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主持的吉林省科技廳2003年防治SARS科技攻關專項——“中藥抗病毒活性成分的生物質譜研究”項目,通過了由吉林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專家鑒定認為,該項目內容涉及質譜學、中醫(yī)藥學、化學等諸多領域,充分體現(xiàn)了各學科的交叉和滲透,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方面均具有創(chuàng)新性。為中藥活性成分的初步篩選提供了一條可以借鑒的途徑,為抗病毒中藥新藥的開發(fā)提供了理論依據,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以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宋鳳瑞為首的科研小組,發(fā)揮該所在中藥研發(fā)方面的優(yōu)勢,于2003年承擔了“中藥抗病毒活性成分的生物質譜研究”的應用基礎項目。他們以目前臨床上確有療效的抗病毒(如流感病毒、HIV、乙肝病毒等)中藥黃連、黃芩、金銀花等幾十種中藥為對象,選擇與SARS病毒聚合酶相關的基因片斷作為生物靶分子,利用快速、靈敏、準確的生物質譜技術,通過對這些中藥主要化學成分或有效部位與生物靶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從中發(fā)現(xiàn)具有潛在抗SARS病毒活性的成分,為抗SARS病毒的治療藥物的研制提供了依據。經過兩年的努力,達到了預期的各項技術指標,確定了藥物作用的生物靶分子,建立了基于軟電離質譜技術的體外篩選中藥抗病毒活性成分的方法,獲得了不同中藥抗病毒成分與核酸靶分子作用的親和力、特異性和穩(wěn)定性差異數(shù)據,并得到了數(shù)種抗病毒中藥活性成分的初篩結果。
目前所有中藥都不能預防肺炎。目前無論中西醫(yī),針對新冠狀病毒的特效藥都沒有研制出來,能做到的只有對癥、支持治療。因此,上街買中藥熬著喝,不如躲家里、離人群遠遠的。
當年非典家家戶戶拿板藍根當水喝,其實遏制住SARS的不是板藍根,而是人人提在心頭的那份重視!中藥當個精神寄托可以,但科學的預防措施:隔離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避免產生,超級傳播者,多洗手、少出門、戴口罩統(tǒng)統(tǒng)不能少!
更多關于中藥能防新型肺炎病毒嗎,進入:/ask/161cf81616099721.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一個氨基酸的氨基與另一個氨基酸的羧基可以縮合成肽,形成的酰胺基在蛋白質化學中稱為肽鍵。
氨基酸的分子最小,蛋白質最大,兩個或以上的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若干個肽鍵從而組成一個肽,多個肽進行多級折疊就組成一個蛋白質分子。蛋白質有時也被稱為“多肽”。二勝肽(簡稱二肽),就是由二個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片斷。
肽的應用
主要分為醫(yī)用類多肽藥物,肽類抗生素,疫苗,農用類抗菌肽,飼料小肽,日化用化妝品,食品用大豆多肽,玉米多肽,酵母多肽,海參肽。
從功能角度來分,可以分為,降壓肽,抗氧化肽,降膽固醇肽,類鴉片活性肽,高F值寡肽,食品強味肽等等。
活性肽,與營養(yǎng),荷爾蒙、酵素抑制、調節(jié)免疫、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有非常緊密關系。多肽大體上分為:多肽類藥物和多肽類保健品。傳統(tǒng)的多肽類藥物主要是多肽類激素,2011年對多肽類藥物的開發(fā)已經發(fā)展到疾病防治的各個領域,特別是在以下各領域發(fā)展較快。
抗腫瘤多肽
腫瘤的發(fā)生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但最終都要涉及癌基因的表達調控。2013年已發(fā)現(xiàn)很多與腫瘤相關的基因以及對腫瘤產生作用的調控因子,篩選與這些基因及與調控因子特異結合的多肽,已成為尋找抗癌藥物的新熱點。如生長抑素已用于治療消化系統(tǒng)內分泌腫瘤;美國學者發(fā)現(xiàn)了一個能在體內顯著抑制腺癌的六肽;瑞士科學家發(fā)現(xiàn)一個能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的八肽。
