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在艾灸的過程中,一直放屁不斷,還有的人往往會大汗淋漓,濕透床單。這樣會不會對身體有害?
其實,這種現(xiàn)象是艾灸改善體質、扶正祛邪、祛病療疾的效果反應,無需顧慮繼續(xù)施灸。
隨著施灸的藥力不斷增強,排出的濁水、濁氣、廢血越來越多,臟腑逐漸恢復功能,許多顧客伴隨疲勞、頭暈、失眠、舊病復發(fā)、疼痛、上火、長痘、起泡、全身長紅疹、肌膚瘙癢、發(fā)燒、長時間類似感冒癥狀、怕冷、全身浮腫、脾氣越來越急躁,等許多不舒服的難受癥狀。
這是艾灸之火力、藥力使隱藏在臟腑深處疾患,功拔到體表,但還沒有完全排出體外的表現(xiàn)癥狀,是非常好的效果體現(xiàn)。
正所謂《扁鵲新書》所說:“溫養(yǎng)陽氣,禁戒寒涼。以灼艾為第一?!庇冒鹆Π模芡溉氲礁闻K、脾臟、腎臟、心臟、肺臟,能溫通人體十二經絡,經絡通暢,氣血運行,病邪自然退去,身體康復如同反手掌一樣簡單。
艾灸療法使人體大量出汗,排出的是臟腑、血液和細胞里的濁水,與汗蒸、桑拿、烤電、泡浴、運動…等發(fā)熱出汗完全不同,排出的汗水深度位置完全不同。
而汗蒸、桑拿、烤電、泡浴、運動…等發(fā)熱出的汗表層肌膚的汗水,這種汗出的太多會耗損人體的精、津、液和元氣,人體會虛脫。
艾灸療法作用是,恢復并強大臟腑功能,此時占據(jù)臟腑的病邪(濁水消耗人體血液,是上火、炎癥的主因;濁氣消耗人體元氣,阻塞經脈,是腫瘤、肌瘤、結塊的主因)被強大的正氣趕出臟腑,排出體外,這就是顧客施灸時大汗淋漓的表現(xiàn)。
另外,艾灸療法是先補充臟腑正氣艾灸到一定時間和數(shù)量后,臟腑元氣充足,功能恢復,人體元氣和艾的純陽之火聯(lián)合作用,使體內病邪(濁水、濁氣)通過經絡、血管、關節(jié)、皮膚毛孔,使體內的病邪之氣以汗液和放屁、打嗝的形式不斷地排出。
這就是施灸時許多顧客,特別是風濕,心腦血管,肝膽病,糖尿病、胃腸病、哮喘、肺病、腎病、婦科、男科、三高、腫瘤、貧血、虛寒體質、長期吃藥、激素藥…等慢性病的好轉反應。
體質虛弱、氣血雙虧、正氣不足,你需要艾灸這三個穴位
1.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甲乙經》說過“大椎,三陽,督脈之會”,大椎穴又稱“督陽之?!保苤髟兹?,更是保健要穴。
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jié)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2.太白穴:補充氣血、美容養(yǎng)顏太白是脾經的原穴,健脾補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強。
脾經為少氣多血之經,氣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經常出現(xiàn)脾氣虛的癥狀,我們常說的黃臉婆就是脾虛的象,每天按摩這個穴位能較好地充補脾經經氣的不足,為脾經經氣的供養(yǎng)之源。
取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jié)(第1跖趾關節(jié))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3.關元穴:理氣和血、補虛益損關元是小腸的募穴。意味著它是小腸的氣積聚在腹部的穴位。
《扁鵲心書》里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關元,不但可以疏通脈絡、強壯腰脊,還可以很好地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不方便艾灸的可以每日圍繞關元穴順時針方向按摩。
取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是元氣出入的關卡。
推薦艾灸工具煴煴灸
煴煴灸
優(yōu)點:懸灸微煙、滲透性強、易操作、隨時隨地灸、多穴位同時灸
燃燒時間:30分鐘左右
方便指數(shù):★★★★★
效果指數(shù):★★★★★
推薦指數(shù):★★★★★
點擊查看
火爆招商中煴煴灸
