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肥胖影響的不僅是外觀,也會隨之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三高等疾病的發(fā)生率。有句俗話說“千金難買老來瘦”,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也把減肥提上日程。但越瘦真的越健康嗎?哪種體重最長壽呢?
歐洲科學家調查了許多人,發(fā)現(xiàn)體重和死亡率之間其實成了一條U形曲線。
曲線的最低點是死亡率最低的體重值,這個值會隨年齡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
體重和死亡率的關系
(點擊可放大查看)
圖片來源:北京衛(wèi)視養(yǎng)生堂
U形死亡曲線模型的分析結果顯示:
▼ 60歲以下標準更長壽:體重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即BMI介于18.5~24.9為宜),死亡率是較低的。
▼ 60歲后超重更長壽:BMI處于超重范疇(即BMI介于25~29.9之間)的人群死亡率最低,
甚至比BMI指數(shù)標準(即介于18.4~24.9之間)的人群還要低6%。
為啥60歲后體重超重一些好?
不是體重越標準越好嗎?為什么60歲稍微超重一些,但不肥胖,死亡率會低一些呢?
專家指出:
一是,稍微超重的人群,營養(yǎng)狀態(tài)是比較好的;
二是,60歲以上的人群,罹患各種疾病的可能性會比較大,而適度超重的體重,更容易扛過疾病的傷害,更容易達到長壽的目的。
所以年紀大了,要注意控制體重,但也不必太苛刻!
那么,我們該怎么了解自己的BMI值呢?
算算你的BMI值!
BMI即身體質量指數(shù),是與體內脂肪總量密切相關的指標,主要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反應身體因超重而面臨心臟病、高血壓等風險。
對于BMI值,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定下了全球標準。不過,亞洲人和歐美人屬于不同人種,WHO的標準不是非常適合中國人的情況,為此有了中國參考標準:
BMI分類 | WHO標準 | 亞洲標準 | 中國參考標準 | 相關疾病危險性 |
偏瘦 | <18.5 | <18.5 | <18.5 | 低,但其它疾病危險性增加 |
正常 | 18.5~24.9 | 18.5~22.9 | 18.5~23.9 | 平均水平 |
超重 | ≥25 | ≥23 | ≥24 | |
偏胖 | 25.0~29.9 | 23~24.9 | 24~26.9 | 增加 |
肥胖 | 30.0~34.9 | 25~29.9 | 27~29.9 | 中度增加 |
重度肥胖 | 35.0~39.9 | ≥30 | ≥30 | 嚴重增加 |
極重度肥胖 | ≥40.0 | 非常嚴重增加 |
可以計算下自己的BMI值。
除了BMI,腰圍也不能忽視!
腰圍,其實反應著你的腹部脂肪多少。一大堆的專業(yè)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腰圍越大的人,高血壓、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都比正常人要高。
60歲以后稍微超重可以,但是別都是脂肪胖在肚子上!
如果腰臀比男性>0.9,女性比>0.85,專業(yè)的說法就叫腹部脂肪堆積。
拿軟尺量一量你全身最窄部位的腰圍和最寬部位的臀圍,精確到1mm,然后算腰、臀比。
圖片來源:CCTV10
男的腰圍大于等于90cm,女的腰圍大于等于85cm,就算肥胖了。
保持長壽體重,做好4點!
