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圣人在天下 ,惵惵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 ,圣人皆孩之 。黃元吉祖師講義:圣人之心,空空洞洞,了了靈靈 ,無物不容 ,卻無物不照——如明鏡止水,精光四射 ,因物付物,略無成心,何其明也!大無不載,小無不包,妍媸美惡,毫無遺漏,何其容也!雖然,究何心哉?不矯情、亦不戾物?故曰:“圣人無常心。”蓋謂圣人未至不先迎,已過不留戀,當(dāng)前不沾滯——無非因物賦形,隨機應(yīng)變,以百姓之心為心而已。夫百姓又何心哉?不過好善惡惡而已。所以圣人于百姓之善者,獎之勸之;于百姓之不善者,亦無不誘而掖之。是善與不善,圣人皆以闊大度量包容之。自使善者欣然神往,而益勉于為善矣;不善者亦油然心生,而改不善以從善矣 。斯為“德善”矣 。上好善則民莫敢不從。其感應(yīng)之機 ,自有如此之不爽者 。圣人又于百姓之信者 ,欽之仰之;于百姓之不信者 ,亦無不愛之慕之 。是信與不信,圣人俱以一誠不二包涵之 。自使信者怡然理順 ,而彌深于有信矣;不信者亦奮然興起 ,而易不信以從信矣 。斯為“德信”矣。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其施報之理 ,不誠有如此之至神哉?民德歸厚 ,又何疑乎 ?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圣人以一心觀眾心 ,一理協(xié)萬理。天下雖大 ,納之以誠 ;百姓雖繁,括之以義。縱賢奸忠偽,萬有不齊,而圣人大公無我,一視同仁。開誠布公,推心置腹,渾天下為一理,自有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其過化存神之妙,豈若后世勸孝勸忠,示禮示義,所能幾。蓋視天下為一家,合中國為一人,其仁慈在抱,渾然與百姓為一如此。故百姓服德懷仁,無不愛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仰之同師保。凡系耳之所聞,目之所見,恒視圣人之聲容以為衡,此外有所不知。故曰:“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之望圣人如此,圣人亦豈有他哉?惟御眾以寬,使眾以慈,如父母之于孩子:賢否智愚 ,愛之惟一 ;提攜保護,將之以誠 。如此而天下有不化者 ,未之有也。無為之治如此 。以視夫言教法治者,相距不啻天淵矣。經(jīng)中“圣人”喻心,“天下”喻身。圣人之修身,不外元神元炁。然人有元神,即有凡神;有元炁,即有凡氣。下手之初,豈能不起他念,不動凡息。惟知道者養(yǎng)之既久,自有元神出現(xiàn)。我以平心待之,即他念未除,我亦以平心待之。如此元神有不見者,未之有也。元神既生,修道有主,又當(dāng)靜守丹田,調(diào)養(yǎng)元炁。我于此時,于元炁之自動,當(dāng)以和氣處之,即凡氣之未停,亦當(dāng)以和氣待之。如此而元炁有不生者,亦無之也。須知元神為凡神遮蔽,如明鏡為塵垢久封,不急磨洗,豈能遽明?元炁被凡氣汩沒,猶白衣為油污所染,不善瀚濯,焉得還原?于此而生一躁心、動一惡念,是欲尋元神以為體,而識神反增其勢。欲求見性,不亦難乎?是欲得元炁以為主,而凡氣愈覺其盛。欲求復(fù)命,豈易事哉?惟圣人之治天下,不論善惡誠偽,一以仁慈忠厚之心待之: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一團天真,渾然在抱。即此是虛,即此是道。虛自生神,道自生炁。應(yīng)有不期然而然者。否則,心若不虛,已先無道,而欲虛神之克見,道炁之長存,其可得乎?修身治世,道同一道,理無二理,知治世即知修身,明外因即明內(nèi)理。故以此理喻之,其示學(xué)者至深切矣。學(xué)人用功,當(dāng)謹(jǐn)守真常,善養(yǎng)虛無,則元神元炁,自常來歸。若起一客念,動一客氣,恐不修而道不得,愈修而道愈遠矣。學(xué)者慎之戒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6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四十八章 下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五十章 相關(guān)文章 白玉蟾點注《道德寶章》二十一 虛心章第二十一孔德之容(大無不包)惟道是從(細無不入)道之為物○惟恍惟惚(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惚兮恍兮(即心即道)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即道即心)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心與道合)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心無所始亦無所終)其名不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閱眾甫(萬物之 2024-11-08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復(fù)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金丹一物,豈有它哉?只是先天一元真氣,古人喻為真鉛、為金花、為白雪、為白虎初弦之氣——種種喻名,總不外乾坤交媾之后,乾失一陽而落于坤宮,坤得此 2024-11-14 陳致虛《道德經(jīng)轉(zhuǎn)語》四十八 為學(xué)日益章第四十八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有為之道須落著,無為之道要著落。莫向人前認(rèn)色聲,認(rèn)色認(rèn)聲已誤卻。 2024-11-12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八十一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重復(fù)。愛生安土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不遷 。