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養(yǎng)三九補品旺,夏治三伏行氣血,疏經(jīng)活血忙,這是老百姓熟悉的一句話。近日,記者在南京源真推拿按摩保健中心看到,不少市民盛夏來此足療推拿收獲頗豐。王女士無論春夏秋冬都是手腳冰涼,中醫(yī)認為她是陽虛體質,經(jīng)過去年一個夏天的足療按摩之后,她的體質有了明顯改善,感冒的機會也減少了。
據(jù)南京源真推拿按摩保健中心方真平醫(yī)生介紹,中醫(yī)理論認為:夏氣通于心,長夏通于脾。心主血脈,有推動血液循環(huán)的功能。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寒,氣血生化失常,氣血不足,氣虛不能生血攝血,或心血不足,血行不暢。虛生寒,扶正助陽,夏季三伏天進行足療,推拿按摩,可減少冬季病情的復發(fā),使疾病趨于好轉,甚至痊愈。這就是所謂的冬病夏治。因為三伏天自然界陽氣最為旺盛,人體陽氣也隨之呈升旺之趨勢,體表氣血充盈,經(jīng)絡之氣流暢,穴位敏感,得氣又快又強。此時予以足療按摩,能有效地刺激經(jīng)絡,調理氣血,使患者陽氣充實,抗病能力增強,體內寒凝之氣易解,為秋冬儲備陽氣。不僅對陽虛寒盛、氣血阻滯引起的舊疾有較為顯著的療效,而且使冬季陽氣充足,不易被寒邪所傷。
足浴按摩寧心安神。方醫(yī)生告訴記者,夏季心火偏旺,人容易出現(xiàn)煩躁不安、心情激動、睡眠不好,甚至長時間失眠等,選用足療能夠鎮(zhèn)靜安神。足心是腎水之源,引水上行,水能克火,安定神志,調節(jié)情緒,促進睡眠。
足浴按摩還能和中化濕,調理消化系統(tǒng)的毛病。方醫(yī)生認為,夏季暑濕偏重,火能生土,脾胃消化功能低下,易患腹瀉等胃腸道疾病,足療能溫經(jīng)祛寒,能夠健脾和胃,促進消化,清熱祛濕,增進食欲,幫助消化,防治胃腸道疾病,足療按摩通過刺激人體體表的經(jīng)絡穴位,來調整氣血及內臟功能,從而達到養(yǎng)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目的。夏季人體皮膚肌腠疏松,氣血趨于體表,穴位開放,經(jīng)絡敏感,得氣迅速,加上夏天衣衫單薄,體表穴位暴露,使各種操作技法都比較方便,故夏季是人們接受足部按摩治療的大好時機。
資料鏈接
簡單按摩操助睡眠
抹額 兩手指曲成弓狀,第二指節(jié)的內側緊貼著印堂,從眉間開始向前額兩側抹壓,約做40次左右。
搓手浴面 將兩手搓熱,掌心緊貼前額,用力向下摩擦直到下頜,連續(xù)做10次左右。
按揉腦后 以兩手拇指緊按風池部位,用力旋轉按揉幾下,隨后按揉腦后,約30次左右,有酸脹感為宜。
塘廈三正半山酒店不錯,環(huán)境好,空氣好,可以游泳釣魚,散散步,做SPA,做足療按摩等,很適合養(yǎng)生避暑。中醫(yī)有道冬病夏治,三伏天進行足療,推拿按摩,可減少冬季病情的復發(fā),使疾病趨于好轉,甚至痊愈。今年頭伏是7月14日,中伏是7月24日,末伏是8月13日開始,至8月22日結束。塘半的足療,我個人比較喜歡玉石足療按摩、局部指壓按摩,手法很正宗?。。。?/p>
冬至過后,正式進入三九天。冬季嚴寒,萬物斂藏,“冬三九”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時候,相信大家已經(jīng)感受到了最近青島的溫度了。
此時,人體的陽氣斂藏于內,“陰盛”而“陽不足”,故此季諸多疾病易犯。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選擇在一年中最冷的季節(jié)“三九”時節(jié)進行調理,將人體陰陽與四季氣候的特點有機結合,扶正祛邪,調補陰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醫(yī)護百家宋明屹醫(yī)生說到:在中醫(yī)學里面,有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得治未病思想。冬病冬治是冬病夏治三伏調理的有效補充。
三九調理的方式
三九貼
三九貼順應天人合一,是一種穴位貼藥療法,即在三九時期,也就是冬天最冷的幾天,將配制好的中藥碾磨成粉末,制成膏藥,分別貼在人體的不同穴位上,利用藥物敷貼穴位,扶助人體的陽氣,從而達到增強人體抵抗力、祛除疾病的目的。
冬季用藥物貼敷穴位不僅能鞏固夏日三伏貼的效果,還能控制疾病的發(fā)作,達到冬夏皆治,使患者獲得更理想的療效。
三九灸
三九灸是天灸療法中的一種,三九灸療法利用辛溫助陽藥外貼于人體特定的穴位,通過穴位調動機體免疫功能。
冬季是各類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好發(fā)之時,在三九天進行三九療法,可以達到溫養(yǎng)益氣、健脾補腎、祛風散寒的效果。三九灸與三九貼相配合,夏養(yǎng)三伏,冬補三九,也可以有效提高我們身體的免疫力。
三九足浴
冬天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jié),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是手腳冰涼的,體質比較寒,每天晚上還睡不好。
而冬天 養(yǎng)生 ,推薦大家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泡腳。
腳是人的“第二心臟”,所謂寒從腳起,腳若是暖和了,全身都會跟著暖,還能起到驅寒保暖,溫陽補腎,舒筋活血的作用,很多問題或都能迎刃而解!
