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靜光 覃建宏
胎兒甲狀旁腺同種異體移植治療甲狀旁腺功能低下癥,療效確切,維持時間久
,已被公認。國外開展甲狀旁腺移植研究已有90年歷史,但同種異體移植成功報道
較少;我國自1980年提出運用胚胎組織甲狀旁腺同種異體移植獲得成功以來,不少
學者對此作了進一步研究和應用,成功率明顯提高,積累了許多經驗?,F將近年來
有關胎兒甲狀旁腺同種異體移植的研究進展情況綜述如下。
1 移植物的來源
良好的供體是移植成功的基礎,目前甲狀旁腺移植的組織來源主要是胚胎甲狀
旁腺及成年人甲狀旁腺。國外主要以健康的甲狀旁腺或亢進的甲狀旁腺腺體為供體
。國內主要以胚胎甲狀旁腺為供體。認為6~7個月齡胎兒具有再生能力強,對損傷
敏感性低和抗原性弱等優(yōu)點[1]。陳國銳等學者還測定5個月胎兒血清鈣為2.75~
3.25mmol/L[2]。后來不少學者作了進一步研究,山東醫(yī)科大學內分泌研究室采
用4~7個月水囊引產作供體,證實4個月齡胎兒已有分泌甲狀旁腺激素(PTH)功能[
3];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高祖華等從細胞分化程度、分泌功能和免疫原性3個方面對胎
兒甲狀旁腺進行了研究,結果證明胚胎20~28周的甲狀旁腺組織已分化成熟,能分
泌一定濃度的PTH[4]。同時通過進一步研究證明胚胎甲狀旁腺具有免疫原性低的
優(yōu)越性[4]。目前國內學者普遍認為胎兒甲狀旁腺是最理想的供體[5]。
2 移植物的預處理
成年供體由于抗原性強、再生能力差,移植成功率低,目前國內已基本放棄以
它作為供體。而有關胚胎器官是否有抗原性,過去是有爭議。有學者認為胚胎表面
在移植時不必考慮血型、組織血型等問題。Tucn對58例胚胎肝、胸腺、骨髓、脾的
淋巴細胞測定,結果發(fā)現64%有HLA-DR抗原,50%有AP抗原[3],高祖華等學者通
過甲狀旁腺移植供體組織比較,也證明了胚胎組織甲狀旁腺ABC抗原含量與成人基
本相同,DR抗原含量顯著少于成人的含量[4],而在臨床移植應用中,仍有不少
病例出現排斥反應而招致手術失敗。術前或術后應用適量的免疫抵制劑,可提高移
植的成功率[6]。因此,說明胚胎甲狀旁腺有一定的抗原性,只是比成人供體為
弱。
供體預處理是提高移植成功率的有效方法,目的是降低HLA-DR抗原的陽性表達
,消除過客的淋巴細胞。目前國內常用預處理方法有:①體外高氧環(huán)境培養(yǎng);Nei
y認為高氧環(huán)境對血細胞沒有氧毒作用,能保存腺體的實質細胞,選擇性地殺死移
植物中過客淋巴細胞,組織存活時間因之而延長。亦有學者報道高氧環(huán)境下不能延
長移植物存活時間。②普通空氣培養(yǎng);George報道普通空氣下培養(yǎng)的甲狀旁腺單層
細胞,能持續(xù)分泌PTH達100天,冷凍保存后可達2年。Storrling認為移植前培養(yǎng)3
~50天能延長保存時間,可能是組織培養(yǎng)改變了移植腺體表面抗原結構。但Peeg也
提出在普通空氣中培養(yǎng),組織內的或附著在組織中的過客淋巴細胞不能充分殺死,
存活時間不能延長。③60Co照射及裸鼠過度:此方法1990年由Sollonger提出[7]
。國內學者陳國銳、劉仁斌等用同種方法進行觀察,獲得良好效果[8,9]。此方
法的理論依據是:經過裸鼠過渡后,引起排斥反應的過客細胞可能死亡或離開了移
