14.44%),足壞疽為3.4%。
國際范圍內資料顯示,15%糖尿病患者一生中發(fā)生至少1次足潰瘍,我國的統計,10%的糖尿病患者發(fā)生過足潰瘍。
(三)經濟負擔
瑞典報告1例糖尿病足從診斷到愈合,平均費用14,627美元;截肢43,000美元;
美國每年糖尿病足花費40億美元,占糖尿病治療費用1/5,且費用和所占比重快速上升;我國也投入了大量財力用于糖尿病足治療。
二、糖尿病足病的基本概況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見一種并發(fā)癥。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塊已形成,支端神經損傷,血管容易閉塞,而“足”離心臟最遠,閉塞現象最嚴重,從而引發(fā)水腫、發(fā)黑、腐爛、壞死,形成脫疽。目前,各大醫(yī)院對糖尿病足患者一般采取截肢、搭橋或干細胸移植手術,由于“糖尿病足”患者大多數年歲已高,術手創(chuàng)傷面大,傷口很難愈合,很容易感染和復發(fā),而且患者截肢后,兩年內死亡率為51%,內對側肢體截肢率大于50%,因此,“糖足”病的傳統治療風險非常高,許多患者得了此病后,很容易喪失生活的信心。
根據中國潰爛醫(yī)學會的報告顯示:目前,我國有近300萬的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的發(fā)病已出現“中青年化”,最年輕的患者只有38歲。臨床顯示,發(fā)生糖尿病七年以后,就會發(fā)生“糖尿病足”的危險。在日常生活中,糖友們,除了平時注意血糖的變化之外,還要留意身體的其它變化,如:體溫、皮膚脫皮、撓癢、傷口不能愈合等現象。臨床中,一部分是來看皮膚潰瘍時被診斷出是并發(fā)癥的開始。
糖尿病友們平時對壞疽現象不太熟悉,壞疽現在往往發(fā)生在足部、小腿,開始會出現皮膚冰涼,脫皮,然后逐漸開始起水泡,當水泡破裂后,傷口久久不能愈合。一但出象上述情況,應在第一時間去醫(yī)院檢查,做好創(chuàng)傷處理。另外,糖友們若不小心受心,也應及時到醫(yī)院進行創(chuàng)傷處理,時時留意傷口的感染和愈合程度。
糖尿病足病又分濕性壞疽、干性壞疽和混合性壞疽。
1.濕性壞疽是糖尿足病中較為常見的足部壞死現象。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塊已形成,支端神經損傷,血管容易閉塞,同時微循環(huán)受到破壞,壞死組織的代謝物無法排出,長久堆積后,形成病變組織嚴重腐敗菌感染,形成局部組織腫脹,有些足部發(fā)展成呈暗綠色或污黑色。由于腐敗菌分解蛋白質,產生吲哚、糞臭素等,糖尿病足患者身上很容易發(fā)出惡臭味。
2.干性壞疽是凝固性壞死加上壞死組織的水分蒸發(fā)變干的結果,大多見于四肢末端,例如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和凍傷等疾患時。此時動脈受阻而靜脈仍通暢,故壞死組織的水分少,再加上在空氣中蒸發(fā),故病變部位干固皺縮,呈黑褐色,與周圍健康組織之間有明顯的分界線。同時,由于壞死組織比較干燥,醫(yī)學教育網原創(chuàng)故既可防止細菌的入侵,也可阻抑壞死組織的自溶分解。因而干性壞疽的腐敗菌感染一般較輕。大多見于四肢末端,例如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和凍傷等疾患時。此時動脈受阻而靜脈回流通暢,故壞死組織的水分少,再加上體表水分易于蒸發(fā),致使病變部位干固皺縮,呈黑褐色,與周圍健康組織之間有明顯的分界線。由于壞死組織比較干燥,因此腐敗菌感染一般較輕。
