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元氣?發(fā)源于先天之本腎
,通過三焦輸布全身,推動五臟六腑的運轉(zhuǎn)
,是人體活動的原動力!什么是原穴
?是元氣在五臟六腑腧注、經(jīng)過
、留止的腧穴
,可見原穴在人體的重要性!十二條正經(jīng)在腕關節(jié)或踝關節(jié)處各有一個原穴
。《素問·刺法論》言:預防心之疾
,刺手少陰之原;預防肺之疾
,刺手太陰之原等
,以“補神固根”
,使“正氣存內(nèi)
,邪不可干
。”
《靈樞·九針十二原》言:“五臟有疾也
,應出十二原
,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
,睹其應,而知五臟之害矣
。”“若原穴動氣絕
,則病即不可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難經(jīng).六十六難》言:“五臟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
古代先賢與灸療大師都極為重視“原穴”灸治,認為“五臟六腑有病了
,可先取原穴
。”原穴具有虛可補
、實可瀉的雙相調(diào)節(jié)功能。1
、肺經(jīng):太淵【主治】咳嗽
,氣喘
,咳血,咽喉腫痛
,胸痛
,心悸
,腕臂痛?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多用于治療感冒
,咳嗽
,支氣管炎
,百日咳
,肺結(jié)核,心絞痛
,肋間神經(jīng)痛,無脈癥
,腕關節(jié)疼痛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肚Ы鸱健罚和傺窈筛?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太淵主之
。
《玉龍賦》:咳嗽風痰,太淵
、列缺宜刺。
《金鑒》:主治牙齒疼痛,手腕無力疼痛及咳嗽風痰,偏正頭痛等癥
。
【配伍】
配列缺
、孔最,有疏風解表
,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
,氣喘,胸背痛
;
配內(nèi)關、沖陽
、三陰交
,有益心通陽
,祛瘀通脈的作用,主治無脈癥。
2
、心包:大陵【主治】心痛,心悸
,胃痛,嘔吐
,癲狂,癇癥
,胸悶,脅痛
,驚悸
,失眠
,煩躁,口臭?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多用于心動過速
,胃炎
,扁桃腺炎
,精神分裂癥,腕關節(jié)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都滓医?jīng)》:兩手攣不收伸
,及腋偏枯不仁
,手瘈偏小筋急
,大陵主之
。
《千金方》:主目赤,小便如血。
《銅人》:治熱病汗不出
,臂攣腋腫
,善笑不休
,心懸善饑,喜悲泣驚恐。
《大成》:短氣
,大陵
、尺澤
。
【配伍】配神門
、列缺,有舒暢經(jīng)筋
,通經(jīng)活絡的作用
,主治腕下垂;配心俞
、膈俞,有通心絡
,祛瘀血的作用
,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配豐隆、太沖
,有疏肝理氣,化痰醒腦的作用
,主治氣郁痰結(jié)型之癲狂
。3
、心經(jīng):神門【主治】心痛,心煩,怔忡
,驚悸
,健忘
,不寐,癲狂
,癇癥
,癡呆
,脅痛,掌中熱,目黃。現(xiàn)多用于無脈癥
,神經(jīng)衰弱
,心絞痛
,癔病
,舌骨肌麻痹
,產(chǎn)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體炎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都滓医?jīng)》:遺尿
,關門及神門、委中主之
。
《銅人》:治瘧心煩
。
《大成》:主心性癡呆,健忘
。
【配伍】配支正為原絡配穴法,有益氣,養(yǎng)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神失養(yǎng)