植物;同時增殖能力強的細胞(如淋巴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對60Co輻射有較大敏
感性,而相對穩(wěn)定的細胞群(如PTC細胞)對輻射的敏感性較小[7~9]。④紫外線
照射:Takafumikamei移植前用紫外線照射加環(huán)磷酰胺對移植物進行預處理,然后
同種異體移植,移植物存活22.2±6.00天,比未經照射7.3±0.9天明顯延長,與單
用紫外線照射10.9±1.3天,單用環(huán)磷酰胺12.6±2.6天差異有顯著性。故用紫外線
預處理移植物再加免疫抑制劑的使用也是降低排斥反應的有力措施,目前國內應用
此方法較少,未見有文獻報道。
3 移植部位
缺乏淋巴細胞的移植區(qū)有利于移植物的生存[5],過去常采用的部位有:腎
包膜下、肌肉、腹股溝區(qū)、右下腹壁、腹腔內和甲狀腺等處。1995年熊志剛等學者
提出腦室內移植可避免排斥反應[10]。國不同部位移植報道的病例不多,因此仍
難以區(qū)別何處部位為最優(yōu)。
4 移植方法
目前,移植方法主要有:帶血管蒂的胚胎甲狀腺甲狀旁腺同種異體移植法,小
薄片植入埋藏法,胚胎小碎片移植或注射法三種[11]。陳國銳等報道21例帶血管
胎兒甲狀腺、甲狀旁腺移植于股三角區(qū)治療甲旁低,結果成功15例,失敗6例[12
]。1998年劉仁斌等報道:運用60Co照射及裸鼠過渡胚胎甲狀旁腺同種片狀移植4
例,均獲得滿意效果[9];山東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顏玉剛報告運用同種
異體胎兒碎片行腎包膜下注射21例,總有效率92%,優(yōu)良率86%。
目前國內同種異體胎兒甲狀腺、甲狀旁腺移植方法種類繁多。縱覽近十年來報
告,1991~1998年國內比較盛行帶蒂血管甲狀腺、甲狀旁腺移植法,此方法的優(yōu)點
是移植體在較短時間內得到充足的血液供應,起效快。但是由于帶血管異體移植,
也帶了排斥反應大、吻合口血栓形成而招致失敗的風險[13]。近兩年來不少學者
又積極主張應用“傳統(tǒng)”的小薄片或碎片移植,加強術前供體的過渡處理,術后小
劑量、短時間運用免疫抑制劑[9],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5 移植后處理
同種異體胚胎甲狀腺、甲狀旁腺有一定抗原性已成定論。抗排斥反應的焦點是
抗T細胞,其措施有:①免疫抑制劑應用;②移植物的體外培養(yǎng);③抗淋巴細胞的
單抗;④單抗加補體處理;⑤紫外線照射;⑥白細胞介素Ⅰ、Ⅱ受體單抗;⑦抗白
介素H受體單抗加CsA;⑧人工免疫隔離膜。
1990年Ochiai等對日本生產的FK506免疫抑制劑作了報道:認為它具有抑制T細
胞和調節(jié)免疫反應的作用[14]。國內主要應用同種異體胚胎組織作移植供體,它
具有免疫原性低的特點。目前主要運用的免疫抑制劑有:CsA糖皮質激素、環(huán)磷酰
胺、硫唑嘌呤和中藥雷公藤等。多數學者主張術前和術后短時間使用免疫抑制劑。
Bloom等發(fā)現術前3天應用CsA,術后不用其它任何免疫抑制劑,PTC移植存活時間有
明顯延長。
近年有學者[6]等報道:通過大鼠實驗,短期大劑量應用CsA對甲狀旁腺移植
物存活期的影響觀察,發(fā)現存活期平均76.57±23.92天,認為短期大劑量運用CsA
