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疰為疰病之一,多認為是后世所說的癆,以病程遷延,具有傳染性為特點。臨床表現(xiàn)有發(fā)熱、咳嗽、盜汗、遺泄,或腹中有塊,或腦后兩邊有小結核等。本病以陰虛內(nèi)熱,痰火郁結為主,較少用藥酒治療。里選錄一方,可供臨證參考。(《本草綱目》)
【配方】芥子(研末)三升。
【制法】絹袋盛,八三斗酒中七日。
【主治】治鬼疰勞氣。
【用法】溫服,一日三次。
說明:《本草綱目》卷二十六芥子條注曰“引廣濟方”,本方名系筆者所加。
【別名】黃金石(《本經(jīng)》),石黃(《本草經(jīng)集注》),黃石(《藥性論》),熏黃(《新修本草》),天陽石(《石藥爾雅》),雞冠石(《石雅》)。
【英文】Realgar【拉丁】Realgar【商品名】雄精、腰黃、雄黃、明雄黃(又名明雄)、刁雄、蘇維黃(又名蘇雄黃)、蘇尖(又名淘尖)、水窟雄黃。
【處方名】雄黃、飛雄黃、明雄、明雄黃、雄精、腰黃。
【性味】味辛、苦,性溫。有毒。
【歸經(jīng)】歸肝、胃經(jīng)。
【功效】解毒,殺蟲,燥濕,祛痰。
【考證】雄黃始載于《本經(jīng)》,列為中品。《別錄》曰:“雄黃生武都(在今甘肅?。┥焦?、敦煌山(在今甘肅?。┲?。采無時?!薄侗阕印芬嘣疲骸靶埸S當?shù)梦涠忌剿稣?,純而無雜,其赤如雞冠,光明曄曄者,乃可用耳?!薄侗静萁?jīng)集注》稱:“好者作雞冠色,不臭而堅實,若黯黑而虛軟者不好也。武都、氏羌是為仇池。宕昌(在甘肅)亦有,與仇池正同而小劣?!薄缎滦薇静荨吩唬骸板床?、武都者為佳,塊方數(shù)寸,明澈如雞冠,或以為枕,服之辟惡?!薄侗静輬D經(jīng)》曰:“今階州山中有之(在甘肅?。?。形塊如丹砂,明澈不夾石,其色如雞冠者為真?!庇衷唬骸坝蛛A州接西戎界,出一種水窟雄黃,生于山巖中有水泉流處,其石名青煙石、白鮮石。雄黃出其中,其塊大者如胡桃,小者如粟豆,上有孔竅,其色深紅而微紫,體極輕虛,而功用勝于常雄黃,丹灶家尤所貴重?!币陨线@些記載均為目前所用雄黃具有的特征及其主要產(chǎn)地,故古今所用雄黃的礦物來源完全相符。
①《名醫(yī)別錄》:“雄黃,生武都山谷,煌山之陽,采無時?!雹谔蘸刖埃骸埃ㄐ埸S)好者作雞冠色,不臭而堅實。若黯黑及虛軟者不好也。”③《唐本草》:“出石門名石黃者亦是雄黃,而通名黃金石。石門者最為劣爾?!雹堋度杖A子本草》:“雄黃,通赤亮者為上,驗之可以蟲死者為真,臭氣少,細嚼口中含湯不激辣者通用?!雹荨侗静輬D經(jīng)》:“雄黃,今階州山中有之。形塊如丹砂,明澈不夾石,其色如雞冠者為真。又階州接西域界,出一種水窟雄黃,生于山巖中,有水泉流處。其石名青煙石、白鮮石,雄黃出其中,其塊大者如胡桃,小者如粟豆,上有孔竅,其色深紅而微紫,體極輕虛,而功用勝于常雄黃。”⑥《本草蒙筌》:“誤中(雄黃)毒者,防己解之?!?br>
【藥源】為簡單硫化物類雄黃族礦物雄黃Realgar.