,健忘失眠
,無脈癥;配大椎
、豐隆,有醒腦安神
,豁痰開竅的作用
,主治癲狂
,癇證
。配關元、中極,有安神益腎的作用,主治遺溺,遺精。配膈俞、血海
,有活血止血的作用
,主治嘔血
、吐血
、便血。4
、脾經(jīng):太白【主治】胃痛
,腹脹
,便秘,痢疾,吐瀉
,腸鳴
,身重,腳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多用于急、慢性胃炎
,急性胃腸炎,神經(jīng)性嘔吐
,消化不良,胃痙攣等
。《甲乙經(jīng)》:熱病
,滿悶不得臥,太白主之
;胸脅脹,腸鳴切痛
,太白主之;身重骨痠
,不相知,太白主之
。
《千金方》:頭痛寒熱,汗出不惡寒
;膝股腫,痠轉(zhuǎn)筋。
《金鑒》:太白、豐隆二穴,應刺之癥
,即身重,倦怠
,面黃,舌強而疼
,腹?jié)M時時作痛,或吐或泄
,善饑不欲食,皆脾胃經(jīng)病也
。
【配伍】配公孫、大腸俞
、三焦俞,有清利濕熱的作用
,主治腸鳴,腹瀉
;配復溜
、足三里
,有和胃調(diào)中的作用
,主治腹脹。5、肝經(jīng):太沖【主治】頭痛
,眩暈,失眠
,目赤腫痛,郁證
,小兒驚風,口喎
,脅痛,崩漏
,疝氣
,小便不利,癇證
,內(nèi)踝前緣痛。現(xiàn)多用于高血壓
,尿路感染,乳腺炎
,神志疾病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都滓医?jīng)》:痙互引善驚,太沖主之
。
《千金方》:主黃疸,熱中喜渴
。
《銅人》:治胸脅支滿
,足寒大便難
,嘔血,女子漏血不止
,小兒卒疝嘔逆。
《大成》:女人漏下不止
,太沖、三陰交
。
《金鑒》:主治急慢驚風,羊癇風證
,及咽喉疼痛
,心胸脹滿
,寒濕腳氣
,行痛步難
,小腹疝氣,偏墜疼痛
,兩目昏暗等證
。
【配伍】配合谷,稱為四關穴
,有鎮(zhèn)靜安神
,平肝熄風的作用,主治頭痛,眩暈小兒驚風
,高血壓
;配足三里
、中封,有舒筋活絡的作用
,主治行步艱難
;配氣海、急脈
,有疏肝理氣的作用
,主治疝氣。6
、腎經(jīng):太溪【主治】咽喉干痛
,齒痛,耳聾,耳鳴
,頭暈
,咳血
,氣喘,消渴
,月經(jīng)不調(diào),不寐
,遺精,陽痿
,小便頻數(shù)
,腰脊痛。現(xiàn)多用于支氣管哮喘
,腎炎
,膀胱炎,慢性喉炎,神經(jīng)衰弱
,貧血
,下肢癱瘓等?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都滓医?jīng)》:熱病煩心,足寒清
,多汗
。
《大成》:主久瘧咳逆,心痛如錐刺
,心脈沉,手足寒至節(jié)。
《金鑒》:消渴
,房勞,婦人水蠱
,胸脅脹滿
。
【配伍】配少澤,有滋腎陰
,清虛熱的作用
,主治咽喉炎,齒痛
;配飛揚
,為原絡配穴法,有滋陰補腎的作用
,主治頭痛目眩
;配腎俞
、志室,有溫腎壯陽的作用
,主治遺精
。陽痿
,腎虛腰痛
。7
、大腸:合谷
【主治】頭痛
,頸項痛
,目赤腫痛,鼻衄
,鼻塞
,鼻淵,齒痛
,耳聾
,面腫,咽喉腫痛
,痄腮,牙關緊閉,口眼歪斜
,熱病無汗,多汗
,腹痛
,痢疾
,便秘,閉經(jīng)
,滯產(chǎn),小兒驚風
,上肢疼痛
,痿痹
。艾護眾生提醒您現(xiàn)多用于面神經(jīng)麻痹
,面肌痙攣
,三叉神經(jīng)痛
,電光性眼炎
,近視眼
,腮腺炎
,扁桃體炎
,舌炎,牙齦炎
,牙痛
,流行性感冒
,高血壓
,皮膚瘙癢,蕁麻疹等
。《銅人》:婦人妊娠不可刺之
,損胎氣
。
《資生》:風疹,合谷
、曲池
。
《大成》:疔瘡生面上與口角
,灸合谷;小兒疳眼
,灸合谷(二穴)
,各一壯
。
【配伍】配頰車、迎香
,有通經(jīng)活絡止痛作用
,主治牙痛,面痛
,面癱
。有疏風解表,宣肺利竅作用
,主治感冒
,頭痛,發(fā)熱
,鼻塞
。配列缺
,為原絡配穴法;配太沖
,稱四關穴
,有鎮(zhèn)靜安神,平肝熄風作用
,主治癲狂
,頭痛,眩暈,高血壓
。配風池、大椎
,有清熱涼血
,截瘧作用,主治皮膚瘙癢
,蕁麻疹
,疔瘡
,瘧疾
。配三陰交,有調(diào)經(jīng)活血催產(chǎn)作用
,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