▌1.年齡大更要有肌肉
年紀大了,體重可以超點,但肌肉別少太多。
從30歲左右開始,如果不鍛煉肌肉,肌肉纖維就會慢慢丟失,到75歲時就會丟失一半。而人的代謝基本上都是發(fā)生在肌肉,吃進去的東西要轉化成糖,最后肌肉活動會把這個糖給燃燒掉。
所以,鍛煉是很有必要的。運動鍛煉一定要堅持,至少每天半個小時以上,一周最好是三天以上,至少要有五天的時間。要有些比較強的運動鍛煉來保證肌肉,這是非常重要的。
▍2.年紀大更要會吃油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天食用烹調用油為25-30g,相當于普通的白瓷勺2勺半-3勺左右。但如果家人中有超重或肥胖、血脂異常等癥狀時,其攝油量還應適當減少到20克左右。
可以選擇不同的油脂搭配,其中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必須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比例最好達到1:1:1。
圖片來源:北京衛(wèi)視養(yǎng)生堂
一般各種油脂烹飪方式有:
▌3.年紀大更要揉揉腹
中醫(yī)認為,經(jīng)常以手心按摩小腹至發(fā)熱,不但能讓人體自動調集脂肪來御寒,還能養(yǎng)元補氣、滋陰培陽。小腹常溫,元氣充實,減肥就會成為一件很容易的事。
方法:每天早、中、晚各揉一次小腹,先按逆時針方向揉,后按順時針方向揉。揉的次數(shù)最低以36遍起,或36的倍數(shù)也可以。力度要適中,如果能把腹部的軟組織帶動起來更好。
▌4.年紀大也要重睡眠
對于65歲以上的老年人,建議保障7至8小時的睡眠,其實老年人真正睡眠時間并不比年輕人少,只是夜間的睡眠時間減少了,因此增強睡眠質量是首要。
老年人應保證生活作息的規(guī)律、切忌亂吃藥,尤為重要的是保證心態(tài)的良好,可多做深呼吸,白天適當活動,有利于促進夜間的睡眠質量。
對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適度超重對身體健康更為有益,而且最好的增重方式是均衡膳食、努力鍛煉,讓自己多長肌肉,您清楚了嗎?
文章來源:健康時報、JSBC萬家燈火
參考資料:
①北京衛(wèi)視養(yǎng)生堂《體重隱藏的長壽秘訣》
②好大夫在線 張敬東副教授《BMI的臨床意義 (原創(chuàng))》
③健康時報微信《71歲院士的養(yǎng)生經(jīng),第一位就是它!》
導致血脂異常
肥胖者,特別是腹型肥胖者比普通人更容易表現(xiàn)為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脂蛋白異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
低。肥胖者容易患高脂血癥的原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幾點:一是進食脂肪多,二是體內脂肪儲存多,三是高胰島素血癥可增高血脂,四是血脂的
清除有問題。
增加腦血管病變
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壓、血脂紊亂及糖尿病,而有高血壓、血脂紊亂和糖尿病的肥胖者,大腦更容易出問題。首先,這種人容易發(fā)生大腦動脈粥樣硬化,他
們的大腦血管又硬又脆,容易在高血壓的作用下發(fā)生破裂,引起危險的腦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其次,肥胖者血液中的組織纖溶激活抑制因子也比普通人高,這種因
子使血栓一旦生成,就難以溶解,所以肥胖者容易發(fā)生腦血栓,也就是腦梗死。
增加患高血壓的概率
肥胖與高血壓密切相關。在40—50歲的肥胖者中,高血壓的發(fā)生幾率要比非肥胖者高50%。一個中度肥胖的人,發(fā)生高血壓的機會是體重正常者的5倍多,是輕度肥胖者的2倍多。
增加心臟負荷
有人發(fā)現(xiàn),肥胖者心絞痛和猝死的發(fā)生率提高了4倍。這說明肥胖肯定會增加心臟的負擔,造成心臟損害。正常人體的心臟就像一個水泵,不停地收縮和
舒張,維持著血液的循環(huán)流動。肥胖者由于血液中儲存了過多的脂肪,所以血液總量也相應地增加了很多,心臟就會相應地增加收縮的力量。當心臟不堪重負時,它
就無法再有效地泵血,就造成血液積聚在心血管系統(tǒng)的狀態(tài),重者甚至出現(xiàn)明顯的心功能衰竭。
導致脂肪肝
大約有一半的肥胖者患有脂肪肝。肝臟是合成甘油三酯的場所,然而肝內并沒有多少多余空間來儲存它。在肥胖者體內甘油三酯合成與轉運之間的平衡發(fā)生了失調,肥胖者的脂肪酸攝入多,所以肝臟合成的甘油三酯也多。大量的甘油三酯堆積在肝臟內.結果形成了脂肪肝。
增加糖尿病風險
肥胖是發(fā)生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80%都是肥胖者。而且,發(fā)生肥胖的時間越長,患糖尿病的幾率就越大。
引起骨關節(jié)疾病
肥胖可能引起的骨關節(jié)疾病主要有三種:骨性關節(jié)炎、糖尿病性骨關節(jié)病和痛風性骨關節(jié)病。其中發(fā)生最多、危害最多的是骨性關節(jié)炎。肥胖引起的骨性關節(jié)炎主要影響膝關節(jié),其次可影響髖關節(jié)及手指關節(jié)等。
肥胖者易患癌癥
根據(jù)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肥胖婦女更容易患子宮內膜癌和絕經(jīng)后乳腺癌,肥胖男性則更容易患前列腺癌;而且只要是肥胖者,無論男女都更容易患結腸癌及直腸癌。肥胖的程度越嚴重,上面幾種癌癥的患病率就越高。
擴展資料:
常見原因
人們都知道,多吃少動會變胖,但是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候竟然會使我們發(fā)胖,來看看什么是讓我們難以想象的發(fā)胖原因吧!