【形態(tài)】雄黃Realgar晶體結構屬單斜晶系。晶體細小,呈柱狀、短柱狀或針狀,但較少見。通常多呈粒狀,致密塊狀,有時呈土狀、粉末狀、皮殼狀集合體。橘紅色,表面或有暗黑及灰色的青色。條痕淺橘紅色。晶體呈金剛光澤,斷口樹脂光澤。硬度1.5~2,相對密度3.56,陽光久照會發(fā)生破壞而轉(zhuǎn)變?yōu)榈偌t色粉末。錘擊之有刺鼻蒜臭。
雄黃主要為低溫熱液、火山熱液礦床中的典型礦物,與雌黃緊密共生。還見于溫泉沉積和硫質(zhì)噴氣孔的沉積物里。偶而發(fā)現(xiàn)于煤層和褐鐵礦層中,為有機質(zhì)分解所產(chǎn)生的硫化氫與含砷溶液作用的產(chǎn)物。主產(chǎn)于甘肅、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湖南慈利、石門,貴州郎岱、思南,湖北、甘肅、云南、四川亦產(chǎn)。銷全國各地,并出口。
【采收】雄黃在礦中質(zhì)軟如泥,見空氣即變堅硬,一般用竹刀剔取其熟透部分,除去雜質(zhì)泥土。
【炮制】《雷公炮炙論》:“搗如粉,水飛,澄去黑者曬干再研,方入藥用。”《千金要方》:“熟末如粉。”《圣惠方》:“研如粉,細研?!薄毒址健罚骸胺彩?,先打碎研細,水飛過,灰碗內(nèi)鋪紙滲干,始入藥用。”《集驗方》:“搗為末,細篩?!薄杜谥舜蠓ā罚骸把腥顼w塵,水飛數(shù)次。”現(xiàn)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加適量水,共研至細,再加多量水,攪拌,待粗粉粒下沉,細粉粒懸浮,傾取上層混懸液,下沉部分再如上法反復操作多次,除去雜質(zhì),合并混懸波,靜置后,分取沉淀,晾干,研散。多外用,以解毒療癬斂瘡為主。
貯干燥容器內(nèi),密閉,置通風干燥處,防塵。
【商品情況】商品規(guī)格商品常分為雄黃、明雄、燒雄等規(guī)格。
(1)雄黃呈塊狀或粉末狀;深紅色或橙紅色;塊狀者又名蘇雄黃,有光澤;粉末狀者,質(zhì)疏松易碎。藥用較廣。
(2)明雄又名雄精,多呈塊狀,鮮紅色,半透明,經(jīng)加工成橢圓形,多隨身佩帶,作裝飾品,故又名腰黃。過去有的加工成杯狀,稱為雄黃杯。
(3)燒雄為雄黃提煉加工品。呈塊狀,色紫紅;無光澤;條痕黃色,質(zhì)較硬脆,易砸碎,斷面膠質(zhì)狀,不呈結晶性,常具細砂孔,微有硫黃氣味。主產(chǎn)貴州。含二硫化二砷(As2S2)低于雄黃。
雄精:赤如雞冠,光澤鮮艷,明徹不臭者。品質(zhì)。
腰黃:色黃質(zhì)輕,略透明,有光澤,品質(zhì)較優(yōu),但次于雄精者。
雄黃:色紅勝于腰黃,而透明度及光澤又遜于腰黃者。
明雄黃:又名明雄。習指品質(zhì)優(yōu)良的雄黃。包括雄精和腰黃兩種。銷全國,并出口。
刁雄:為雄黃的提煉加工品。色紫紅無光澤,呈塊狀,質(zhì)堅硬,砸碎斷面呈樹脂狀,微有臭氣。主供出口。
蘇維黃:又名蘇雄黃。雄黃之呈塊狀者。
蘇尖:又名淘尖。雄黃之呈粉末狀者。
水窟雄黃:產(chǎn)于武都地區(qū)者。
均以塊大、色紅、光澤鮮艷、透明不臭者為佳。
【藥材特征】本品為塊狀或粒狀集合體。多呈不規(guī)則塊狀。深紅色或橙紅色,表面常附有橙黃色細粉,手觸之染指;條痕橙色。微透明或半透明,晶面具金剛光澤。質(zhì)較酥脆,易砸碎,斷面紅色至深紅色,具樹脂樣光澤。微有特異臭氣,味淡(有毒)。精礦粉為粉末狀或粉末集合體,質(zhì)松脆,手捏即成粉,橙黃色,無光澤。
以塊大、色紅、質(zhì)酥脆、有光澤、無雜石者為佳。
飲片性狀:雄黃為極細膩的粉狀,橙紅色或淡黃色,質(zhì)重,手觸之易被染成橙黃色,氣特異而刺鼻,味淡。
【藥材鑒別】雌黃與雄黃的性狀比較相似,但雌黃為黃色,雄黃則呈紅色或橘紅色,可以區(qū)別。
【應用】1.用于癰腫疔瘡,濕疹疥癬,蛇蟲咬傷。雄黃有良好解毒作用。治癰腫疔瘡,常與乳香、沒藥等活血消癰藥同用,如《外科全生集》醒消丸,治濕疹疥癬,配等量白礬為散,清茶調(diào)涂患處,以增強收濕止癢功效,如《醫(yī)宗金簽》二味拔毒散;治蟲蛇咬傷,可單用雄黃粉,香油調(diào)涂患處或用黃酒沖服。
2.用于蟲積腹痛。本品有殺蟲作用??捎糜诨紫x等腸寄生蟲病引起蟲積腹痛,常與檳榔、牽牛子等驅(qū)蟲藥同用。此外,亦治蟯蟲病引起的肛門瘙癢,可用本品與銅綠為末撒于肛門處,或用雄黃粉、凡士林制成的紗布條塞于肛門內(nèi)。
此外,本品亦有燥濕祛痰、截瘧作用,還可用于哮喘、瘧疾、驚癇等證。
【用量】0.15-0.30g