健康中國 傳煴百年
【每日灸一灸】 風寒感冒視頻學習
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
{五味古法中醫(yī)}
民間中醫(yī)網
華夏中醫(yī)網
原始點論壇
中華傳統(tǒng)文化論壇
(撰稿支持)
| 上古傳承 經典中醫(yī) |
已入駐騰訊新聞、鳳凰新聞、今日頭條、搜狐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悅讀、ZAKER、鮮果閱讀等客戶端
原始點公益聯(lián)盟成員
投稿、商務合作,聯(lián)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醫(yī) 』
傳統(tǒng)中醫(yī),專家團隊
健康養(yǎng)生之術、膳食調理之法
高質量健康生活養(yǎng)成計劃請長按此QR碼:
品牌傳播 | 企業(yè)專訪 | 投稿合作
請?zhí)砑観Q:40304452
5、發(fā)燒
現(xiàn)象說明
1、發(fā)燒是體內正氣和邪氣做斗爭的重要表現(xiàn)。 一般孩子施灸后容易發(fā)燒,因為孩子是稚陽之體,施灸后潛伏于體內的病邪容易從陽化熱,表現(xiàn)出發(fā)燒癥狀。
2、艾灸促使人體陽氣升發(fā),寒邪被驅趕到膀胱經,體溫就會升高。
解決方案
1、針對孩子發(fā)燒,讓他們多喝溫開水,同時繼續(xù)艾灸。 如果體溫達到38.5 以上,建議去醫(yī)院就診,同時搓痧或吮痧,幫助泄熱, 一般會選擇大椎穴、肺俞穴、身柱穴。
2、針對成人發(fā)燒,建議在膀胱經、督脈刮痧或拔罐,幫助瀉熱,刮痧一般以出痧為度, 拔罐一般在內側膀胱經定罐10-15分鐘, 同時用艾葉煮水泡腳,幫助發(fā)汗。
注意事項
灸后發(fā)燒,不建議使用含有布洛芬等副作用強的退燒藥,一來給身體帶來毒副作用,二來不利于潛藏的病邪排出。
6、排汗
現(xiàn)象說明
1、排汗是正常反應,排出的是臟腑、血液和細胞里的濁水,在幫助人體代謝。 正氣足了,排汗功能得到增強,濁水才能通過汗液排出,這是體內陽氣不斷提升的表現(xiàn)。
2、不同部位排汗,說明身體存在不同問題,一般而言,汗會從身體最虛弱的地方大量排出。 比如,額頭排汗多,說明肝陽上亢;鼻子排汗多,說明肺氣不足;胸口排汗多,說明脾胃失和;手心、腳心排汗多,說明血虛……
3、如果排汗過多,以致于人很虛弱,說明灸量過多。
解決方案
1、對于正常排汗,繼續(xù)施灸。
2、如果排汗過多,建議控制灸量。 一般而言,艾灸時皮膚潮紅伴有水氣,摸起來非常濕潤,就說明灸量足夠了。
3、如果排汗過多,建議加灸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太溪穴、照海穴等滋陰穴位。 同時配合一些補氣養(yǎng)血的食物,如山藥、小米、紅棗等,防止身體太過虛弱。
7、腹瀉
現(xiàn)象說明
1、灸后腹瀉,說明在排出毒素和寒濕。 人體排出毒素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排汗、放屁、大小便等,而大部分毒素和寒濕由腸道排出。
2、艾灸培補人體陽氣,幫助身體驅逐陰邪,陰邪好比大雪,陽氣好比太陽,大雪融化后成為雪水流到下水道, 同理,陰邪化開后,部分就會下注到腸道,通過腹瀉的方式排出。
3、腹瀉越厲害、味道越臭、持續(xù)時間越長,說明腸胃功能越弱。 艾灸促進腸胃功能恢復,大腸蠕動隨之加強,滯留體內的宿便隨之排出,一般腹瀉越頻繁、味道越臭、持續(xù)時間越長,說明體內瘀積的毒素越多,正邪相爭的過程越長,也就說明腸胃問題越嚴重。
4、灸后腹瀉與病理性腹瀉有差別,灸后腹瀉表現(xiàn)為腹部突然疼痛,腹瀉之后,疼痛癥狀就會消失;病理性腹瀉會讓人虛脫、疲勞。
解決方案
1、繼續(xù)艾灸,多喝溫開水。
2、若灸后腹瀉過于劇烈、頻繁,或伴有嘔吐癥狀,可喝點兒糖鹽水(往溫水中適量加入白糖、精鹽) ,同時加灸神闕穴、關元穴、足三里穴,培補元氣,促使毒素及寒濕邪盡快排出。
注意事項
有些人艾灸后,肚子會咕咕叫,說明腸胃功能有問題,以胃、腸寒為主。有些人的癥狀甚至能持續(xù)1年乃至更久,說明胃、腸過寒。 建議堅持艾灸,把體內寒邪及濁氣悉數(shù)排出,咕咕叫的現(xiàn)象就會消失。
未續(xù)待完..........
