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證候研究如何進行是值得探討的話題,筆者以痰證研究為例,探討了中醫(yī)證候研究的步驟與方法。建立辨證標準 證候研究當務之急是要確立證的辨證標準。這是關系到證侯研究是否正確的重要前提,也是確保研究結果具備科學性,結果具有可比性的必要條件。應在臨床流行病學調查和數理統(tǒng)計分析的基礎上,建立辨證標準。例如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對566例心腦血管患者進行臨床流行病學調查,并進行多元逐步判別分析,建立了痰證宏觀辨證方程式。主要指標為咯痰、喉中痰鳴、舌苔膩、脈滑;次要指標為胸腹痞悶、嗜睡、肥胖、口干不飲、惡心嘔吐、口眼歪斜。痰證宏觀辨證標準為:1.具備主要指標兩項,2.舌苔膩加次要指標1項,3.咯痰加次要指標兩項,4.喉中痰鳴或脈滑加次要指標3項,5.具備次要指標4項?;卮鷻z驗表明,該辨證標準的敏感度為0.923,特異度為0.929,準確度為0.926。前瞻性研究顯示其敏感度0.922,特異度1.0,準確度0.953,臨床符合率較高,對心腦血管病痰證辨證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系統(tǒng)學習中醫(yī)理論 文獻研究是開展證候研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可幫助熟悉證的形成、發(fā)展、臨床表現(xiàn)、致病特點、治則治法等,啟發(fā)研究思路,更好地制定研究計劃,選擇觀察指標。在痰證文獻研究中發(fā)現(xiàn),痰是體內水濕津液代謝異常,停聚而成,痰、飲。水濕同源,推測體液循環(huán)(水液、血液、淋巴液等)及其調節(jié)(神經內分泌)異常、離子通道異常、代謝產物堆積、物質代謝調節(jié)異常等,應屬痰證的病理生理學變化。重視臨床研究 證候只能在患者身上辨證,多數癥狀體征,特別是舌象脈象在動物身上無法正確觀測到,故證候研究主要應在臨床,避免過分依賴實驗動物模型。證候的動物模型主要用于中藥辨證治療的藥理實驗研究,而對證候的診斷及其本質研究等則不太適合。對關鍵指征重點研究 例如膩苔和滑脈是痰證比較特征性的表現(xiàn),應采用現(xiàn)代檢測手段,定量研究其形成機理和病理生理學基礎。若能有昕突破,將大大促進痰證的研究進程。其他證型都有1、2個最關鍵的指征,必須深入開展基礎性研究,總結其規(guī)律性變化,尋求突破。避免過分追求某一物質基礎 選擇合適的研究指標,要從中醫(yī)理論出發(fā),以臨床為依據,從四診中篩選相關性指標;并與現(xiàn)代科學理論相結合,尤其要選擇全身性和調節(jié)性指標;采用生物信息學綜合分析方法,將多方面的結果綜合分析,尤其注意分析其內在聯(lián)系,提取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勾畫出證侯的基本輪廓。證候研究應避免過分追求某一種物質基礎,證的實質決不可能是某一種物質。摘自:中國醫(yī)藥報文/方永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450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證侯研究中的難點問題
下一篇: 脅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