【禁忌】本品辛熱有毒,內(nèi)服宜慎,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外用亦不可大面積涂搽或長期持續(xù)使用,以免皮膚吸收畜積中毒。孕婦及陰虧血虛者禁服,其中毒癥狀主要為上吐下瀉。
【附方】1.治一切癰疽腫毒勢甚者用此藥二三次后,用豬蹄湯。雄黃一兩,明礬四兩,寒水石一兩(煅)。用滾水二三碗,乘熱入前藥末五錢,洗患處,以太乙真膏貼之。(《外科理例》雄黃解毒散)
2.治臁瘡日久雄黃二錢,陳艾五錢。青布卷作大捻,燒煙熏之。(《綱目》引《衛(wèi)生雜興》)
3.治蛇纏瘡雄黃為末,醋調(diào)涂,仍用酒服。凡為蛇傷及蜂蠆、蜈蚣、毒蟲、顛犬所傷,皆可用。(《世醫(yī)得效方》)
4.治小兒一切丹毒雄黃一錢,蝸牛五十個,大黃末一兩。上共研為一處,用鐵銹水調(diào)搽患處。(《魯府禁方》牛黃消毒膏)
5.治痔瘡并腸紅雄黃一錢五分,五倍子一兩,白礬二錢。共研末,烏梅肉為丸。每服一錢,空心白湯下。(《醫(yī)方易簡》)
6.治積年冷瘺,出黃水不瘥雄黃半兩(細研),清油三兩,亂發(fā)半兩,硫黃半兩(細研),黃蠟半兩。上先以油煎亂發(fā)令焦盡,去滓,便入雄黃、硫黃及黃蠟,以慢火熬攪成膏。攤帛上貼之。(《圣惠方》雄黃膏)
7.治纏喉風及急喉痹,卒然倒仆,失音不語,或牙關緊急,不省人事,上膈壅熱,痰涎不利,咽喉腫痛,赤眼,癰腫,一切熱毒雄黃(研飛)、郁金各一分,巴豆(去皮,出油)十四個。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用熱茶清下七丸,吐出頑涎,立便蘇省,未吐再服。灌藥不下,即以刀、尺、鐵匙斡口灌之,吐瀉些小無妨。如小兒患喉嚨赤腫,及驚熱痰涎壅塞,服二丸或三丸,量兒大小加減。(《局方》解毒雄黃丸)
8.治遍身蟲疥、蟲癬雄黃、蛇床子各等分,俱研細,水銀減半。以豬油和搗勻,入水銀再研,以不見星為度。早晚以湯洗凈,搽藥。(《姜月峰家傳方》)
9.治癬雄黃粉,大酢和。先以新布拭之,令癬傷,敷之。(《千金翼方》)
10.治熱癤,痱,痤,疥,疹,風濕癢瘡明雄黃二錢,白礬一兩。上為末,茶清調(diào)化,鵝翎蘸掃?;贾W痛即止,痱粟自消。(《外科大成》二味消毒散)
11.治紫癜風,白癜風雄黃、雌黃、硫黃、白礬各等分。上為末,先以湯浴汗出,肥皂擦癜處洗凈,次用生姜切斷盡碎,蘸藥擦患處,過三日又洗又擦,五次愈。(《簡明醫(yī)彀》四神散)
12.治赤鼻雄黃五錢(用透明成塊,無石,紅色者為佳),硫黃五錢,陳小粉(真正者)。共研細末,合一處,用乳汁調(diào)敷。(《攝生眾妙方》)
13.治小兒牙齒黑蛀,氣臭疼痛雄黃二錢,麝香少許。上為細末,軟飯和為梃子。安在牙內(nèi)。(《醫(yī)燈續(xù)焰》雄黃丸)
14.治楊梅瘡雄黃一錢半,杏仁三十粒(去皮),輕粉一錢。為末,洗凈,以雄豬膽汁調(diào)上。(《積德堂經(jīng)驗方》)
15.治大麻瘋真漆一兩(入蟹黃五錢拌勻,曬之,漸漸去浮面上水),明雄黃、牙皂各五錢。和勻為丸,不可見日,陰干。每服三分,酒下。(《瘍醫(yī)大全》雄漆丸)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
16.治小兒諸癇雄黃、朱砂各等分。為末。每服一錢,豬心血、齏水調(diào)。(《直指方》)
17.治癲癇卒倒,常愈常發(fā)雄黃(水飛過)、膽星(俱研細)、蓖麻肉各等分。共研勻,米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早飯后服一錢,白湯下。(《方脈正宗》)
18.治破傷風雄黃一錢,防風二錢,草烏一錢。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溫酒調(diào)下。里和至愈可服,里不和不可服。(《保命集》發(fā)表雄黃散)
19.治中惡心痛,氣急脹滿,厭厭欲死雄黃半兩(細研),赤小豆半兩,瓜葉半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diào)下一錢,當吐立差。良久不吐,再服。(《圣惠方》雄黃散)
20.治老瘧,痰瘧用雄黃、瓜蒂、赤小豆等分為末。每服半錢,調(diào)用溫水下,以吐為度。(《古今醫(yī)統(tǒng)》)
21.治偏頭疼雄黃、細辛各等分。研令細。每用一字已下,左邊疼吹入右鼻,右邊疼吹入左鼻。(《博濟方》至靈散)
22.治腹脅痞塊雄黃一兩,白礬一兩。為末,面糊調(diào)膏攤貼。(《綱目》引《集玄方》)
