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熱氣逼人,空調、冷飲、生冷瓜果、吹風、大汗、睡眠不足、胃口不佳、體力消耗過多等等,都會損傷人體的健康,使人體的機能下降。因此,老年人要護好“四梢”,平安度夏有保障。
筋之梢——指(趾) 人體手和腳是全身經(jīng)脈交會處,注重手和腳的保健,可疏通經(jīng)脈。老年人散步時盡量穿平底鞋,行走時經(jīng)常以趾抓地,可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huán)和趾力,伸掌握拳運動,常玩健身球,也可手握三個核桃指撥玩耍,左右交替,這樣可增加雙手的靈敏度,增強手腦聯(lián)系,延緩衰老。
肉之梢——舌 舌之正常,食欲旺盛,食物營養(yǎng)得以充分補充。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舌面上的味蕾隨之退化和減少,食欲減退。肌肉之營養(yǎng)來源減少,肌肉就會軟弱乏力。老年人要保護好舌,不要經(jīng)常刮舌苔,以免破壞味蕾。
血之梢——發(fā) 頭發(fā)致密亮澤,表示機體血液強盛。老年人的血少不足以養(yǎng)發(fā),因而老年人頭發(fā)常較稀疏、少光澤。老年人應經(jīng)常進食一些具有養(yǎng)生補血的藥物和食物,如枸杞子、桂圓肉、大棗、黑芝麻、核桃、黑豆、黑木耳、何首烏等,使機體血液旺盛、頭發(fā)亮澤。
骨之梢——齒 老年人由于骨骼的退行性改變,牙齒也隨之出現(xiàn)損壞和脫落。老年人要保護現(xiàn)存的牙齒,經(jīng)常進行叩齒運動。堅持適宜的體育鍛煉及體力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骨鈣的利用,強骨健齒。(董紹軍)
內容如下:
方案一:清淡食物享美味
三伏天氣溫不斷升高,空氣濕度加大,許多人沒有食欲,這時嘗試多吃一些清淡食物,不僅可以促進食欲,還能防病。
清淡飲食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多吃新鮮蔬菜瓜果,既可滿足所需營養(yǎng),又可預防中暑。主食以稀為宜,如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等。還可適當喝些清涼飲料,如酸梅湯、菊花茶等。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開胃,又能抑制殺滅病菌,預防胃腸道病。
專家強調:“清淡”實質是少用油,絕不是不沾葷腥。夏季更應注意蛋白質的攝入,每日攝入量在70至90克為宜,且最好一半以上為魚、蝦、瘦肉、雞肉、鴨肉、蛋、奶和豆制品等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的優(yōu)質蛋白質。
方案二:兩素同補可防病
三伏天天氣悶熱,隨著人體汗液的大量排出,造成身體內部各種營養(yǎng)物質,特別是無機鹽的大量消耗;再加上食欲不振,活動減少,整個人的身體狀況處于相對低下的水平,攝入減少而消耗增多,故不少人體重下降,引發(fā)疾病。因此,注意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維護健康的重要一環(huán)。
炎夏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容易缺乏各種 維生素。此時,可選擇一些富含維生素和鈣的食物,如西瓜、黃瓜、番茄、豆類制品、動物肝腎等,也可以飲用一些果汁,如橙汁、檸檬汁、番茄汁等既可補充維生素,還可幫助消化、健脾開胃、提高食欲。
此外,出汗多也會導致體內的鉀離子喪失過多,具體的癥狀是人體倦怠無力、食欲不振。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鉀,因此可酌情吃一些桃、李等水果,而蔬菜中的青菜、大蔥、芹菜、毛豆等含鉀也很豐富。
方案三:苦味食物不能少
許多人認為苦味食物算不上美味,不過它卻是夏日的健康食品??辔妒澄镏兴纳飰A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huán)、舒張血管作用。
三伏天氣里吃些苦味食物,或飲用一些啤酒、咖啡等苦味飲料,不但能清除人的煩惱、提神醒腦,還可以增進食欲、健脾利胃。
