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秋季有利于調養(yǎng)生機,去舊更新,是人體最適宜進補的季節(jié)。但秋季進補,應選用“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當首推芡實。
芡實,又名雞頭米、水雞頭、雞頭苞等,為睡蓮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國的一些沼澤湖泊中均有生長。近年來藥理學家對它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它含有大量對人體極為有益的成分,如蛋白質、鈣、磷、鐵、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B2、C、粗纖維、胡蘿卜素等。中醫(yī)認為芡實味甘性平,入脾、腎、胃經,具有滋補強壯、補中益氣、固腎澀精、補脾止瀉、益腎止渴、開胃進食、助氣培元之功能。
芡實分生用和炒用兩種。生芡實以補腎澀精為主,而炒芡實以健脾開胃為主。炒芡實一般藥店有售,因炒制時,要加麥麩,并掌握一定的火候,家庭制作不方便。另外,亦有將芡實炒焦使用的,主要以補脾止瀉為主。
秋季使用芡實進補,最簡單的是制作芡實粥:將炒芡實50克倒入鍋內,加水煮開片刻,再加淘洗干凈的大米100克,粥成即可食用。常吃可健身體,強筋骨,聰耳明目。也可制作芡實糊:將炒熟的芡實1000克研磨成粉,臨服時,取50~100克粉末沖開水調服。隨自己愛好,可加入芝麻、花生仁、核桃肉等。民間常用炒芡實60克,瘦牛肉100克,加調料煮爛食用,也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對于老人脾胃虛弱,便溏腹瀉者,可常服芡實扁豆粥。其制作方法是,取炒芡實30克,炒扁豆20克,紅棗10枚,糯米100克共加水煮成粥,每日一次。對于老人腎氣虛弱,夜尿多者,可常服芡實金櫻粥。其制作方法是,取生芡實50克,金櫻子20克,粳米100克,加水慢火熬成粥食用。對于老年性支氣管炎、哮喘的患者,在沒有感冒的情況下,可用芡實燉老鴨子服食。具體制作方法是,將老鴨子宰殺后,去毛、內臟、洗凈血水,再把洗凈的生芡實200克裝入鴨腹,置砂鍋中,加水適量,武火燒沸后,放入蔥、生姜、料酒,文火燉熬2小時,至鴨肉熟爛即成。食用時加入少許食鹽、味精,吃肉喝湯。
另外,芡實還用于減肥美容,《遵生八箋》中有記載,取生芡實、肥嫩的金銀花莖葉、干藕各500克,先在鍋內蒸熟,再曬干,研成粉。每次飯前服10克,用溫開水調成羹服
中醫(yī)曰“四季五補”,即春季“升補”,夏季“清補”,秋季“平補”,冬季“滋補”,四季宜“通補”?,F(xiàn)正值秋季,抗暑消耗的體力須增加營養(yǎng)補充。秋季是不少一年生植物成熟收獲期,例如芝麻、核桃、紅棗、蓮心和桂圓等等,這些都是適于平補的佳品。x0dx0ax0dx0a進入秋季后,人們的胃口隨著氣溫的下降逐漸好轉起來,再加上許多地方都有“貼秋膘”的習俗,因此,一到秋天,許多人就張羅著吃各種各樣的食物進補了。其實,進補沒必要操之過急。x0dx0ax0dx0a秋季的確非常有必要進補,合理進補不僅可以彌補夏季的過度消耗,還能增強人體對寒冷天氣的適應能力,為平安過冬做好準備。但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秋季進補也是一樣。如果秋天一到就忙著進補,不僅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還可能弄巧成拙。這是因為,在酷暑難耐的夏季,人們常常因為苦夏或過食冷飲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減弱,此時如果大量進食補品,特別是過于滋補的養(yǎng)陰之品,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于“虛弱”狀態(tài)的胃腸無法承受“突如其來”的補品,導致消化功能紊亂。人體消化功能一旦紊亂,不僅所攝入的營養(yǎng)物質得不到正常的吸收、利用,而且腹脹、厭食、腹痛、腹瀉等疾病也會找上門來。x0dx0ax0dx0a那么,秋季到底什么時候進補、如何進補才合適呢?一般來說,進補之前最好有個調理脾胃的過程,讓自己的身體適應,再開始進補。南方大部分地區(qū)立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氣溫通常較高,空氣濕度也較大;北方大部分地區(qū)立秋后也常有“秋老虎”光顧。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不適宜進補,而應多吃些綠豆、扁豆、薏米、荷葉等,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徹底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遺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至于這個過渡時間的長短,則根據(jù)天氣情況而定。一般而言,“秋老虎”離開后再吃3—5次上述食物,即可基本將體內妨礙脾胃功能的濕熱之邪驅逐出去了。接下來的一周,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中醫(yī)認為,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脾胃虛弱比較嚴重的患者,則需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健脾、益氣、和胃的藥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x0dx0ax0dx0a老年人和患有慢性胃炎、腸炎的人,由于脾胃功能減弱,立秋后千萬不可貿然進補,更切忌進食大量含有阿膠、鹿角膠的補品,否則會因“虛不受補”而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x0dx0ax0dx0a補過頭吃點清淡食物x0dx0ax0dx0a秋季進補可以恢復體力、提高人體抗病能力,但補過頭了也不是好事,甚至會適得其反。