23.治小兒蟲動,心腹撮痛,口吐涎沫干漆(炒令煙盡)、使君子(炮去亮)各三錢,雄黃(別研)半兩,麝香(別研)一錢。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煎苦楝根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楊氏家藏方》雄麝散)
24.治傳疰勞嗽、肺管有蟲,令人喉癢雄黃、安息香各一分,露蜂房(去子燒灰)、桃仁(去皮炒)各二分,麝少許。上為末。每用一錢,生艾葉入蜜研汁夾和,臨臥含化;仍燒艾以管子吸煙熏喉。(《直指方》雄黃散)
25.治中風舌強難言明雄黃、荊芥各等分。上為極細末,每服二錢,以豆酒調(diào)下。(《丹臺玉案》正舌湯)
26.治鼻息,鼻痔雄黃五分,枯礬五分,苦丁香三錢(鮮仍取汁)。上為末,調(diào)稀搽在患處。(《洞天奧旨》化癥丹)
【文獻】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味苦,平,寒。主治寒熱,鼠瘺,惡瘡,疽痔,死肌,殺精物,惡鬼,邪氣,百蟲,毒腫,勝五兵。
《名醫(yī)別錄》:味甘,大溫,有毒。主治疥蟲,匿瘡,目痛,鼻中息肉,及絕筋,破骨,百節(jié)中大風,積聚,癖氣,中惡,腹痛,鬼疰,殺諸蛇虺毒。
《藥性論》:味辛,有大毒。能治尸疰,辟百邪鬼魅,殺蠱毒。
《日華子本草》:微毒,治疥癬、風邪、癲癇、嵐瘴,一切蛇蟲犬獸咬傷。
《開寶本草》:味苦、甘,平,大溫,有毒。療疥蟲,匿瘡,目痛,鼻中息肉,及絕筋,破骨,百節(jié)中大風,積聚,癖氣,中惡,腹痛,鬼疰,殺諸蛇虺毒,解藜蘆毒,悅澤人面。
《本草衍義》:治蛇咬,焚之熏蛇遠去。又武都者,鐫磨成物形,終不免其臭。唐甄立言仕為太常丞,有道人病心腹?jié)M煩,彌二歲。診曰:腹有蠱,誤食發(fā)而然。令餌雄黃一劑,少選,吐一蛇如拇指,無目,燒之有發(fā)氣,乃愈。此殺毒蠱之驗也。
《湯液本草》:氣溫。寒,味苦甘,有毒。
《本草》云:主寒熱鼠瘺惡瘡,疽痔死肌。療疥蟲蛪瘡,目痛,鼻中息肉,及絕筋破骨,百節(jié)中大風,積聚癖氣,中惡,腹痛,鬼疰。
《本草經(jīng)疏》:雄黃稟火金之性,得正陽之氣以生。《本經(jīng)》味苦,平,氣寒,有毒?!秳e錄》加甘,大溫。甄權言辛,大毒。察其功用,應是辛苦溫之藥,而甘寒則非也。氣味俱厚,升也陽也。入足陽明經(jīng)。其主殺精物惡鬼邪氣,及中惡腹痛鬼疰者,蓋以陽明虛則邪惡易侵,陰氣勝則精鬼易憑,得陽氣之正者,能破幽暗,所以殺一切鬼邪,勝五兵也。寒熱鼠瘺惡瘡,疽痔死肌,疥蟲匿瘡諸證,皆濕熱留滯肌肉所致,久則浸*而生蟲,此藥苦辛,能燥濕殺蟲,故為瘡家要藥。其主鼻中息肉者,肺氣結也;癖氣者,大腸積滯也;筋骨斷絕者,氣血不續(xù)也。辛能散結滯,溫能通行氣血,辛溫相合而殺蟲,故能搜剔百節(jié)中大風積聚也。虺蛇陰物,藜蘆陰草,雄黃稟純陽之氣,所以善殺百蟲蛇虺毒,及解藜蘆毒也。《別錄》復有目痛及悅澤人面之語,悉非正治。
簡誤:雄黃殺蛇蟲咬毒,及傅疥癬、惡瘡、疔腫,澼鬼魅邪氣,在所必用。然而性熱有毒,外用易見其所長,內(nèi)服難免其無害,凡在服餌,中病乃已,毋盡劑也。
《本草蒙筌》:味苦、甘,辛、氣平、寒。無毒。一云大溫有毒。只治瘡瘍。辟精魅鬼邪,殺蛇虺蟲毒。去鼻中息肉,破骨絕筋。除鼠瘺痔疽,積聚痃癖,誤中毒者,防己解之。
《本草乘雅》:雄,大也,武也,以將群也。黃,中色,男女之始生也。雄而黃,純而健者也。千金云:婦覺有妊,作絳囊盛,易女為男,此轉(zhuǎn)陽精旋于地產(chǎn)耳。鼠瘺曰寒熱??;惡瘡疽痔,皆名死?。话俸〗垢?,悉屬地大故也。陰凝堅而黃中失,安能通理,雄力含弘而光大之,可稱大黃,大黃賦名將軍,此足當之矣。故功勝五兵,殺精物惡鬼邪氣,百蟲毒為害也。
《藥性解》:味苦甘,性平,有毒,不載經(jīng)絡。主殺精魅鬼邪、蛇虺蠱毒、山嵐瘴毒、惡瘡死肌、疥癬蟲匿,百節(jié)中風,鼻中息肉,中惡腹痛。大塊通明、中無砂石者佳。
按:中其毒者,以防己解之。
《景岳全書》:味苦甘辛,性溫,有毒。消痰涎,治癲癇嵐瘴,瘧疾寒熱,伏暑瀉痢,酒癖,頭風眩暈。化瘀血。殺精物鬼疰,蠱毒邪氣,中惡腹痛,及蛇虺百蟲獸毒,疥癩疳蟲匿瘡。去鼻中息肉,癰疽腐肉,并鼠瘺廣瘡疽痔等毒。欲逐毒蛇,無如燒煙熏之,其畏遁尤速。
《本草備要》:重,解毒殺蟲。
辛溫有毒,得正陽之氣。入肝經(jīng)氣分,搜肝強脾,散百節(jié)大風,殺百毒,辟鬼魅。治驚癇痰涎,頭痛眩運,暑瘧澼痢,泄瀉積聚。虞壅公道中冒暑,泄痢連月,夢至仙居,延之坐,壁中有詞云:暑毒在脾,濕氣連腳。不泄則痢,水痢則瘧。獨煉雄黃,蒸餅和藥,甘草作湯,食之安樂。別作治療,醫(yī)家大錯。如方服之遂愈。又能化血為水,燥濕殺蟲,治勞疳瘡疥蛇傷。
