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天干氣燥,秋天的時候如果能夠喝上一碗粥,那么是對于養(yǎng)陰潤燥是非常有好處的。下面教您做一道防秋燥的粥,名字叫百合杏仁枇杷粥。在金秋時節(jié),希望您試著做一做,給家人送上一份關(guān)懷,送上一片溫情,再送上一碗健康。
【配料】 鴨梨20g、杏仁12g、百合15g、枇杷果20g、粳米50g、蜂蜜少許。
【具體做法】 首先在鍋里放入適量的開水,然后依次把洗凈的百合、杏仁和粳米倒進鍋里,用大火煮,一邊煮一邊攪拌。讓粥始終保持微滾的狀態(tài),這樣可防止火大干湯或湯汁外溢。一直煮到米粒開始膨脹,米水融合,柔膩如一時再換小火。接著開始準備其他配料,把梨去皮切成丁,琵琶也切成小丁,然后放入枇杷丁,稍稍攪拌,再放入梨丁,再一邊攪拌一邊熬。等到粥熬好后,把它盛在碗中,放到溫度稍涼,再加點蜂蜜,這樣這道百合杏仁枇杷粥就做好了。
【功效】 百合杏仁枇杷粥適用于秋燥傷陰,干咳少痰,皮膚干燥。
專家道出原料營養(yǎng)的秘密
梨:是一個很好的保健食品。古人說生吃和熟吃還不太一樣,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也就是說如果生吃的話,它清熱的效果會好一點,如果熟吃的話,養(yǎng)陰的效果會更好一點。
百合:它有很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包括蛋白質(zhì)、氨基酸等等,中藥里面也有很多記載,比如像在《本草綱目》里面就記載著,百合可以潤肺、止咳、寧心、安神、補中、益氣,有這么多好處。
杏仁:營養(yǎng)價值也很高,它富有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包括一些微量元素、像磷、鈣、鐵等等,從中藥這個角度來講,杏仁有很好的潤肺、清熱、化痰、止咳的作用。
枇杷性涼,味甘酸,有是潤肺、止咳、止渴、和胃的功效,現(xiàn)在研究,枇杷里面的主要成分除了糖、蛋白質(zhì)、脂肪以外,它的果膠、胡蘿卜素、蘋果酸、檸檬酸以及微量元素和維生素a、b、c等含量都很高,其中胡蘿卜素對于人體有很大好處,據(jù)說在水果里面它含量占第三位,對于成年人也好,還是青少年也好,對眼睛的視力保護有很好的作用。
夏季養(yǎng)生的四款藥膳方
南方人喜歡煲湯,煲湯的時候加些中藥材就成了一道滋補的養(yǎng)生藥膳,其實,炒菜、煮粥的時候都可以加些保健中藥,今天也為大家介紹四款夏季養(yǎng)生藥膳方。
哪些中藥適合入菜
所謂“藥食同源”,在中醫(yī)理念中,食物有時候可以成為藥物,有保健身體的作用,藥物有時也可以做成食物,具有防病、治病之功效。
中藥入菜自古有之,比如說百合、蓮子、芡實、淮山、茯苓、砂仁、白果、陳皮、玫瑰花、西洋參、核桃、芝麻、元肉、枸杞、大棗、桑葚、白茅根、苡米、當歸、丁香、蟲草等都是常見可以入菜的中藥材。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藥膳方子呢?可以根據(jù)個人的體質(zhì)所需,以及季節(jié)變化等具體情況進行辨證。在基礎(chǔ)中醫(yī)理論中,春季以調(diào)理肝脾為主,夏季重在清熱解暑,秋季要滋陰潤肺,冬季可以適當溫陽補腎。隨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這是藥膳選擇的一大原則。另外,可以辨證體質(zhì),進行有針對性的藥膳調(diào)理。例如在南粵大地,一般認為是濕氣重之地,多建議多選擇祛濕方子。而一些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人陽虛者也不占少數(shù),針對這些人群,建議以溫補陽氣的藥膳為宜。
除了煲湯,還有哪些烹飪方式
中藥不僅可以用在湯方中,還可以通過其他烹飪方式進行加工。比如煮粥。經(jīng)典的粥方有如淮山蓮子粥、淮山苡米粥、腐竹白果粥、荷葉冬瓜苡米粥、苡米紅豆粥等。
有些中藥還可以用來炒菜,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例如砂仁排骨、陳皮骨、木耳百合炒鮮淮山、支竹白果燜豬肚、蟲草鴨/雞、丁香鴨等。
還有人將中藥加入甜品、糖水中,口感更受歡迎。蓮子百合雪耳羹/糖水、黑芝麻核桃糊、白茅根竹蔗紅蘿卜馬蹄(糖)水、川貝燉雪梨、紅糖生姜茶、當歸棗杞紅糖水等等。其他如淮山蓮子糕、淮山芡實包子、玫瑰花茶、西洋參(杞子)茶、桑葚汁、益母草煮雞蛋等。
藥膳能不能天天吃?
