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不通毛病多
1氣機疏泄人體五臟六腑的正常運轉,離不開氣機正常運轉作為基礎。氣機不暢,會影響臟腑機能,造成多種疾病。
....................................................
2藏血解毒中醫(yī)認為,血在安靜的時候全都歸納到肝臟里,由肝臟來凈化和解毒。血液的質量決定生命的質量。肝的這方面功能受影響,滋養(yǎng)生命的物質基礎就不牢固。
....................................................
3影響情緒一個人魯莽暴躁或優(yōu)柔寡斷,這些都是肝膽主情志、主決斷所決定的。
....................................................
4影響消化肝膽二經對脾胃有密切的影響。當肝膽功能不好的時候,會直接導致腹脹、納差、嘔吐、惡心、食欲不振等問題。
肝膽二經不通的原因歸納起來,無外乎兩個方面:
一,思慮憂傷太多,導致情志抑郁、肝郁化火。
二,肥甘厚味攝入太多,導致肝膽濕熱、難以排解。
兩個穴位來幫忙
肝膽不通,小編推薦大家一個日常養(yǎng)生好方法:刺激陽輔穴和外關穴。
1陽輔穴陽輔穴位于小腿外側,在外踝尖上四寸的位置。作為少陽膽經的腧穴,能清除肝膽郁熱,疏肝解郁,通絡止痛。
2外關穴外關穴則位于前臂的背側,當陽池穴和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和橈骨之間(它的對側就是大名鼎鼎的內關穴)。外關穴為手少陽三焦經腧穴,能清除三焦邪熱,通經活絡、疏風清理。
這兩個穴位,每天用指尖按壓36次,力道以感覺酸脹為佳,實為養(yǎng)生之寶。
兩者都是少陽經穴位,經脈相通、同氣相求,對于肝膽方面的問題有特別好的調理效果。
就疾病而言,凡少陽病、肝郁氣滯者都可以應用,肋間神經痛、膽囊炎、肝炎患者也可以用;就保健而言,它們可以幫助我們通三焦、清內熱。
能拍出痧效果更佳~~
拍打膽經保氣血
如果時間寬裕,兩個穴位還不夠滿足您養(yǎng)生保健的需求,這里還推薦敲打膽經,只要您每天敲打腿部外側膽經5-10分鐘,保證您氣血充足、精神倍棒。
情緒不舒暢,肝經就會產生阻滯。肝膽經互為表里,肝經不暢就會向膽經施壓,膽經循行在大腿外側,容易感受外邪,二者由因都會讓大腿變得不協調,長肉。
也有人會敲打膽經上火,因為膽經的熱敲打后會進入三焦經,如果上火,用刮痧板刮刮手臂的支溝穴。
敲膽經很簡單,具體做法:坐在床上伸直雙腿,或者把腳放在一個小凳子上,用拳頭去捶大腿兩側。或者直接用拍痧掌拍打腿外側膽經即可。
從大腿外側根部開始一直敲到膝蓋,敲50組 (敲完一整條線為1組)。
大家可以利用工作休息間隙,坐在座位上敲打,沒事就用拳頭去敲大腿兩側,可以稍微用一點力,敲到有痛感就行,無需過度用力。
另外,晚上11時之后是肝疏泄的時間,肝膽互為表里,這個時候大家就不要敲了。
6個穴位肝脾不合
1、大敦穴——瀉肝火
位置: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
作用:調理肝腎、熄風開竅、安神定癇、理血。
按摩手法:指壓時強壓7-8秒,才慢慢吐氣,每日就寢前重復10次左右。
2、足三里——調理脾胃
位置:在小腿前外側,距離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作用:可調節(jié)身體免疫力、降低血脂、助消化、調節(jié)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等。
按摩手法:每天按揉足三里30-50次,有酸脹感。
3、中脘穴——舒肝養(yǎng)胃
位置: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當臍中上4寸)
作用:舒肝養(yǎng)胃、消食導滯、和胃健脾、降逆利水可緩解胃痛、腹痛等。
按摩手法:伸出雙手的食指、中指四根手指,四指并攏,點到中院穴上,用力向下點,力度以自己能夠承受為準,堅持10秒鐘,松開,一般3-5分鐘。
4、行間穴——疏肝理氣
位置:位于足背側,當第1、2趾間,趾璞緣的后方赤白肉際處,稍靠大拇趾邊緣。
作用:緩解頭痛、目眩、目赤腫痛、宿醉不適、肝臟疾病等。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壓行間穴5秒鐘,壓倒有酸感后,休息5秒鐘再按壓,一共20次。
5、中脘穴——舒肝養(yǎng)胃