雖有甲兵 ,無所陳 2024-12-20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經(jīng)》七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天地不自生者 ,人本不知,天地自生不生,但見風(fēng)雨霜露益於世人,亙古至今不息,未見天有自生者,故設(shè)詞以訓(xùn)后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 2024-11-05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識 ,故強為之容 2024-12-18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也 ,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zé)o以寧 ,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稱孤 、寡、不穀 。此非以賤為本邪 ?非乎?故至譽無譽 。 2024-12-23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希言自然。希,少也。多言數(shù)窮,少言合道,故曰自然。道則非無非有, 2024-12-27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四十一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上士聞之,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忘;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直者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钡离[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天地未有之先,原是虛虛無無,鴻 2024-11-14 道德經(jīng)注解熱門文章 100+ 更多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xué)習(xí)方式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div> 道家大成凈土法免費學(xué)習(xí) 、二十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九、二十章 、十八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七、十八章 Copyright ? 2023-2024 大道家園 版權(quán)所有 身體不適時請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勿延誤!站內(nèi)信息時效及準(zhǔn)確性不足!部分文章及資料為作者提供或網(wǎng)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xué)習(xí)和研究使用,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備案號: 陜ICP備2022010374號-1 聯(lián)系方式:douchuanxin@foxmail.com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19702000398號 網(wǎng)站地圖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圣人在天下 ,惵惵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 ,圣人皆孩之 。黃元吉祖師講義:圣人之心,空空洞洞,了了靈靈 ,無物不容 ,卻無物不照——如明鏡止水,精光四射 ,因物付物,略無成心,何其明也!大無不載,小無不包,妍媸美惡,毫無遺漏,何其容也!雖然,究何心哉?不矯情、亦不戾物?故曰:“圣人無常心。”蓋謂圣人未至不先迎,已過不留戀,當(dāng)前不沾滯——無非因物賦形,隨機應(yīng)變,以百姓之心為心而已。夫百姓又何心哉?不過好善惡惡而已。所以圣人于百姓之善者,獎之勸之;于百姓之不善者,亦無不誘而掖之。是善與不善,圣人皆以闊大度量包容之。自使善者欣然神往,而益勉于為善矣;不善者亦油然心生,而改不善以從善矣 。斯為“德善”矣 。上好善則民莫敢不從。其感應(yīng)之機 ,自有如此之不爽者 。圣人又于百姓之信者 ,欽之仰之;于百姓之不信者 ,亦無不愛之慕之 。是信與不信,圣人俱以一誠不二包涵之 。自使信者怡然理順 ,而彌深于有信矣;不信者亦奮然興起 ,而易不信以從信矣 。斯為“德信”矣。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其施報之理 ,不誠有如此之至神哉?民德歸厚 ,又何疑乎 ?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圣人以一心觀眾心 ,一理協(xié)萬理。天下雖大 ,納之以誠 ;百姓雖繁,括之以義。縱賢奸忠偽,萬有不齊,而圣人大公無我,一視同仁。開誠布公,推心置腹,渾天下為一理,自有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其過化存神之妙,豈若后世勸孝勸忠,示禮示義,所能幾。蓋視天下為一家,合中國為一人,其仁慈在抱,渾然與百姓為一如此。故百姓服德懷仁,無不愛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仰之同師保。凡系耳之所聞,目之所見,恒視圣人之聲容以為衡,此外有所不知。故曰:“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之望圣人如此,圣人亦豈有他哉?惟御眾以寬,使眾以慈,如父母之于孩子:賢否智愚 ,愛之惟一 ;提攜保護,將之以誠 。如此而天下有不化者 ,未之有也。無為之治如此 。以視夫言教法治者,相距不啻天淵矣。經(jīng)中“圣人”喻心,“天下”喻身。圣人之修身,不外元神元炁。然人有元神,即有凡神;有元炁,即有凡氣。下手之初,豈能不起他念,不動凡息。惟知道者養(yǎng)之既久,自有元神出現(xiàn)。我以平心待之,即他念未除,我亦以平心待之。如此元神有不見者,未之有也。元神既生,修道有主,又當(dāng)靜守丹田,調(diào)養(yǎng)元炁。我于此時,于元炁之自動,當(dāng)以和氣處之,即凡氣之未停,亦當(dāng)以和氣待之。如此而元炁有不生者,亦無之也。須知元神為凡神遮蔽,如明鏡為塵垢久封,不急磨洗,豈能遽明?元炁被凡氣汩沒,猶白衣為油污所染,不善瀚濯,焉得還原?