《本經(jīng)逢原》:辛苦溫,微毒。
雄黃生山之陽,純陽之精,入足陽明經(jīng),得陽氣之正。能破陰邪,殺百蟲,辟百邪,故《本經(jīng)》所主,皆陰邪濁惡之病。勝五兵者,功倍五毒之藥也。其治驚癇痰涎,及射工沙虱毒,與大蒜合搗涂之,同硝石煮服,立吐腹中毒蟲?!肚Ы鸱健分勿勰[惡瘡,先刺四邊及中心,以雄黃末敷之?!妒セ莘健分蝹?,以雄黃燒于瓶中,熏其下部?!逗蛣┚址健肪瓢Y丸,同蝎尾、巴豆,治酒和痛利。《肘后方》以雄黃、礬石、甘草湯煮,治陰腫如斗?!督?jīng)驗方》以雄黃細研,神曲糊丸,空心酒下四五分錢,麝香二錢為末,作二服酒下,治風狗咬傷?!锻馀_秘要》雄黃敷藥煎毒,《攝生妙用》雄黃、硫黃、綠豆粉,人乳調(diào)敷酒齇鼻赤,不過三五次愈?!抖徽钭C治》以雄黃一錢,紫草三錢為末,胭脂汁調(diào),先以銀簪挑破搽痘疔?!度f氏方》治癰瘍漫腫,色不欣赤,明雄黃細末三分,雞子破殼調(diào)入,飯上蒸熟食之,重者不過三枚即消?!妒洝芬孕埸S、豬膽汁調(diào)敷白禿頭瘡。熏黃治惡瘡疥癬,殺蟲虱,和諸藥,熏嗽,《千金方》有咳嗽熏法。
《本草求真》:[批]散結行氣,殺蟲辟惡。
雄黃專入胃、肝。生山之陽,得氣之正,味辛而苦,氣溫有毒。凡人陽氣虛則邪易侵,陰氣勝則鬼易憑,負二氣之精者,能破群妖,受陽氣之正者,能辟幽暗。故能治寒熱鼠瘺,惡瘡疽痔,死肌疥蠱,蛪瘡諸癥,皆由濕熱侵于肌肉而成,服此辛以散結,溫以行氣,辛溫相合而蟲殺,故能搜剔百節(jié)中風寒積聚也。是以《圣惠方》之治狐惑;雄黃半兩,燒于瓶中,即止。《肘后方》之治陰腫如斗;雄黃、礬石各二兩,甘草一尺,水浸。家秘方之消瘧母;《急救方》之治風狗咬傷;《圣濟》之治白禿頭瘡,雄黃、豬膽汁和敷之。何一不用雄黃以為調(diào)治。虞雍公允文感暑下痢,連月不瘥,忽夢仙官延坐,壁間有藥方,其辭云,暑毒在脾,濕氣連腳,不泄則痢,不痢則瘧,獨煉雄黃,蒸餅和藥,別作治療,醫(yī)家大錯,公依方服愈。至云能解蛇虺、藜蘆等毒,以其蛇屬陰物,藜屬陰草也。宗奭曰:焚之蛇皆遠去。瘜肉癖氣能治者,以其一屬氣結,一屬積滯也。目痛能愈者,以其肝得辛散之意也。
《得配本草》:苦,溫,有毒。入肝經(jīng)陽分,得陽土之精,搜肝氣,瀉肝風,解百毒,治惡瘡,去死肌,辟鬼邪,療驚癇,除瘧痢,消涎積,殺諸蟲。
得淮棗去核,納雄黃包之,燈上燒化為末,摻走馬牙疳,得水調(diào)服五錢,治發(fā)癥飲油;得黑鉛,治結陰便血。配荊芥穗末,治中風舌強;配硫黃、水粉,用頭生乳汁調(diào),敷鼻準赤色;配白芷末酒服,治破傷風;配青黛末水調(diào),治飲食毒;配白礬、甘草,浸陰腫如斗;配紫草末、胭脂汁,調(diào)涂痘疔;先以銀刀挑破,搽之極效。配蟾酥、蔥、蜜,搗敷疔瘡惡毒;配細辛為末吹鼻,治偏頭風痛,左痛吹右,右痛吹左。配朱砂、豬心血調(diào)服。治癲癇。
《本草分經(jīng)》:辛,溫。獨入厥陰氣分。搜肝氣,散肝風,能化血為水,燥濕殺蟲,解百毒。
【醫(yī)論】論雄黃苦辛入肝、燥濕殺蟲,為瘡家要藥?、倮顣r珍:“雄黃,乃治瘡殺毒要藥也。而入肝經(jīng)氣分,故肝風,肝氣,驚癇,痰涎,頭痛眩暈,暑瘧泄痢,積聚諸病,用之有殊功;又能化血為水。而方士乃煉治服餌,神異其說,被其毒者多矣?!保ā毒V目》)②繆希雍:“雄黃,《本經(jīng)》味苦平,氣寒有毒?!秳e錄》加甘,大溫。甄權言平,大毒。察其功用,應是辛苦溫之藥,而甘寒則非也。其主寒熱,鼠瘺,惡瘡,疽痔,疥蟲,(上匿下蟲)瘡諸證,皆濕熱留滯肌肉所致,久則浸*而生蟲,此藥苦辛,能燥濕殺蟲,故為瘡家要藥。其主鼻中息肉者,口(肺)氣結也;癖氣者,大腸積滯也;筋骨斷絕者,氣血不續(xù)也。辛能散結滯,溫能通行氣血,辛溫相合而殺蟲,故能搜剔百節(jié)中大風積聚也?!保ā侗静萁?jīng)疏》)
【成分】主含四硫化坤As4S4(其化學代表式為As2S2);尚含少量鋁、鐵、鈣、鎂、硅等元素。
【藥理】體外試驗對常見化膿性球菌,腸道致病菌,人型、牛型結核桿菌,恥垢桿菌及堇色毛菌等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過去讀《紅樓夢》,見賈寶玉為林黛玉開藥,開出一副古怪的方子,其中主要的藥是古墳中富貴人頭上戴的珠子。賈寶玉小小年紀,居然精于方藥,這當然是小說家曹雪芹給他的本事。據(jù)紅學家們講,讀《紅樓夢》就是讀百科全書,你想知道的知識,里面都有,如果不信,你試讀一下里面的菜肴,馬上就能夠知道茄子怎么做得不像茄子,從而擁有廣博的烹調(diào)知識。至于“政治家看見排滿”云云,那自然是要讓熱衷政治學原理的人去讀了。我自己則很想從《紅樓夢》里讀出醫(yī)學來,但賈寶玉的藥方卻讓我懷疑醫(yī)學必不能像做雞汁茄丁那樣簡單。懷疑的理由在哪兒,我也說不清楚。