抗病毒多肽
病毒通過與宿主細胞上的特異受體結合吸附細胞,依賴其自身的特異蛋白酶進行蛋白加工及核酸復制。因此可從肽庫內篩選與宿主細胞受體結合的多肽,或能與病毒蛋白酶等活性位點結合的多肽,用于抗病毒的治療。2013年,加拿大、意大利等國家已從肽庫內篩選到很多具有抗病毒性的小肽,有些小肽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2004年6月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傳出消息,該所承擔的中科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SARS冠狀病毒細胞融合機制和融合抑制物研究",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和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現(xiàn)代病毒學研究中心合作取得重大進展。
實驗證明,所設計的HR2多肽能夠高效抑制SARS病毒對培養(yǎng)細胞的感染,有效抑制濃度在幾個納摩爾(nmole)濃度水平,合成和表達的HR1多肽的病毒感染抑制實驗以及HR1與HR2的體外結合實驗也取得了重要進展,所研制的阻止SARS病毒融合的多肽藥物可以預防病毒的感染,對于已感染病毒的患者,則可阻止病毒在體內的進一步擴展。該多肽藥物具有預防和治療雙重功能。第四軍醫(yī)大學細胞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已合成出能有效阻止和抑制SARS病毒侵入細胞的9個多肽。
細胞因子模擬肽
利用已知細胞因子的受體從肽庫內篩選細胞因子模擬肽,2011年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國外已篩選到了人促紅細胞生成素、人促血小板生成素、人生長激素、人神經生長因子及白介素-1等多種生長因子的模擬肽,這些模擬肽的氨基酸序列與其相應的細胞因子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但具有細胞因子的活性,并且具有相對分子質量小等優(yōu)點。2013年這些細胞因子模擬肽正處于臨床前或臨床研究階段。
抗菌活性肽
當昆蟲受到外界環(huán)境刺激時會產生大量具有抗菌活性的陽離子多肽,2013年已從中篩選出百余種抗菌肽。體內外實驗證實,很多抗菌肽不僅有很強的抗菌、殺菌能力,而且還能殺死腫瘤細胞。?[3]?
多肽疫苗
多肽疫苗與核酸疫苗是2013年疫苗研究領域內較受重視的研究方面之一,2013年世界上對病毒多肽疫苗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開發(fā)。如1999年美國NIH公布了兩種HIV-I病毒多肽疫苗對人體進行的臨床試驗結果;
國外學者從丙肝病毒(HCV)外膜蛋白E2內篩選出一種多肽,它可刺激機體產生保護性抗體;美國正在開發(fā)瘧疾多價抗原多肽疫苗;宮頸癌人乳頭瘤病毒多肽疫苗已進入II期臨床試驗。中國在多種多肽疫苗研究方面也已做了大量的工作。
診斷用多肽
多肽在診斷試劑中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作抗原,檢測相應病原生物的抗體。多肽抗原的特點是比天然微生物或寄生蟲蛋白抗原的特異性強,且易于制備。
2013年用多肽抗原裝配的抗體檢測試劑包括:甲、乙、丙、庚型肝病病毒、艾滋病病毒、人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風疹病毒、梅毒螺旋體、囊蟲、錐蟲、萊姆病及類風濕等檢測試劑。使用的多肽抗原大部分是從相應致病體的天然蛋白質內分析篩選獲得,有些是從肽庫內篩選獲得的全新肽。
擴展資料:
肽的種類
肽、多肽、活性肽與大肽
分子量段在5000~50之間的才能稱為肽。分子量段在5000~10000之間的稱為大肽。分子量段在1000~50之間的稱為小肽、寡肽、低聚肽,也稱為小分子活性多肽。生物學家將肽稱為“氨基酸鏈”,將小分子活性多肽統(tǒng)稱為“生物活性肽”。
常見的有二肽(Dipeptide),三肽(Tripeptide),甚至多肽(Polypeptide)等,而2~10肽屬于寡肽(Oligo-peptide),10~50肽屬于多肽,通常十肽以下者較具醫(yī)藥及商業(yè)實用性。
參考資料:肽_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24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