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人有誰不喜歡寶貝呢?
這歷史上的圣人以及他們的思想,本身就是一個國家民族乃至于世界的寶貝啊。一個普通人,這輩子若是能夠領悟圣人的思想,肯定是三生有幸了!
可圣人還有自己的什么寶貝嗎?這寶貝中的寶貝,實在是太誘人了。
那就讓我們看看老子還有什么寶貝吧!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六十七章,看看老子的寶貝有何神奇吧!
【學經(jīng)先讀開經(jīng)偈】
太上玄深眾妙門,如影隨形難見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虛極靜篤安心魂。
【我來把經(jīng)文原文誦讀一遍】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老子在這一章告訴我們】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天下人說我講的道很宏達很偉大,不像任何具體事物的樣子。正因為它偉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體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個具體的事物,那么“道”也就顯得很渺小了。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课矣腥▽殘?zhí)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愛;第二件叫做儉嗇;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儉嗇,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為萬物的首長。
【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現(xiàn)在丟棄了柔慈而追求勇武;丟棄了儉嗇而追求大方;舍棄退讓而求爭先,結果是走向死亡。
【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看葠郏脕碚鲬?zhàn),就能夠勝利,用來守衛(wèi)就能鞏固。天要援助誰,就用柔慈來保護他。
世人已經(jīng)習慣了自己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這個方式就是肉眼的和具象的方式。但因為肉眼視力的局限性,使我們對像大道這樣極廣大又極精微的存在根本沒法看到或者聽到,這也是人們悟道之難點所在。
既然大道是肉眼所不能及的,那就用我們心靈的力量去接觸道吧。因此老子給出了心靈“三寶”:人們總想通過兇狠來展示自己的力量是吧?可老子告訴我們要去用慈愛;我們總想用奢華來證明自己的高貴是吧?老子告訴我們用節(jié)儉來管制自己的欲望,從而超越外在的物質,而使自己成為心靈的主人;我們總想爭個天下先,以證明自己的優(yōu)越是吧?老子卻告訴我們,不用在世人面前證明自己,心中有大道,眼中有眾生,已經(jīng)是天下至高至大的人生境界。相反,看看世人那種兇狠、奢華和不斷要壓過眾人的做法,正是自找倒霉的節(jié)奏。
敬畏大道,慈愛眾生,就能做什么都能做成,這才是無形中的神奇,也是大道賦予生命的神奇力量。
老子這一章中的思想,尤其是關于“三寶”的思想,知道的人不少,但真正深究的人又不多。這也是體現(xiàn)老子獨到智慧的一章,獨到在何處呢?
1、跳出肉眼,超越局限。老子告訴我們,大道是超越肉眼視野的,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不像任何我們所熟悉的東西或者物件,但又無處不在。記得佛學中的金剛經(jīng)所展示的佛祖的智慧,就是要讓我們超越肉眼所見的一切表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相非相,即見如來。
2、敬畏大道,慈愛眾生。老子提出了他信守的第一個原則就是慈愛。不管對什么人還是天地間的任何其他生命形態(tài)或者物件,都要懂得去珍惜、去珍愛。這樣才能避免主觀與客觀對立,才能避免背離大道的嚴重后果。
3、勿為物奴,節(jié)儉心主。人是地球上高級生命形態(tài),對上要皈依大道,這是明智。對下要慈愛,這是祥和的基礎。對外不要損害、不要對立,對內要淡定、要能做心靈的主人,不要因為追求外物或者名利,而把自己降格為外物的奴隸。
4、不與俗爭,人生無憂。在傻子面前證明自己的聰明,你覺得有意思嗎?在笨人面前證明自己能干,你覺得有意義嗎?在比你弱勢的人面前證明自己的強勢,你不覺得自己滑稽可笑嗎?爭來爭去,爭到手的東西會讓人性發(fā)生扭曲,真不到是自己內心又會糾結和郁悶;爭斗中你來我往,友情被撕破,人性被看穿,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最終又都化為烏有。這樣的人生模式不是很滑稽可笑嗎?
5、慈儉不爭,大道獎賞。老子分析了人生中的諸多錯誤,也為我們指出了一條明路:越是慈愛,心中越是有力量,越是無所畏懼,越是強大而無需再去證明。越是節(jié)儉,越是能夠掌控自心,越是能夠誠心利他,越是能夠與萬事萬物萬眾和諧一心。越是不爭人先,越是退居人后服務眾人,越是容易被人推上神壇,從而登上人生至高的境界??纯礆v史上,一人英雄蓋世的項羽,最后自刎江邊。那能夠吸納英雄、善用英雄、造就英雄的劉邦,最終框定了天下。
聽了老子在這一章中的妙論,也許我們能夠獲得很多啟發(fā)吧?!
