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分出血性(腦溢血)和缺血性(腦梗塞)兩種,而以后者居多,幾乎占80%左右。腦梗塞若在發(fā)病后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結果往往“非死即殘”。近年來,國外推行治療“時間窗”的概念,并成功地使用溶栓療法,使缺血性腦卒中的預后大為改觀。
腦梗塞發(fā)生后數小時,梗塞區(qū)的核心部分缺血性壞死已難逆轉,但其周圍的邊緣地帶如及時合理治療則可能恢復或緩解,從而使腦梗塞患者獲救和避免致殘。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缺血后腦細胞損傷、死亡的過程日趨明了,拯救大腦的“時間窗”概念成為各國專家的共識。
所謂“時間窗”,即指在病人發(fā)病后6小時內疏通堵塞的血管,使腦細胞重新獲得血供,便可以挽救、逆轉處于瀕死狀態(tài)的腦細胞。在“時間窗”內進行溶栓治療,有的甚至在治療中就“告別死神”,奪回肢體活動功能。遺憾的是,一般人不了解“時間窗”這一概念,患病后送到醫(yī)院時已超過6小時,失去溶栓治療的時機。而且若在此時(6小時后)進行溶栓,則可能發(fā)生再灌注損傷而使死亡率增加?!皶r間窗”的時限很窄,有人甚至認為3小時內更佳,因此,爭分奪秒,把握時機非常重要。
近期最受矚目的進展就是「機械式取栓」技術,目前此類使用導管進行的相關技術統(tǒng)稱為「血管內治療」(EVT)。
腦中風是影響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關鍵,是造成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因素。2017年衛(wèi)生福利部的統(tǒng)計數據中,雖然排名略降,「腦血管疾病」仍高居臺灣人10大死因之第4名。中風防治有賴早期發(fā)現與及早就醫(yī),因此臺南市衛(wèi)生局也推出臺語發(fā)音的「嘴歪臭奶呆、走路腳歪歪」這句口訣,幫助民眾快速記憶與方便判斷中風發(fā)生的可能主要癥狀。
急性缺血性腦中風 需在3 個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
安南醫(yī)院腦神經外科張哲肇醫(yī)師指出,「腦血管疾病」的病人除部份為自發(fā)性腦出血外,仍以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為主要病因。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在急性期治療上,雖有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的治療方式可以有機會改善預后,但此一治療方式可應用的時間極為緊迫,僅能在發(fā)作后的3個小時內施打。
血栓溶解劑有風險 這些狀況無法施打
不過,病人到達醫(yī)院時,常常已逼近施打的時限,因此各急救責任醫(yī)院無不為了搶救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而設立許多緊急流程。但即使是在時限內,施打血栓溶解劑仍有必須要考慮的風險與禁忌癥,并非所有病人在時效內即可施打,例如曾有過出血性腦中風的病史者、近3個月內接受過開顱或脊椎手術者、近3個月內有另一次缺血性腦中風者,或是有凝血功能障礙者,皆屬于無法接受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的病人族群。
機械式取栓技術 治療時間延長16-24 小時
為增加可治療的病人族群,改善中風病人的預后,許多臨床試驗不停的進行著。近期最受矚目的進展就是「機械式取栓」技術,目前此類使用導管進行的相關技術統(tǒng)稱為「血管內治療」。