于此而生一躁心、動一惡念,是欲尋元神以為體,而識神反增其勢。欲求見性,不亦難乎?是欲得元炁以為主,而凡氣愈覺其盛。欲求復(fù)命,豈易事哉?惟圣人之治天下,不論善惡誠偽,一以仁慈忠厚之心待之: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一團天真,渾然在抱。即此是虛,即此是道。虛自生神,道自生炁。應(yīng)有不期然而然者。否則,心若不虛,已先無道,而欲虛神之克見,道炁之長存,其可得乎?修身治世,道同一道,理無二理,知治世即知修身,明外因即明內(nèi)理。故以此理喻之,其示學(xué)者至深切矣。學(xué)人用功,當(dāng)謹(jǐn)守真常,善養(yǎng)虛無,則元神元炁,自常來歸。若起一客念,動一客氣,恐不修而道不得,愈修而道愈遠矣。學(xué)者慎之戒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6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四十八章 下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五十章 相關(guān)文章 白玉蟾點注《道德寶章》二十一 虛心章第二十一孔德之容(大無不包)惟道是從(細無不入)道之為物○惟恍惟惚(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惚兮恍兮(即心即道)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即道即心)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心與道合)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心無所始亦無所終)其名不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閱眾甫(萬物之 2024-11-08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復(fù)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金丹一物,豈有它哉?只是先天一元真氣,古人喻為真鉛、為金花、為白雪、為白虎初弦之氣——種種喻名,總不外乾坤交媾之后,乾失一陽而落于坤宮,坤得此 2024-11-14 陳致虛《道德經(jīng)轉(zhuǎn)語》四十八 為學(xué)日益章第四十八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有為之道須落著,無為之道要著落。莫向人前認(rèn)色聲,認(rèn)色認(rèn)聲已誤卻。 2024-11-12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八十一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重復(fù)。愛生安土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不遷 。雖有甲兵 ,無所陳 2024-12-20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經(jīng)》七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天地不自生者 ,人本不知,天地自生不生,但見風(fēng)雨霜露益於世人,亙古至今不息,未見天有自生者,故設(shè)詞以訓(xùn)后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 2024-11-05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識 ,故強為之容 2024-12-18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也 ,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zé)o以寧 ,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稱孤 、寡、不穀 。此非以賤為本邪 ?非乎?故至譽無譽 。 2024-12-23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希言自然。希,少也。多言數(shù)窮,少言合道,故曰自然。道則非無非有, 2024-12-27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四十一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上士聞之,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忘;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直者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钡离[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天地未有之先,原是虛虛無無,鴻 2024-11-14 道德經(jīng)注解熱門文章 100+ 更多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xué)習(xí)方式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div> 道家大成凈土法免費學(xué)習(xí) 、二十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九、二十章 、十八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七、十八章 Copyright ? 2023-2024 大道家園 版權(quán)所有 身體不適時請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勿延誤!站內(nèi)信息時效及準(zhǔn)確性不足!部分文章及資料為作者提供或網(wǎng)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xué)習(xí)和研究使用,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備案號: 陜ICP備2022010374號-1 聯(lián)系方式:douchuanxin@foxmail.com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19702000398號 網(wǎng)站地圖
