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腸炎是胃腸粘膜的急性炎癥。多發(fā)于夏秋季節(jié)。以上吐下瀉、脘腹疼痛為主要臨床癥狀。在中醫(yī)屬于嘔吐、泄瀉范圍,認為本病的發(fā)生,系受暑濕之邪或貪涼感受寒濕,過食生冷肥膩,以致?lián)p傷脾胃,運化失常而致病。
食療方:
新鮮藕1000~1500克洗凈,開水燙后搗碎取汁,用開水沖服,每天2次服完;或用去節(jié)鮮藕500克,生姜50克,洗凈剁碎,用消毒紗布絞取汁液,用開水沖服。
粳米60克,砂仁細末5克,將粳米加水煮粥,待熟后調(diào)入砂仁末,再煮沸1~2開后即可,早晚服用。
鮮土豆100克,生姜10克,榨汁,加鮮橘子汁30毫升調(diào)勻,將杯放熱水中燙溫,每日服30毫升。
玉米芯750克,黃柏6克,干姜6克,共研細末,每日3次,每次3克,溫開水送服。
綠茶、干姜絲各3克,沸水沖泡,加蓋浸30分鐘,代茶頻飲,每日數(shù)次。
白扁豆60克,略炒研粉,藿香葉60克,曬干為末,混合為散。每次10克,每日4~5次,姜湯送下。
車前子30克,紗布包,加水500毫升,煎余300毫升,去渣,加粳米稀飯湯,分2次溫服。
蔥白適量,搗碎炒熟,放肚臍部位,用膠布固定暖臍。每日1~2次,連用數(shù)日。
第一、中藥內(nèi)服的治療方法
中醫(yī)講究的是辨證施治,可以根據(jù)患者的癥狀表現(xiàn),采用茯苓、白術(shù)、黃芪、黨參、薏仁米、陳皮等中藥進行治療,前4種中草藥有健脾胃的作用,而薏仁米有化濕的作用。另外,若是受到病菌的感染時,也可以用黃連和黃芩來進行清熱解毒。
第二、中藥灌腸的治療方法
采用中藥進行灌腸,可以起到清熱解毒、以及活血化瘀、還有斂瘡生肌的作用。不過在使用中藥進行灌腸時,需要特別注意,要確保灌腸液的溫度要適中,不要過熱。然后就是灌腸液不要過量使用,另外,就是患者在灌腸的時候,要注意體位要合適。
第三、其他治療方法
除了以上這兩種常用的方法來治療腸胃炎外,還可以采用針灸治療、以及穴位貼敷,還有穴位埋線等方法進行治療。其中使用針灸治療,是通過刺激對應(yīng)的穴位,可以起到促進腸胃蠕動的作用,再配合服用一些補脾益腸的中藥,其治療效果更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77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中西醫(yī)聚殲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