很多人天一轉涼就開始吃牛肉、羊肉、藥燉排骨、十全大補湯等滋補品,吃這些不但不能達到恢復體力的目的,反而會使那些燥熱體質的人出現(xiàn)口干、舌燥、便秘等癥狀,因為這些食物多屬燥熱性,若不加節(jié)制地食用,會有反效果出現(xiàn)。尤其是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避免出現(xiàn)愈補愈重的情況。x0dx0ax0dx0a一旦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就要立即停止進補,并要多吃蔬菜和水果,也可以喝點清淡的粥類來緩解;癥狀重的則應該到正規(guī)醫(yī)院,在中醫(yī)師指導下進行專業(yè)治療。x0dx0ax0dx0a秋季進補有食補和藥補兩個途徑。一般來說,食補適合體質較差但沒有具體疾病的人,可以起到改善體質、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但補的時候要注意循序漸進,從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開始,如做點白木耳燉湯等。如果患有一些疾病和慢性病,最好通過藥物進補。藥補也有兩種情況,如果身體尚可,可用一般的補藥“平補”;如果身體虧虛較重,可用貴重的藥品“滋補”。至于亞健康人群,最好“食藥同補”,以彌補營養(yǎng)失調。x0dx0ax0dx0a進補要因人而異。同樣是氣虛,有脾氣虛、腎氣虛、肺氣虛的不同,自己到底該怎么補,最好咨詢一下中醫(yī)。另外,補的時候不能太心急,要緩進緩補。
秋季養(yǎng)生四個方面要顧好
1、合理膳食,以防燥護陰、滋陽潤肺為準則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干燥,秋燥之氣易傷肺。因此,秋季飲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蔬菜宜選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黃瓜、白木耳;肉類可食兔肉、鴨肉、青魚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廣柑、山楂等。
適當多飲水,多吃些蘿卜、蓮藕、香蕉、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yǎng)陰清燥的食物;盡量少食或不食蔥、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熱之品及油炸、肥膩之物。
體質、脾胃虛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為主,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紅棗、蓮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補、平補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壽,但不能猛吃大魚大肉,瓜果也不能過食,以免傷及腸胃。另外,要特別注意飲食清潔衛(wèi)生,保護脾胃,多進溫食,節(jié)制冷食、冷飲,以免引發(fā)腸炎、痢疾等疾病。
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
秋季天高氣爽,是戶外活動的黃金季節(jié)。在此季節(jié)老年人必須加強體育鍛煉,是秋季保健中最積極的方法。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后要積極參加活動健身鍛煉,可選擇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鍛煉項目。
秋季氣候干燥,早、晚溫差較大,是一些細菌、病毒繁殖與傳播的有利條件,隨著干燥的灰塵,一些細菌、病毒在空氣中飛揚,常會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傳播,是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病的高發(fā)時節(jié),因此,老年人在參加體育鍛煉的同時要加強保暖,做好預防工作
3、保持樂觀情緒,靜養(yǎng)心神
秋季萬物成熟是收獲的美好時節(jié);但秋天也是萬物逐漸凋謝、呈現(xiàn)衰敗景象的季節(jié)。在此時節(jié)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頹廢等傷感情緒,因此,要注意調養(yǎng)情智,學會調適自己,要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內心的寧靜,適當延長夜間睡眠時間;可經常和他人、家人談心,或到公園散步,適當看看電影、電視,或養(yǎng)花、垂釣,這些都有益于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
4、衣裝適宜,謹防著涼
秋季氣溫逐漸下降,早、晚溫差較大;在此季節(jié),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過早、過多添加衣物;在此季節(jié)只要不是過于寒冷,就要盡量讓機體保持于涼爽狀態(tài),讓身體得以鍛煉,使其具有抗御風寒的能力。
但是金秋季節(jié),氣候變化無常,老年人要順應氣候變化,適當注意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發(fā)呼吸道等各種疾病,要根據(jù)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防寒保暖,防病保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94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警惕夏債秋算
下一篇: 秋季養(yǎng)生不能饑餐渴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