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圣人在天下 ,惵惵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 ,圣人皆孩之 。黃元吉祖師講義:圣人之心,空空洞洞,了了靈靈 ,無物不容 ,卻無物不照——如明鏡止水,精光四射 ,因物付物,略無成心,何其明也!大無不載,小無不包,妍媸美惡,毫無遺漏,何其容也!雖然,究何心哉?不矯情、亦不戾物?故曰:“圣人無常心。”蓋謂圣人未至不先迎,已過不留戀,當(dāng)前不沾滯——無非因物賦形,隨機應(yīng)變,以百姓之心為心而已。夫百姓又何心哉?不過好善惡惡而已。所以圣人于百姓之善者,獎之勸之;于百姓之不善者,亦無不誘而掖之。是善與不善,圣人皆以闊大度量包容之。自使善者欣然神往,而益勉于為善矣;不善者亦油然心生,而改不善以從善矣 。斯為“德善”矣 。上好善則民莫敢不從。其感應(yīng)之機 ,自有如此之不爽者 。圣人又于百姓之信者 ,欽之仰之;于百姓之不信者 ,亦無不愛之慕之 。是信與不信,圣人俱以一誠不二包涵之 。自使信者怡然理順 ,而彌深于有信矣;不信者亦奮然興起 ,而易不信以從信矣 。斯為“德信”矣。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其施報之理 ,不誠有如此之至神哉?民德歸厚 ,又何疑乎 ?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圣人以一心觀眾心 ,一理協(xié)萬理。天下雖大 ,納之以誠 ;百姓雖繁,括之以義。縱賢奸忠偽,萬有不齊,而圣人大公無我,一視同仁。開誠布公,推心置腹,渾天下為一理,自有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其過化存神之妙,豈若后世勸孝勸忠,示禮示義,所能幾。蓋視天下為一家,合中國為一人,其仁慈在抱,渾然與百姓為一如此。故百姓服德懷仁,無不愛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仰之同師保。凡系耳之所聞,目之所見,恒視圣人之聲容以為衡,此外有所不知。故曰:“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之望圣人如此,圣人亦豈有他哉?惟御眾以寬,使眾以慈,如父母之于孩子:賢否智愚 ,愛之惟一 ;提攜保護,將之以誠 。如此而天下有不化者 ,未之有也。無為之治如此 。以視夫言教法治者,相距不啻天淵矣。經(jīng)中“圣人”喻心,“天下”喻身。圣人之修身,不外元神元炁。然人有元神,即有凡神;有元炁,即有凡氣。下手之初,豈能不起他念,不動凡息。惟知道者養(yǎng)之既久,自有元神出現(xiàn)。我以平心待之,即他念未除,我亦以平心待之。如此元神有不見者,未之有也。元神既生,修道有主,又當(dāng)靜守丹田,調(diào)養(yǎng)元炁。我于此時,于元炁之自動,當(dāng)以和氣處之,即凡氣之未停,亦當(dāng)以和氣待之。如此而元炁有不生者,亦無之也。須知元神為凡神遮蔽,如明鏡為塵垢久封,不急磨洗,豈能遽明?元炁被凡氣汩沒,猶白衣為油污所染,不善瀚濯,焉得還原?于此而生一躁心、動一惡念,是欲尋元神以為體,而識神反增其勢。欲求見性,不亦難乎?是欲得元炁以為主,而凡氣愈覺其盛。欲求復(fù)命,豈易事哉?惟圣人之治天下,不論善惡誠偽,一以仁慈忠厚之心待之: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一團天真,渾然在抱。即此是虛,即此是道。虛自生神,道自生炁。應(yīng)有不期然而然者。否則,心若不虛,已先無道,而欲虛神之克見,道炁之長存,其可得乎?修身治世,道同一道,理無二理,知治世即知修身,明外因即明內(nèi)理。故以此理喻之,其示學(xué)者至深切矣。學(xué)人用功,當(dāng)謹(jǐn)守真常,善養(yǎng)虛無,則元神元炁,自常來歸。若起一客念,動一客氣,恐不修而道不得,愈修而道愈遠矣。學(xué)者慎之戒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6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四十八章 下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五十章 相關(guān)文章 白玉蟾點注《道德寶章》二十一 虛心章第二十一孔德之容(大無不包)惟道是從(細無不入)道之為物○惟恍惟惚(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惚兮恍兮(即心即道)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即道即心)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心與道合)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心無所始亦無所終)其名不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閱眾甫(萬物之 2024-11-08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復(fù)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金丹一物,豈有它哉?只是先天一元真氣,古人喻為真鉛、為金花、為白雪、為白虎初弦之氣——種種喻名,總不外乾坤交媾之后,乾失一陽而落于坤宮,坤得此 2024-11-14 陳致虛《道德經(jīng)轉(zhuǎn)語》四十八 為學(xué)日益章第四十八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有為之道須落著,無為之道要著落。莫向人前認(rèn)色聲,認(rèn)色認(rèn)聲已誤卻。 2024-11-12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八十一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重復(fù)。愛生安土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不遷 。