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理論中的“氣”與早晨
中醫(yī)有句名言:“氣是生之本”。中醫(yī)認為,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是血液活動的原動力,其涵蓋了呼吸之氣、營養(yǎng)之氣(營氣)、推動血液運行的動力(宗氣)等多個層面?!?a href="/ddjy_100/45.html">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提出“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更加說明了氣的重要性。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重視養(yǎng)“氣”、補氣。
早晨,人體經(jīng)過一夜休息,陽氣開始生發(fā),猶如太陽初升,此時應順應自然規(guī)律,養(yǎng)護體內(nèi)陽氣,而非消耗或破壞它,這就是“早上不要破氣”的核心思想。
好比春天播種,土壤需要積蓄水分和養(yǎng)分,才能滋養(yǎng)種子發(fā)芽;
同樣,在清晨時分,我們應當珍惜并培養(yǎng)自身的“生命能量”,以便全天精力充沛。
注意幾個不好的“破氣”習慣:
邊吃飯邊說話
《千金方》里提及:“食上不得語,語而食者,?;夹乇惩础背燥埖臅r候,氣血下沉,涌進脾胃,幫助其運化與吸收;
此時說話,氣血逆流,中焦空虛,自然影響到食物的運化和吸收,甚至造成消化不良,損害脾胃。
仔細觀察,吃飯時話特別多的人,一般都不怎么吃東西,因為本應往下走的氣血被迫調(diào)動起來往上走,涌到我們的頭部,就沒啥胃口,感覺吃不下。
久而久之,脾胃虛弱,自然會導致氣血不足。
走路時說話
《遵生箋》有云:“凡行步時,不得與人語,欲語須駐足,否則令人失氣”。
人在行走時,氣血遍布全身,邊走邊說,就會導致氣亂、氣散,進而氣機失調(diào),傷肺傷陰。
行走時,應少說話,蕞好的狀態(tài)是神氣內(nèi)斂,思想專注很多女生喜歡結伴逛街,一邊走一邊說說笑笑,這樣無形中損害自己的精氣神,氣血上沖,代謝加速,不僅讓你感到非常疲憊,還很容易耗氣。
睡覺時說話
《玉笥要覽》曰:“臥須閉口,則元氣不出,邪氣不入”。其實睡覺要做到“先睡心后睡眼”,把神收回來。
夜晚促膝長談,讓我們的身體和大腦一直處于亢奮的狀態(tài),無法放松,心神不寧,睡眠不佳,氣血就會一直被消耗。
躺下準備睡覺,就應該閉口不言,元氣就不會外泄,邪氣也不會侵入體內(nèi)。
養(yǎng)氣小建議:
當然是少說話、不說話,保護我們的身心和氣血。
補氣練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吐納,就是深呼吸,腹式呼吸。
好好吃飯,少吃破氣食物,多吃小米粥,小米得天地之氣,補氣非常好。
多跟大自然產(chǎn)生鏈接,爬山、逛公園、曬太陽等,多去接受正能量的場域,人和天地可以交換“靈氣”
提醒氣虛體質的朋友,在日常飲食上要注意補益脾肺之氣。
日常飲食多選以下具有健脾益氣作用的食物:
小米、粳米、糯米、黃豆、扁豆、大麥、山藥、紅薯、牛肉、兔肉、豬肚、雞肉、雞蛋、鰱魚、黃魚、比目魚、菜花、胡蘿卜、土豆、南瓜、香菇、豆腐、大棗等。
由于氣虛者多有脾胃虛弱,因此飲食不宜過于油膩,應選擇營養(yǎng)豐富而且易于消化的食品,亦宜選用補氣藥膳調(diào)養(yǎng)身體。
不要吃破氣耗氣的冷食,少吃辛辣、厚味、油膩食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275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身心對話:疾病背后的情緒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