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春季是一個多雨的季節(jié),而且還會出現濕氣重的情況,所以春季去濕氣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哦,除了有一個健康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外,一些春季去濕氣的養(yǎng)生的湯品也是不錯的選擇呢,下面就來看看小編的這些介紹吧。
參芪猴頭菇燉雞
【推薦理由】:補氣,健脾,養(yǎng)胃。春天雨水時節(jié)空氣濕潤又不躁熱,正是養(yǎng)生的好時機,黨參北芪猴頭菇燉雞湯有補氣、健脾、養(yǎng)胃之功,湯中黨參補中益氣,益血生津。北芪被脾固表、益氣升陽。猴頭菇有助消化及利五臟的功能。雞肉能益氣養(yǎng)血、健脾胃、療虛損,善補五臟。這樣的養(yǎng)生湯品可以有滋補氣血的作用,還可以健脾胃的哦,對于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有很好的效果哦。
【材料】:北芪、黨參各12克,猴頭菇100克,大棗6個,光母雞1只,生姜2~3片。
【烹制】:中藥材洗凈,稍浸泡;猴頭菇去蒂洗凈,浸泡發(fā)漲后將菇內的殘水擠壓干凈,以除苦味,切厚片狀;光母雞洗凈,去內臟。一起放進大號燉盅內,加入冷開水1500毫升(約6碗水量),隔水燉3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鮮魚腥草豬肺湯
【推薦理由】:氣清熱宣肺。料峭春寒后,氣溫又變得忽冷忽熱,這時最易誘發(fā)呼吸系統(tǒng)疾病。故宜以預防為主,新鮮的魚腥草煲豬肺有清熱宣肺的功效,用作預防是十分有效的。魚腥草性微寒,有清熱解毒、消癰除腫、祛痰化濕的功效。這樣的湯品可以有清熱解毒,還可以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對于提高體質有好處。
【材料】:新鮮魚腥草100~150克,豬肺1個,生姜3片。
六款湯最適合春季養(yǎng)生 既暖胃又健脾益氣
【烹制】:新鮮魚腥草(沒有可用干品代替)洗凈;把豬肺喉部接在水龍頭上灌滿水,用力擠壓,反復多次,并用生粉洗凈,再沖洗凈,然后切塊狀。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用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約2.5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上面介紹了一些春季去濕氣的食療方法,方法簡單,當然對于人們來說健脾補虛也是不錯的選擇哦,春季食用是最好不過的了,可以起到很好的去濕氣的效果,大家趕緊行動起來吧。營養(yǎng)豐富而且還可以有效的預防疾病的發(fā)生。
南方春季是一個濕氣重的季節(jié),這個時候要注意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生方式,這樣的話可以減少一些疾病的發(fā)生。春季南方濕氣重那么應該如何去調理的呢,其實一些養(yǎng)生的湯品就可以有去濕氣的作用,通過不同食物的相互搭配,下面就來看看的介紹。
黃芪赤小豆鯉魚湯
材料:黃芪、赤小豆各30克(中藥店有售),鯉魚1條,生姜3片。
做法:藥材稍浸泡、洗凈;鯉魚宰洗凈,煎至微黃,濺入少許熱水。一起與生姜下瓦煲,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1個小時,下鹽便可。
功效:健脾益氣、祛濕和胃。中醫(yī)認為鯉魚性平味甘,有滋補、健胃、利水、消腫、通乳、清熱解毒和止咳下氣的功效。以補中益氣、利水排膿、健脾祛濕的黃芪、赤小豆煲之,有健脾益氣、祛濕和胃之功。這樣的食療方法可以有很好的去濕氣的作用,而且還可以有健脾胃的作用,對于脾胃不和來說也是不錯的選擇。
五加皮燉豬瘦肉湯
材料:五加皮15克(中藥店有售)、豬瘦肉100克、生姜1片。
做法:五加皮浸泡、洗凈;豬瘦肉洗凈,切小方塊狀。一起與生姜下燉盅,加入熱開水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約2個半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鹽。
功效:五加皮為祛風濕類中藥,具有祛風濕、強筋骨和利水的功效,同時它還有補肝腎、壯筋骨的作用。在春日時以它燉豬瘦肉有滋陰去濕、填精益陽的功效,為春季養(yǎng)生靚湯。這樣的相互搭配不僅可以起到很好的補肝腎的作用,還可以強筋骨,大家可以試試的哦。
關于春季南方濕氣重的調理湯品,具體的做法大家都了解了吧,了解了以后就可以制作著讓家人分享了,可以適合各類的人群食用,比如說老年人,孩子,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具有去濕氣的作用。而且還可以補充蛋白質和鈣質,是很不錯的養(yǎng)生食材。
介紹幾款“去濕湯” 健脾祛濕湯(2~3人分量) ●適合脾胃差者飲用。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黃草10克,豬胰(豬橫脷)300克,清水適量。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月利洗凈一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清水煲開,然后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 和中化濕湯 (3~4人分量) ●適合濕熱脾虛者飲用。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凈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清熱去濕湯(2~3人分量) ●適合去骨火,去濕,清熱毒。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 鵪鶉去濕湯 (2~3人分量) ●適合清熱去濕,潤肺化痰。 