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邪兩賦論是建立在中國傳統(tǒng)道家哲學元氣論上的理論觀點。元氣是中國古代的哲學概念,指的是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zhì)。元氣論是中國占主導地位的自然觀,屬于樸素的唯物主義.
元氣學說以元氣作為構成世界的基本物質(zhì),以元氣的運動變化來解釋宇宙萬物的生成、發(fā)展、變化、消亡等現(xiàn)象,所謂的"夫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素問·寶命全形論》)。后來的哲人把元氣學說用來解釋人性,認為人的稟賦有“正氣”和“邪氣”。正氣,即清明靈秀之氣。邪氣,即殘忍乖僻之氣。人有正氣,也有邪氣。正氣生則清明靈秀,儒道二家都信奉的元氣生成論,作為儒家的孟子把正氣歸結為浩然之氣,其《孟子·公孫丑上》曰:“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倍皻馍鷦t殘忍乖僻。韓非子在《韓非子·解老》中曰:“人有欲則計會亂,計會亂,而有欲甚;有欲甚,則邪心勝;邪心勝,則事經(jīng)絕;事經(jīng)絕,則禍難生。由是觀之,禍難生于邪心,邪心誘于可欲??捎?,進則教良民為奸,退則令善人有禍。奸起,則上侵弱君;禍至,則民人多傷。然則可欲之類,上侵弱君而下傷人民。夫上侵弱君而下傷人民者,大罪也。故曰:‘禍莫大于可欲。'”
宋代張澡有一篇文章元氣論,對元氣有相當精要的解釋,限于篇幅,本文只做部分節(jié)選。
并序:混沌之先,太無空焉;混沌之始,太和寄焉。寂兮寥兮,無適無莫。三一合元,六一合氣,都無形象,窈窈冥冥,是為太易,元氣未形;漸謂太初,元氣始萌;次謂太始,形氣始端;又謂太素,形氣有質(zhì);復謂太極,質(zhì)變有氣;氣未分形,結胚象卵,氣圓形備,謂之太一。元氣先清,升上為天,元氣后濁,降下為地,太無虛空之道已生焉。道既無生,自然之本,不可名宣,乃知自然者,道之父母,氣之根本也。夫自然本一,大道本一,元氣本一。一者,真正至元,純陽一氣,與太無合體,與大道同心,與自然同性,則可以無始無終,無形無象,清濁一體,混沌之未質(zhì),故莫可紀其窮極。洎乎元氣蒙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布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矣。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云,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岳,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里,肌肉為田土,發(fā)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以天之生,稱曰蒼生;以其首黑,謂之黔首,亦曰黔黎。其下品者,名為蒼頭。今人自名稱黑頭蟲也,或為裸蟲,蓋盤古之后,三皇之前,皆躶形焉。三王之代,然乃裁革結莎,巢櫓營窟,多食草木之實,啖鳥獸之肉,飲血茹毛,蠢然無悶。既興燔黍擗豚,坯飲窊樽,蕢桴土鼓,火化之利,絲麻之益,范金合土,大壯宮室,重門擊柝,戶牖庖廚,以砲以烹,以煮以炙,養(yǎng)生送死,以事鬼神。
對個人來講,元氣論在氣機元氣論和臟腑元氣論方面都有豐富的闡述。元氣的盛衰聚散及運行正常與否,直接關系著人的生老病死。如果一個人元氣充足則各種機能運行正常。如果元氣不足或氣機失調(diào),則為致病之因?!峨y經(jīng)·八難》說:"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此即指元氣而言,故元氣廣義義簡稱為"氣"。《靈樞·刺節(jié)真邪》說:"真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允身者也",此氣源于先天而養(yǎng)于后天,但狹義又專指稟受父母的先天之氣。正氣邪氣還可以解釋歷史與文化的變遷,紅樓夢作者正是借用了賈雨村表達了其獨特的歷史觀和文化觀。堯、舜、禹、湯、文、武、周等人都是應運而生,蚩尤、共工、桀、紂、始皇、王莽等都是應劫而生。大仁的人,修治天下,但是大惡的人則撓亂天下虐待世人。如果是身兼兩氣的人又如何呢?文中對此進行了具體描述:使男女偶秉此氣而生者,在上則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為大兇大惡。置之于萬萬人中,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萬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tài),又在萬萬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癡情種,若生于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縱再偶生于薄祚寒門,斷不能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驅制駕馭,必為奇優(yōu)名倡。紅樓夢里沒有絕對的大仁之人,也沒有絕對的大惡之人,絕大多數(shù)人物都有正邪兩氣,有的人物的邪氣表現(xiàn)為邪惡,有的人物的邪氣表現(xiàn)為愚頑。也就是說,在天地的正氣與邪氣交鋒中,秉承了這正邪二氣而誕生的男女,是一種奇怪的復合體,往積極方面發(fā)展,成不了仁人君子,如果往消極方面發(fā)展,也成不了大兇大惡之人。賈寶玉就是這樣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udao/31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淺談道與德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