3.混合性壞疽也是一部分特殊的人群,這些病人同時會出現流膿感染和干性壞疽,這些壞疽病人在治療時更須要細心和周到,本來壞疽患者心理都很脆弱,需要更大的關懷和給予信心,但是這種種混合性壞疽病人他們甚至會因為病理的不斷變化而認為是壞疽的加重或復發(fā)。混合性壞疽病人常見于糖尿病2型患者?;旌蠅木一颊咭话悴∏檩^重,潰爛部位較多,面積較大,常涉及大部及全部手足。感染重時可有全身不適,體溫及白細胞增高,毒血癥及敗血癥發(fā)生。肢端干性壞疽時常并有其他部位血管栓塞,如腦血栓、冠心病等。
三、糖尿病足病的手術治療
一、手術治愈糖尿病
外科手術治愈糖尿病即糖尿病胃轉流手術,是美國臨床內分泌學家協會(AACE)推薦的治療方法,手術后血糖恢復正常,停用降糖藥物和胰島素,回歸正常的飲食習慣,原有糖尿病并發(fā)癥得到治愈。
胃轉流手術最早是用在減肥手術中,西方人長期攝取高脂、高熱量,體重不斷上升,許多人為了追求美麗,使自己重獲健康接受這種減肥手術,經過幾年的臨床實踐中,醫(yī)生們意外發(fā)現這種手術能有效的治療糖尿病,從而發(fā)現了糖尿病胃轉流手術,為糖尿病患者帶來了新的福音。
選擇肥胖癥并存有2型糖尿病的病人做胃轉流手術是明確的手術適應癥。不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也可以選擇胃轉流手術治療。術前檢查中應明確,病人血清胰島素和C肽值升高或在正常值,做胃轉流手術才適合。如果這2項指標降低,常提示胰島功能不全或衰竭,應屬1型糖尿病的診斷或是2型糖尿病的晚期轉變成為1型糖尿病了,這些情況是胃轉流手術治療糖尿病的禁忌癥。
總體來講,此種手術風險較小,費用不高,對于可能出現并發(fā)癥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及早選擇手術治療應該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否則一旦并發(fā)癥出現,后果將是嚴重的,也是難以治愈的。
經過糖尿病醫(yī)學領域20多年的臨床實踐,胃轉流手術已經發(fā)展為成熟的糖尿病治療方法,也是臨床治愈2型糖尿病的唯一方法。
四、糖尿病足病的手術治療優(yōu)勢
優(yōu)勢一:徹底治愈糖尿病,血糖恢復正常,擺脫終身服藥;
優(yōu)勢二:同治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等并發(fā)癥;
優(yōu)勢三:患者伴發(fā)的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得到治愈;
優(yōu)勢四:術后肥胖患者體重減輕,較瘦的患者體重有所增加;
優(yōu)勢五:一次性治療,不復發(fā),極大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優(yōu)勢六:避免了患者因糖尿病引起的致殘和致死狀況的發(fā)生;
優(yōu)勢七:手術風險低,治療時間短,不切除任何器官,1-2 周可出院;
優(yōu)勢八:術后3 天即可恢復正常飲食,術后飲食、營養(yǎng)吸收均不受影響。
常見問題
1、“胃轉流術”給胃腸改了道,會不會對營養(yǎng)吸收有影響?
答:影響甚微:
①蛋白質吸收被限制在空腸中下段和回腸。國內外“胃轉流術”術后隨訪資料顯示:沒有蛋白缺乏嚴重并發(fā)癥的報道;
②碳水化合物不能及時與相關的消化酶混合,降低了食物淀粉的降解速率,術后血糖因此能避免出現過高的峰值,胰島功能得以恢復;
③脂質食物通過刺激膽囊收縮素的釋放促進膽汁和胰液進入腸道,降解食物中的脂類物質,“胃轉流術”延遲脂類食糜的形成,致使脂質快速進入大腸而排出;
④可能降低維生素和鐵、鈣吸收,雖然都不嚴重,術后遠期還是應當注意補充多種復合維生素和礦物質。
2、“胃轉流術”為什么能治愈糖尿病?