,同樣可以起到良好免疫抑制效果。劉仁斌等又報告,通過裸鼠中間過渡,60Co照
射的胚胎組織,術前運用1天和術后運用3天小劑量CsA,臨床應用4例病人,取得滿
意療效。報告術后運用硫唑嘌呤1~2個月[15,16];如盧方等報告術后運用硫唑
嘌呤2周[17],均取得同樣的滿意效果。
6 移植效果的判定
目前國內外判定移植效果的方法較多。主要有:臨床癥狀、體征觀察、血鈣、
血磷、血鎂的測定,還有特殊物理和實驗室檢查。
以臨床表現來判斷效果是比較簡單而實用的方法。主要監(jiān)測的項目有:感覺異
常情況,Chvoslek征、Troasseau征、抽搐情況,鈣用量情況,血鈣、血磷、血鎂
的測定[8,15],根據這些監(jiān)測項目的變化判斷移植效果和成功與否。
特殊檢查要求條件更高,精確度更好,常用的監(jiān)測手段有彩超、CT、MRI、放
射性同位素,選擇性動脈造影,血清PTH測定等。使用高頻、彩色編碼及彩色多普
勒儀可顯示1cm左右的甲狀旁腺,CT、MRI同時使用大劑量131I、99Tc、201T1,分
辨率將大大提高,更容易發(fā)現隱存的甲狀旁腺,可檢出0.7cm左右甲狀旁腺[3]。
Gomce報道以上技術加125I、111In標記的單抗更加優(yōu)越。
7 胎兒甲狀旁腺移植展望
胎兒甲狀旁腺具有免疫原性低、來源豐富的特點,是甲狀旁腺低下癥同種異體
移植的最理想供體已成定論。但仍然存在有一定排斥免疫原性,急慢性排斥反應是
影響PTC移植成功率的關鍵。為防止或減少排斥反應,今后可采用的方法是:
7.1 選擇免疫原性低的同種異體胎兒供體;胎兒甲狀旁腺具有一定免疫原性,但
不同胎齡的胎兒免疫原性有一定差異,胎齡越小,胸腺的發(fā)育越不成熟,免疫原性
越低。自身的胎兒或有親屬血緣關系的胎兒,移植效果往往較好,這可能是有血緣
關系的胎兒供體與受體之間可容程度較好的緣故;其次是甲旁低的母體胎兒,甲狀
旁腺往往處于代償發(fā)育和功能亢進,供體自身功能較強。因此,選擇供體時,盡可
能選擇胎齡小,但發(fā)育良好,分泌功能強的自身或有血緣關系的胎兒。有助于提高
移植的成功率。
7.2 組織配型 盡管有學者提出胚胎組織不需組織配型,但臨床移植的排斥反應
出現和胚胎組織的抗原性檢測,充分說明組織配型仍然是保證移植物成活的關鍵,
目前除HLA血清學配型和細胞學配型外,還有日本Tsuji報道HLA-PP、Pc Rsso、Pc
Rtlp型,認為HLA-DP抗原在混合淋巴細胞反應和嚴重急性移植物抗縮主病中起重
要的作用。Ferasat用配型來判斷HLA多肽的表位和結構,認為這些方法比傳統(tǒng)的抗
原配型與臨床更有關。當然胎兒的采血配型有一定的難度,有待今后進一步探討。
7.3 綜合措施降低排斥反應發(fā)生率 現有資料表明:單獨運用任何一種方法都無
法避免排斥反應的發(fā)生。因此,目前多數學者主張采取綜合措施降低術后排斥反應
的發(fā)生率,主要的方法:選擇理想的胚胎組織,術前裸鼠過濾,經60Co或紫外線照
射,采用排斥反應低的小薄片或碎片移植或注射方法,術前和術后中小劑量、短時
間的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有利于降低術后排斥反應的發(fā)生率,這恐怕是當前和今后
一段時期內同種異體胚胎甲狀旁腺移植最理想途徑。
參考文獻:
[1] 陳國銳,林勇杰,劉奕山,等.帶血管甲狀腺甲狀旁腺異體同種移植治療甲
狀旁腺缺如一例成功報告[J].中華器官移植雜志,1980;(1):46..