考真珠(珍珠)入藥,并不奇怪,真珠“入厥陰肝經(jīng),故能安魂定魄,明目治聾”,可知是常用藥物。但用古墳里死人頭上的真珠,總是有點出奇了?!侗静菥V目》的著者李時珍也特別說明:“凡入藥不用首飾及見尸氣者,以人乳浸三日,煮過……”似乎李時珍的時代,醫(yī)家一般都要用死人頭上的珍珠,功效大概比新鮮真珠強。賈寶玉一定讀過李時珍這部士大夫人人皆讀的藥典,但從治療林黛玉“先天生的弱”這種內(nèi)癥來看,未必照搬藥典,而是獨出心意?!搬t(yī)特意耳”,賈寶玉不但懂得,而且還是長于創(chuàng)“意”的主兒,他想到黛玉身上的陰氣太重,所以必要用墓穴里浸淫了多年陰氣的珠子做主藥,才能以陰化陰。不要以為賈寶玉隨便說著玩,他對林小姐可不敢亂來,合府上下也都拿他的話當真呢。合成這副藥,按說在賈府是沒問題的,但林小姐是否服它,小說未作交代,我們也不必追究。
倒是聯(lián)想到南朝醫(yī)人徐嗣伯類似的故事?!短綇V記》描寫徐嗣伯,也是一個善于用墳墓中物作奇方的人:
徐嗣伯字德紹,善清言,精于醫(yī)術。曾有一嫗患滯瘀,積年不瘥,嗣伯為之診疾,曰,此尸注也,當須死人枕煮服之,可愈。于是就古冢中得一枕,枕已半邊腐缺,服之即瘥。后秣陵人張景,年十五,腹脹面黃,眾醫(yī)不療,以問嗣伯,嗣伯曰,此石蚍耳,當以死人枕煮服之。依語煮枕以服之,得大利蛔蟲頭堅如石者五六升許,病即瘥。后沈僧翼眼痛,又多見鬼物,以問之嗣伯,曰,邪氣入肝,可覓死人枕煮服之,竟,可埋枕于故處。如其言,又愈。王晏知而問之曰,三病不同,而皆用死人枕療之俱瘥,何也?答曰,尸注者,鬼氣也,伏而未起,故令人沉滯,得死人枕促之魂氣飛越不復附體,故尸注可瘥;石蚍者,醫(yī)療既僻,蛻蟲轉(zhuǎn)堅,世間藥不能除,所以須鬼物驅(qū)之,然后可散也,夫邪氣入肝,故使眼痛而見魍魎,應須邪物以釣其氣因而去之,所以令埋于故處也。晏深嘆其神妙。
看徐氏藥方之奇,賈寶玉卻又有大不如了。說起來名醫(yī)不容易做,但如徐嗣伯卻有何難哉,只要把死人枕拿來反復使用就是了。徐氏的時代,士大夫和道家的清談之風早已吹進了醫(yī)學,所以醫(yī)人中像徐氏論藥這般玄論,正是彼時的一種時尚。醫(yī)學向玄理方向演變,恰恰需要徐嗣伯這樣的人的推進;而藥之一道至此日漸背離了它的固有物性,超出人們的常識和知性范圍,變得奇異玄深了。當然奇方之出,實際上并非哪一個醫(yī)家的事,而是整個時代思維方式怪異化的反映。與當時整個文化上的“志怪”(如《搜神記》等)思潮相聯(lián)系,醫(yī)藥之異,顯然代表了其中一個方面,而且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方面。
由此,要說到南宋一部醫(yī)著——張杲的《醫(yī)說》。東晉、南朝以后,醫(yī)學的發(fā)展從技藝角度審視,尤以藥方學為顯著,唐孫思邈將藥方之用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宋代則是藥方學總結時期,官方和民間醫(yī)人的醫(yī)方著述將前代方藥搜羅殆盡,這中間的收錄,自然少不了各式各樣徐嗣伯式的奇方在內(nèi)。時間上稍晚一點的《醫(yī)說》,就是私人著述中有代表性的一種。據(jù)為《醫(yī)說》作序的羅頊講,著者“喜觀書,五十年間凡書之有及于醫(yī)者必記之”,可知這部書的博洽,所謂“博采傳記,考古援今,遠追昔人素書之遺,近質(zhì)當世諛聞之妄,推見至真,開悟后學,紀次殆千余條,或由夢感,或與神通,積眾口已效之傳,而病癥方論若合符契,略無一事抵牾……”正因為它有這樣的特點,所以有關奇方的記述也特別多,幾乎隨處可見,夸張一點可以說集中了前代迄于宋中國所有的怪醫(yī)怪藥。老實講,讀這部書的感覺真像讀一部傳奇,愛看,卻做不到整襟肅容,反而每每有一種游戲感。張杲與他的伯祖、祖父、父親三世為醫(yī),他的伯祖又師從過北宋著名醫(yī)人龐安時,到張杲時據(jù)傳對醫(yī)理更加精通,所以他同時的友人與弟子后學,都以“勤于醫(yī)心”、“盡于醫(yī)理”這些話來稱許這部《醫(yī)說》的嚴肅性。而我們的感受卻與之不同,大約我們的好奇心太強了。
羅頊在他的序中以著者友人的身份申明:
