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世界范圍內的常見病,其中70%的患者在開始藥物治療后很短時間內即可獲得長期緩解
。目前在過去15年里
五種藥物的隨機對照研究
如果患者在過去的1年有兩次或更多次臨床明確的非誘發(fā)性癲癇發(fā)作,經臨床醫(yī)師判斷
入組患者按1∶1∶1∶1∶1的比例隨機接受卡馬西平
研究主要終點有兩方面:從隨機化到治療失敗的時間
對生存數據的初始分析采用時序檢驗和Cox比例風險模型
五種藥物的優(yōu)勢比較
從1999年12月1日至2004年8月31日隨機化結束,共納入了1721例患者:卡馬西平組378例
A組試驗完成了94%的患者隨訪(隨訪5406患者年)
各組治療失敗的原因不同:卡馬西平和托吡酯組因不良事件而治療失敗的可能性最大,而拉莫三嗪和加巴噴丁組可能性最?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加巴噴丁由于癲癇控制不佳而治療失敗的可能性最大,卡馬西平的可能性最小
對于奧卡西平的分析是從2001年6月1日患者入組開始的
意向性治療分析包括了治療失敗后的隨訪數據,一種新藥治療失敗后(不包括奧卡西平)
研究過程中約50%的患者報告了不良事件
生活質量分析表明,兩年時各治療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幾乎無顯著差異
兩項對每個生命質量調整年(QALY)的成本分析分別對卡馬西平、加巴噴丁
新的治療標準
對于需要單藥治療的癲癇部分發(fā)作患者
該研究是非盲的,這種狀態(tài)更接近于臨床實踐
SANAD是惟一一項大型藥物比較性試驗
,包括生活質量、衛(wèi)生經濟和臨床評估。與既往的研究結果一致,應答者可能比不應答者有更好的結果和更佳的當前狀態(tài)。對臨床主要結果進行的分析表明,與其他抗癲癇藥物相比(奧卡西平除外),拉莫三嗪的治療失敗率最低,并具顯著差異;對于到12個月緩解的時間和耐受性,拉莫三嗪與卡馬西平無顯著差異,即拉莫三嗪在這些方面的結果不遜于卡馬西平。在考慮到患者可能同時接受其他藥物治療的情況下
,拉莫三嗪的耐受性優(yōu)于卡馬西平,且長期療效不劣于卡馬西平,因此支持多數癲癇的部分發(fā)作患者首選拉莫三嗪治療。經濟分析結果表明,拉莫三嗪在防止每次癲癇發(fā)作和每個QALY的費用方面優(yōu)于卡馬西平。就成本—效益而言,拉莫三嗪更優(yōu)于卡馬西平。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70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替比夫定可能有引起外周神經病變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