,經(jīng)閉
,滯產(chǎn)。8
、三焦:陽池【主治】肩臂痛
,腕痛
,瘧疾,耳聾
,消渴?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多用于腕關節(jié)炎
,風濕熱,糖尿病等
。《甲乙經(jīng)》:肩痛不能自舉
,汗不出頸痛
,陽池主之
。
《外臺》:治寒熱痎瘧,肩痛不能自舉
,汗不出
,頸腫。
《圖翼》:主治消渴口干煩悶
,寒熱瘧
,或因折傷
,手腕提物不得,臂不能舉
。
【配伍】配外關
、曲池
,有行氣活血,舒筋通絡的作用
,主治前臂肌痙攣或麻痹;配少商
、廉泉,有清熱通絡利咽的作用
,主治咽喉腫痛
;配脾俞、太溪
,有疏調(diào)三焦
,養(yǎng)陰潤燥的作用
,主治糖尿病
。9
、小腸:腕骨【主治】熱病無汗
,頭痛
,項強,指攣腕痛,黃疸?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多用于口腔炎
,糖尿病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都滓医?jīng)》:消渴,腕骨主之
。
《大成》:主頭痛,驚風
。
《金鑒》:主治臂腕五指疼痛
。
【配伍】配通里
,為原絡配穴法
,有清熱安神定驚的作用
,主治高熱
,驚風
;配太沖、陽陵泉
,有清肝利膽的作用
,主治黃疸,脅痛
,膽囊炎
;配足三里
、三陰交,有健脾滋陰增液的作用
,主治消渴。10
、胃經(jīng):沖陽【主治】上齒痛
,足背紅腫,口眼歪斜
,足痿?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多用于齒齦炎
,癲癇,脈管炎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端貑枴罚捍条粕?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中大脈,出血不止
,死
。
《甲乙經(jīng)》:善嚙頰齒唇
,熱病汗不出
,口中熱痛
;胃脘痛
,時寒熱。
《銅人》:偏風口眼喎斜
,肘腫
。
【配伍】配足三里
、仆參、飛揚
、復溜、完骨
,有補益氣血,潤養(yǎng)經(jīng)筋的作用
,主治足痿失履不收;配豐隆
,有豁痰寧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
,登高而歌
,棄衣而走。11
、膽經(jīng):丘墟【主治】頸項痛
,腋下腫,胸脅痛
,嘔吐
,噯酸,下肢痿痹
,外踝腫痛
,瘧疾?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多用于膽囊炎等
。《甲乙經(jīng)》:目視不明
,振寒,目翳
,瞳子不見
,腰兩脅痛
,腳酸轉(zhuǎn)筋,丘墟主之。
《千金方》:主胸痛如刺
。主腳急腫痛
,戰(zhàn)掉不能久立
。跗筋腳攣
。《大成》:脅痛,針丘墟
、中瀆
。
《圖翼》:主治胸脅滿痛不得息,寒熱
,目生翳膜
,頸腫,久瘧振寒
,痿厥
,腰腿痠痛
。髀樞中痛
,轉(zhuǎn)筋足脛偏細
,小腹堅卒疝
。
【配伍】配風池
、太沖,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主治目赤腫痛
;配昆侖、申脈
,有通經(jīng)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
,主治外踝腫痛
;配陽陵泉
、期門
,有疏肝利膽的作用
,主治膽囊炎
。12
、膀胱:京骨【主治】清熱止痙
,明目舒筋
。主治頭痛
,項強
,腰腿痛
,踝關節(jié)痛,癲癇?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多用于小兒驚風
、神經(jīng)性頭痛等。
《甲乙經(jīng)》:癲疾
,狂妄行
,振寒。
《圣惠方》:善驚悸
,不欲食
,腿膝脛痿
。
《循經(jīng)》:寒濕腳氣
,兩足燥裂
,或濕癢生瘡。
【配伍】配風池
、天柱治頭痛項強
。配百會
、太沖治頭痛
。
神奇的穴位~申老師
第一:陷谷穴
陷谷:小腿浮腫
?眼皮腫
?別怕,這個穴位最消腫
!