位置: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
作用:可給心臟供血,對情緒壓抑,生悶氣后產生的反應可疏泄,起消除肝臟郁結的作用。
按摩手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沖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鐘后再換右手同樣按揉。
6、行間穴——疏肝理氣
位置:位于足背側,當第1、2趾間,趾璞緣的后方赤白肉際處,稍靠大拇趾邊緣。
作用:緩解頭痛、目眩、目赤腫痛、宿醉不適、肝臟疾病等。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壓行間穴5秒鐘,壓倒有酸感后,休息5秒鐘再按壓,一共20次。
二、養(yǎng)肝護目宜多吃
1、決明子:第一,清肝明目;第二,潤腸通便。決明子是來源于《神農本草經》中使用了很多年的老藥,屬于藥食同源的品種,既可以作為食用,也可作為藥用。
2、綠豆:青色入肝,含有的球蛋白和多糖,可以促進體內膽固醉在肝臟分解成膽酸,加快膽汁里膽鹽的分泌,降低小腸對膽固醉的吸收。
3、菊花:味道辛、甘、苦,性微寒,主要歸肝、肺經??墒枭L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
4、豬肝:含有的豐富的維生素,其中的維生素B2可(V增強肝臟的功能,提高肝臟的解毒代謝能力因此豬肝對肝臟也起到保護的作用。
5、西紅柿:內部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以及番茄紅素,中醫(yī)認為能夠達到滋陰護肝的效果。
有約君說
順時 養(yǎng)生 ,是中醫(yī) 養(yǎng)生 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fā),人的精神煥發(fā)??墒侨绻螝馍l(fā)太過或是肝氣郁結,就容易傷身,累及脾胃,隨之而來的還有惱人的春困。
平時在家,有沒有什么預防保健的妙招?除了順應天時變化,對日常飲食起居、精神攝養(yǎng)進行調整,中醫(yī)還建議配合穴位按揉法調養(yǎng)。
每天花幾分鐘揉一揉,舒服又保健~
疏肝理氣:
按摩首選太沖穴
春天是肝旺之時,肝火偏亢,就容易傷脾胃。因此,疏達肝氣、清泄肝火是春季 養(yǎng)生 的“必修課”。
太沖穴
首先要介紹的就是太沖穴。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常按摩有平肝息風、清熱利濕、通絡止痛的功效。
位置: 太沖穴在腳背上大腳趾與二腳趾結合的地方,向腳腕脖子方向推,推到兩個骨頭連接的盡頭就是太沖穴。
按揉方法: 仔細找到最痛的點,每日按揉3-5分鐘即可,能養(yǎng)肝護肝,幫助疏通經氣運行。
三陰交穴
另一個保健穴位是三陰交穴,它是三條陰經的一個交會點,所以對于肝、腎、脾三條經脈的氣血調節(jié)有突出的作用,經常按摩三陰交可養(yǎng)肝護肝。
位置:三陰交穴在人體的小腿內側,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按揉方式:首先要正坐,抬起一只腳,放置在另一條腿上,然后一只手的大拇指除外,其余四指輕輕握住內踝尖,大拇指彎曲,用指尖垂直按壓脛骨后緣,會有強烈的酸痛感,每天早晚各按1次,每次大約揉按1-3分鐘。
健脾祛濕:
按陰陵泉穴、豐隆穴
陰陵泉穴
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也是祛濕要穴。
位置: 陰陵泉穴位于人體的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
按揉方法: 應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取穴姿勢,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60至100下,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即可,以穴位感到酸脹為適度。有條件的也可用艾柱熏灸此處3-5分鐘。
豐隆穴
豐隆穴在是足陽明胃經的絡穴,按摩豐隆穴,可以增強脾胃對痰濕的運化能力。
位置: 垂足取穴,在外踝尖前緣與外膝眼作一連線,在此連線中點處即為豐隆穴。
