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修心明道的人,好比純真柔弱的初生嬰兒。毒蟲不咬他,猛獸不撲他,兇鳥不抓他。形態(tài)柔弱但是抓握很緊固,不懂男女交合之事但是生殖器時常勃起,這是精氣聚集不散的原故。整天號叫但是嗓音不嘶啞,這是精氣調和的原故。懂得和的道理,就明白了天地萬物的運行特征,明白了天地萬物的運行特征,就明白了道。用和的理念養(yǎng)生就吉祥,如果是使性子,用心念驅使精氣就是逞強。事物強盛到極點就會衰老,逞強就是背道而馳,背道而馳會過早衰亡。
本章起于“德”卻終于“和”,表達了老子“尚和”的思想。老子把“德厚”之人比作赤子,認為他們具有嬰兒般的純真與平和。由于沒有欲念主使,嬰兒雖“精之至”卻仍然“和之至”,所以能避免外界的各種侵害。繼而老子總結道:陰陽平衡是事物運動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懂得這個規(guī)律就是明理,老子主張不要打破事物的這種自然平衡。老子啟發(fā)世人,要尊重陰陽平衡的規(guī)律,善于保持事物“和”的最佳狀態(tài),如此則無虞矣。
初生嬰兒的特征是純真、柔弱。面對世界是微笑、快樂、天真無邪。因為純真,沒有受到世俗污染,保持了虛靜無為的本真本性,心性無邪無雜,沒有自我意識,也就沒有自我分別心,心內心外沒有糾結、紛爭、沖突,沒有觀念界線,沒有敵人,也就“無死地”。沒有惡意,沒有危險,不會去傷害別人,別人也找不到傷害他的地方。萬物都能感受到他的純真,都會對他友善,不生戒備心。因為柔弱,沒有虛榮,名利,貪欲,不會因為爭什么搞得心力交瘁,心神不寧,精疲力竭,所以能精氣聚集而不耗散,身、心調和,保持著精力飽滿充沛的狀態(tài)。心不清靜,心神不寧的人,身、心不能調和,精氣耗散不聚,元氣不足。初生嬰兒純真柔弱,心無雜念,寵辱不驚,身心自在,所以身體精氣調和,元氣凝聚,即“終日號而不嗄”的狀態(tài)。那些貪得無厭,逞強的自我行為,都是在偏邪,極端,打破和的存在基礎,背道而馳。和,是一個人得道的狀態(tài),身心內外和諧,是人生存在與發(fā)展的基礎。立身處世,和表現在無我無為,為而不爭,和和氣氣,知足知止。養(yǎng)護身心,和表現在無我無為,平和自在,與社會相和諧,與自然相和諧,與自身相和諧。不會“生生之厚”。和的理念用于養(yǎng)生,保持身體精氣凝聚不耗損,元氣滿滿,身心就是調和健康的,吉祥的。身心內外不和,總是拉扯紛爭,就不吉祥。如果是使性子用心念驅使精氣,導致身心不調和而偏邪極端,就是逞強,逞強是背道而馳,背道而馳的人生會過早衰亡。所以必然是“柔弱勝剛強”,凡事圓通圓滑,才能游刃有余,才能獲得人生的幸福。
“和”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昂汀?,傳承了華夏五千多年悠久燦爛的文明歷史,表達了中華厚德載物的高貴品質。“和”,表現在一個人心態(tài)的舒暢自然、行為舉止的文明得體,它體現了一個人的人文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昂汀币彩抢献拥闹匾砟?,“道”本身就是最高的和諧體,和諧是道的應有之義和基本特征?!昂汀辈粌H表現為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上,還更多地涉及個人的身心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國際關系(侯國)的和諧,從而構成了完整的和諧理論體系。今天,“和諧”被賦予更豐富更鮮活的時代內涵:社會安定和民族團結,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及城鄉(xiāng)一體化,統(tǒng)籌區(qū)域發(fā)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乃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無處不見黨和人民共建和諧的努力,和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55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道德經》第五十四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