陷谷:清熱解表
,和胃行水
,理氣止痛。
陷
,凹陷之處也
。谷,山谷也
。陷谷名意指本穴為胃經(jīng)地部經(jīng)水的聚集之處。本穴物質(zhì)為沖陽穴傳來的地部經(jīng)水
,因本穴位處肉之陷處
,地部經(jīng)水在此聚集
,故名陷谷
。
定位
在足背
,當?shù)?
、3跖骨結(jié)合部前方凹陷處
。
取穴教程
【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臥
。在足背第2、3跖骨結(jié)合部之前可觸及一凹陷
,按壓有酸脹感處
,即為本穴
。
主治
面腫、水腫等水液輸布失常性疾患
;
足背腫痛
;
腸鳴腹痛。
配列缺治療面目浮腫
;
配內(nèi)庭
、太沖主治足跗腫
。
1、艾灸
隔物灸儀艾灸時間:30-40分鐘
;溫度:38-45℃;
艾條懸灸時間:5-10分鐘;
艾炷灸時間:3-5壯
。
2.? 點按2-3分鐘
。
第二:合谷穴
合谷:神奇的“萬能穴”
合谷穴也被稱為“虎口”。有鎮(zhèn)靜止痛
、通經(jīng)活絡、解表泄熱的作用,在全身數(shù)百個穴位中
,合谷穴的治療范圍最為廣泛,具有全身的治療作用
,是一個包醫(yī)百病的萬能穴
,一個隨身攜帶的大藥箱
。
定位
在手背
,第1
、2掌骨間
,當?shù)?掌骨橈側(cè)的中點處
。
毅德康經(jīng)絡養(yǎng)生
【取穴方法】
第1步:伸臂
,拇
、食兩指張開;
第2步:以一手的拇指指間橫紋
,放在另一手拇
、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
;
第3步:屈指
,拇指尖所指處
,按壓有明顯酸脹感
,即為本穴。
主治
頭痛
,目赤腫痛
,鼻衄
;
齒痛
、口眼歪斜
、耳聾等頭面五官疾?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肢體
、內(nèi)臟等疼痛;
熱病
、無汗
、多汗
,經(jīng)閉
;
腰扭傷
,落枕
,腕關節(jié)痛
;
膈肌痙攣
。
配頰車、迎香主治牙痛
、面痛
、面癱
;
配列缺、大椎等主治感冒
、頭痛
、發(fā)熱等;
配太沖主治癲狂
、頭痛
、眩暈
、高血壓等;
配三陰交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等
。? ? ? ? ? ? ? ? ? ? ? ? ? ? ? ? ? ? 毅德康經(jīng)絡養(yǎng)生
保健養(yǎng)生
1
、按摩:按法
、點法
、揉法、按揉法
、點揉法
、點按法、掐法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