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診
、治疾病的過程,就是理、法、方藥的程序,每一個程序都至關重要。本文試圖在選方之后,組織藥物時從選藥、配伍及劑量大小等幾個方面,淺談一下用藥技巧,在這些技巧里面涉及到人與自然的關系中醫(yī)療效的提高涉及到知識結構
一.選藥的技巧
1.選擇對病因最有效的藥物
如清肺火
,黃芩最有力。瀉肝火,丹皮、山梔最佳。填補腎精,首選熟地。祛寒濕,用炒蒼術。利濕,用苡米、防己等。張仲景治黃疸病,用茵陳蒿湯,方中茵陳退黃最擅長2.病機復雜時,用藥較嚴格
①.肝火旺兼脾胃氣虛時清肝火用丹皮
②.脾虛便溏納減
③.肝血虛兼脾濕盛時養(yǎng)肝血用白芍不如制首烏,因白芍斂濕留邪
④.肺陰虛兼脾胃氣虛時可用百合
⑤.胃陰虛兼肝郁氣滯時舒肝理氣藥用佛手
3.補氣藥之選擇
肺、心
4.病機不同
如肝氣郁結引起的咳嗽
5.陰陽四時
如肝郁氣滯證
二.配伍技巧
藥物配伍一是為了增強療效
1.增強療效
清肺火時
2.佐使作用
目的
,一是制約主藥的副作用;二是顧護脾胃;三是防止證的轉化,如由寒變熱等;四是病機的需要。川芎茶調散
,方中茶葉味苦以制約發(fā)散藥使不致于升散太過以傷正。用黃芪時,防止補氣壅遏氣機,常配陳皮;防止黃芪助陽傷陰而配知母,此種配伍是為了制藥主藥之副作用。當滋養(yǎng)各臟之陰時,加胃動力藥,如陳皮、山楂、佩蘭,以防礙胃。止嗽散中紫菀與百部同用,溫涼相配,使化痰藥呈平性,防止痰從熱化,此乃中庸之法。定喘湯之白果,補肺湯之五味子等,是處于病機之需要而使用3.產生新功效
黃芩或黃連加半夏
三.制藥的使用
1.保護脾胃
胃為水谷之海
,無論治哪一臟病的藥物均先到胃,當某種藥物有損胃氣時,可通過炮制手段予以消除。如用桔梗、白芍、丹皮、梔子時,如右關脈沉細弱(脾胃虛),因這些藥物寒氣偏重,可用炒的炮制方法降低寒性。2.制約藥物的副作用
如當歸潤腸通便
,在用補中益氣湯時,當歸雖可養(yǎng)血藏氣,但潤腸不利,此時可用炒當歸。參苓白術散以健脾3.增強療效
血虛便秘需通便時
4.增加功用
如山楂是活血化瘀藥,當出血留瘀
金銀花
四.劑量大小的確定
這里討論的技巧不涉及中藥教材中介紹的自然用量(規(guī)定用量范圍)
1.一般規(guī)律
2.藥量
某些藥物
3.依藥物在治療中起的作用而定
①對因治療的藥物量偏大
4.用量大小受季節(jié)因素影響
如風寒感冒證
5.當令藥用量不宜大
在“天人相應”觀的指導下,在不同的季節(jié)中
年齡及體質強弱情況作為用量大小之依據 老年人及少年兒童,由于其正氣與成年人相比較弱
,對藥物的耐受性差一些,用量偏小。同一年齡組,體型肥瘦、體質強弱亦有很大差異,藥量自然亦應有所不同。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246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張錫純治療淋證用藥特點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