要看身體反應(yīng)
所謂“藥食同源”,藥材作為食材食用,通常是出于一定的保健、防病、治病目的。俗話有云:是藥三分毒。藥材畢竟不是普通的食材,即使運用一些性味偏頗不大的中藥材入菜,也不能不加辨證地吃。
何盈犀說,關(guān)鍵是要看服用者的身體反應(yīng)。若無明顯不適,可以長期服用,如國醫(yī)大師路志正就堅持每天服用醋泡姜。若專門針對一些疾病狀態(tài)或體質(zhì)的藥膳,需要根據(jù)病情或體質(zhì)來判斷。體質(zhì)或病情發(fā)生變化時,需調(diào)整或終病則止。
夏季養(yǎng)生藥膳推薦
1、豆沙糖水
適合人群:因夏季高溫胃口欠佳者
準備材料:綠豆、赤小豆、白扁豆各50g,陳皮半個,紅糖/冰糖適量。
綠豆性味甘涼,清熱解暑;赤小豆性味甘酸微寒,清熱利水解毒;白扁豆性味甘淡平,健脾化濕解暑。三豆并用,讓該糖水的清暑功效明顯。加入燥濕化痰、健脾的陳皮,中和了綠豆、赤小豆的`寒涼性味,且陳皮芳香醒脾,也能改善食欲。
夏季氣溫高,人體感覺不適,胃納欠佳,每餐進食量不比氣溫適宜的時候,此消暑豆沙糖水適宜在暑夏季節(jié)。將糖水放進冰箱冷凍,消暑作用更明顯。清熱化濕解暑的同時,方中采取了幾種豆類,含淀粉、礦物質(zhì)、維生素較豐富,在解暑同時也增強了飽腹感,補充因汗出過多而丟失的身體礦物質(zhì)。
2、五花茶
適合人群:夏季感冒者、中暑者
準備材料:金銀花、杭白菊、扁豆花、雞蛋花、木棉花各15g、鮮土茯苓、苡米50g。
方中金銀花甘寒,清熱解毒、疏風散熱;杭白菊辛甘苦微寒,疏風清熱、平肝明目;扁豆花甘微溫,清熱解暑化濕;雞蛋花甘平,潤肺解毒、清熱利濕;木棉花淡澀平,清熱解暑利濕;土茯苓利濕解毒、利關(guān)節(jié);苡米健脾利水、清熱。
可用于預(yù)防炎夏濕熱邪氣侵犯人體導(dǎo)致的頭暈頭痛、鼻塞流涕、肢體困重、咽痛聲啞、食欲不振的感冒,及夏季預(yù)防中暑的保健飲品。
3、木棉花扁豆粥
適合人群:濕氣重、胃口差者
準備材料:木棉花8-10朵、扁豆50g、粳米50g(2-3人份)。
木棉花具有清熱解暑利濕,扁豆健脾化濕解暑,兩者搭配,使解暑、利濕之功效明顯。制作成粥,也照顧到人們苦夏食欲下降,人們更愿意吃點容易消化吸收的稀粥。粥還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對于素體脾胃虛弱者有益。
4、藿香葛根粥
適合人群:濕熱型感冒、嘔吐腹瀉者
準備材料:藿香10g、葛根10g(鮮粉葛100g)、云苓10g、粳米50g。
粉葛是廣州人最愛的食材之一,常用于煲湯、烹飪。葛根解肌退熱、生津止渴、止瀉;藿香化濕、和胃止嘔、祛暑解表;云苓淡滲利濕、健脾和胃。三藥搭配使用,使本粥具有解表化濕、生津止渴、止瀉的功效。
適合夏季濕熱型感冒并伴有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癥狀者。
夏季要多吃清熱消暑、健脾化濕的食物,在做飯的時候也可以加入些中藥,上面為大家介紹的四款夏季養(yǎng)生藥膳方,大家也可以試一試。
最寒冷的時節(jié),也是冬季進補最好的時段。全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著名中醫(yī)學(xué)家、國醫(yī)名師王燦暉教授提醒,冬令進補可以儲存能量,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人體抗寒能力,也為來年的 健康 打下更好的基礎(chǔ)。
各種體質(zhì)進補方面也有區(qū)別
王燦暉介紹,進補也應(yīng)根據(jù)個人體質(zhì),予以相應(yīng)的補氣、養(yǎng)血、滋陰、溫陽等補法。
氣虛的人形體消瘦或偏胖,乏力,面色萎黃,少氣懶言,言短聲低,容易出汗,活動后出汗更明顯;還會有頭暈、心慌、氣短、飯吃得不多,一吃多就會腹脹等癥狀;有的人還會出現(xiàn)脫肛、子宮脫垂。這類人宜補氣健脾,宜食用甘溫的食物,如乳鴿、雞肉、山藥、鵪鶉、黃鱔、蝦、鯉魚、鯽魚、大棗等。常用的補氣藥物可選人參、黃芪、黨參、茯苓、白術(shù)、山藥、炙甘草等。