按揉方法: 用大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壓豐隆穴位,做輕柔緩和的環(huán)旋活動,以穴位感到酸脹為度,按揉2 3分鐘。
此外,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就是按摩腹部。團摩上腹,左手掌心疊放在右手背上,將右手掌根放在上腹部,適當用力做順時針環(huán)形摩揉0.5 1分鐘,以腹部發(fā)熱為佳,具有寬胸理氣、健脾和胃之效。
春困疲乏:
百會、風池來幫忙
春天是肝氣主導的季節(jié),因此時肝氣旺盛,容易造成 脾失運化、水濕內停 。加上春季陰雨綿綿,外濕困阻脾陽,更會引起氣血 運行不暢、經脈不通 。此時,人體就會感到疲乏、嗜睡。
如果有春困之擾,首先要健脾祛濕,除此之外,按摩百會穴、風池穴也可幫助提神醒腦。
百會穴
中醫(yī)經絡學認為,督脈由百會穴進入腦內,所以刺激百會穴能夠起到醒腦提神的作用。
位置: 以我們頭頂正中線為“經線”,兩耳朵最高點的連線為“緯線”,在“經緯線”的交點可以摸到一個凹陷的、淺淺的“小坑”,這就是百會穴。
按揉方法: 食指和中指并攏,點按在百會穴上,輕輕按揉(不拘于按揉方向),力度以頭頂稍酸麻為度,每次做10分鐘左右即可。
風池穴
還可以按按風池穴,可以提神醒腦,緩解疲勞。
位置: 風池穴位于后頸部,在頭額后面大筋的二旁與耳垂平行處
按揉方法: 以雙手拇指或食、中二指指腹按揉雙側風池,使局部酸脹,每日2-3分鐘即可。
春季別忘運動
中老年人最推薦健步快走
在中醫(yī)的理論中,春屬木,與肝相應,要熱愛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多運動,多鍛煉,多享受陽光、陶冶性情。
中老年人的活動建議在天氣和暖的時候進行,運動的目的應該是健身,以打太極拳、八段錦、健身操及健步走為主,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還能增強身體免疫力和抵抗力。
其中 快走或健步走 ,是最提倡的中老年人運動項目。它的秘訣是“抬頭、挺胸、收腹、甩開手、邁大步”,這樣的姿態(tài),讓人體肩、頸、腰、髖、膝、踝、肘等各處關節(jié)的大部分肌肉、韌帶、骨骼、關節(jié)都得到運動。
老年人健步走,可選擇勻速步行,步速80 90步/分,每次15 20分鐘;或快速步行,步速5 6公里/小時,每次步行25 30分鐘。
怎么判斷自己的運動項目、運動量是否合適?心率可謂“硬指標”。一般來說,170-年齡=合適心率,比如50歲的人,中老年人跑步中發(fā)現心率超過每分鐘120次,就要留心。如果有條件,可通過佩戴運動手環(huán),隨時察看運動心率。
5個床上健身方法
高齡老人不妨一試
對于高齡老人,健身運動必須更加小心,以下幾種適合高齡老人的床上健身方法,不妨一試——
仰頭部
坐在床上,雙腿伸直,挺直上半身,兩手自然放于身體兩側,頭緩緩抬起,仰視角盡量達最大限度,保持此姿勢15秒鐘左右。有助于改善大腦的血氧供應,健腦提神,還能緩解頸部肌肉的疲勞。
轉上身
雙腿盤坐在床上,雙手掌放在膝蓋上,以腰部為軸,慢慢旋轉,旋轉時腰部要盡量彎曲,上身前俯。先自右向左旋轉30次,再自左向右旋轉30次,每旋轉1次約25秒鐘,全部完成約30分鐘,一般在睡前進行。
挺腰腹
仰臥于床上,雙腿伸直,做深呼吸。吸氣時,腹部有力地向上挺起,呼氣時放下,一呼一吸為1次,做10~15次,有減肥和促進胃腸消化的功能。
拱脊背
趴在床上,撐開雙手,伸直雙臂,抬起臂部,像貓兒拱起脊梁那樣用力拱腰,再放下高翹的臂部,反復做10~15次,可促進全身氣血流暢。
觸腳尖
坐在床上,兩腿伸直并攏,腳尖朝前,雙臂伸直,雙手掌心朝腳尖方向做推的動作。同時,上身前俯,向外呼氣,雙手應盡量向腳尖方向推,推到不能再向前時,保持姿勢3秒鐘,收回手掌,并吸氣。連續(xù)往返30次,每天早晚各做1遍。
整合自 健康 有約、廣州日報、廣東省中醫(yī)院公眾號、北京青年報
封面圖/視覺中國
內文配圖/網絡資料
現在不養(yǎng)生,將來養(yǎng)醫(y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yè),輸了健康。關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yǎng)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932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