序號 艾灸后反應 反應所代表的含義 應對措施
1 、水泡
體內的濕寒比較重 小水泡繼續(xù)灸,大水泡針消毒后刺破擠出,避免感染,控制好灸量和火力,可以繼續(xù)灸
2 、紅疹
體內的風、濕、寒比較重 改為懸灸會減弱,加灸曲池、大陵,期間可以刺血或者拔罐
3 、口渴
上實下虛 繼續(xù)施灸,灸前喝杯熱水,多灸腿部
4 、病癥加重
身體虛弱,正氣弱 繼續(xù)施灸,局部刮痧,點刺放血
5 、返病
正邪相爭 加強營養(yǎng),繼續(xù)施灸,扶正祛邪
6 、上火
表明體質熱或灸量大,配穴不合理 加灸足三里、三陰交、涌泉等下焦穴位,引火歸元,控制好灸量和頻率
7 、口干舌燥
上焦有虛火 加灸曲池、合谷、太溪、照海,清虛降火
8 、煩躁
體內有虛火 繼續(xù)施灸,多灸腿部,少灸上焦部位,適當刮痧、拔罐
9 、燙
經絡有瘀堵現(xiàn)象,熱無法滲透下去,燙的部位大多是有問題的部位:按下去有疼痛或結節(jié)的部位,或是平時不舒服、平時疼痛的部位。 艾灸前可先按摩,疏通經絡,打開穴位后再灸
10 、癢
體內有風邪 改為懸灸可減弱,用手揉,加灸曲池、百蟲窩
11 、不熱
表明體內寒氣較重,體內寒氣與熱抵消,因此感覺不到熱;也可能因最近太疲勞,氣血虛弱或經絡不通 適當加大艾灸量,控制好火力
12 、灸后皮膚紅白相間點
經絡不通 繼續(xù)施灸,紅白點會自動消失
13 、頭暈、頭脹
下焦部位經絡堵塞,艾灸補進的氣血全擁到腦部,加上原本腦部經絡不通,而導致頭暈、頭痛現(xiàn)象 頭部和手臂進行適當刮痧、按摩;要序漸進施灸,可加灸大椎、合谷、太沖
14 、全身無力感或增加酸痛
痛風、月內風、體內有風濕 繼續(xù)施灸,慢慢該癥狀就會消失
15 、全身乏力
體虛或其他病癥 掌握好灸量和火力,注意飲食,加強運動
16 、身體沉重
氣血循環(huán)不暢、經絡不通 繼續(xù)施灸
17 、呼吸急促或不順暢,情緒不穩(wěn)定、頭重
心臟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適量施灸、配合醫(yī)師治療
18 、想睡覺
經絡疏通后需要更多的氣血滋養(yǎng),氣血不足,則腦部缺氧,導致發(fā)困 食療補氣血,繼續(xù)施灸
19 、酸痛、疲勞、嗜睡 氣血於堵或氣血不足
食療補氣血,繼續(xù)施灸,不要熬夜,適當運動
20 、鼻流清涕 肺部有寒氣,正氣弱、免疫力差
加灸肺俞、迎香
21 、面色紅潤有光澤,皮膚飽滿滋潤
經絡開始暢通,皮膚得到氣血的滋養(yǎng) 繼續(xù)施灸
22 、色斑變淡、痘痘消失 體內毒素排出,身體機能恢復
繼續(xù)施灸
23 、左熱右涼
血瘀或血虛 右側疏通時多加強
24 、右熱左涼
虛或氣瘀 左側疏通時多加強
25 、忽冷忽熱
陰陽不平衡(晚上不睡覺,白天想睡覺) 繼續(xù)施灸,加灸然谷
26 、上半身熱或只是下半身熱
不熱的那半邊經絡不通 不通的半身,加大灸量
27 、局部皮膚涼 相應經絡不通,陽氣到達不了,相應的臟腑功能就會下降。
繼續(xù)施灸,加強運動
28 、越來越涼,感覺冷
體內的經氣充足,開始將寒氣驅除體外 加大灸量
29 、粘汗 濕氣重、脾虛
繼續(xù)施灸,加灸脾虛、陰陵泉
