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曉嵐(1856-1950),原名補一,字曉嵐(有學者將其名字寫成"補小南",有誤),別號老農。清咸豐五年生于四川省遂寧縣,閱歷豐富,善用姜桂附子,是著名的火神派醫(yī)家,人稱"火神菩薩"。晚年定居重慶,譽滿山城。補氏自幼博學好問,多才多藝,"琴棋書畫,戲曲舞蹈, 武術氣功,無所不曉,咸臻精絕"。后因夫人何氏患病誤治致死,遂發(fā)奮鉆研中醫(yī),并向來蜀傳道的美國醫(yī)學博士史德文學習西醫(yī),史則向補氏學習針灸,二人便互為師友,互教互學。
曾先后在四川嘉定、成都等地掛牌行醫(yī)。從1919年起,效李時珍之所為,入山采藥,研究當?shù)氐乃幉馁Y源,長達四年之久,采集到的藥材有300余種。有的如"雪上一枝蒿"等,是《本草》沒有記載的,都一一作了記錄, 對其日后行醫(yī)用藥產(chǎn)生很大影響。
從1923年起游學天下,輾轉至越南、香港、廣州,后赴天津去哈爾濱,深入俄羅斯境內,居住二年,再返北京入?yún)f(xié)和醫(yī)院研究。前后歷時5年,接觸到很多名師髙手,獲益匪淺, 可謂滿載而歸。
1928年,先生舉家來渝,定居山城,在太平門海關巷開設"補一藥房",終其余生為重慶民眾服務,"所療者無慮萬千人",頗負盛譽,為其一生最光輝的時期。其間治病佳話,老重慶人至今猶津津樂道。抗戰(zhàn)時來到重慶的南京首席名醫(yī)張簡齋,與先生常有交往。
一、扶陽固正,擅用姜附
補氏根據(jù)多年臨床實踐,認為人體"陽勝于陰",主張治病重在扶陽,固守正氣,立方用藥以溫補脾腎為主,即姜桂、附子等溫熱之藥。他認為,人之患病,大多由于正氣不足,是以治病必求其本。治本又必須從扶陽、固正入手,要扶陽固正又必須抓好脾腎兩臟,溝通任督二脈。通過多年實踐,把這—主張概括為"救人先救命"。比如一個危重病人,需要的是扶陽固正,先使根本穩(wěn)住,然后才可希望得救,命且不保,徒治何益?一般輕病,元氣未傷,就不必興師動眾,如能妥善治標而病自解。重病及多數(shù)慢性病則不同,大多由于正氣不足,根本受到損傷,如不從培根治療,就不能收到實效。
補氏善用姜桂附子,人多目為"火神菩薩"。1946年診治―個垂危的吐血病人,時任重慶銀行經(jīng)理的夏某:口干舌燥, 雙頰泛紅,六脈洪大,四肢無力,已多日不進飲食,直躺床上僵直不動,榻前吐滿一痰盂鮮血,還有不斷傾吐之勢。先生細心審度后,重用肉桂158,干姜炭608,附片1208,白芍、茜草各308,剌蘿卜608,吳茱萸、砂仁、甘草各158。次日病已見輕,復照原方加倍,即肉桂308,干姜炭1208,附片2408,其余悉數(shù)照加。第三天病人已能上門求診,一再感謝救命之恩,一周后病人痊愈上班。補氏擅用姜附的風格,于此可見一斑。
二、補一大藥,獨具特色
補一藥房的一大特色就是自制一些以"補一"為品牌的丸藥出售,前后共達164種。均系補氏精心研制,獨家制隼,療效卓著的中成藥,在重慶頗有口碑,乃至補一藥房停辦多年后,仍有許多人在尋購和懷念補一丸藥。其中影響最大者當屬"補一大藥",又稱"補一大藥湯"。其方來源于前人醫(yī)案中的"八味大發(fā)散",即羌活、防風、天麻、藁本、白芷、蔓荊、麻絨、細辛八味,一般作為祛風散寒,發(fā)汗解表之用,補氏加人了附片、干姜、肉桂、川芎、茯苓、法半夏、酒軍、澤瀉八味,賦予其新的意境,成為先生的"溫補主軸方劑"。這個"補一大藥"的特點是:以附子、干姜為君,補脾腎而通任督; 以防風、天麻、藁本、白芷、蔓荊、麻絨、細辛為臣,通經(jīng)絡而行氣血,用以除外邪;以茯苓、法半夏為佐,使之疏中焦而導痰濕,用以健脾和胃;以酒軍、澤瀉為使,使之通三焦而利清濁,用以引邪外行??傮w來說,就是既溫中補火,扶正祛邪,又幵通經(jīng)絡,活動氣血,使內邪不能藏身,外邪無法侵入。平人可飲,病家宜服,有病治病,無病預防,集治病與保健于一方。--般人飲之,可以舒經(jīng)絡,活氣血,消外感,減疲勞,提精神,壯體力,對于勞累之人,見效尤其顯著。
當初,補氏考慮到有些病人沒有時間熬藥,便開始熬制"大藥湯"應市。大藥湯經(jīng)過認真配料,專人看火下料,用大鐵鍋按一定火候熬成。然后分次盛于銅壺內置于特制的小爐灶上,使之不涼不滾,便于隨時飲用,因而博得廣大群眾普遍歡迎。為增加治療的針對性,還研制出許多與各病有關的藥粉,配合飲用。如牙痛加服肉桂粉,便秘加服酒軍粉,氣喘加服麻黃粉,咳嗽加服杏仁、法半夏粉等……花錢少而見效快。起初《吃大藥湯的人,多是一般群眾,后因聲名播出,一些軍政實業(yè)界人物也紛紛試服,極盡一時之盛。
1946年,重慶霍亂流行,蔓延甚廣,人人"談虎色變"。藥房便每天熬幾大鍋"大藥湯",有錢付錢,無錢白送,使許多貧苦大眾避免了災禍。有親朋來到藥房,藥房即餉以藥湯一大碗。及門弟子及藥房同人,早晚都喝藥湯一碗,雖成天與霍亂病人打交道,卒無一人感染,門診照常不停。補一大藥湯療效卓著,試舉病例如下:
重慶中醫(yī)黃道存先生,因受潮濕患下肢癱瘐癥,只能斜臥椅上或橫躺床上,下肢完全失去活動功能,后求先生診治,即用大藥治之,補氏說:我只開一次處方,不用換單子,只須繼續(xù)吃下去,一直吃到下肢"出泫汗"為止。藥的劑量很重,有干姜、肉桂、附片、川烏、草烏等,有的藥重到500g以上。用大砂罐熬,每天喝幾大碗,一劑藥可連服約10天。其時正值8月,每天燒開一次,防酸變味。吃到第三劑,約一月左右,病人即感小肚腹一帶滿出泫汗,再過四天后,下肢全部恢復活動功能,黃先生直到1979年才逝世。家人現(xiàn)在提起此事,還盛贊補老技高超人。1950年,西南解放軍某指揮員,患蠱脹病,已臨垂危。先生診視后,認為第一步重在救命,先用大藥湯搶救,意在扶陽固正,從根本人手,服后病人神志漸有起色,俟大藥功能達到一定火候后,繼用守宮尾(壁虎尾巴)和砂仁、白蔻、厚樸、木香、檳榔等,靈活變換治之,月余病即痊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024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火神派崇尚仲景學說的李可
下一篇: 火神派醫(yī)家范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