答:糖尿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胰島素抵抗和胰島功能衰減。進行改良式“胃轉流術”術后,第一,胰島素抵抗消退,甚至消失;第二,胰島增殖。這樣兩個致病因都不存在了。而且長時間的術后回訪,患者恢復確實良好,徹底告別了常年用藥治療。
糖尿病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現在已經稱為社會的一個嚴峻的問題,目前對此病還沒有找到正真的致病原因,也就沒有治療方法,患者可說是痛不堪言。失眠是住院病人的常見問題。住院期間,噪聲、疼痛、焦慮及環(huán)境干擾均影響病人睡眠。老年人特別容易出現睡眠障礙,是因為睡眠周期隨年齡而改變,如睡眠不深并經常蘇醒。故睡眠型態(tài)紊亂之護理診斷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中也較為常見。護理上應盡量采取改善睡眠的非藥物措施。糖尿病對病人健康危害最大的是糖尿病的并發(fā)癥,由此引起的護理診斷也較為常見。護理的最終目標是改善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質量,使之成為條件健康人(即和正常人一樣參與正常的社會勞動和社交活動,享有并保持正常人的心理和體魄狀態(tài)),乃至延年益壽。糖尿病臨床典型癥狀為多飲、多食、多排及體重減輕,即三多一少。主要特點是高血糖及高尿糖。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甚至終生治療,所以對糖尿病病人的護理至關重要?,F今對糖尿病的護理診斷的介紹:1常規(guī)護理(1)耐心向患者解釋,消除思想顧慮,使之積極配合治療;(2)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隨時報告醫(yī)生;(3)每周測體重1次,認真記錄24h出入水量,通過對尿量的觀察了解疾病的發(fā)展趨勢;(4)重癥患者應臥床休息,注意加強皮膚、口腔護理,如有褥瘡、皮膚感染、潰瘍等應及時處理;(5)觀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各種感染、心血管病變、眼部病變等,如發(fā)現并發(fā)癥,應做進一步檢查。2生活護理(1)生活起居要規(guī)律,適當參加體育及娛樂活動,注意防寒保暖,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情緒,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緊張。(2)注意個人衛(wèi)生,預防各種感染,糖尿病患者體質較弱,抵抗力差,容易發(fā)生各種感染;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勤洗澡,勤換衣,并注意食物內的清潔衛(wèi)生,飯前便后洗手,一旦有感染發(fā)生時,應及時治療,不得延誤.3飲食護理糖尿病一般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有關,嚴格控制飲食對本病的恢復很重要。(1)協助患者合理控制熱能,維持標準體重;(2)根據營養(yǎng)師的建議,為患者制定飲食總熱量,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攝入適當,做到最佳配比;(3)讓患者多食用纖維素食品;(4)飲食護理的注意事項:為減輕胰島的負擔,使之合理分泌胰島素,糖尿病患者一日至少進食3餐,且要定時定量,不可隨意增減食物。糖尿病是個很復雜的疾病,但診斷起來卻是很簡單的。只要符合如下三條中的一條,就可以明確診斷糖尿病糖尿病的護理診斷:第一:在沒有明顯的高血糖癥狀的情況下,如果出現空腹血糖大于等于126mg/dl或是7.0毫摩爾每升,且這種檢測結果在另外一次的檢驗中能重復,空腹是指8小時內沒有吃含熱量的食物;第二:有高血糖的癥狀,所謂三多一少,即容易餓吃得多,容易渴喝得多,容易憋尿的多,體重減少,并且明確這種癥狀是由高血糖引起的,所謂高血糖指一天任何時候檢測,不管吃沒吃飯,血糖值大于等于200mg/dl或是11.1毫摩爾每升;第三:葡萄糖耐量試驗中2小時血糖值大于等于200mg/dl或是11.1毫摩爾每升,所謂葡萄糖耐量試驗是采用who的標準,把75克葡萄糖粉溶于水,喝下去后2小時測得的血糖值。只要符合上面三條中的任何一條,就可以診斷是糖尿病了,美國糖尿病協會目前并不推薦采用糖化血紅蛋白值(a1c)作為診斷糖尿病的標準,尿糖檢測更是不能用于診斷糖尿病。所謂前糖尿病,或是糖耐量異常,或空腹血糖異常,這組人群是指血糖值高于正常人又不夠診斷糖尿病的標準,即空腹血糖值大于等于100mg/dl(5.6毫摩爾每升),但小于126mg/dl,或糖耐量實驗2小時血糖大于等于140mg/dl(7.8毫摩爾每升)但小于200mg/dl(11.1毫摩爾每升)。有糖耐量異常的人,被稱為是前糖尿病,發(fā)展成糖尿病的風險很高,有足夠的數據證明,有前糖尿病的人,如果注意飲食健康,加強運動,減肥,加上一些藥物干預,能有效延緩甚至避免進入糖尿病階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738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