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五谷生百病”,患病服藥是每個人都避免不了的
科學納藥
有些藥物需要特殊的納藥方法煎煮才能發(fā)揮應(yīng)有的效果。芳香氣薄的薄荷
、藿香、鉤藤、佩蘭、砂仁等宜在其他藥物即將煎成時納入(后下),煎一二沸即可;石膏、龍骨、牡蠣、代赭石煎前浸泡
煎藥前先將藥物用清水浸泡
,加入的水量以藥材浸沒后高出藥面3cm為宜。實踐證明,中藥在煎煮前最適宜的浸泡水溫是40℃~50℃。通過浸泡,水分能緩慢滲入藥材組織,使結(jié)構(gòu)疏松膨脹,造成良好的溶出環(huán)境,從而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浸泡時間依藥材而定,如質(zhì)地疏松和輕浮的花、葉、草類浸泡30分鐘;生長多年的植物根、莖沙鍋煮藥
煎藥最好用沙鍋
加水適量
一般藥物頭煎加水300~500ml,二煎加水250~300ml
火候適宜
煎藥開始用溫火
煎糊忌服
有些藥物含有揮發(fā)油,一旦煮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43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上一篇:
中藥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