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集的主題是治國者的責任,我們要介紹《老子·第75章》。這一章所談的主要是天下大亂的情況。老子把大亂的責任都推給在上面的統(tǒng)治者,我們看他是怎么說的。我們先把原文讀一遍,
《老子·第75章》: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我們用白話把它的意思先說一遍:人民陷于饑餓,是由于統(tǒng)治者吃掉太多稅賦,因此陷于饑餓。人民難以治理,是由于統(tǒng)治者喜歡有所作為,因此難以治理。人民輕易赴死,是由于統(tǒng)治者生活奉養(yǎng)豐厚,因此輕易赴死。只有不刻意求生的人,要比重視生命的人更高明。
這章一開頭提到百姓的三種情況、三大問題:第一個是“饑餓”,第二是“難治”,第三是“輕死”。這三個問題一層比一層嚴重。
以“饑餓”來說,就是沒有足夠的食物。它可能是天災(zāi),像各種饑荒,也可能是人禍。這邊就把責任推到收稅太重,顯然是統(tǒng)治者的問題了。
第二點,以人民“難治”來說,是因為在上位的人喜歡有所作為,像征用勞役、發(fā)動戰(zhàn)爭,讓百姓不堪其擾。于是他們從消極抵抗到積極反抗,結(jié)果當然是很難治理了。
第三個問題就是人民輕易赴死,這是由于統(tǒng)治者自己生活奉養(yǎng)豐厚,把百姓當作利用的工具了。如果百姓活著只是受苦,他為什么要珍惜生命呢?“輕死”兩個字,就是百姓想還不如死了算了,甚至可能采取包括自殺在內(nèi)的手段。所以這邊所說的三大問題,責任都在治國者身上,相當清楚。
說到這三方面的問題,明朝末期一位儒家學(xué)者黃宗羲(1610-1695),他是明末到清初的一位重要學(xué)者,寫過一本非常特別的書,書名是《明夷待訪錄》。這本書在說什么呢?“明夷”是《易經(jīng)》里面一個卦的卦名?!懊鳌本褪枪饷?,“夷”就是傷害,光明受到傷害。它的卦象是地在上,火在下,一般念成“地火明夷”?;鹁褪枪饷鳎饷鞅徊卦诘氐紫?,代表地面上一片漆黑。在明朝末年寫這樣的書,確實反映當時時代的現(xiàn)狀。后面說“待訪錄”什么意思呢?他寫這本書,等待別人來了解他的想法。這本特別的書,一開頭就討論到國君是怎么回事。從秦始皇之后,帝王專制,國君的問題就大了。他對這個制度深入加以批判,他認為國君為了一家人的享受(皇親國戚哪一個不是富貴榮華享受不完的?),他就抽百姓的重稅,國家滅亡了也不管,所以才有朝代不斷的更迭。
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里面寫的第一篇就是《原君》?!对肪褪且选熬边@個道理說清楚,把他的原來面貌掌握住。國君在中國的歷史上,開始的時候本來是要領(lǐng)導(dǎo)百姓、教化百姓、保護百姓,讓百姓好好生活的,像做老百姓的父母一樣的照顧百姓;但是后面變成作威作福,錦衣玉食。所以黃宗羲在這本書里面特別強調(diào),天下為什么會亂?他提到三點問題,與老子這邊所說的幾乎完全一樣。我們可以從這邊推斷,很多儒家學(xué)者也受到老子非常清楚的啟發(fā)。
黃宗羲就說了,天下大亂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是租稅太重,第二是政令太多,第三個是聚斂無度。這與老子說的不是一樣嗎?第一個是在上位的人“食稅之多”,就是賦稅太重。第二是在上位的人有所作為,代表發(fā)布很多政令,總是要去使喚百姓,做哪些工作,改變這個,建造那個。第三個是聚斂無度,等于是上面的人“求生之厚”,底下百姓就慘了,受苦受難。
由此可見,儒家也好,道家也好,基本上一個社會的動亂,統(tǒng)治者要負最大的責任。在老子看來甚至要負全部的責任。這就是老子對于天下大亂所做的觀察。
當然,這三點里面最讓人痛心的是第三點,“民之輕死”就是輕易赴死。在莊子的《人間世》里面一開頭,他就寫一段虛擬的故事:孔子的學(xué)生顏回,看到衛(wèi)國的情況很不妙,就想去衛(wèi)國幫忙。他怎么描寫當時的情況呢?他說:“衛(wèi)國的國君正當壯年,行事獨斷。治理國家十分輕率,卻不知道自己的過錯。輕易就讓百姓送死,為國事而死的人滿山遍野有如亂麻,人民都走投無路了?!边@段話可以反映出來戰(zhàn)國時代的情況,這是莊子的描述,代表老百姓活不下去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62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