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斗垣,名拱宸,字子極,別號斗垣,明萬歷年間長洲名醫(yī),精通養(yǎng)生旨及外科。著有《外科啟玄》一書,凡一百二十余論,述病種證治二百三十余,方一于余首,析為十二卷?!秵⑿肥窃凇锻饪凭贰锻饪凭x》及《外科理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實而成的,內容比較豐富。該書的特點是強調因人制宜,強調外治法。所謂因人制宜,申氏主張妊娠與產后、富人與窮人,肥人與瘦人、南方人與北方人,尼姑寡婦與妓女、成人與嬰兒所得的瘡瘍治法不同。例如肥人多濕多痰,多氣虛,所生瘡瘍多為癰;瘦人多火多血虛,所生瘡瘍多疽。治療肥人常用二陳湯加參、芪、歸、術、銀、翹,而瘦人常用八珍湯加銀翹。又嬰兒之癰疽多是胎毒,止宜內托內疏,不可用猛峻大劑。妊娠之癰疽宜調氣血、安胎托里之劑,產后之癰疽則宜大補氣血。富貴人膏梁厚味,酗酒房勞,多令陽勝陰虧,凡有癰疽,勢不可緩,內疏內托,必用大劑攻之。貧賤人饑寒勞苦,受享不足,形骸瘦弱,癰腫初起,必大補內托為先,巳潰之后宜補中益氣加減。
《外科啟玄》列舉外治法甚多。申氏說:“夫瘡疽等癥,種種不同,又況五土所產厚薄,人之老幼虛實、形志苦樂不等,各有所宜,豈有一法一方而通哉?......故先賢所立補泄下汗、針、灸、淋塌、敷貼、炙烙等法治之,蓋取其合宜之用也。”文中論述了針灸、砭鐮、火烙、塌浴、敷貼、薰烤、刀割、追蝕、吸膿諸法。另有二法為申氏所創(chuàng)。一為賽火針法。即將藥末放于瘡頂上,以香點之,其藥一射而入,其膿大泄而出。二為點瘡法。點者,化也,散也,凡瘡瘍初結之時,其根尚活動,其毒始凝,內服其內疏內托之,外以秘藥點之即消。此為申氏訪歷多年而得,且經(jīng)試驗,確有實效,故記載于書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025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正宗派擅長溫補的薛立齋
下一篇: 正宗派的杰出代表陳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