發(fā)胖絕對與午餐選擇有關,外賣、快餐、零食熱量大得驚人
選擇西式快餐:一餐飯吃下熱量比一天所需熱量還要多
一百克油能提供900千卡熱量,以油炸和油煎肉食為主食的西式速食含油量最高,因此,速食是含熱量最高的食物。
另外,炸油在幾百度的高溫下,一炸再炸,原來是身體養(yǎng)分的脂肪酸,氧化成對身體有害的毒油,不但如此,肉類、蔬果和五谷表面的養(yǎng)分,被炸焦後,也成了有致癌作用的毒素,會增加年老時得大腸直腸癌或乳癌的機會。
看到了吧,西式速食有這么多壞處,為了苗條健康我們減肥者可無論如何也不能貪吃。
選擇中式快餐:絕非健康
西式快餐熱量嚇人,中式快餐也不一定全都好,一般的快餐店為了增加菜的口味和風味,吸引顧客,都會在炒菜時放比較多的油(不排除有些還是劣質油)。一份普通的排骨飯熱量就大約七八百千卡了。而一碗較油的排骨面熱量能達到一千卡。
而7-11的盒飯、飯團、好燉、三明治是午餐最受歡迎的食品,不過口味從來沒有推陳出新,也不會有什么季節(jié)更換,所以是個弊端。就營養(yǎng)價值來說,也只能說能填飽肚子而已,比起肯德基、麥當勞等等還起碼是頓像樣的飯。需要提醒的是好燉的營養(yǎng)價值可實在一般。尤其是里面的湯底,最好不要長期食用。偶爾解解饞還是可以的。
少吃飯 多零食:更容易發(fā)胖
一些膨化食品如薯片、薯條等的熱量也非常之高,有些人吃飯時吃很少,但是一天當中卻要吃許多的零食,這種做法不但不利于身體健康,而且會使身體更容易發(fā)胖。
參加工作后會引致發(fā)胖
主要原因是忙工作,就沒有時間運動,而且73%的工作場所,沒有附設健身設施。在工作場所仰賴電子郵件及網(wǎng)絡和同事溝通,而懶得走到其它同事的辦公室討論公事,是發(fā)胖的原因。另外,時常在外頭吃中飯,更是發(fā)胖的主要原因。
員工應該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到健身房運動,或是簡單吃個自備健康午餐,然后外出散步,都對身體有益,并能夠控制體重。當員工面對壓力時,也時常以零食來解決,但零食卻是增肥的最大殺手。專家建議最好在上班時,放一瓶水在桌上,隨時取來喝,取代吃零食的壞習慣,是控制體重的好方法。
一切發(fā)胖從病愈之后
其實,吃好休息好只是康復的基本條件,絕非惟一條件,切不可忽視運動對康復的積極作用,而且它也是病后防肥胖的有效途徑。病后,食欲特強之時,應注意控制飲食。
有時太鉆牛角尖減肥反而使你發(fā)胖
我們減肥時常常會給自己制訂以下的計劃:每天做30下仰臥起坐、把食量減少一半、一定要在一個月內減少5公斤這樣一心一意想要減肥成功,是不是把目標設定得太高了呢這就是挫敗的原因,太鉆牛角尖地減肥是失敗的根本,只有以輕松心情去實行才是。
建議用輕松的心情做體操或按摩才能達到充分的效果,不要勉強自己,其實你也知道減肥不是一蹙而就的,須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夏天猛享受空調,舒服得來變胖
人體享受空調,身體內的熱量就消耗得更少了。加上不運動的生活習慣久而久之不發(fā)胖才怪咯!
