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來,萬物蕭條,北風瑟瑟,怎樣才能舒服健康地度過接下來寒冷的天氣呢?
我們給您支9個妙招,不僅可以防寒保暖,還能保持身體健康。
1、吃羊肉
在冬天,天寒地凍,一定要保證油脂、蛋白質(zhì)的攝入,多吃一些可以產(chǎn)熱的食物。
羊肉性溫,產(chǎn)熱量多,既可以抵御風寒,也可以滋補身體,是最佳的冬令食品,深受人們歡迎。
羊肉因為有一股羊膻怪味而受到不少人的詬病,其實一千克的羊肉放入10克甘草和適量料酒、生姜一起烹調(diào),即能夠去其膻氣而又可保持其羊肉風味。
2、吃紫菜
紫菜可以促進甲狀腺素的分泌,而甲狀腺素可以促進氧化,增加身體的產(chǎn)熱能力,提高人體的代謝速度,增強血液循環(huán),這樣也就提高了人們抗冷御寒的能力,所以在冬天多吃含碘的食物,可以增加人體的抗寒能力。
含碘豐富的食物是:海帶、紫菜、發(fā)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動物肝臟、胡蘿卜等。
3、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天氣轉(zhuǎn)冷的時候,會使得體內(nèi)維生素代謝加快,所以要增加維生素A和維生素C的攝入,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而且維生素還可以軟化血管,平時可以多吃一些胡蘿卜、深綠色蔬菜、水果等。
冬季是從立冬日開始,經(jīng)過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的前一天為止。
冬三月草木凋零,冷凍蟲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jié),人體的陽氣也要潛藏于內(nèi)。因此,冬季養(yǎng)生的基本原則是要順應體內(nèi)陽氣的潛藏,以斂陰護陽為根本,由于陽氣的閉藏,人體新陳代謝水平相應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動力“腎”來發(fā)揮作用,以保證生命活動適應自然界變化。祖國醫(yī)學認為,人體能量和熱量的總來源在于腎,就是人們常說的“火力”?!盎鹆Α蓖?,反映腎臟機能強,生命力也強;反之,生命力弱。冬季時節(jié),腎臟機能正常,則可調(diào)節(jié)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否則,將會使新陳代謝失調(diào)而發(fā)病。
那么,怎樣才能保證腎氣旺,即火力旺呢?關鍵性的一點是,是要防止冬季嚴寒氣候的侵襲。祖國醫(yī)學把能使人致病的寒冷氣候,稱之為寒邪,寒邪是以空氣溫度較低或氣溫驟降為特點的。寒為冬季之主氣,即主要見于冬天,但其他季節(jié)并不是一點沒有。在平時,如汗出當風,淋雨涉水,多嗜生冷及從事某些特殊工種者(如冷藏工人等)亦常能感受寒邪而罹患寒病。
中醫(yī)認為,寒為陰邪,常傷人陽氣。何謂陽氣?《黃帝內(nèi)經(jīng)》里解釋說,“陽氣就好像天上的太陽一樣,給大自然以光明和溫暖,如果失去了它,萬物便不得生存。人體若沒有陽氣,體內(nèi)就失去了新陳代謝的活力,不能供給能量和熱量,這樣,生命就要停止。一些年老體弱的人,在冬季往往容易感覺手足不溫、畏寒喜暖,這種情況,人們常稱之為“火力不足”,即祖國醫(yī)學所說的“陽氣虛”。
人身之陽氣盛衰,往往標志著人體生理功能活躍的程度,但威脅人體陽氣的莫過于寒邪。寒邪傷陽后,人體陽氣虛弱,體內(nèi)生理機能受到抑制,就會產(chǎn)生一派寒象,常見的情況有:
惡寒:即泊冷,這是由于寒邪外夾肌表后,體內(nèi)陽氣之一的衛(wèi)氣與外寒相搏,而見腠理閉寒,致使衛(wèi)氣受到遏制而不得宣泄,就產(chǎn)生惡寒,在惡寒的同時,亦可見到發(fā)熱的癥狀,這是衛(wèi)氣郁結(jié)的緣故。
脘腹冷痛:是這外來寒邪經(jīng)體表侵襲后,直入腸胃所致,寒邪損傷了人體脾胃的陽氣,故胃脘部疼痛,同時還可出現(xiàn)嘔吐清水,下利清谷,甚至四肢厥冷等癥狀。
脈象異常:寒象邪襲人所致脈象異常,主要是脈緊、脈遲、脈沉,原因是寒邪侵入經(jīng)脈后,影響了脈內(nèi)的氣血運行。寒邪留著人體后,還能見到人體肌肉、皮膚、筋脈拘攣之象。
疼痛:這是寒邪侵襲人體后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如寒邪侵襲肝臟經(jīng)脈,阻礙肝經(jīng)氣血運行,引起氣血凝滯,則見睪丸腫脹疼痛,即人們所說的“寒疵”其病;若寒邪客于四肢,則形成痹癥,西醫(yī)所說的風濕性關節(jié)炎即屬此類。《黃帝內(nèi)經(jīng)》里在探討疼痛病的機理時,曾明確指出:“血虛則痛”,但血虛形成的原因很多,重要的一點就是寒邪入侵血脈后,造成血流不暢,由于血流不暢。血液的供應發(fā)生障礙,故產(chǎn)生疼痛。
總之,寒邪傷人時所出現(xiàn)的癥狀是很多的,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此外,寒邪傷人在臨床癥狀上還有一個特點,即排出物、分泌物往往澄澈清冷,如鼻流清涕、咳吐清痰、嘔吐清水、小便清長、下利清谷等。倘若外感寒邪后郁久不解,則這些分泌物將轉(zhuǎn)清為黃為赤,此已屬由寒化熱的象征了。
冬季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季節(jié),也是養(yǎng)生的好時期。正所謂“春暖花開寒食歸天”,冬季是一個調(diào)養(yǎng)養(yǎng)生的季節(jié)。普通人們在冬季養(yǎng)生,要注意保暖,不要太衣著過于清涼,多吃補品以及排毒,以便增強身體免疫力,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tài)。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冬季養(yǎng)生16句口訣。
一、晨起動一動,氣血流暢身潔。穿衣如裹豆,多吃黑芝麻粥。
二、日暖不動久,胃寒營養(yǎng)少。睡早安舒眠,起晨起心朗。
三、洗澡開窗晾,氣血外息內(nèi)調(diào)。多喝熱湯粥,暖宮利濕消。
四、多吃醋果蔬,補虛美容護。飲料吃水果,清涼外動內(nèi)靜。
五、排毒久坐少,肢體舒展暢。步行坐木凳,氣血流暢通。
六、保暖穿被裹,把腰腹做好包。出外怕凍風,頭腳心高護膝。
七、定時吃早餐,堅持運動戒。睡眠安四肢,以避濕冷夜夢。
八、多吃雞魚肉,補養(yǎng)氣血生。發(fā)家果白菜,補養(yǎng)太陽神。
九、運動排汗少,多喝綠茶降。把身護得好,助養(yǎng)老真實功。
十、每日洗漱刷,皮膚活潑潤。每月膏霜敷,保持五官童趣。
十一、多喝開水多餐,思想開朗血脈活。多吃蔬菜水果,營養(yǎng)搭配補虛強。
十二、不熬夜不打牌,腦力狀態(tài)保持良。定期看望老人,把孝道踐行準。
十三、宜冷不宜熱,熱湯少碰盆。腰膝重宜暖,以免濕冷能。
十四、把肩頸拉開,保暖又消病。把衣服貼身,出汗毛孔受潔凈。
十五、服藥吃藿香,咽喉痛自然消。不吃辛辣燙,防病及火中興。
十六、勤擦油膏膏,暖宮把宿臟活。酸辣少刺激,秋冬調(diào)和保健功。
中醫(yī)認為,冬季養(yǎng)生重在“藏”字。隨著九冬的臨近,許多外出工作的人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春運熱潮。春運奔波是體力勞動者,所以在冬天這個容易生病的時候,勞累的出行是最容易生病的。那么面對冬季健康,邊肖給你三個法則要知道!僅僅.