泡腳不僅可以緩解疲勞,舒筋活絡,還有促進血液循環(huán),幫助入睡的作用。
泡腳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區(qū)和經(jīng)絡。很多人都做過足療,按摩師點壓我們的腳時,會感覺痛疼、酸脹,這種情況基本上可以說明我們相應的反射區(qū)臟腑有問題。
三伏貼和足貼都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兩種中藥貼,都具有很不錯的功效與作用,很多人都會經(jīng)常貼三伏貼或足貼。三伏貼和足貼是不一樣的,療效也會有所不同,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
三伏貼屬于中醫(yī)傳統(tǒng)的外治法之一。根據(jù)“春、夏、秋、冬、陽”的原理,天陽助人體陽氣,疏通藥物陽氣,達到溫陽益氣,祛除內寒邪,增強人體陽氣和免疫力的目的,達到治病養(yǎng)身的目的。雖然三伏貼可以預防和治療一些疾病,但并不適用于所有人。不合適的人群盲目跟風,卻適得其反。例如,孕婦和兩歲以下的嬰兒不宜粘貼。發(fā)熱、陰虛、上火、皮膚過敏、破裂的患者,以及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禁止堅持藥物過敏。皮膚敏感的肌肉,短時間貼會大量起水泡的人會被禁止。
足貼是一種足療方法。足療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足貼是一種中藥足療保健品,是在足底下給藥。中醫(yī)理論認為,足有三陰三陽,足部吃藥后通過三陰三陽經(jīng)傳到相應的臟腑。將腳貼敷于足底,刺激足部相關反射區(qū),促進血液循環(huán),腳貼能促進新陳代謝,促進睡眠,緩解疲勞,改善便秘、口臭、腹脹;活化細胞,排出體內水分,舒緩足部,為皮下組織輸送蛋白質提供充足動力。
2、藥物配方不一樣三伏貼里面會含有多種中藥材,不同藥材搭配在一起可以起到不同的功效與作用,能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而足貼里面大多是含有一些中草藥,只能起到一定的保健效果,對于疾病的治療效果不是很明顯。
3、貼敷位置不一樣三伏貼一般都是貼敷在人體的各個穴位上面的,可以貼在背上、頸部以及肚臍等部位。而足貼只能貼在腳底下面,貼起來會比較方便一點。
4、貼敷方式不一樣三伏貼一般是不能自己貼敷的,需要到正規(guī)的診所醫(yī)院貼敷。而足貼是可以自己在家貼敷的,并沒有很嚴格的貼敷要求。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本品效果不錯,但在使用過程中不宜堅持太久。同時,對于有皮膚創(chuàng)傷或感染的人來說,它是不可用的。使用后,如果溫度過高或皮膚紅斑比較嚴重,建議停止使用。而這是膏藥,不能服用,對于有過敏狀況的人也需要慎用。
雖然三伏天天氣炎熱,但夏季正是冬季疾病治愈的好時機。為了增進健康,三伏貼有很好的效果。按正確用法使用,有助于疏通經(jīng)絡,緩解頭痛,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而對于與產(chǎn)品相關的禁忌,也需要逐一了解,使用前最好查閱說明書。
夏季濕氣正當來臨的時候,人的五臟六腑中屬脾最怕濕,濕氣阻滯在脾胃中,就會出現(xiàn)沒有胃口、愛犯困、沒精神等表現(xiàn)。而夏天泡腳,正有助于祛除暑濕,預防熱傷風,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欲,促進睡眠。
究其理論原因,有點類似于“冬病夏治”的三伏天貼敷。因為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jié),根據(jù)中醫(yī)“天人相應”的理論,人體陽氣也是在夏天最旺盛。此時,用溫水泡腳能更好地刺激經(jīng)絡,振奮人體的臟腑機能,所以先天脾胃不好的人更適合夏天泡腳。而當脾胃好了,就不容易被濕氣侵犯,上面說的癥狀自然也就緩解了。
另外從經(jīng)絡角度講,雙腳是人體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存在著與各內臟相對應的反射區(qū),脾、胃、肝、腎等重要臟腑的經(jīng)脈都經(jīng)過這里,泡腳的時候通過經(jīng)絡傳導,也能達到臟腑的保健與治療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518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預防秋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