張哲肇醫(yī)師說明,在國外臨床試驗中亦進展到了部份病人可接受治療的時間延長到16至24小時,也增加了許多發(fā)作時間超過6小時,如睡眠中發(fā)生中風病人,可以接受治療的機會。目前此一部份雖未有健保給付,但符合治療條件的病人,仍有改善預后與減低病情惡化的機會。
加入【】,天天關注您健康!LINE@ ID:@ 訂閱【健康愛樂活】影音頻道,閱讀健康知識更輕松 : /supply/article/44914 關鍵字:腦中風, 腦血管疾病, 安南醫(yī)院, 腦神經外科, 張哲肇, 血管內治療
腦中風在我們生活中時有發(fā)生,因此懂得一些腦中風的急救方法對減少病人的致殘率和提高預后生活質量至關重要。那么,腦中風如何急救呢?一起來學習下吧。
一、腦中風的家庭急救措施:
1、發(fā)現病人突然發(fā)病后切忌慌亂緊張,應保持鎮(zhèn)靜,切勿為了弄醒病人而大聲叫喊或猛烈搖動昏迷者。此時的病人不僅無法喚醒,而且反復的搖晃只會加重腦內的出血。這樣只會使病情迅速惡化。應該讓病人平臥,盡快撥打120。
2、若病人坐在地上尚未倒伏,可搬來椅子將其支撐住,或直接上前將其扶住。若病人已完全倒地,可將其緩緩撥正到仰臥伉,同時小心地將其頭偏向一側,以防嘔吐物誤入氣管產生窒息。解開病人衣領、取出口內的假牙,以使其呼吸通暢。
若病人鼾聲明顯,提示其氣道被下墜的舌根堵住,此時應抬起病人下頜,使之成仰頭姿勢,同時用毛巾隨時擦去病人的嘔吐物。
3、掌握正確搬運病人的方法。首先,不要急于從地上把病人扶起,最好2~3人同時把病人平托到床上,頭部略抬高,以避免震動;其次,松開病人衣領,取出假牙,嘔吐病人應將頭部偏向一側,以免嘔吐物堵塞氣管而窒息;第三,如果有抽搐發(fā)作,可用筷子或小木條裹上紗布墊在上下牙間,以防咬破舌頭;第四,病人出現氣急、咽喉部痰鳴等癥狀時,可用塑料管或橡皮管插入到病人咽喉部,從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
4、在送前盡量減少移動患者。轉送病人時要用擔架臥式搬抬。如果從樓上抬下病人,要頭部朝上、腳朝下,這樣可以減少腦部充血。在送醫(yī)院途中,家屬可雙手輕輕托住患者頭部,避免頭部顛簸。
5、對昏迷較深、呼吸不規(guī)則的危重病人,盡快撥打120請救護人員進行搶救,待病情穩(wěn)定后再送往醫(yī)院。
6、在尚未明確診斷是出血性中風或缺血性中風時,不要急于用藥,因為兩者用藥是完全不同的。
7、缺血性中風的病人大多數神志清醒,應防止病人過度悲傷和焦慮不安。此時應讓病人靜臥,并可安慰病人。同時做一些肢體按摩,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血壓進一步下降而使缺血加重。
8、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病人前額,以利止血和降低腦壓。
二、腦中風的`預兆:
中風大多由情緒波動、憂思惱怒、飲酒、精神過度緊張等因素誘發(fā)。在中風發(fā)生之前??沙霈F一些典型或不典型的癥狀,即中風預兆。常見的有:
1、眩暈:呈發(fā)作性眩暈,自覺天旋地轉,伴有吹風樣耳鳴,聽力暫時喪失,并有惡心嘔吐、眼球震顫,通常歷時數秒或幾十秒,多次反復發(fā)作,可一日數次,也可幾周或幾個月發(fā)作一次。
2、頭痛:疼痛部位多集中在太陽穴處,突然發(fā)生持續(xù)數秒或數鐘,發(fā)作時常有一陣胸悶、心悸。有些人則表現為整個頭部疼痛或額枕部明顯疼痛、伴有視力模糊神志恍惚等。
3、視力障礙:迅即發(fā)生視物不清、復視,一側偏盲;或短時間陣發(fā)性視覺喪失,又在瞬間恢復正常。
4、麻木:在面部、唇部、舌部、手足部或上下膠,發(fā)生局部或全部、范圍逐漸擴大的間歇性麻木,甚至短時間內失去痛覺或冷熱感覺,但很快又恢復正常。
