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輕易說話,輕易說話的人沒有智慧。堵塞嗜欲的孔竅,關閉欲念的心門,挫去人們的鋒芒,解脫他們的紛爭,收斂他們的光芒,混同他們于塵世之中,這就叫做“玄同”。達到“玄同”境界的人,就不會被人親近,也不會被人疏遠;不會被人利用,也不會被人損害;不會被人尊崇,也不會被人輕視,所以為天下人所尊重。
本章描述了智者的模樣,不喜言辭,心中無欲,無困擾,收斂鋒芒,柔和圓潤,能夠和光同塵,無分別心,以百姓心為心。收斂鋒芒,外圓內方,自身的涵養(yǎng)可以做到,但身處物欲的社會,每天接觸功名利祿,看世人為名利熙熙攘攘,要做到心中無欲真是難比登天。所以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我們必須審慎行事,盡量減少前進中的阻力。這是因為這些潛在的問題往往源自日常行為和言語中的不當之處,它們可能阻礙我們實現(xiàn)目標。在人際交往中,言語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的言辭不僅影響著他人對我們的看法,也可能成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為了避免因言語不當而得罪他人,我們應遵循以下原則:言語上的謹慎,行為上的謙遜,保持專注與堅持。
不要過度展示自己的高明。我們應避免說太多,特別是在不必要的時候。在與人交流時,尊重他人的觀點,給予他人表達的機會,這不僅能避免得罪人,還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會傾聽和尊重。當我們不得不說話時,要學會傾聽他人的觀點和意見,尊重他們的想法。這樣不僅可以避免沖突,還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期望。此外,當我們需要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可以采取委婉的方式,滿足他人的好為人師的欲望,這樣既表達了我們的觀點,又不會得罪人。
行為上的謙遜也是避免得罪他人的關鍵。1. 放下自我。在與人交往中,我們要學會放下自己的成見和差異,與對方融為一體。這需要我們以開放的心態(tài)去接納和理解他人,尊重他們的觀點和感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人際關系,減少因誤解和偏見而產生的沖突。2. 避免過于在意感情和利害關系。在追求自己的目標時,我們可能會面臨各種感情和利害關系的考驗。然而,如果我們過于在意身邊的人和事,就可能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我們要學會保持冷靜和理智,專注于自己的目標實現(xiàn),不受外界干擾。
保持專注與堅持。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學會保持專注與堅持。不要因一時的得失而分散注意力,也不要因身邊的人或事而動搖信心。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我們才能最終取得成功。
總之,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我們要在言行上謹慎行事、謙遜待人、保持專注與堅持。這樣我們才能減少前進中的阻力、避免得罪他人、順利地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55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道德經》第五十五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