材料:鵪鶉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橫月利去濕湯 (2~3人分量) ●該湯不但清熱去濕,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 材料:豬橫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陳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豬橫月利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姜和豬橫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后轉小火煲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草龜去濕湯 (3~5人分量) ●有清熱去濕及解毒功能.材料:草龜500克,豬肉200 克,新鮮土伏苓250克,紅棗6個。 做法:把草龜、豬肉、土伏苓紅棗一起放到砂煲內熬3至4個小時即可。 黃瓜去濕湯 ●有清熱解之效,適應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癥。 材料:老黃瓜800克(去核囊)陳皮25克,粳米25克,鴨腎2個,清水適量。 做法:1、老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凈,鴨腎洗凈、飛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凈。 2、砂鍋加清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然后轉小火煲2小時即可調味飲用。 '去濕食材花旗參: 吃得過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虛,可喝花旗參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 葉: 取自荷花之新鮮葉片,曬干使用。除了去濕利尿的作用外,亦有開胃消食之功效。 白 術: 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療。具健胃強身和對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療效。 土茯苓: 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藥。具促進體內水分流動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薏 仁: 即薏米,主理去濕,亦具消除水腫及有益腸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強。 木棉花: 具除濕毒及清熱功能。 茅 根: 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濕之好材料。減濕妙招 (以下6點能減少濕氣)a不要久居潮濕之地,盡量不要到外面潮濕的地方勞作。 b濕氣大、陰雨天時不要常開窗,但最好仍進行通風。 c注意室內的抽風和抽濕。
春季是一個濕氣重的季節(jié),南北方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南方主要是多雨的季節(jié),很容易出現濕氣重的情況,北方會比較干燥。那么如何去濕氣的呢,下面的這些養(yǎng)生的湯品就是不錯的選擇了,一起來看的這些具體的介紹吧。
白扁豆豬脊骨
材料:豬脊骨500克,白扁豆50克,棗干8顆,蓮子10粒,蔥、姜適量,水、食鹽適量。
做法:白扁豆、蓮子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紅棗洗凈備用,生姜切片,蔥洗凈后切蔥節(jié)備用;豬骨洗凈后冷水下鍋,水沸后,撈出豬骨洗去浮沫,將血水倒掉;將焯過的龍骨放入砂鍋中,倒入適量清水,放入泡好白扁豆、蓮子和紅棗,放入蔥和姜,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煲2小時左右關火,出鍋前調入少量食鹽調味即可盛出食用。
功效:白扁豆有補脾胃,和中化濕,消暑解毒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泄瀉、嘔吐、暑濕內蘊、脘腹脹痛、赤白帶下等病。白扁豆具有補氣血的作用,還可以解毒消暑,對于去濕氣有很好的作用和功效的哦。
木棉花鯽魚湯
材料:鯽魚一尾(約250克),新鮮的木棉花瓣30克,蘑菇50克,竹筍尖30克,蔥白、生姜、黃酒、鹽、胡椒粉、味精適量。
做法:鯽魚去鰓和內臟、洗凈,瀝干水分;木棉花瓣洗凈、控水;蘑菇、竹筍尖切片;鍋中油熱時,先放入生姜、蔥白煸出香氣,再把鯽魚放入鍋中煎透,加水,并放入蘑菇、竹筍、木棉花瓣、黃酒和胡椒粉,共煮;最后以味精、鹽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養(yǎng)胃,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關于春季去濕氣的一些養(yǎng)生的湯品,相關內容,已經給大家介紹了相關的內容了,相信大家對這些食譜也有所了解了吧,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還補充氨基酸,低熱量高蛋白增強免疫。是春季去濕氣的不二選擇。大家趕緊動起手來試試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unjiys/267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春季南方去濕氣不能少的4種食物
下一篇: 春季養(yǎng)生湯,滋補氣血滋潤肌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