血虛的人面色萎黃或蒼白,唇色指甲淡白,頭暈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夢,大便干燥,婦女經(jīng)水延期而至、量少色淡等。這類人進補宜采用補血、養(yǎng)血、生血之法,可食用烏骨雞、黑芝麻、胡桃肉、龍眼肉、雞肉、豬血、豬肝、紅糖、赤豆等。常用的補血中藥可選用當歸、阿膠、何首烏、枸杞子、白芍、熟地黃、紫河車等。
陰虛是指精、血、津液虧耗,主要表現(xiàn)有容易面部潮紅,口咽干燥、干咳、口唇皸裂、夜間盜汗、皮膚干燥、毛發(fā)干枯等。這類人宜防燥護陰、滋腎潤肺,宜食用甘潤的食物,如牛奶、豆?jié){、雞蛋、芝麻、蜂蜜、百合、山藥等,忌食燥熱食品,如辣椒、胡椒、大茴香、小茴香等,以免傷陰。常用補陰的藥物如麥冬、天冬、石斛、沙參、玉竹、黃精、枸杞子、山萸肉、女貞子、旱蓮草、玄參、桑葚等。
陽虛的人主要是陽氣不足,主要表現(xiàn)有面色蒼白、四肢不溫、神疲乏力、怕冷、五更瀉等,應(yīng)食用溫熱、熟軟的食物,如豆類、大棗、桂圓肉、南瓜、韭菜、板栗、雞肉等,忌食黏干硬生冷的食物。常用于補陽的中藥有鹿茸、冬蟲夏草、肉蓯蓉、補骨脂、杜仲、菟絲子等。
這幾款 養(yǎng)生 藥膳可以試試
【蓯蓉羊肉粥】
材料:肉蓯蓉10 15克,羊肉、粳米各100克,精鹽少許,蔥白2根,生姜3片。
做法:分別將肉蓯蓉、羊肉洗凈后切片,先用砂鍋煎羊肉,肉蓯蓉煮取汁、去渣后與羊肉、粳米同煮,待煮沸后,再加入精鹽、生姜、蔥白煮成稀粥。溫熱食,每日2次。
功效:補腎助陽,健脾養(yǎng)胃。適用于腎陽衰弱、脾胃不健者。
【枸杞紅棗烏雞湯】
材料:枸杞子40克,紅棗20枚,生姜2片,烏雞1只,鹽適量。
做法:1.將烏雞洗凈,去毛、去內(nèi)臟,放入沸水中滾5分鐘,撈起,用水洗凈,瀝干水。2.枸杞子用溫水浸透,用水洗凈,瀝干水。3.紅棗和生姜用水洗凈。紅棗去核,刮去姜皮。4.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后放入以上材料,等水再開,改用中火煲3小時。5.出鍋前加鹽調(diào)味。
功效:補血養(yǎng)顏,益精明目。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脾胃不健、肝腎虧虛者尤宜。
【木耳冬瓜三鮮湯】
材料:冬瓜150克,水發(fā)黑木耳150克,海米15克,雞蛋1個,食鹽、水淀粉、味精、麻油適量。
做法:冬瓜去皮洗凈切片。木耳、海米洗凈備用。雞蛋打勻攤成蛋皮切寬片備用。
鍋內(nèi)加鮮湯上火燒開,下海米、木耳煮沸5分鐘,再將冬瓜放入,開鍋后撒入食鹽、淀粉,起鍋前倒入蛋皮,淋上麻油少許。
功效:生津除煩,清胃滌腸,滋補強身。適用于口燥咽干、流鼻血、煩躁易上火者。
【山藥核桃粥】
材料:大米60克,核桃肉50克,鐵棍山藥1根。
做法:1.鐵棍山藥清洗,隨后削皮并切割成片狀;2.核桃肉清洗、去皮;3.將鍋置火上,加水適量燒開,將切好的山藥與核桃肉、大米一同放進鍋內(nèi)同煮;4.待粥熟后添加少量鹽、姜片和蔥段;5.調(diào)好味后,再稍煮一下就可以盛碗服用。
功效:健脾益胃、滋腎益精。尤其適宜慢性咳嗽、慢阻肺、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脾胃虛弱、陽氣不足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74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湯湯水水防秋燥
下一篇: 秋季吃魚好4類人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