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生兒在出生之后都是會存在有一些癥狀的,例如有的新生兒就有習慣性斜頸情況,但是因為寶寶比較小,所以很多父母往往就容易忽視了這些狀況,那么寶寶習慣性斜頸怎么辦?新生兒習慣性斜頸怎么辦?習慣性習慣性斜頸該怎樣治療?
1、越早越好
對于半歲以內(nèi)的嬰幼兒,如果發(fā)現(xiàn)有習慣性斜頸,采取有效的保守治療方法可得到較滿意的效果。在嬰幼兒出生后一定要注意觀察,如果孩子的頭部總是偏向一側(cè),需查探其頭頸部有沒有包塊。盡快求助于醫(yī)生,排除頸椎等其他疾病,及早進行干預。
2、藥物封閉
如發(fā)現(xiàn)包塊,應及時就醫(yī),使用藥物治療,對促進局部包塊的吸收效果非常明顯。由于是在頸部注射,因此注射過程中需要十分小心,一般在藥物作用下,大多數(shù)患兒腫塊可以逐漸,但是對藥物不敏感以及治療時間較晚者則可能效果不佳。
3、局部按摩
此法可作為輔助治療的方法,一般可由母親進行操作,按摩前雙手要涂以滑石粉,用拇指或食指指腹在腫塊處反復按摩,促使腫塊消退。
4、手法牽引
通過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母親可對患兒進行手法牽引,具體方法為:將患兒平臥于母親雙膝上,使患兒頸部向后伸,母親用左手輕輕按住患兒胸廓,右手握住頭頸部,輕輕將患兒臉部盡量旋向患側(cè),枕部旋向健側(cè)肩峰,操作過程中手法應輕柔,使攣縮的胸鎖乳突肌得到較大的牽伸,每日30~50次左右。
5、固定矯正
患兒臥床休息時,可采取仰臥位,用小沙袋或者枕頭等柔然的物品放置于頭部兩側(cè),固定患兒頭部,使其處于矯正位,長久堅持可促使患兒自動糾正。
6、小貼士
任何治療方法有沒有絕對的治療效果,如果保守治療法失敗,應該選擇進行手術(shù)治療,手術(shù)年齡做多在1周歲左右,不宜年紀過大,否則手術(shù)也很難達到理想效果。
7、新生兒注意
1、溫度和光線
新生兒對外界溫差的變化有些不適應,適宜的室內(nèi)溫度應保持在25℃-28℃,盛夏要適當降溫,而冬天則需要保暖,但均應注意通風時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而室內(nèi)的光線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長認為新生兒感光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歡掛上厚重的窗簾,其實這是不宜的,應讓寶寶在自然的室內(nèi)光線里學會適應,而避免陽光直射眼部。
2、衣服和尿布
新生兒的內(nèi)衣(包括尿布)應以柔軟且易于吸水的棉織品為主,最好不要用化纖或印染織品;衣服的顏色宜淺淡,便于發(fā)現(xiàn)污物,并防止染料對新生兒皮膚的刺激;衣服盡量寬松,不妨礙肢體活動且易穿易脫;由于新生兒頭部散熱較大,氣候寒冷或室溫較低時應該戴小帽子,同樣要柔軟舒適。尿布用柔軟吸水性好的棉織品,做到勤洗勤換,通常白天要換4次以上,晚上應換2次以上,每次更換時均應清洗小屁股,并外涂適量護膚油劑;尿不濕則選擇質(zhì)量較好且透氣性能好的,在家里時盡量用尿片,出門或睡覺時則用“尿不濕”;注意尿片或尿不濕包裹不宜太緊,以便四肢自由伸展。
3、睡眠和睡姿
睡姿影響呼吸,且新生兒頭顱比較軟,良好的睡姿有利于頭顱的發(fā)育。建議有個舒適、厚度為1-2公分的小枕頭,中間稍微下陷,兩頭微起。最好的睡姿是仰臥或側(cè)臥,以避免壓迫胸肺部,建議在喂養(yǎng)后多采取側(cè)睡,以免溢奶或嗆咳造成窒息;在采取仰臥位時,應當經(jīng)常變換體位;足月兒因活動力較強,出生頭幾天可以適當采取俯臥,以利呼吸道分泌物流出,防止嘔吐物倒流入氣管,但俯臥必須拿去枕頭,頭側(cè)向一面,此時要有家長在一旁監(jiān)護。新生兒通常每天要睡18-20個小時,但未滿月的寶寶不宜長時間睡眠,家長應該每隔2-3個小時弄醒一次,以方便喂養(yǎng)。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895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女性乳房下垂應該怎么調(diào)理,吃什么飲食···
下一篇: 女人胸部怎么變大_為什么你的胸長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