[2] 陳國銳,林勇杰,劉奕山,等.帶血管甲狀旁腺異體移植6例報告[J].中
華外科雜志,1981;19(8):470..
[3] 王顏剛,王桂蘭.甲狀旁腺移植的進展[J].國外醫(yī)學(外科學分冊),199
4;(3):143..
[4] 高祖華,朱預,李德春,等.甲狀旁腺移植供體組織的比較與選擇[J].中
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1994;10(5):367~368..
[5] 夏德生.器官移植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5:271~278.
.
[6] 溫浙盛,陳國銳,黃雪玲.短期內大劑量應用CsA對甲狀旁腺移植物存活期
的影響[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1997;28(1):7~8..
[7] Sollinger HW,Cook EM,Belzer FO,et al.Allotransplamtation of
human parathyroid tissue without immunosupprression[J].Transplantati
on,1983;36:559~602..
[8] 陳國銳,劉仁斌.胎兒甲狀旁腺在裸鼠內過濾[J].北京實驗動物學,199
2;(4):73..
[9] 劉仁斌,陳國銳.經60Co照射及裸鼠過渡的胚胎甲旁腺同種異體移植4例[
J].中華器官移植雜志,1998;(1):42~44..
[10] 熊志剛,張守竹,曹天錫,等.異體甲狀旁腺腦室內移植治療甲狀旁腺機
能減退癥[J].中華器官移植雜志,1995;4(16):83~84..
[11] 王克誠.甲狀腺外科學[M].鄭州: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87~2
88..
[12] 秦兆寅.胚胎器官應用于器官移植國內外進展[J].中華器官移植雜志,
1996;7(4):155..
[13] 歐德光,玉臣保,宗建文.胎兒甲狀旁腺移植治療甲狀旁腺功能低下癥4例
報告[J].廣西醫(yī)學,1989;11(1):17~19..
[14] 孫君泓,吳孟超.免疫抑制劑現狀[J].中華器官移植雜志,1991;(12)
:94~96..
[15] 姜卓力,李智慧.胎兒甲狀旁腺移植治療甲狀旁腺功能低下癥[J].鐵道
醫(yī)學,1996;4(2):84~85..
[16] 李紹森,黃源,唐宗江,等.帶血管胎兒甲狀腺甲狀旁腺異體移植臨床應
用研究[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1995;12(1):35~37..
[17] 盧方,盧崇亮.用胚胎甲狀旁腺和胎骨聯合移植術治療甲狀旁腺功能低下
癥療效觀察[J].桂林醫(yī)學院學報,1992;5(1):57~59..
手術依據其技術難度、復雜性和風險度,將手術分為四級:
1、一級手術:手術過程簡單、技術難度較低、、風險度較小的各種手術。
2、二級手術:手術過程不復雜、技術難度一般、風險度中等的各種手術。
3、三級手術:手術過程較復雜、技術難度較大、風險度較大的各種手術。
4、四級手術:手術過程復雜、技術難度大、風險度大的各種手術。
擴展資料
手術權限
(一)低年資住院醫(yī)師:在上級醫(yī)師指導下,可主持一級手術。
(二)高年資住院醫(yī)師:在熟練掌握一級手術的基礎上,在上級醫(yī)師臨場指導下可逐步開展二級手術。