第一,謹慎性交,保持精血。
血為肝腎所藏,五谷所精,是精、氣、神的物質(zhì)基礎。男人重精,女人重血。
養(yǎng)生學家根據(jù)春夏秋冬藏的原理,每個月都想出了“春夏秋冬閉藏”的理論。雖然看似與日常生活相悖,但卻有理論依據(jù)和現(xiàn)實意義。
腎藏精,精能生髓血,髓充骨腦,腎氣養(yǎng)天貴,也是生長發(fā)育的激素物質(zhì)。骨髓充盈,氣血充盈,思維敏捷,反應敏捷,身體強壯,精力充沛。陰用陽附,所以身體耐力強,能承受超負荷的工作量,有精神對待事物。如果不注意腎精的保護,精氣不足就會導致腎陰不足,久陽就會導致疾病。云:“冬不藏精,春得病暖?!睋?jù)說這可以成為潛溫病的誘因。所以腎陰的維護是節(jié)育的關鍵。
第二,平衡飲食,拓寬飲食路徑。
腎的先天真陰有天水谷支撐,完整平和的飲食可以為人體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否則沉迷太多會傷了人的正氣,導致各種疾病。均衡飲食的原則是以各種食物為主,葷素為輔,同時適當補充水果和瓜果,既能獲得體內(nèi)所需的營養(yǎng),又能使體內(nèi)精血充盈。食物的性質(zhì)和味道決定了它的實用價值。比如寒性食物可以清熱瀉火,甘寒食物可以滋陰生津,甘溫食物可以養(yǎng)命壯陽。腎虛宜吃羊肉、韭菜等食物;如果氣血不足,就要吃海參、紫菜、魚等來補充精血。
第三,心明心寡欲,收腹。
根據(jù)中醫(yī)理論,冬天是藏精的時候。此時由于氣候寒冷,人體對能量和營養(yǎng)的要求更高,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也比較強。適當?shù)倪M補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還可以將補品中的有效成分儲存在體內(nèi),為來年春天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礎。俗話說“一冬三至九補,來年不痛”就來源于此。中醫(yī)認為,立冬到立春這段時間最適合冬季進補。
冬季進補并不意味著每個人都必須冬季進補。年輕力壯無病,對寒冷適應性好的人,不需要進補。對于體虛需要進補的人來說,進補不當會產(chǎn)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因為藥物進入胃全靠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只有胃腸功能正常,補藥才能發(fā)揮應有的功效。否則這些補充劑進入體內(nèi),就會停滯不前,引發(fā)疾病。對于這類人,可以先服用一些黨參、白術(shù)、茯苓、薏苡仁、扁豆、陳皮等藥物,使腸胃功能變得正常,再由少到多服用滋補品,讓身體更好地消化吸收。
進補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食補,一種是藥補。冬季調(diào)養(yǎng),食補尤為重要。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br>
冬季氣溫過低時,為了維持一定的熱量,人體必須增加糖、脂肪和蛋白質(zhì)的分解,才能產(chǎn)生更多的能量來滿足身體的需要,所以要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的食物。還有其他藥用l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補藥不是隨便用的。只有根據(jù)氣虛、血虛、陽虛、陰虛來選擇針對性的補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人參具有補氣強心、生津止渴、安神定志的功效。氣虛患者有體虛、四肢無力、神疲乏力、心慌氣短;或年老體弱者;或者勞累過度全身無力;或因慢性病引起的頭暈、乏力,均可服用。吃人參可以補益元氣,增進食欲,促進身體恢復。再比如阿膠,有滋陰補血的作用,特別適合血虛的人。大家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況來選擇,或者去醫(yī)院請中醫(yī)診斷一下自己屬于哪一種虛證,然后選擇相應的補藥,這樣才能有所彌補,有所受益。
特別提醒:
體質(zhì)較弱的人在感冒或其他急性病期間應停止服用補品,急性病痊愈后再繼續(xù)服用補品,否則會使癥狀延長,難以痊愈。在服用滋補佳品的同時,也要堅持參加適當?shù)倪\動。因為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快全身血液循環(huán),增強胃腸道對滋補品的消化吸收,使滋補品中的有效成分被身體很好地利用,從而真正達到補益的目的。
對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冬季充足的睡眠也是非常重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從睡眠中醒來時,一定要在床上躺一會兒,待“完全清醒”后再起床,以免心絞痛、中風等發(fā)作。同時,運動要有一定的強度,要持之以恒,一般每周不少于三次,每次持續(xù)20~40分鐘。運動量不宜增加心率,或雖有明顯心率增加,但短暫休息后會逐漸恢復正常,無胸悶、氣短、咳嗽、胸痛等。而且你自我感覺良好。
1、保暖護陽氣: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衣服要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貼身,不使皮膚開泄汗出,,保護陽氣免受侵奪。
2、起居宜早眠早起:大雪時節(jié),萬物潛藏,養(yǎng)生也要順應自然規(guī)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調(diào)養(yǎng)宜早眠早起,并要收斂神氣,特別在南方要保持肺氣清肅。早晚溫差懸殊,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3、泡腳按摩:必須經(jīng)常保持腳的清潔干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4、要多喝水: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yǎng),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于2000~3000毫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qiujiys/2314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冬季怎么減肥
下一篇: 發(fā)物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