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聽到有志向就覺得很向往。事實上,我到現在已經年紀不小了,還是堅持往前走,要力行實踐下去。所以這是一輩子的座右銘,而不是說只有對年輕人有效。人在老的時候也需要有志,你不能說志向是年輕人的事?,F在年紀大了,不用講志向了,這是不對的。
那么接著老子就提到了“不失其所者久”,意思就是不離開根據地的才會持久。說到根據地,我們在韓非子《難勢篇》里面有一段話,他提到了另外一位學者的觀點,就是慎到,慎到說了:“飛龍乘云,騰蛇游霧。”龍在云里面飛翔,蛇在霧里面游來游去,但是等到云消散了,霧也停下來了,這個時候龍與蛇和蚯蚓就差不了多少了。
為什么?我們說云從龍,云可以飛的,然后蛇在霧里面游走起來非常的瀟灑自由,因為你的條件具備了。如果你一旦脫離你存在發(fā)展的場所和適當的條件,也就是脫離根據地的話,恐怕就沒有辦法得意了。就好像我們常說的另外一句話,虎落平陽,龍困淺灘。所以韓非子里面引用這段話,意思就是說,你看龍與蛇很有本事,因為它沒有離開它的根據地,它具備了它生存發(fā)展的條件,等于在它自己的領域,它可以非常的得意,呼風喚雨一樣的。但是一旦脫離根據地的話,那也跟蚯蚓差不多了,等于完全不能發(fā)揮它的本事了。
那么老子最后一句說什么?死而不亡者壽,死了而沒有消失才是長壽。也有人在談到這一句話的時候,把那個“亡”當作“夭”,夭就是夭折,沒有活滿天年的意思。但是我們認為如果作為“夭”的話,首先就要分辨到底什么樣叫做天年呢?可能每個人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認為老子的意思應該從兩個角度來看。第一個,死而不亡者壽,這個“不亡”代表你留下好的名聲沒有消失,后代人還是經常在思念你,傳頌你的作為,就好像我們今天歌頌古代很多圣賢與英雄豪杰一樣的情況,這是死而不亡。另外一個是你悟道了,道是萬物的來源與歸宿,你在活著的時候悟道的話,整個生命如魚得水,能夠達到明的層次。
所以老子在書里面提到“明”,“自知者明”,剛剛前面念過了,另外“明”還有什么?“知常曰明”,了解常理,然后“見小曰明”,看到細節(jié)這些。所以老子的“知”除了區(qū)分與避難之外,最高的是要達到啟明。達到啟明,就是我們一再強調的用《莊子?秋水篇》的一句話,叫做“以道觀之,物無貴賤”。從道來看,萬物沒有貴賤之分。所以你如果能夠悟道的話,等于是你的生命沒有什么生死存亡的問題。你的死亡絕不是完全消逝,而是回到你的來源,回到道里面去了。
所以在這一集里面,我們看到了,每一句話都可以成為座右銘。以我自己來說,15歲的時候就選了“強行者有志”,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志青年,就勉強自己往前走。當大家都累的時候,我也累了,但是我再勉強做一點點,就靠時間上長期的累積,最后的結果就會不一樣了。
同時還有幾句話非常好,就是“自知者明”“自勝者強”,這兩句話,代表你要先了解自己,要先能夠勝過自己的欲望,做自己真正的主宰。所以有時候談到說你有自由可以做什么事?第一種想法是我可以為所欲為。第二種想法是我有自由,所以我可以不做我想做的事。第二種自由比第一種要難多了,第一種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等于是本能的沖動也變成自由了嗎?第二種是我想做什么,但是我知道有問題或者不該做,我就有自由,可以選擇不要做我想做的。從這個角度看的時候,真正的“自勝者強”跟“自知者明”就配合起來了。至于說知足者富,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學到的。
在這一集里面,《老子?第33章》,老子講了這么多話都可以當座右銘的,你想想看,你愿意從哪一句話入手,作為自己現在生活的一個指南?想聽聽你的意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59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