(三)低年資主治醫(yī)師:可主持二級手術,在上級醫(yī)師臨場指導下,逐步開展三級手術。
(四)高年資主治醫(yī)師:可主持三級手術。
(五)低年資副主任醫(yī)師:可主持三級手術,在上級醫(yī)師臨場指導下,逐步開展四級手術。
(六)高年資副主任醫(yī)師:可主持四級手術,在上級醫(yī)師臨場指導下或根據實際情況可主持新技術、新項目手術及科研項目手術。
(七)主任醫(yī)師:可主持四級手術以及一般新技術、新項目手術或經主管部門批準的高風險科研項目手術。
(八)對資格準入手術,除必須符合上述規(guī)定外,手術主持人還必須是已獲得相應專項手術的準入資格者。
參考資料
-手術分級制度
胚胎是指雄性生殖細胞和雌性生殖細胞結合成為合子之后,經過多次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后形成的有發(fā)育成生物成體的能力的雛體,你想了解胚胎的形成過程嗎?下面就讓我來給你科普一下胚胎是怎樣形成的。
胚胎的形成 一般來說,卵子在受精后的2周內稱孕卵或受精卵;受精后的第3~8周稱為胚胎。從一個受精卵發(fā)育成為一個新個體,要經歷一系列非常復雜的變化,這里只能簡要地介紹胚胎發(fā)育的情況。卵細胞受精以后即開始分裂、發(fā)育,形成為胚胎。先形成的胚胎為桑椹胚(胚胎的形狀像桑椹),然后形成囊胚(胚胎呈囊狀),并且植入在子宮內膜中,吸取母體的營養(yǎng),繼續(xù)發(fā)育。囊胚壁為滋養(yǎng)層,囊中有內細胞群。胚胎繼續(xù)發(fā)育,內細胞群的一部分發(fā)育成外胚層、內胚層和中胚層這三個胚層,再由這三個胚層分化發(fā)育成人體的所有組織和器官。
卵裂及胚泡
受精后26~30小時開始卵裂,每10~12小時進行一次卵裂,有16~32個細胞時開始稱為桑椹胚,此時開始到達子宮腔。第4~5天時,形成早期胚泡,透明帶溶解消失,胚泡開始侵入子宮內膜,11~12天完成植入。胚泡滋養(yǎng)層細胞迅速增殖,由單層變?yōu)閺蛯樱鈱蛹毎诤闲纬珊象w滋養(yǎng)層,深部的一層細胞界限明顯,稱細胞滋養(yǎng)層。植入后,滋養(yǎng)層向外長出許多指狀突起,稱絨毛,逐漸發(fā)育、分化形成胎盤。滋養(yǎng)層直接從母體血液中吸取營養(yǎng)供胚胎發(fā)育所需。
植入
胚泡逐步埋入子宮內膜的過程稱植入(inplantation),又稱著床(imbed)。著床是哺乳動物特有的生殖活動。植入約于受精后第5?6天開始,第11?12天完成。研究表明,胚泡產生的層粘連蛋白(laminin)和子宮內膜上的受體蛋白促使胚泡粘附在子宮內膜,胚泡與子宮內膜隨即形成微絨毛交錯現象,滋養(yǎng)層細胞和內膜上皮細胞間形成橋粒等專門固著結構。植入時,內細胞群側的滋養(yǎng)層先與子宮內膜接觸,并分泌蛋白酶,消化與其接觸的宮內膜組織,胚泡則沿著被消化組織的缺口逐漸埋入子宮內膜功能層。經過著床,原來漂流的胚泡緊密附著于子宮壁,進而埋入子宮壁中,從而取得母體營養(yǎng)和保護,建立起母子間結構上的聯系。
植入是一個深刻變化過程,母子雙方暫時的結合,是將兩個在基因型上和在發(fā)育階段上不同的個體統(tǒng)一起來,兩者既緊密聯系又保持各自的獨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胚泡著床與同種異體移植過程十分類似。子宮對胚泡這個?異體?不僅不排斥,反而能夠容納并保護其正常發(fā)育,直至分娩。