但是,吃苦味食物也要因人而異。一般說來,老人和小孩的脾胃多虛弱,故不適宜過多食用苦味食物?;加衅⑽柑摵㈦涓估渫?、大便溏泄的病人不宜食用苦味食物,否則會加重病情。
方案四:清新綠茶可消暑
炎熱的午后,喝一口清香的綠茶,不僅清熱消暑,還能解毒止渴,實在是夏季養(yǎng)生的上乘之選。
每喝三杯以上綠茶的老人,不僅患老年癡呆癥的幾率較低,他們在總體的記憶力、注意力上,要明顯高于平時喝綠茶較少或不喝綠茶的人。喝綠茶具有養(yǎng)生、抗癌、堅固牙齒、保護毛細血管以及提神的作用。另外,綠茶還含有大量的鉀,大量出汗后飲綠茶可以幫助身體補充流失的鉀,提高耐熱能力。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tǒng)稱,三伏天是全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
漢代學者劉熙在《釋名》中記載:“三伏者,庚金伏于夏火之下。金畏火,故曰伏?!?br>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也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于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p>
三伏天養(yǎng)生健康知識
三伏天養(yǎng)生健康知識1盛夏來了!馬上就開始入伏了,夏季三伏最難熬,溫度高,如果再去運動,很容易受傷。那么,怎么過三伏天才不中暑呢?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選擇“走暑”去,既運動健身,又能避暑養(yǎng)生。那么,怎么走暑呢?……
三伏天健康“走暑”
讓大家選擇“走暑”其實是有原因的。夏天外界陽氣最旺,這時多到戶外活動,可以吸收自然界陽氣精華,補充能量,調暢氣血,養(yǎng)護陽氣。
然而三伏天熱,很多人都憋在家里不出門,其實這對身體是不好的。人的養(yǎng)生要適應大自然的規(guī)律,該出汗的時候得出汗,因為出汗既能排走體內毒素,又能調節(jié)體溫。但我們又不能因為要出汗,而做劇烈運動,在高溫下大量出汗易損陽氣,還很容易中暑,所以一般運動量較大的運動就不合適了。
權衡之下,進行走路的慢運動就是最佳選擇了。
除了利用平時時間早晚走走,郊區(qū)當然是最好的避暑選擇。
那些山里,云霧繚繞、煙嵐彌漫、溪泉涓涓、樹木蔥郁,毫無遮攔的綠色撲面而來……漫步在清涼峽谷間,原始生態(tài)的青山綠水,原始風情撲面而來。
在山峰登高,一覽勝景,滿目皆綠,深深地吸入一口氣,仿佛觸摸到了整個森林,好一片清涼!
“走暑”是有訣竅的,你要把握三個原則。要勻不要急:勻速行走最省體力,而且有利于保持良好心態(tài),急一陣歇一陣的走路方式最累人;而且勻速走路 能讓你走得更久,一般40分鐘,2~3公里是最合適的。
走硬不走軟:不要因為貪圖涼爽和舒適在河灘、濕地和草地上行走,這樣既沒有在硬地上行走效果好,也不安全。而且在水泥、瀝青、石板等硬地上行走,比在草地、河灘、濕地等軟地面行走更省勁。走階不走坡:避暑度假,很多人會選擇去野外爬山郊游,這時候上下山時盡量走石階,少走山面斜坡,這樣較符合力學和生理要求,安全又省力。
當然,走暑,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補水。隨身必備一瓶自制的淡鹽水,適當補充一些能量,這是必要的。
三伏天養(yǎng)生健康知識2 三伏天灸注意事項
1、天灸貼藥部位多在頸背部、腹部、腰部,建議穿寬松、深色的衣服,女士建議不穿連衣裙。
2、天灸藥物為芳香走竄的藥物,皮膚有色素沉著、潮紅、微癢、燒灼感、疼痛、輕度出水泡等表現(xiàn)屬于正常反應。如感到灼痛,可隨時撕除。去除貼藥后,如局部出現(xiàn)水泡乃正?,F(xiàn)象,輕者可自抹萬花油;若水泡潰破可自行涂紫藥水,結痂后待自然去痂,注意預防感染,若局部反應嚴重者,請到醫(yī)院處理。治療當天最好不要洗冷水澡,宜用溫水洗澡。
3、接受治療的當天,戒食牛肉、燒鵝、鴨、花生等易化膿食物,避免生冷食物或者進食蝦、蟹。
特殊人群需知:
病患:感冒發(fā)燒者、患有惡性腫瘤、皮膚病、肺結核、支氣管擴張、急性咽喉炎、感染性疾病等病患者不適合進行天灸。