第一啟示:活在肉眼的世界里讓人成為俗人。為了生存而做的各種努力,是無可厚非的。滿足了基本的生存,而不能讓生命升級,才是人生真正的悲哀。一旦到達這樣的地步,后續(xù)的人生恐怕就只有悲劇的上演:不斷追求奢華,心靈失去平衡,總是不滿足、不滿意,對于已經(jīng)擁有的生活條件,也失去了欣賞的心情?,F(xiàn)實中,不少已經(jīng)富裕起來的人們,不正是處在這樣的一種生命狀態(tài)嗎?那些已經(jīng)過上奢華生活的人,卻唯獨不能讓自己的心靈轉型,讓自己的生命升級,于是一味的炫富,連續(xù)的張狂,吸引了無數(shù)的所謂“粉絲”圍著自己轉,竟然還引以為榮。這樣的人生,未來還可能有更好的局面嗎?物質奢華到極致,加上心靈的扭曲,不用算命,未來只有悲慘。若想擺脫這樣的結局,唯有修道,升級自己生命的模式,這樣的人生才可以享受高級的生命質量。說到這里,你會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中的哪些人嗎?會想到他們就是我們未來的影子嗎?
第二啟示:靠肌肉力量活著的人,干的都是力氣活,使用的是動物界的爭斗模式。人類是高級動物,當然就要使用更高級的模式。你看,隨著人知識和智慧的增加,我們就會制造高級的工具,做起事來效率又高,又省力氣。在人群中,能夠善待眾人的人,能夠幫助眾人提升的人,能夠體諒眾人苦處的人,能夠立志為眾人服務的人,就能夠贏得眾人的擁戴,就能做領袖。因此,比比誰對別人更加慈愛,這才是人類這種高級動物的智慧模式。而那些爭雄斗狠的人,最終肯定是得不償失的;而那些假裝慈悲,卻真正利用別人為自己的人,最終就會被眾人識破,也就無法掌控一個局面;沒有慈愛到底的人,奉獻自我,舍己為人,大公無私,就能贏得眾人,就能成就偉業(yè)。這些不是空洞的道理,而是歷史上被偉大的人們證明了的真理。你愿意選擇什么樣的人生模式呢?
第三啟示:放縱自己的物質和生理欲望,必然迷失自己的靈魂。過去,要說誰是“吃貨”,人家肯定會不高興,心里想:“你把我當成什么了?”現(xiàn)在則不同了,你說哪個人是“吃貨”,已經(jīng)沒有多少貶義了,相反人家覺得自己更像是美食家,或者是懂得生活品味的人。真是時代不一樣了。當然,欣賞美食也不算什么過錯,只是,人不僅僅是靠吃飯活著的動物。正所謂,命以食為天,魂以道為本。若是只知道吃食物,也就只能算是活著。唯有找到精神的食糧,讓自己的靈魂變得強大,才是人這種高級動物的本質。否則,好吃養(yǎng)肥了自己的肉體,靈魂的空虛卻讓自己受盡精神的折磨,因為精神的扭曲,會讓人們在生活中把很多瑣事變成痛苦的素材。我們每個人可以審視一下自己生命時間的安排,看看自己的生理活動和精神活動各占了多大的比例?看看我們除了吃食物之外,給自己的靈魂吃什么了呢?很多痛苦的人,不是物質上的貧困,根源在于精神的貧困,這一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反思。
所以,對于已經(jīng)富裕起來的人們,能夠保持物質生活和生理欲望的節(jié)制,就是在管控自己的欲望,就是靈魂功能的一個體現(xiàn)。一個人能夠不放縱自己的物質欲望和生理欲望,也就是不放縱自己的私欲,就有希望把自己的生命轉軌到大道上,從而獲得無我的大智慧,利他的大格局,無敵的大圓滿。
第四啟示:人們對自己的很多習慣,已經(jīng)慢慢的喪失了審視自我的能力。任何時候、面對的任何人和任何事,都在與別人競爭的人,肯定是沒有自己的宏大人生目標的人,所以才會什么都爭。與家人爭嘴巴上的道理,讓親人之間失去了和睦;為沒有什么意義的事情與朋友爭理,總想壓過別人一籌,讓朋友不舒服,也會漸漸失去朋友的信賴;沒有未來目標的人,眼前的任何小利都不會放過,結果在人格上出賣了自己。你看,我們理直氣壯的去爭,爭到了優(yōu)勢,爭到了面子,爭到了小利,但卻失去了和睦、失去了信賴、失去了人格,算算賬就知道,這樣的爭,肯定是虧本的。但很多人就是陷入這樣一種人生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呀,甚至這樣的越陷越深的局面,已經(jīng)構成了很多人的生活,想想夠可悲的吧?