睡眠不足可使人發(fā)胖?
由于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不斷地忙于應付各種亟待需要解決的問題,久而久之,睡眠的時間就在無形中被慢慢地剝奪了。長期睡眠不足,可以影響人體生物鐘的進食循環(huán),也會降低血液中的一種叫拉普丁(Leptin)蛋白的含量。
這種蛋白有抑制食欲的作用,同時也影響大腦對身體是否已經(jīng)足夠食物的判斷。
人在睡著的時候,即便肚子餓了,也不會馬上起來去吃東西。但是熬夜的時候,則肚子更容易感到饑餓,在不知不覺中就吃進了多余的熱量。
變胖信號
每天都小心翼翼的吃東西,為了不讓自己發(fā)胖,極力的維持身材是美人們最痛苦的事情。但是悲劇的是,一不小心就會掉入減肥的怪圈中,層層脂肪讓你喘不過身,太可怕了,你又長胖了,你看這五個絕對變胖的信號!
愛吃愛喝
只要不是得了糖尿病、“甲亢”類疾病,突然胃口增大,特別喜歡喝水和飲料等,大多是發(fā)胖的前兆。
變 懶
一貫勤快的人變得懶了,遇事無精打采,或者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假若不存在什么病痛,有可能是發(fā)胖的預兆。
勞 累
與平時相比,總感到疲勞,多活動幾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只要不是生病就有可能肥胖悄悄向你走來。
貪 睡
睡覺特別香,已經(jīng)睡了足夠的時間還想睡,或者經(jīng)常哈欠連天,在排除過于疲勞的情況下,是肥胖到來的跡象。
怕 動
如果是愛運動的人,漸漸地不想再動了,甚至感到參加運動是一種負擔,也可能是發(fā)胖的信號。
另外,實驗人員發(fā)現(xiàn),月經(jīng)初潮早來者更要注意日后發(fā)胖。美國醫(yī)學研究調查了17000多名女性,其結果表明,初潮較早的女性與初潮較晚的女性相比,其體重平均多5-6公斤。
參考資料:發(fā)胖_
60歲的體重標準可以通過一些公式來計算。 身體質量指數(shù)。BMI=體重(Kg)/身高(m)?。世界上不同地區(qū)的種族對BMI的診斷標準不同。根據(jù)2011年中華醫(y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肥胖學組的共識,中國成年人超重和肥胖診斷的分界點為。BMI(kg/m?)<18.5為體重不足;18.5~23.9為正常;24.0~27.9為超重;≥28為肥胖。
標準體重百分比。計算公式為:標準體重百分比=實際體重/標準體重×100。標準體重百分比≥120%為輕度肥胖,≥125%為中度肥胖,≥150%為重度肥胖。但是這個標準并不適用于一些特殊的人(如健美運動員和舉重運動員)。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身體的器官功能開始下降,特別是消化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60歲以后超重是保持肌肉質量和力量的好方法,而肌肉質量和力量是對抗疾病和延緩衰老的關鍵之一。
對于60歲以上的人來說,健康往往有利于那些稍微超重的人。而太瘦的人則會因身體機能下降而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從而更容易患皮膚病,病后恢復期較長,抗寒能力差,還容易患骨質疏松等疾病。另外,據(jù)有關研究表明,60歲以后,如果體重過瘦,死亡率會增加,而且隨著病情的嚴重程度增加。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么問題可以在評論區(qū)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里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分享就到這里了,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評論中告訴我們。
俗話說,腰帶越長壽命越短。
意思是說,人的胖瘦與壽命相關,越胖的人越容易早死。
當然,顯而易見,這個說法僅僅反映了體重與壽命之間一方面的關系。
另一方面,我們知道,過分消瘦往往意味著營養(yǎng)不良或身體狀態(tài)差,同樣會影響壽命。
那么,人的胖瘦與壽命之間的關系到底是怎樣的?保持怎樣的體重最長壽呢?
