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診即醫(yī)家通過對病人及病人親屬等進行詢問,從而全面了解病人疾病起始、發(fā)展,特別是現(xiàn)狀等相關情況,以判明疾病陰陽、虛實、寒熱、表里的方法。其歌訣是比較全面的,后來李仲愚先生在實踐中有所增刪。李仲愚先生認為,問診也是醫(yī)家與病家溝通的過程。凡臨床診病,病家往往都有自述,醫(yī)家應抓住病家自述的機會追問,并通過追問建立起信任,這是很重要的。而真正明白以上十問的內容,則病情、病性、病位,則只在掌指矣。病人求醫(yī)而不告訴醫(yī)生病情病狀是錯誤的。但若醫(yī)生裝神氣不進行問診,或說“你不要講,我都曉得”,那就大錯而特錯了。唐代大醫(yī)孫思邈之所以叮嚀告誡學醫(yī)者“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就是這個道理。如傷寒太陽病,先問寒熱。凡有燒熱的情況,就決定惡寒;有惡寒,也就決定有燒熱。此時,有汗即應選桂枝湯解肌止汗,無汗則應選麻黃湯透表。若有厥陰的寒癥,則應選吳茱萸湯;若是四大癥都具備,則自然選白虎湯主之。若身上只是感覺不舒服,是無汗的溫病,即以銀翹散主之。若只是上呼吸道感染而有汗,還只是溫病初期,應以桑菊飲主之。若陽明熱癥又有太陽表癥,則以麻杏石甘湯主之。胃病,只是疼痛嚴重,則屬于寒癥,一付理中湯即可解決問題。但若腸中有熱而胃中有寒,則病家又痛又心煩,說明是寒熱夾雜的情況,這時就要變通用理中湯加黃芩、黃連,使腸中之熱能清,胃中之寒能溫。若病家自述在睡著之后即出汗,就說明是陰虛的盜汗,選當歸六黃湯(當歸、黃芪、生地黃、熟地黃、黃連、黃芩、黃柏)效果就很好。但若病家自述是睡醒即出汗,則說明是陽虛自汗,選四君子湯加黃芪、防風之類,自然補虛止汗。這兩種自汗又都可用麻黃根、浮小麥、龍骨、牡蠣、五倍子等治標之藥斂汗。但若有大吐大瀉之后突然出現(xiàn)大汗淋漓的情況,就說明已由實癥轉為脫癥了;若中風之后大汗,也屬脫癥,都要大補元氣。若有肺心病至氣喘嚴重后,突然出現(xiàn)大汗淋漓的情況,則說明已向肺腦病轉移,不及時治療,就要產(chǎn)生神昏譫語的情況了。還有病家出黃色汗液的情況,若結合其他診斷方法判明是膽囊的原因,就應選茵陳蒿湯為基礎方。還有未滿周歲的小孩和少女經(jīng)潮期間,自覺身上發(fā)熱,有汗或無汗,而體溫測量又正常,在小兒,是身體發(fā)育的原因;在少女,是經(jīng)潮的原因。由此可見,掌握病家寒熱情況與出汗的情況,是很重要的。頭與身的癥狀可以是分離的,也可以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如張景岳說:“問其頭,可察上下;問人身,可察表里。頭痛者,邪居陽分;身痛者,邪在諸經(jīng);前后左右,陰陽可辨;有熱無熱,內外可分。”若單純頭昏而不頭痛,又表現(xiàn)為一時昏一時不昏,則說明是虛癥頭昏,多因貧血、陰虛或腦力勞動過度等所致。若持續(xù)頭昏,又有頸項僵痛的情況,無汗以葛根湯主之,有汗用桂枝湯加葛根主之。還有因肝陽不潛、血壓升高導致的頭昏,就要用養(yǎng)陰、平肝、潛陽之法,以四物湯加夏枯草、桑葉、菊花、草決明、石決明、荷葉、芭蕉葉主之。