植入過程相當復雜,胚泡的發(fā)育必須與子宮內膜的改變同步才能發(fā)生植入。幾乎所有哺乳動物的子宮僅在某一特定的時期才允許著床,同時,胚泡也只在特定發(fā)育階段才能與子宮內膜識別并著床。這個特定發(fā)育階段在各種動物胚胎之間有很大差別。
在植入過程中,滋養(yǎng)層細胞迅速增值并分化為內外兩層,外層細胞的細胞界限消失,稱合體滋養(yǎng)層;內層由單層立方細胞組成,稱細胞滋養(yǎng)層。細胞滋養(yǎng)層細胞有分裂能力,可不斷產生新細胞加入合體滋養(yǎng)層。胚泡全部植入子宮內膜后,缺口修復,植入完成。此時,合體滋養(yǎng)層內出現腔隙,其內含有母體血液。
胚盤形成
第2周時進行胚泡內細胞團細胞增殖與重排??拷吲萸坏募毎纬梢粚恿⒎叫渭毎?,為胚胎本身的內胚層;內胚層上方的細胞呈柱狀,為外胚層;兩層細胞緊密相貼形成橢圓形的二胚層胚盤。胚盤下方內胚層延伸,形成卵黃囊內層。胚盤內胚層構成卵黃囊頂壁,胚盤上方外胚層與滋養(yǎng)層間出現腔隙,逐漸擴大成羊膜腔。胚盤外胚層構成羊膜囊底壁,羊膜囊其余部分來自滋養(yǎng)層。胚盤上原條的出現與退縮,標志著中胚層的形成與三胚層胚盤的建立。中軸線的中胚層形成脊索。在脊索頭端前方及原條尾端后方各有一圓形區(qū),沒有中胚層進入,內外胚層緊密相貼,分別稱口咽膜及泄殖腔膜,為以后形成口腔和肛門的部位。脊索誘導其上方外胚層增厚形成神經板,進而形成神經溝及神經褶,神經褶在背中線愈合形成神經管。神經管頭端與尾端尚未閉合的孔,稱前、后神經孔,于第4周末全部閉合。
體形建立
三胚層所構成橢圓形扁平胚盤,由于其中部細胞生長迅速,周緣向腹側卷折,分別形成頭褶、尾褶及腹褶。頭、尾、腹褶進一步卷折向中央收縮,在胚體腹側與尿囊及卵黃囊柄的附著點形成一圓柱形臍帶區(qū)。胚胎由盤狀逐漸形成頭寬尾細的圓柱形,胚體懸浮于羊膜腔內羊水中。上、下肢芽于第4周先后出現,至第8周末,肢芽的各區(qū)段明顯可辨,手指及足趾形成。外生殖突出現,但尚不能分辨性別。
顏面及感官形成
顏面造形始于第4~5周;形成5個隆起,第7周面突移動,開始形成顏面;第8周形成具有人臉特征的顏面。眼、耳、鼻等感官形成并定位。
早期分化
中胚層
中胚層分為三部分,在脊索兩旁的中胚層為軸旁中胚層,其外方為間介中胚層,最外側為側板中胚層。第3周末,兩側軸旁中胚層增厚并分節(jié),形成體節(jié),致使體表形成許多小的隆起,第5周末,44對體節(jié)全部形成。每個體節(jié)將分化形成生骨節(jié)、生肌節(jié)及生皮節(jié)。它們分別形成該體節(jié)段內的軟骨、骨、肌肉以及皮膚真皮。間介中胚層形成泌尿生殖系統(tǒng)。側板中胚層由于中間出現腔隙而分為兩層,緊貼外胚層的中胚層稱體壁中胚層,將分化為體壁的骨骼、肌肉和結締組織等;圍于內胚層周圍的中胚層稱臟壁中胚層,將分化為內臟器官的平滑肌、結締組織和漿膜等。二層之間的腔稱原始胚內體腔,以后分化為心包腔、胸腔及腹腔。
內胚層
隨圓柱形胚體的形成,內胚層卷折形成原腸,為消化和呼吸系統(tǒng)的原基,將分化為消化管、消化腺、喉、氣管和肺的上皮以及甲狀腺、甲狀旁腺、胸腺、膀胱及尿道等的上皮。
外胚層
神經管頭區(qū)迅速生長,形成5個腦泡,神經管向腹側彎曲,使胚胎呈?C?形。在神經管形成時,兩側神經褶外側的外胚層細胞與神經褶脫離,形成位于神經管背外側的細胞索,稱神經嵴,以后分化為周圍神經系統(tǒng)的神經節(jié)及腎上腺髓質等。位于體表的外層將分化為表皮及其衍生物,一些器官的上皮組織。
至第8周末,體內主要器官系統(tǒng)雛形結構均已建立,可區(qū)分出頭、面、頸、軀干及四肢,胚胎初具人形。