少兒:建議3歲以上的孩子貼藥,孩子肌膚腠理疏松更容易吸收,因此貼藥的時間也只需要成人的1/4左右,即一般只需貼1/2~1小時即可。
女性:孕婦和正處經(jīng)期且月經(jīng)量多者不可進行天灸,月經(jīng)量少或處于月經(jīng)末期的經(jīng)期女性,可進行天灸。
貼藥幾次治病保健效果最好
如果隨便增加次數(shù)、自定時間,不就成了日常的穴位敷貼了嗎?另外,天灸到底做多少次才合適?是否次數(shù)越多效果越好?對此,專家認為,按特定時間敷貼是“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有別于日常穴位敷貼之處,這種療法一般選初、中、末伏三個時間點最宜,而因中伏和末伏大多間隔長達20天左右,為提高保健治療效果,所以中間會增一次加強灸以鞏固和提高效果。也就是說,三伏期間一般貼四次藥就夠了,并無研究證明在此期間接受敷貼的次數(shù)越多效果越好。
現(xiàn)象:
天灸時間令人眼花繚亂?!叭炀?,以前有中伏加強灸和末伏加強灸,今年怎么又冒出個初伏加強灸?今年的初伏天本該是今天,往年很多醫(yī)院的天灸治療基本是從初伏這一天開始的。以往,廣州只有幾間大型中醫(yī)院開展天灸治療,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遍地開花,大小西醫(yī)院、私人診所、社區(qū)醫(yī)院、療養(yǎng)院等都在開展天灸,治療時間也讓人眼花繚亂。以今年為例,有不少細心的街坊發(fā)現(xiàn):早在10天前,一些醫(yī)院就已開始推出伏前灸、預伏灸、初伏加強灸,每一個伏天都衍生出加強灸,有的干脆將治療時間擴展成7月4日至8月22日,更加寬泛。對此,有街坊叫好,認為時間上更靈活、便利,但也有街坊感到困惑:如果隨便定時間,那還能叫“三伏天灸嗎?另外,令不少一直熱捧天灸的老街坊感到無所適從的是,以往每年只要貼三四次,但現(xiàn)在一些醫(yī)院的預告已增加至五六次,究竟要接受多少次治療才合適。
提醒:
一般貼四次就夠了。對此,專家認為,按特定時間敷貼是“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有別于日常穴位敷貼之處?!叭侵赋醴?、中伏、末伏三個庚日,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體腠理疏松,經(jīng)絡氣血流通,有利于藥物的滲透與吸收,是溫煦肺經(jīng)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捌鋵嵢熨N藥一般在初、中、末伏三個時間點最宜。專家介紹,而由于中伏和末伏一向時間間隔較長,一般都在20天左右,中間增一次加強灸,有助于提高保健治療的效果。也就是說,三伏期間一般貼四次藥就夠了,如果不是因時間趕不上漏了敷貼,基本無需在初伏或末伏過后特別加強。目前也無研究證明三伏期間接受敷貼的次數(shù)越多效果就一定越好。
三伏天灸能治療哪些疾病
第一類:哮喘、小兒痙攣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肺部疾患。
第二類:久病陽虛證如五更泄、虛寒胃痛、腎虛腰痛。
第三類:過敏性鼻炎、虛人感冒等由體虛、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疾病。
例如慢支和哮喘均是呼吸道系統(tǒng)疾病,臨床上同時患有慢支和哮喘也不少見。慢性支氣管炎,以咳嗽、咯痰為主要癥狀,伴有喘息,每年發(fā)作累計3個月,并持續(xù)2年或2年以上。支氣管哮喘,臨床上反復陣發(fā)性支氣管痙攣而致氣急、咳嗽、咯泡沫痰,中醫(yī)認為這與肺、脾、腎三臟有關?!胺螢橘A痰之器,即是說肺氣虛弱,痰貯藏于肺內,咳和喘與痰停聚于肺有關。脾為生痰之源,脾運化人體水濕,脾氣虛弱即運化失常,水濕停滯于體內而生痰。腎陽虛的人,則水液代謝失常,留于體內,積聚生痰,痰停留于肺則喘咳。腎氣虛則不納氣,呼出氣多,吸入帶有氧氣的空氣少,就上氣不接下氣。內臟的'虛弱,功能低下,這是致病的內在條件,這與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有關。這些疾病一般寒冬季節(jié)發(fā)作較頻繁,癥狀明顯,這時,常以治標緩解癥狀為主,不便從本質進行治療。但到了夏天,這類疾病發(fā)作較少,或基本不發(fā),正是根治的好時機。通過一些特殊的治療來補益人體元氣,增強抗病能力,以預防冬季來臨時舊病復發(fā),或減輕其癥狀。這就是中醫(yī)所說的“冬病夏治。