有腦中厥陰瘀阻或腦部血管收縮變細,使腦部供血不足產(chǎn)生頭昏,又宜選桃紅四物湯為基礎方。若有陽明經(jīng)瘀阻,則應以桃紅四物湯加白芷、葛根主之;若太陽經(jīng)瘀阻,則當用桃紅四物湯加羌活等。氣虛頭痛白天甚,從晚上子時到次日午時更甚,此時便要壯陽,用參附、術附湯甚至四逆加人參湯主之。陰虛頭痛是午后更重,至半夜方減輕,應選四物湯為基礎方,養(yǎng)陰加天冬、麥冬、玄參、生地等,清血熱加丹皮、紫草等。但若有頸項痛又發(fā)熱,又有神昏,又有牙關緊閉、項背腰背僵硬而病人又發(fā)寒顫的情況,則說明是腦炎類溫病,這時候,千萬不能盲目退燒,不然,會使溫熱內伏,由衛(wèi)氣至營血,從而使病情轉壞。此時應發(fā)汗,若右手脈大,則一定化熱,要用辛涼解表之法,以桑菊飲或銀翹散主之。若左手脈大,則一定化寒,要用麻黃湯主之。但若無表癥又無惡寒,而現(xiàn)少陽病癥,有寒熱往來的情況,則間隙時間不論一天、兩天,或一天之內反復幾次,都說明不是柴胡湯癥而是桂枝二麻黃一湯癥。凡冷久而熱短,用桂枝一麻黃二湯;冷熱時間相等,則用桂枝麻黃相合各半湯。張景岳說:“二便為一身之門戶,無論內傷外感,皆當察此,以辨其寒熱虛實。蓋前陰通膀胱之道,而其利與不利、熱與不熱,可察氣化之強弱。后陰開大腸之門,而其通與不通,結與不結,可察陽明之實虛?!?/section>簡單說來,凡大便結燥,便有熱癥;小便清長,只可能是寒癥。小便黃短,便自然是熱癥;大便帶血,可能有痔瘡;解黑大便,就可能是胃潰瘍出血等;若小便渾濁,可能是前列腺炎癥;小便刺痛、出血,可能是生殖系統(tǒng)疾病等。胸部泛指人體上焦,包括了肺與心兩個重要的臟腑。張景岳說:“胸部膻中,上連心肺下通臟腑?!?/section>人的肺氣通天,地球大氣層內空氣,即所謂天氣,通過人的鼻孔進入到肺,通過人體血液氧化產(chǎn)生人體所需要的熱能。人的心臟主全身血和血脈,為人體提供所需的動力。心屬火,肺屬金,本來是相克的,相克之中又寓相生,所謂相反相成,從而完成了人體衛(wèi)氣營血的形成。比如病家的胸悶、胸部隱隱作痛,說明人的心臟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障礙。若有心悸心累出現(xiàn),則可基本判明病家或心肌炎,或心臟缺血,或心動力不足。有胸悶的情況,或是有胸部痰飲,或是肺內留飲或肺內積液等。但若在背上的肺俞、身柱等穴有壓痛點,則說明是肺臟本身的病變;而若乳根、膻中等穴有壓痛點,神道、心俞有壓痛點,則說明是人體心臟的病變了。若肺內長包塊等,背上肺俞等穴的壓痛點就很寬,而病灶在中間部位,則人體背部(以督脈身柱為中心)兩旁均有壓痛。張景岳說:“問飲食者,一可察胃口之清濁,二可察臟腑之陰陽。病由外感而食不斷者,知其邪未及臟”。若胃口不好,則不宜用滋膩之藥。胃口好,又要辨明喜歡哪種味道,如喜吃酸,說明肝臟有?。幌渤蕴?,說明脾臟有??;喜吃辛(麻辣類),肺有??;喜吃苦,心有??;口甜,脾有??;口中麻辣,則肺有??;口咸,腎有病。若口渴,有高燒、大汗等,是比較好辨別的陽明熱癥,要用石膏、知母、花粉等對治。另外有陰癥的口渴,舌干咽干,欲飲水,兩部尺脈均弱,尤其是右手尺脈很弱,這種情況,說明是腎陽不足,不能將人體津液蒸發(fā)上去,當用姜、桂、附及參、芪類藥,使津液上升。而一般的陽虛口渴,舌質是嫩紅或是紅色的,舌潤鼻孔也潤。陰虛口渴則舌質蒼白或黑色,有口鼻均干的情況,此時,當用甘露飲養(yǎng)陰,或以甘露飲與參麥散合用。但若吞咽東西不利,又有大便干燥的情況,說明胃陰不足,當用半夏、蜂蜜等降逆養(yǎng)胃陰之品。而若從咽喉食道到胃,均有痞滿的感覺,而且吞咽食物不下,即不通不利,很可能就是食道癌之類的病變了。