性激素影響
在正常人的性器官分化過程中,無論是男性基因還是女性基因,在開始發(fā)育的頭幾周內,其性器官在解剖上是毫無區(qū)別的。大約懷孕六周開始出現原始性腺。這時的原始性腺具有雙向腺趨勢,即原始性腺既可能發(fā)育成睪丸,又可能發(fā)育成卵巢,這取決于以后的發(fā)展。大約第八周,原始性腺分化成功能性睪丸,具備了分泌睪丸酮的能力。反之,則向女性化方向發(fā)育,一直到懷孕后大約第十二周才出現了卵巢的分化。
雌激素有促進骨骼生長和骨骼閉合的雙重作用。因為女孩子發(fā)育一般比男孩子早兩年。因此,在剛開始發(fā)育時女孩子一度比男孩子個子高,但由于骨骼閉合早,因此,男孩子后來居上,一般要比女孩子長得高大。
胚胎停止發(fā)育的原因 一、自身免疫抗體與胚胎停育的關系:
1、抗精子抗體(ASAB)與胚胎停育,抗精子抗體作用于子宮胎盤血管內皮細胞上的磷脂,使血管內皮細胞受損,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使蛻蟆或胎盤血供不足,發(fā)生胎停育。也有人認為抗精子抗體的產生與人工流產術后導致局部炎癥有關。抗精子抗體還可以通過干擾胚胎著床、發(fā)育及胎盤形成而引起胎停育。
2、抗精子抗體與胎停育:精漿內有強效的免疫抑制物,若免疫抑制物不足或缺陷,女方對丈夫的精子就易產生免疫反應,導致受精卵著床及發(fā)育異常,此外精子本身的異常也與胎停育密切相關。
3、抗子宮內膜抗體與胎停育:抗子宮內膜抗體是一種以子宮內膜為靶細胞,并引起病理反應的自身抗體,抗子宮內膜抗體(EMAB)與子宮內膜中抗原結合,激活補體,致子宮內膜產生細胞毒損作用,對孕卵產生抗植入作用,引起不育或流產,當子宮內膜炎或內膜異位癥時,內膜組織可能轉化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機體合成抗子宮內膜抗體。
二、內分泌異常與胎停育的關系:
1、高泌乳素(PRL)與胎停育:血清泌乳素是垂體前葉分泌的一種多肽激素。若腦垂體功能異?;蛘嘉恍圆∽儎t可發(fā)生高泌乳素血癥,抑制下丘腦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釋放,引起卵泡發(fā)育及排卵障礙,并干擾受精和胚胎發(fā)育,導致不育或胎停育。
2、孕激素(P)與胎停育:正常妊娠中,隨著受精卵的發(fā)育,絨毛分泌人絨毛膜促性激素,黃體功能進一步提高,當黃體功能不全,孕激素分泌受到影響,勢必影響胚胎的正常發(fā)育。
三、宮頸支原體感染與胎停發(fā)育的關系
支原體(UU)可通過垂直傳播影響胚胎,最終導致胚胎發(fā)育障礙而流產。
四、其它因素與胎停育的關系:
1、染色體異常與胎停育,在胎停育流產的患者中,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是平衡易位,對于染色體平衡易位攜帶者其自身遺傳物質無丟失,但生殖細胞在減數分裂時會產生異常配子,這些配子與正常配子結合后即可導致流產、死胎、智力低下和畸形等遺傳效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24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寧夏衛(wèi)生信息需求情況的調查分析
下一篇: 腫瘤轉移的臨床檢測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