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集的主題是輕諾必寡信,輕易承諾別人的事,很少能夠守信用的。我們要繼續(xù)把《老子·第63章》的后半段做個探討。在63章的前半段,我們上次談過,特別是把標題定為“為什么要以德報怨”。接著他后面繼續(xù)談到,圣人怎么做了。我們把這一章的后半段念一下,
《老子·第63章》的后半段: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我們還是把它的白話意思先說一遍,再來解釋。解決困難,要在它還容易的時候;成就偉大,要在它還微小的時候;天下的難事,一定開始于容易;天下的大事,一定開始于微小。因此,圣人從不自以為偉大,所以能夠成就他的偉大。輕易就許諾的,一定很少能守信;看事情太容易的,一定先遇上各種難題。因此,圣人總是把事情看得困難,以致最后毫無困難。
在這一段他提到,要怎么解決困難,怎么成就偉大,并且強調(diào):難的事開始一定很容易,大的事開始的時候很微小。這些其實都是生活經(jīng)驗的觀察,并沒有什么特別神秘或奧妙的地方。你只要對人生有一個長遠的了解,找一些年紀大的人,就他的生活體會,說說他的經(jīng)驗,通常都會得到類似的結(jié)論了。
首先我們看,譬如解決困難。我在念書學(xué)習(xí)的過程,覺得數(shù)學(xué)很難。但開始的時候并不難,1+1等于2,99乘法表,都很容易背下來。但后面,一步步發(fā)展沒有循序漸進,等到最后出現(xiàn)難以應(yīng)付的情況。
再看,偉大的事件開始于微小的事情。所以在小事情上盡到責任的話,做大事就沒有問題了。所以我們要養(yǎng)成一個習(xí)慣,任何事情都要把它當作人生的修行,要注意到三點:從小事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己做起。這樣久而久之,就可以訓(xùn)練自己打下一個有利的、具體的基礎(chǔ)。等于打下穩(wěn)固的基礎(chǔ)了,將來才能在上面建構(gòu)穩(wěn)固的樓房。
所以天下的難事,必作于易。看起來很難的事,開始的時候很容易。天下的大事,必作于細。所謂的大事,從小事慢慢發(fā)展成的。所以要記得:要有長遠的以及整體的眼光,就可以有這樣的認識了。
事實上,儒家的孔子也說過一句話,他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薄斑h”“近”代表時間上的對照。你如果過去沒有做長遠的考慮,現(xiàn)在眼前的“近憂”,就是過去缺乏考慮造成的結(jié)果?,F(xiàn)在再去面對問題,來不及了。從這里學(xué)到什么?現(xiàn)在開始,對于未來的、長遠之后的情況要多做思考,然后一步步發(fā)展下去,將來就不會遇到什么麻煩了。
宋朝學(xué)者喜歡提一句座右銘,就是“在事上磨練”,在具體的事情上磨練自己。比如說我今天作為一個基層的工作人員,我就把我負責的瑣碎的小事做好,這樣將來才能承擔比較重的任務(wù)。
在《孟子》書里面提到孔子,說孔子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當過短暫的“公務(wù)員”,古代就稱作“委吏”以及“乘田”。他在一個大夫之家,負責管倉庫,這是“委吏”。管倉庫,孔子就把各種貨物的進出記錄得非常清楚、相當?shù)耐晟?。大夫覺得很滿意,認為這個年輕人20歲上下,做事負責,就讓他去管一個比較大的牧場,就是“乘田”。牧場里面的牛羊培養(yǎng)之后,是用來祭祀的。由孔子負責管理以后,一年下來,牛羊都長得非常茁壯,繁殖得也特別快。為什么?因為他盡忠職守,他不會像其他人,有可能偷工減料,變賣公物,圖謀私利等等。
從這邊可以知道,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jīng)實事求是了,把他的每一項責任做到最完善的程度。以此為基礎(chǔ),年紀越來越大,別人當然可以委以重任了。孔子五經(jīng)六藝都學(xué)通了,學(xué)問好,能力強。到51歲出來做官的時候,一開始擔任中都宰,就是縣長。一年下來,他的縣就成為全國模范縣,很快他就到中央去工作了。后面就從小司空再升到司寇,成為正部級官員。這是孔子的簡單的經(jīng)歷。
在老子看來,他強調(diào)圣人,他說“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圣人從來不覺得自己了不起、有成就、做的是大事,所以他永遠在發(fā)展之中,這才能夠完成他真正的大。因為從“道”來考慮的話,在整體里面永遠不可能有窮盡的。在長遠的人生路上,永遠不可能達到圓滿的結(jié)果。就好像你要“止于至善”,那個“至善”是永無止境的。只要你還活著,就有更高的層次可以抵達。所以他說“圣人故能成其大”。如果你以為自己現(xiàn)在不錯了,事業(yè)做得蠻好,德行修養(yǎng)也都還可以,就停下來了。但停下來之后,宇宙萬物繼續(xù)發(fā)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你就被拋到后面去了。
接著講了兩句話,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了??梢援斪毅懙?,“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先說第一句:輕易許諾的,一定很少能守信。我年輕的時候就犯過這個錯,“輕諾必寡信”。事情是這樣的:我父親有一個朋友,他在一家雜志社里面做翻譯,接了很多翻譯工作。我在當時是念碩士生,這位長輩對我說,你念哲學(xué)正好,我有一篇有關(guān)《荀子》的翻譯,讓你把它翻譯成英文。當時我沒有想太多,心里想《荀子》中文本還算清楚,翻成英文大概勉強也可以。簡直是不知道輕重,就輕易承諾了。承諾之后,我自己年輕的時候毛病很多,別人要我?guī)褪裁疵Γ叶家豢诖饝?yīng),到最后很多事情都做不完。這件事呢,到了快交稿的期限,我就勉為其難,并沒有做得很認真,等我把翻譯的稿子交給這位長輩,他看了之后對我說,他非常失望。
所以這是我早期年輕的時候,覺得慚愧的事情之一,因為連帶的讓我父親也受委屈了。如果我早先思考的多一點,知道自己時間不多,能力有限,就不要答應(yīng)別人。但是答應(yīng)別人的時候很爽快,一句話,沒問題,后面可能就要花上半年、一年的時間去實踐諾言。所以從那一次以后我就學(xué)乖了,以后別人要我?guī)腿魏蚊?,在答?yīng)或許諾之前,我一定要先想清楚。比如說現(xiàn)在有人要我做什么事,我會說先想一想,盡快給你答復(fù)。否則,你不但沒把事情做好,又耽誤別人了。因為別人既然交給你做,他就沒有考慮其他人了。等到時間到的時候你沒做完,那別人怎么辦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61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