作為圣人的老子,也是紅塵中俗人生活的旁觀者與審視者,也是人群中偉人和圣人的智慧總結者,用他的智慧給我們眾人指出了一條明路:與親人不必爭小事之理,讓親人覺得快樂,就是家庭中的大道。與朋友交往,說說笑笑,你說他笑,他說你笑,彼此會心一笑,才是朋友的相處之道。對待所有人,拿出真心實意、實際行動、真實利益對待大家,就能贏得眾人的擁戴,就能集合眾人的力量,這就是做偉人的必由之路。
古人有“盡人事、聽天命”的訓誡,說的是誠心做事,不要事事算計,也不要做點事情就索要回報,反而能夠把關系處得長久。
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將老子上述的思想轉化成“小爭”和“大爭”的概念,現(xiàn)實中我們熟悉的爭,都是小爭,都是爭小,都是在爭那些可有可無的東西,爭到了也沒有多大意義,爭不到自己有憤憤不平。至于那對于生命具有決定性的極其重大的利益,世上確實沒有幾個人去爭的:看誰覺悟高、覺悟的徹底,有人爭嗎?看誰服務的人多,看誰更受人們擁戴,看誰救的人多,這事兒有人爭嗎?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小人爭小,爭小成為小人;圣人爭大,真大無人爭,最終可達不可爭。
話說到這里,我們能夠理解老子“三寶”的厲害了吧?慈、儉、不爭,這幾個詞大家并不陌生,但也未必真的喜歡,但通過老子的解讀,也許我們對這幾個詞背后的獨特力量又有了新的認識。
總結一下,老子在本章的思想,可以用這樣三個問題來概括:
老子說的第一個問題是:大道很宏大,也很細微,但跟我們肉眼熟悉的事物形象不同,這就要求我們得換個套路理解道。如果總是拿著我們熟悉的事物形象去尋找大道,就肯定不成了。打個比方,宇宙很大,我們看不到邊,可我們也不懷疑是嗎?細菌病毒需要顯微鏡才能看到,盡管很多人沒有看到過顯微鏡下的生物世界,但我們也不懷疑了是嗎?如此,我們把肉眼事業(yè)擴展到大致無邊、小至不可見的兩極,我們就超越了肉眼視野。當然,我們的思想感情也都是看不見而只能感受的?!局腋妗客高^現(xiàn)象看本質,透過點看面,見到果就去尋找原因,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大腦的功能。否則,聽風是雨,就事論事,實際上并不是真正屬于人類的大腦高水平的認識活動。
老子說的第二個問題是:老子有三個寶貝:慈、儉、不爭。慈愛一切,誰會成為你的敵人呢?節(jié)儉律己,你就不會成為自己的敵人!不爭不可爭,誰還有資格成為你的敵人或者對手呢?【忠告】若是對人狠毒不善,就一定是在培養(yǎng)敵人和對手,日久就會被敵人包圍,結局還用說嗎?若是放縱自己而不自律,若是只是追求物質享受而讓精神空虛和扭曲,還具備人的本質嗎?若是只爭那些小事的道理、精力被無足輕重的小名小利占去了、不學習、不修行、不進步,空有抱負,沒有能力,最后也就荒廢了自己??!
老子說的第三個問題是:能夠做到“三寶”的要求,就會擁有“勇而無畏、儉而廣大、不敢卻成器長”這樣三個正面的結果。若是做不到呢?老子直接做了判定:死矣!【忠告】“三寶”你恪守到位了嗎?如果到位了,就能生出美德和巨大的能量。如果沒有,那當然就是走向死路!你現(xiàn)在正在往哪里走呢?
將老子本章的思想智慧總結成《悟道箴言》,奉獻給大家:
大道無形,有形非道。
圣人三寶,智慧奇妙。
掌握三寶,人生至要。
在人生幾十年的競爭中,一念之差,可能就會讓我們失去最重要的機會,說到底,生命的競爭是智慧的競爭,即使是敵我之間的戰(zhàn)爭,本質上也是道義與智慧的競爭,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奇勝案例。
老子的思想智慧,既可以用在生活中,也可以用在戰(zhàn)爭中;既可以用在自我管理上,也可以用在領導別人上。這才真正是普世智慧。能夠掌握和運用圣人的智慧,就可能讓我們成為人生的贏家。想讓自己一生立于不敗之地的朋友,就隨我一起走進老子道德經(jīng)第68章,看看老子的常勝妙法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68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