此前,筆者曾反復指出,只有死人才有壽命,活著的人沒有什么壽命可言。
而且,壽命往往是指個體生存的年限。
我們知道,個體信息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也就是不具有廣泛代表性。
醫(yī)學研究中,往往用一個人群的預期壽命來反映當前存在的很多因素對于人群壽命的整體影響。
我們經(jīng)常看到新聞中某國“人均壽命”多少歲的說法,實際上是指這個國家當年出生隊列這個人群的預期壽命。
比如說,2020年6月份媒體報道稱,國家衛(wèi)生 健康 委發(fā)布《2019年我國衛(wèi)生 健康 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我國居民2019年“人均壽命”77.3歲,指的是2019年出生的所有人預期平均可以活到77.3歲。
有人或者會說,這意思不就是未卜先知77年以后的事嗎?
這個數(shù)字是怎么得出的?
在醫(yī)學上,出生隊列預期壽命是以當年各個年齡段人群的死亡率套用在當年出生的人群中,通過計算各種原因造成的早死,通過做減法而得出的數(shù)據(jù)。
換句話說就是,假設保持目前各個階段人口的死亡率不變,當年出生的人群可能會活多少年。
也就是,是用死亡率數(shù)據(jù)通過統(tǒng)計學出來得出“壽命”的數(shù)據(jù)。
同樣的道理,只要了解不同人群的死亡率數(shù)據(jù),也可以推算出相應人群的預期壽命。
這可以包括,不同肥胖程度人群的平均預期壽命。
我們知道,最常用來衡量肥胖程度的指標是人體體重指數(shù)(BMI)。
由于肥胖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世界性流行病,是全球面臨的最為重大的公共衛(wèi)生危機之一。
因此,有關BMI對人口死亡率的影響已經(jīng)進行了“巨量”研究。
這些研究的結果如何呢?
2016年一項總共包括超過3000萬人的大型薈萃分析給了我們答案。
眾所周知,吸煙也是造成人類早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分析首先排除吸煙人口,以排除吸煙對結果的干擾。
在從來不吸煙而且身體 健康 (沒有某些疾?。┑娜巳海瑥奈次鼰煹?健康 人群,BMI與死亡率之間呈現(xiàn)“J”字形關系,BMI在22-23之間的人群死亡率最低,在此基礎上BMI每增加5個單位死亡率相對風險增加21%。
如果排除隨訪時間短的研究,從來不吸煙而且身體 健康 的人群BMI每增加5個單位死亡率相對風險增加27%。
如果不考慮是否吸煙問題,BMI與全因死亡率之間呈現(xiàn)“U”字形關系,BMI在25的人群死亡率最低,在此基礎上BMI每增加5個單位死亡率相對風險增加5%。
這樣,如果更直觀地以不同肥胖程度來說,與BMI為23相比,BMI值分別為27.5、30、32.5、37.5和45的人群死亡率相對風險分別為11%,24%,42%,98%和254%。
也就是說,達到嚴重肥胖程度,死亡率翻倍,達到病態(tài)肥胖程度死亡率風險增加2倍半。
總體來說,對所有人群來說,BMI在25歲;從不吸煙者BMI在23-24, 健康 而從不吸煙者BMI在22~23死亡率最低,也就是最長壽。
現(xiàn)在不養(yǎng)生,將來養(yǎng)醫(y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yè),輸了健康。關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yǎng)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945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