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又稱犬,為我國“六畜”之一。早在漢代以前,人們吃狗肉的數(shù)量與普遍性,相當于今天的吃豬、牛、羊肉。它的美味為人們津津樂道,有“聞到狗肉香,神仙也跳墻”之說。
狗肉味道鮮美,內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肌肽、肌酸和鉀、氯、鈉、鐵、鈣、磷等微量元素、嘌呤類物質。寒冬時節(jié),它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人們常食些狗肉,以補脾胃,強筋骨,益血脈。但是,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吃狗肉宜講究衛(wèi)生。否則,往往會引出人們消化、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多種疾患,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這是因為,在狗肉中常寄生一種叫旋毛蟲的寄生蟲。旋毛蟲為雌雄異體,蟲體細小,成蟲3~4毫米,幼蟲0.1毫米。別小看雌蟲,它的生殖力極強,一條雌蟲可產幼蟲1500條,多可達1萬條。這些幼蟲可鉆入人或動物的淋巴管或靜脈血管內,通過血液循環(huán)到達全身各部位,1個月內便可在肌肉中形成“囊包”。幼蟲可在“囊包”中生存數(shù)年之久,人吃了這種帶“囊包”的狗肉就會染上旋毛蟲病。
據(jù)專家們的研究,旋毛蟲病對人體的危害極大。幼蟲在1周內便可鉆入腸壁,引起十二指腸、大腸廣泛的變化,患病的人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秘等,并伴有乏力、畏寒、發(fā)熱等癥狀。2~3周后,幼蟲經血管又侵入肌肉組織,引起肌肉發(fā)炎。這時病人會出現(xiàn)持續(xù)高熱,全身肌肉酸痛(以小腿部肌肉為重),全身水腫和咀嚼、吞咽、呼吸、說話困難等肌組織及呼吸系統(tǒng)癥狀,部分病人還會有肝、腎的病理改變。4~16周后,患者水腫加劇,脫水虛脫,呈惡病質象,常因毒血癥、心肌炎和其他并發(fā)癥致死。國外報道,此病的死亡率高達6%~30%。我國的西藏、云南、沈陽等地區(qū)也曾多次發(fā)生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88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冬季宜食羊肉
下一篇: 冬季食用烤魚、烤肉宜配蘿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