5、癱瘓:單側肢體短暫無力,活動肢體時感到力不從心、走路不穩(wěn)似醉酒樣、肢體動作不協調、或突然失去控制數分鐘,同伴有肢體感覺減退和麻木。
6、猝然倒地:在急運轉頭或上肢反復活動時突然出現四肢無力而跌倒,但無意識障礙、神志清醒,可立即自行站立起來。
7、記憶喪失:突然發(fā)生逆行性遺忘,無法回想起近日或近10日的事物。
8、失語:說話含糊不清,想說又說不出來,或聲音嘶啞,同時伴有吞咽困難。
9、疼痛:多在閑坐或睡眠時發(fā)作,一側手足的肌肉發(fā)生間歇性抽筋或疼痛。
10、定向喪失:短暫的定向不清,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不能正常辨認,有的則不認識字或不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11、精神異常:出現情緒不穩(wěn)定,易怒或異常興奮、精神緊張,有的表現為神志恍惚、手足無措。
三、腦中風的類型:
1、腦出血
腦出血又叫腦溢血,通常是由高血壓引起。長期高血壓可導致腦動脈彈性減弱或在一些誘因的作用下一時性血壓急劇上升,引起腦血管破裂而出血,血液外流并向周圍擴散,或形成血腫,壓迫腦組織,出現相應的神經系統(tǒng)癥狀。腦出血如果治療不及時,死亡率高達40%。
2、蛛網膜下腔出血
中青年人發(fā)病率高,病因多是由于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瘤。與腦出血不同的是,蛛網膜下腔出血時,腦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腦組織外面的蛛網膜下腔。這種病人必須及時施行腦外科手術,挽救生命,并要防止復發(fā)。
3、腦血栓形成與腦梗死
腦動脈硬化使血管腔變窄細,一些脂類的物質與血液形成固定的血凝塊,又叫血栓,血栓堵塞腦血管,使血流阻斷,這就是腦血栓形成。腦血栓形成后由于缺氧缺血使部分腦組織發(fā)生壞死,醫(yī)學上叫做腦梗塞或腦梗死,死亡率為10%~15%。
4、腦栓塞
在心臟或其他部位形成的血栓脫落后隨血流進入腦血管,梗塞在腦內某部位或腦血管內阻斷了血流,其結果與腦血栓一樣,導致腦梗死,這種占腦血管病發(fā)病率的5%~10%。
5、小中風
小中風在醫(yī)學上稱為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簡稱TIA),小中風既是腦血管病的一種類型,又是其他腦血管病的前驅癥狀之一。小中風的表現與腦血管一樣,只是小中風病人都能在24小時內完全恢復,大多數小中風發(fā)作后數秒或數十分鐘之內恢復正常。大約有36%病人在發(fā)病1個月內發(fā)生腦梗死,半數的小中風病人如果不加以必要的治療,在一年之內將會發(fā)生腦梗死。一般來說,約有10%腦中風的病人以前至少經歷過一次小中風發(fā)作。
不想聽到「中風」就聞之色變的話,就在起就應該注重 健康 ,從「預防」開始。
而如果家人、長輩已經中風的話,更是要把握康復關鍵與關懷支持,盡量恢復身體功能與過去的生活質量。
預防中風有6招
腦中風發(fā)生的原因是腦部血管的阻塞。
除了年齡之外,造成中風的常見原因是「三高」:高血壓、高血糖(也就是糖尿?。?,以及高膽固醇。
因長期的三高會加速動脈硬化與阻塞,除了中風,也容易造成心肌梗塞。
如果原本就有三高的問題,除了依醫(yī)師的指示規(guī)律服用高血壓的藥物外,也要注意在天冷時的保暖,與炎熱天氣下水分的補充,避免血壓劇烈變動而中風。
1. 長期并按時服用抗血栓藥、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肪濃度物,作息正常、避免熬夜或過勞自我的生活習慣調整、控制情緒保持每天愉快的心情作息正常,避免熬夜或過勞。
2. 可記錄平日血壓、血糖值與不適癥狀,同時記錄用藥狀況。
3.健康 均衡飲食
4. 維持適當的體重
5. 規(guī)律運動