醫(yī)家之書,本之以《素問》、《靈樞》,廣之以《難經(jīng)》、《脈訣》,而藥之君臣佐使咸萃于《本草》,世固不外是而為醫(yī)也。今有出一奇以起人之沉疴,則必相與驚異,以為昔人所未到。自明者觀之,其不有似于背水陣乎?故余知是書之有益也。
推敲羅序的意思,原來這部書記述歷代醫(yī)學事跡的目的,即要在經(jīng)典醫(yī)書之外特別補述醫(yī)之為奇為異者,而醫(yī)之一道,也就存乎奇方異法的運用之中。這部書所能起到的效果,在當時閱讀者那里已經(jīng)得到證實,同為南宋人的徐杲讀過后說:
余曩讀《千金方》間遇一二奇證,扣諸醫(yī)莫能識疑,蓄既久,因念華佗不世出,將終無所質(zhì)究。及……得張君季明所謂《醫(yī)說》者而閱之,于是前者之疑,渙然釋,豁然悟而且嘆曰,是說其有濟于世也博矣。
至于這部紀奇說異的書對世人究竟有多大教益和幫助,只有羅頊與徐杲知道。但《醫(yī)說》對我們的閱讀來說,重要的不在于估價它的作用,而在于了解它紀述和論說醫(yī)藥的觀點立場。當我們以傳奇的眼光對待它時,實際上我們看到了這部書理論背景上的虛擬性和未知性。這并不是指所有那些出自古今傳記里的奇方異法都是偽造的,都不值得作為病癥方論的參證材料,而是指那些奇方異法的背后,分明有一個按照中國陰陽學說建立起來的敘事結構和解釋體系,正是它消解了醫(yī)學理論的實證性而將其虛構化了。借助陰陽學說的理論,張杲關于前代醫(yī)跡的紀述和論說,不可避免地進入“夢感”、“神通”之類不可知的玄思臆想當中,全書的主體便成為一部醫(yī)學志異全抄。當然其中也有一些著述者的取舍,比如對于神仙服食之類的質(zhì)疑與拒絕,顯然在醫(yī)學與道教神仙方術之間劃出了一條警戒線。張杲著述的時代,正是兩宋理學興盛期,他是以儒者自許的,他的醫(yī)學觀點當來自宋儒理學中的新陰陽學說,所以盡管他對神仙服食持否定態(tài)度,但并不妨礙他更加自覺地站在陰陽學說的立場上敘寫那些奇異的醫(yī)藥故事。茲取一例,以資談論:
韶州南七十里曰古田,有富家婦人陳氏,抱異疾,常日無他苦,每遇微風吹拂,則股間一點奇癢,爬搔不停手,已而舉體皆然,逮于發(fā)厥,凡三日醒,及坐有聲如咳,其身乍前乍后,若搖兀之狀,率以百數(shù)甫少定,又經(jīng)日,始困臥不知人,累夕愈,至不敢出戶,更十醫(yī)弗效。醫(yī)劉大用視之,曰,吾得其證矣。先與藥一服,取數(shù)珠一串來,病家莫知何用也。當婦人搖兀時,記其疏數(shù)之節(jié),已覺微減。然后云,是名鬼疰,因入神廟看,為邪所憑,致精彩蕩越,法當用死人枕煎湯飲之,既飲大瀉數(shù)行,宿疴脫然。大用曰,用畢當送還原處,如滯留,使人癲狂,蓋但借其氣爾。
又是用死人枕做藥,你看巧是不巧,妙是不妙?“鬼神者,陰陽二氣之良能也”。
提醒您:奇方偏方秘方等之瑣談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卷柏,別名九死還魂草,雖然它被稱為卷柏,但它與柏樹沒有血緣關系,它們只在葉子上相似。
九死還魂草屬石松科卷柏屬卷柏屬多年生草本蕨類植物,外形類似佛手柑,高5-18厘米,主莖短而粗,莖上有許多不定根;頂圓叢生枝呈蓮座狀,分枝呈扇形,分枝呈放射狀和展開狀,背枝和腹枝。樹枝叢生直立,干后呈拳頭狀卷曲,濕時膨大,葉面呈瓦狀。其葉小,異形,有鱗,有兩排腹背部,交替排列。
它屬于蕨類植物,由孢子繁殖,沒有種子。大孢子囊和小孢子囊所產(chǎn)生的異形孢子進行繁殖。
廣泛分布于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浙江、江蘇、江西、湖南、陜西、河北、山東、遼寧、吉林等地。主要產(chǎn)區(qū)有山東、遼寧、河北。
一,神奇的生存本領
大多數(shù)植物喜歡生長在光線充足、土壤肥沃、雨水充沛的舒適地方。九死一生的還魂草喜歡把家放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懸崖上。這些地方通常奇石叢生,土壤貧瘠,營養(yǎng)不良,蓄水能力差。它的生長水源全靠雨水滋潤。
為了在久旱不雨的嚴酷環(huán)境中生存,九死一生的還魂草被迫練就了神奇的生存“本領”,以便能夠繁衍生息,世代相傳。
一是“死而復生”能力。當天氣干燥時,它的枝條卷起并縮成一團,處于假死狀態(tài)。一旦被雨淋濕了,它就會醒過來。它必須經(jīng)歷多次“死亡”和“復活”才能成長和繁衍。隨著水在環(huán)境中的存在與否,它的生與死也會交替出現(xiàn)。