結語:
總的來說,三伏天灸還是可以給人帶來很大的好處的,但是也不要盲目的進行三伏天灸,也不要過多的進行三伏天灸,一般來說在三伏天貼四次藥就可以了,希望大家可以注意。
三伏天養(yǎng)生健康知識3 伏天要注意“扶陽”
夏令三伏,陽氣旺盛,此時人體為了順應天時處于“陽盛于外而虛于內”的境地,腠理開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氣逼人,常常導致人體陽氣宣發(fā)太過而出現(xiàn)體內陽氣匱乏的夏令體質特征,此時如果因為防暑降溫而過度貪涼食冷易致內寒過甚,以至于體內陽氣更衰。因此,人們要盡量避免做一些傷陽之舉,應護陽。
三伏天,補水是重中之重
中醫(y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fā)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于易解的狀態(tài)。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chǎn)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yǎng)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伏天還要注意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容易導致人火氣上升,表現(xiàn)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選擇有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
伏天,冬病夏治有講究
伏天是冬病夏治好時節(jié)。其中伏季貼敷療法是根據(jù)中醫(yī)“冬病夏治”理論,在我國農(nóng)歷“頭伏”“中伏”“末伏”的時令期間,利用夏季氣候炎熱、人體陽氣最旺盛的客觀條件,用特定的中藥在特定的穴位上進行貼敷,以治療某些在冬季容易發(fā)病或加重的疾病,增加抵抗力。但冬病夏治并非人人皆宜?!岸∠闹巍敝饕槍θ軞q以上虛寒體質的人群,患有冬天容易發(fā)作或遇冷易加重的疾病,如哮喘、反復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過敏性鼻炎、風濕病等,有內火、濕熱體質的人不適合冬病夏治。
伏天飲食,多酸多甘
中醫(yī)主張“以通為用,以通為補”,疏通六腑,暢達氣機,升清降濁。所以一年當中,超過夏至、入秋之前,都不宜過補?!邦^伏”天應以飲食調養(yǎng)為主。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以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并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另外,夏季不適宜大量進補。因為夏季多食稀食飲品,胃消化液稀釋,消化功能減退,此時進補,難以消化,還易引起消化不良、腸胃不暢。而且老百姓常用的補藥多屬性溫熱,夏季進食會引起上火。夏季汗多,代謝加快,進補的養(yǎng)分也多浪費。
三伏天,飲食需新鮮干凈
中醫(yī)認為,胃為后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欲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yǎng)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胡蘿卜、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79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苦瓜入茶益壽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