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
世間的人們哪有不求福的呢?可求福會靈驗嗎?
求福若是靈驗,人間怎么還會有那么多人遭遇災禍呢?
求福若是不靈驗,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去求呢?
現(xiàn)實中常見的現(xiàn)象是:幸福人人想,可并不長久;災禍無人要,可又往往不期而遇。想要的留不住,不想要的又趕不走。這人生真是不容易理解??!
是啊,人世間的這些事情,細想起來,還真是讓人有些迷惑。
若是能找到將禍轉(zhuǎn)福的方法,那該多好啊!老子能告訴我們這樣的妙法嗎?
在世界上,《道德經(jīng)》被譽為“東方圣經(jīng)”,又有“萬經(jīng)之王”之美譽。
以道看世界,生命就如同一個容器。
生命的本質(zhì),就在于往生命這個容器里裝什么。
命運的秘密,就是你給生命裝什么,你就會成為什么!
生命的痛苦,就是因為因為貪婪求福而招禍,因為愚昧而使問題變得更加糟糕。
生命的覺醒,就是將歷經(jīng)千年檢驗的圣人智慧裝進自己的生命中,化解了求福招禍的災難循環(huán)!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老子道德經(jīng)第五十八章,讓老子幫我們解開人生中禍福無常的玄機吧!
【學經(jīng)先讀開經(jīng)偈】
太上玄深眾妙門,如影隨形難見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虛極靜篤安心魂。
【我來把經(jīng)文原文誦讀一遍】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子在這一章中告訴我們】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空螌捄袂迕?,人民就淳樸忠誠;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繛牡湴?,幸福依附在它的旁邊;幸福啊,災禍藏伏在它的里面。誰能知道究竟是災禍呢還是幸福呢?它們并沒有確定的標準。正忽然轉(zhuǎn)變?yōu)樾暗?,善忽然轉(zhuǎn)變?yōu)閻旱?,對此給人們帶來的迷惑,由來已久了。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傷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老子的這些思想可以給我們一些什么樣的啟迪呢?
第一:老子揭示了領導科學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這就是:當你自以為聰明,當你用自己有偏見的主觀意念去看世界時,當你帶著私心與人相處時,當你想利用別人而為自己謀利時,你所做的一切努力和結(jié)果,最終的綜合價值都是負數(shù),忙來忙去,自己的人生總賬仍然是虧損的。當一個人悟了道,愿意用無我無私無念的方式去做事時,用我們所熟悉的話說,就是不僅全心全意,還能以民心為心,以民意為意,并能處下做眾人的公仆時,就獲得了一種治國理政、領導管理的最高智慧。在現(xiàn)實中,做領導或者搞管理,最典型和最普遍的錯誤,就是用自己主觀的意念、領導指示代替民心;就是不愿意做人民的公仆,而是喜歡高高在上;更有甚者,利用別人為自己謀私利,還謀求眾人的忠誠和追隨。如果你是領導者,或者是管理者,愿意無怨無悔的奉獻自己,而為眾人謀福祉嗎?愿意放棄自己的意念,而把民心裝在自己的心中嗎?
第二:在這一章中,老子揭示了人間福禍的那種撲朔迷離背后隱藏著的玄機。首先要明白,禍與福的概念,純粹屬于人的主觀意識,這個世界上有什么事物會叫做?;蛘叩渾幔慨斎粵]有。同樣一件事情,有的人叫做福,有的人又叫做禍。由此看來,福與禍并不是客觀世界的真相,而是我們的主觀世界運作的結(jié)果。明白了這一點,也就知道了福和禍的真相以及二者聯(lián)動的變化規(guī)律:當一個人求福避禍時,已經(jīng)動了自私之心,雖然這是現(xiàn)實中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但也說明心態(tài)已經(jīng)不正常了。若是世間存在的福與禍,你只求福,禍又給誰呢?看來,只要動私心,福禍一定會結(jié)伴而來。如果一個人保持那種心靈寂靜的狀態(tài)或者道態(tài)——悟道的狀態(tài),福來不喜,禍來不怒,也就是說外部的事件不能改變你心靈的寂靜狀態(tài),福來沒有禍相伴隨,禍來也不能傷人,如此就可以避免人在禍福那種過山車式的變化中對生命的折磨。你想想,人間福禍都向著災難方向的轉(zhuǎn)化,不都是因為人的狀態(tài)在里面搗鬼嗎?你看那些因為成功、富有或者得志而忘乎所以的人,不都是在推動著成功、富有與得志向著災難的方向轉(zhuǎn)化嗎?明白了這一點,你就可以洞察老子在福禍問題上隱藏的玄機:全是自己的主觀之心在搗亂,全是不悟道的俗心在搞鬼。至此,你知道了修道的重要性了吧?修道悟道,不管禍福,都是人生的營養(yǎng)。不修道不悟道,有福難長久,有禍難解脫。
第三:明白了上述的道理,對于圣人的那些智慧,也就容易理解了。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這四句很有玄機的話中,方正、棱角、直率和光亮,原來都是因悟道而生的品質(zhì),并不是我們普通人所說的那種所謂的個性,因此才會不生硬,不傷害人,不放肆,不刺眼。也就是說,老子在這里用的這幾個詞,已經(jīng)賦予了它道的內(nèi)涵,而不是我們平時生活中所說的那種含義。你看看現(xiàn)實中那種把方正變成唯我獨尊的人,把鮮明立場變成了固執(zhí)己見的人,把直率變成了根本不顧及別人感受的人,把光亮跟自己的自鳴得意和自吹自擂聯(lián)系在一起的人,有幾個討人喜歡的?有幾個結(jié)局好的呢?老子在這一章中用了四個“而不”的轉(zhuǎn)折,就是針對俗人的那些毛病所開出的一個藥方。
總結(jié)起來,在本章中的老子思想,就可以用三個問題來表述:
老子說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亂想都是瞎折騰出來的”:關鍵是,有想法、有能力、有權(quán)利的人能不折騰事嗎?【忠告】不明道,只按照自己想法折騰的人,就會越折騰越亂。
老子問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求福避禍,雖然是人之常情,但也不合道啊?!局腋妗扛2磺髞淼模亲约旱幕坌姆N出來的!禍也并不是自動上門的,都是私心、貪心、賊心給招來的?。?/span>
老子問的第三個問題就是:老子又講了個圣人四品——“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圣人為何能做到呢?因為圣人有道,外通大道,內(nèi)通心道。【忠告】也許你也信奉“方、廉、直、光”這些看起來像是正道的品質(zhì),但只有能夠同時做到“不割、不劌、不肆、不耀”才是天地大道的境界。
將老子在本章中的思想總結(jié)成《悟道箴言》,奉獻給大家:
心機一動,災難開啟。
私心一起,自殘自毀。
本無禍福,皆是心鬼。
悟道明心,圣人智慧。
至此,我們就明白了“福禍相互轉(zhuǎn)化”背后的秘密了,核心就是自我管理!
看起來,老子的道對治國安邦和自我管理是有一套特殊的邏輯的。
請跟我一起走進道德經(jīng)第五十九章,看看老子關于治國安邦與自我管理的邏輯原理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68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