6. 飲酒要節(jié)制,鼓勵戒煙
中風征兆與緊急送醫(yī)
若懷疑家人出現中風的癥狀時,可透過簡單的「FAST」口訣進行辨別:
「F」就是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
「A」就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只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
「S」就是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當三者癥狀出現其中一種時,就要趕快送醫(yī)。
「T」就是TIME,要明確記下發(fā)作時間,立刻送醫(yī),爭取治療的時間,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
如果真的發(fā)生以上情形,也請謹記以下三原則:
1. 不要慌張
2. 不要亂吃藥
3. 馬上送到醫(yī)院急診(把握黃金3小時)
甚至你自身有以下的身體癥狀,請不要遲疑,立刻就醫(yī):
1. 眩暈或劇烈頭痛
2. 嘴歪眼斜
3. 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
4. 視力模糊或視野缺損
5. 說話不清、聽不懂別人說的話或說不出來
6. 吞咽困難
7. 性格驟變
8. 意識混亂、嗜睡、昏迷
預防再中風
患者出院后,預防再中風非常重要!
醫(yī)師提醒,要預防二次中風,最重要的是要控制三高,有高血壓者中風危險率較一般人高出9倍,血糖或血脂過高者中風率也是一般人的二到三倍以上。
另外,吸煙者中風率也較一般人高出三倍,因此患者最好進行戒煙治療。
除了控制三高,也要視個人狀況服用抗凝血藥物,未服用抗凝血劑者二次中風風險可能會提高二到三倍,患者也要規(guī)律回醫(yī)院追蹤,才能預防腦中風再發(fā)。
中風后的居家康復
1、吞咽困難者的飲食照顧
提高食物的濃稠度,食物盡量切成小塊,增加用餐次數及留意喂食的量,注意進食的姿勢。
5個關鍵詞搞定吞咽障礙飲食:剁碎、稠化、顏色、香味、少量多餐。
2、中風在家康復的注意事項
當醫(yī)生通知,患者可以回家復健時,家屬所要做的,就是想辦法營造出一個舒適的康復環(huán)境。
在床位的擺放上,要讓患側邊靠近走道,才好照顧。在跟患者溝通時,說話方向也得注意!
由于單側中風旳患者,經常會忘記使用患側,所以家人一定要常在患側,來和患者溝通。
中風患者就能自己刷牙、洗臉、吃飯。對患者來說,這就是最好的康復!
心理支持
康復對中風病患很重要,尤其在病發(fā)的前半年到一年內,有些患者雖然一開始狀況不是很好,但病患若愿意積極康復,可以使失能的狀況大幅減輕,并提高自理能力。
神經再生需要一些時間,所以病患不要失望,更要積極進行吞咽、說話等行為復健,讓臉部的神經有機會再生及回復,但是一定會有「等待期」,所以要對自己有信心,耐心地康復、度過等待期。
中風患者最需要的是家人的陪伴和耐心,若無人陪伴、看病、康復,病人的病況也會受到影響,這時便要看自己積極的心態(tài),透過「出院準備」等資源,協助自己努力站起來!
△「脊柱側彎」有多恐怖你知道嗎?
△久坐:離死亡最近的方式,你還準備坐多久
△猝死前人體發(fā)出這兩個救命信號,一定要清楚!
△各姿勢腰部受力圖,嚇得我趕快坐直了......
△頸椎病的危害及六步頸椎操
△徹底讀懂脊柱側彎!動圖示范康復治療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811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才思敏捷對夕陽
下一篇: 睡前該不該服降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