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醫(yī)經(jīng)方中醫(yī)經(jīng)方精品微信號
、效”.png" />
董氏奇穴為什么「簡
1特點
骨緣分布 組合穴位 背部七線 同穴異名
1骨緣分布董氏奇穴多近骨緣分布
2組合穴位董氏奇穴組合穴位較多
3背部七線董氏奇穴有相當數(shù)量的穴位集中在背部
4同穴異名董氏奇穴有不少穴位與正經(jīng)是重疊或極為接近的
2刺法
動氣針法 倒馬扎針 刺絡法 刺病象法
1刺法簡便董氏奇穴針刺方法簡便易行,較多地采用“正刺”“斜刺”“皮下刺”等刺法
2動氣針法這是董氏奇穴的特殊針法
,于進針得氣后,在捻針的同時,令患者活動患處,然后根據(jù)治療效果決定出針和留針。如果病程短,治療效果較好,則出針;如果病程較長,則宜留針,并可于留針期間一面捻針,一面令患者繼續(xù)不停地活動患處。如果病在胸腹部,或在臟腑,或?qū)儆跉庥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3倒馬針法倒馬針法也是董氏奇穴的特殊針法
,其針刺方法為:于一個部位同時取一組穴位刺之,一般情況下同時取2~3穴,如此刺之可加強療效4刺絡法董氏奇穴善于用三棱針刺絡放血
5刺病象法所謂“病象”
,即身體內(nèi)部病變在體表的異常態(tài)或顏色反應,如瘀斑、斑塊樣色素沉著等。刺病法即于體表異常顏色、異常感覺或異常形態(tài)處進針刺絡法有時也于病象外下針。3理論基礎
奇正相通 機體反應 同氣相求 刺絡放血
1奇正相通董氏稱其奇穴為“正經(jīng)奇穴”
,其原著亦稱《董氏正經(jīng)奇穴學》。其用意即蘊含雖為奇穴,實與正經(jīng)相通之義。以董氏奇穴最常用穴“靈骨穴”與“大白穴”而言,靈骨穴在合谷后1寸,大白穴與三間相符。其功效則在傳統(tǒng)功效基礎上又有發(fā)揮。又如“木斗穴”與“木留穴”治肝脾腫大,其穴位在足背三四趾間,表面上與十四經(jīng)之穴位無關,事實上足陽明胃經(jīng)有一分支從膝下三寸處分出,向下進入足中趾外側(cè)趾縫,正與木斗穴與木留穴所在之處相吻合。其它董氏奇穴很多亦均有與上述例子相類似之規(guī)律,因而稱“奇正相通”,故其療效機理與十四經(jīng)穴亦相通。2機體反應骨膜刺激如上所述,董氏奇穴的穴位多沿骨緣分布
,進針時亦緊貼骨緣,并且達到骨膜。骨膜神經(jīng)末梢分布較為豐富,刺之可以得到較強的針感,由此引起顯著的神經(jīng)反射及相應的機體反應,因而可以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3同氣相求董氏奇穴有以骨治骨
4刺絡放血活血化瘀董氏奇穴中很多穴位均可采用刺絡放血。此與“宛陳則除之”的活血化瘀療法一致
,有其突出的效應。5穴位合乎全息律全息律理論
,目前尚未被完全證實,但全息律的出現(xiàn)則深化了中醫(yī)學的整體觀念。董氏奇穴的穴位分布與全息亦有極其相似之處。舉“水金穴”與“水通穴”來說,此兩穴在所在及所刺之處。正當全息倒象之氣管及肺所在之外,其全息順象則為下焦腎臟所在。故本穴補氣益腎作用極強,治療咳嗽、氣喘等皆有特效。臟腑別通
,董氏奇穴由于有“奇正相通”之特色,故一般臨床治療組穴機理,如表里經(jīng)取穴,董氏奇穴針刺療法均常應用。其特殊之處在于穴位所在及其所主治病證之間,蘊含有臟腑別通之機理。“臟腑別通”之理論源于明代李梃之《醫(yī)學入門·臟腑相通篇》:“心與膽相通;肝與大腸相通;脾與小腸相通;肺與膀胱相通由此可見,董氏奇穴針刺取效之機理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
往期熱門文章:1.珍藏版《十四經(jīng)絡3D動態(tài)循行圖》
有機會免費獲得紙質(zhì)教材“識別”關注
明天下午3點,精彩繼續(xù)......《董氏奇穴視頻資料》免費下載
針灸減肥針灸甲乙經(jīng)中醫(yī)針灸
現(xiàn)在不養(yǎng)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988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治百種疾病奇效!" rel="prev">
【董氏】這兩個“萬能穴”,還特別癢一定要分清是汗皰疹還是手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