30 、冷汗
寒氣重,陽虛 繼續(xù)施灸,加灸命門
31 、腹部或后腰出油
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過多 繼續(xù)施灸,期間也可以拔罐等
32 、疼痛
體內的經氣被激發(fā),與病灶的邪氣相搏斗時的反應 繼續(xù)施灸,疏通相關經絡
33 、腹瀉
體內有寒濕,艾灸之后,陽氣提升,體內運行時,腸胃功能開始恢復,腸蠕動增強,病邪化開,排出體外 繼續(xù)施灸,臟腑中濁氣排出體外,癥狀就會消失
34 、腎臟有酸痛感(腰酸腰涼),尿量增
腎功能不佳,腎氣不足 繼續(xù)施灸,多喝水,注意飲食
35 、臍部出黃水
有婦科或者腸胃炎癥
繼續(xù)施灸,多喝水,不要吃辛辣食物,常注意飲食衛(wèi)生、加強運動
36 、臍下出水泡
有婦科或者腸道濕寒,嚴重的人會在臍周起一圈硬皮 繼續(xù)施灸,多喝水,不要吃辛辣食物,常注意飲食衛(wèi)生、加強運動
37 、肚臍出水泡,且還有紅點 有婦科或者腸胃炎癥
繼續(xù)施灸,多喝水,不要吃辛辣食物,日常注意飲食衛(wèi)生、保證該部位的清潔與干爽,加強運動
38 、排尿變多
身體毒素、寒邪從身體排出 繼續(xù)施灸,可加灸腎俞、膀胱俞促進排毒
39、 染病
本身的慢性病,正氣足了以后的正邪相爭 在專業(yè)艾灸師指導配穴、施灸
40 、月經異常
調理過程中,也會消耗一部分人體津液,若吸收功能差,補液不足,此時氣血虛弱,出現(xiàn)的假象 適當減少灸量,艾灸前后補充溫水,適當吃一些山藥等補益脾胃的食物,增加氣血的轉化這種癥狀就會得到緩解。
41 、月經提前或推后
氣虛、血熱、精神緊張、壓力大 繼續(xù)施灸,慢慢就會正常
42 、白帶異常
寒邪循經而走,經脈繞于陰氣,陽氣增強之后,陰邪驅逐,正邪相爭中,細菌暫時滋生,出現(xiàn)白帶異常 繼續(xù)施灸,保持外陰清潔、干爽,多喝水,盡量吃清淡的食物
43 、百會、魚際穴,手心,涌泉冒涼風
體內瘀,有寒氣 繼續(xù)施灸
44 、百會冒熱風
虛火旺 上焦少灸,灸滋陰的穴位及下焦為主
45 、魚際冒熱風
肺部有熱 疏通手太陰肺經,經下焦為主灸或艾灸涌泉穴
46 、手心冒熱風
心肺火旺 上焦部位少灸或不灸,好轉反應后正常灸
47 、三陰交冒涼風
可能有婦科 加灸婦科穴位
48 、關節(jié)冒涼風
關節(jié)內有寒氣,容易患關節(jié)炎 繼續(xù)施灸,循序漸進加大灸量
49 、膝蓋冒熱風
胃火旺 加灸內庭泄胃火,少吃辛辣食物
50 、涌泉冒熱風
腎陰虛 繼續(xù)施灸,加灸太溪、照海
現(xiàn)在不養(yǎng)生,將來養(yǎng)醫(y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yè),輸了健康。關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yǎng)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975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