就是說,當天氣干燥時,它的樹枝會卷起并縮成一團,以保持體內(nèi)的水分。在極端干旱的情況下,體內(nèi)的水分甚至可以降低到5%以下,幾乎成為“干草”!這是其他植物無法承受的生命之重!因為即使生活在沙漠地區(qū)的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含量也不能低于16%,否則植物細胞中的原生質(zhì)就會被破壞和死亡。此時,九死一生的還魂草進入“假死”的休眠狀態(tài)。
二是九死還魂草的另一個神功是“搬家”!在人們的印象中,植物不能移動。但它在南美洲的“堂兄”,不僅有能力在原地“裝死”,而且有能力離開生長的地方,找到一個有水的新家。在旱季,它們的根可以自己從土壤中分離出來,然后卷成一團。草球隨風向前滾動。一旦遇到水分多的地方,草球就會膨脹成原來的狀態(tài),樹根會再次鉆入土壤中吸收水分。自然,當水資源短缺,在家里不舒服時,它會重新收拾行裝,出去散步。因此,這種植物也被稱為“旅游植物”。
二,神奇的藥效
卷柏具有藥效,并傳承至今。古代醫(yī)家稱其為珍稀仙草?!睹t(yī)別錄》稱其能“強陰益精”;《藥性本草》則更出奇,說它“治尸疰鬼疰”,使“百邪鬼魅啼泣”《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說卷柏驅(qū)“五臟邪氣,久服輕身”。
人們通常在春秋兩季收獲、曬干、貯藏,但春天最好選擇青嫩的。味辛,性平,歸肝、心二經(jīng)。
現(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卷柏中含有海藻糖、黃酮類化合物、氨基酸、鞣質(zhì)等成分,黃酮類化合物包括芹菜素、雙歧豆蔻、側(cè)柏雙歧豆蔻和異色氨酸。卷柏具有抑菌、鎮(zhèn)痛、平滑肌肉、解痙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九死歸魂整草入藥,有消炎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治療咯血、吐血、便血、肛腸脫垂、月經(jīng)過多、子宮出血、閉經(jīng)、風濕痛、外傷、出血、感冒、吐血等疾病。將九死還魂草粉涂在寶寶的肚臍上,可以消炎止血,效果非常好。
它也是治療瘀傷和出血的神奇中草藥。具有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經(jīng)絡循環(huán)的作用。一般來說,跌傷或瘀傷引起的藍紫色、血腫和疼痛,可以通過喝一點葉茶來緩解;如果皮膚沒有破損,湯的殘渣也可以外敷。作為止血收斂劑,可用于外傷性出血及刀傷的治療。
三,神奇的傳說
在民間,對卷柏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jù)說昆侖山上有一個金光閃閃的天池,那是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在天池湖畔,有一種仙草,具有救人的神奇力量。有一年,人民遭受了嚴重的旱災和瘟疫,成千上萬的人喪生。生活在天池的龍女不忍心看到人間的災難。她悄悄地把生長在天池岸邊的仙草帶到了人間。她用仙草治病,拯救眾生。那些死去的人重生了。龍王得知此事,大發(fā)雷霆,將龍女打下凡間。龍女來到人間后,甘愿化為一個還魂草,以拯救眾生。
看來,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是人類永恒的主題!
中醫(yī)學是我國的國粹,也是幾千年來前人不斷積累發(fā)展所得!某種藥物治療什么病癥,有什么效果,劑量怎樣,都是經(jīng)過許多人辛苦得來!李時珍只是其中的一個人,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結合古人所記載以及自身行醫(yī)所得,通過集合、整理、分類寫成《本草綱目》。
并不是說一定是他患上了某種疾病,通過自己治療所得,或者是一定要吃過才知道藥物有什么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00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飲酒令人不醉方(一)——(解酒毒)
下一篇: 苦參釀酒方——(癩?。?/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