張景岳說:“耳雖少陽之經(jīng),而實為腎臟之宮,又為宗脈之所聚,問之非唯可辨虛實,亦且可知死生?!?/section>具體說來,耳聾一是外感少陽病癥的耳聾,一般是口苦、咽干、目眩的情況,凡發(fā)病時間不長(屬新?。梢孕〔窈鷾珵榛A方。二是外感太陽或陽明而突然耳聾。凡太陽病癥,均惡寒,陽明有鼻干不眠的情況,均應以解表清熱之法對治。有寒以麻黃湯或葛根湯主之;有熱用銀翹散、桑菊飲或三黃解毒湯主之。三是腎虛導致的耳聾。一般有腰酸腿軟、遺精早泄等癥狀,可以地黃湯為基礎方。四是有脫陽或脫陰導致的耳聾。脫陽必然脈散大,脫陰必然脈虛細、人疲乏;脫陽有幻視,脫陰有眼盲等情況,應以參附湯或獨參湯主之。五是有耳聾并發(fā)頭眩暈的情況,是因膽經(jīng)和三陰經(jīng)的風與火,每見于美尼爾綜合癥。另有中耳或耳乳突感染而致的耳聾,均宜以溫膽湯為基礎方,加以清輕之品,如銀花、連翹、夏枯草、菊花、蒲公英等,而三黃湯類均屬涼藥,不宜早用,而應慎用。所謂問渴,即張景岳所言:“渴與不渴,可以察里證之寒熱,而虛實之辨亦從以見?!?/section>外感口渴以上焦溫病居多,宜以辛涼解表之法對治,選麻杏石甘湯與銀翹散或桑菊飲合用,也可再加入花粉、甘草、生石膏等。陽明口渴,或因寒邪化熱,或直接進入陽明,有口大渴、大汗等,以白虎湯主之。肺熱一清,口渴自止。這類病,宜適用甘草并服用新鮮水果汁等。若內傷陰口渴,或咽干、咽痛、喉痛,均可以甘露飲加味而治。咽痛、喉痛劇烈,必要時可加入青黛等。若腎虛導致口渴,病家舌下不能分泌津液,這時,就要用六味地黃湯與參麥飲合用了。
問舊病,就要弄明白舊病與現(xiàn)在新病之間的因果關系。若是舊病未全愈,就要繼續(xù)治舊病。問因就是問明病因,是因外感六淫的風、火、暑、濕、燥、寒,還是內感喜、怒、驚、恐、憂、思、悲的七情內傷,再不然是不內外傷等,舊病和病因明白了,依理治病的方向和目標才不至于錯誤。即通過問診,了解掌握病人服過哪些藥,哪些有效,哪些無效;如何有效,如何無效;病人對哪些藥物有特殊反應等。這里,值得說明的是,最后兩問,是針對婦女和兒童的。過去麻疹對小兒生命威脅很大,故必問明。而婦人經(jīng)期,涉及婦科疾病并關系是否受孕,甚為重要。唐代筆記《紅線》就有為醫(yī)者不慎,對孕婦開瀉藥,傷及人命,自己受到懲罰的故事,所以為醫(yī)者對女子和兒童之病,都應格外小心診治,方才與醫(yī)家慈悲精神相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244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點睛之筆:黃元御思維解讀
下一篇:
養(yǎng)生最終目的及養(yǎng)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