雖有甲兵 ,無所陳 2024-12-20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經(jīng)》七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天地不自生者 ,人本不知,天地自生不生,但見風(fēng)雨霜露益於世人,亙古至今不息,未見天有自生者,故設(shè)詞以訓(xùn)后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 2024-11-05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識 ,故強為之容 2024-12-18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也 ,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zé)o以寧 ,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稱孤 、寡、不穀 。此非以賤為本邪 ?非乎?故至譽無譽 。 2024-12-23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希言自然。希,少也。多言數(shù)窮,少言合道,故曰自然。道則非無非有, 2024-12-27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四十一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上士聞之,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忘;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直者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钡离[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天地未有之先,原是虛虛無無,鴻 2024-11-14 道德經(jīng)注解熱門文章 100+ 更多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xué)習(xí)方式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div> 道家大成凈土法免費學(xué)習(xí) 、二十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九、二十章 、十八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七、十八章 Copyright ? 2023-2024 大道家園 版權(quán)所有 身體不適時請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勿延誤!站內(nèi)信息時效及準(zhǔn)確性不足!部分文章及資料為作者提供或網(wǎng)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xué)習(xí)和研究使用,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備案號: 陜ICP備2022010374號-1 聯(lián)系方式:douchuanxin@foxmail.com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19702000398號 網(wǎng)站地圖
圣人在天下 ,惵惵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 ,圣人皆孩之 。黃元吉祖師講義:圣人之心,空空洞洞,了了靈靈 ,無物不容 ,卻無物不照——如明鏡止水,精光四射 ,因物付物,略無成心,何其明也!大無不載,小無不包,妍媸美惡,毫無遺漏,何其容也!雖然,究何心哉?不矯情、亦不戾物?故曰:“圣人無常心。”蓋謂圣人未至不先迎,已過不留戀,當(dāng)前不沾滯——無非因物賦形,隨機應(yīng)變,以百姓之心為心而已。夫百姓又何心哉?不過好善惡惡而已。所以圣人于百姓之善者,獎之勸之;于百姓之不善者,亦無不誘而掖之。是善與不善,圣人皆以闊大度量包容之。自使善者欣然神往,而益勉于為善矣;不善者亦油然心生,而改不善以從善矣 。斯為“德善”矣 。上好善則民莫敢不從。其感應(yīng)之機 ,自有如此之不爽者 。圣人又于百姓之信者 ,欽之仰之;于百姓之不信者 ,亦無不愛之慕之 。是信與不信,圣人俱以一誠不二包涵之 。自使信者怡然理順 ,而彌深于有信矣;不信者亦奮然興起 ,而易不信以從信矣 。斯為“德信”矣。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其施報之理 ,不誠有如此之至神哉?民德歸厚 ,又何疑乎 ?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圣人以一心觀眾心 ,一理協(xié)萬理。天下雖大 ,納之以誠 ;百姓雖繁,括之以義。縱賢奸忠偽,萬有不齊,而圣人大公無我,一視同仁。開誠布公,推心置腹,渾天下為一理,自有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其過化存神之妙,豈若后世勸孝勸忠,示禮示義,所能幾。蓋視天下為一家,合中國為一人,其仁慈在抱,渾然與百姓為一如此。故百姓服德懷仁,無不愛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仰之同師保。凡系耳之所聞,目之所見,恒視圣人之聲容以為衡,此外有所不知。故曰:“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之望圣人如此,圣人亦豈有他哉?惟御眾以寬,使眾以慈,如父母之于孩子:賢否智愚 ,愛之惟一 ;提攜保護,將之以誠 。如此而天下有不化者 ,未之有也。無為之治如此 。以視夫言教法治者,相距不啻天淵矣。經(jīng)中“圣人”喻心,“天下”喻身。圣人之修身,不外元神元炁。然人有元神,即有凡神;有元炁,即有凡氣。下手之初,豈能不起他念,不動凡息。惟知道者養(yǎng)之既久,自有元神出現(xiàn)。我以平心待之,即他念未除,我亦以平心待之。如此元神有不見者,未之有也。元神既生,修道有主,又當(dāng)靜守丹田,調(diào)養(yǎng)元炁。我于此時,于元炁之自動,當(dāng)以和氣處之,即凡氣之未停,亦當(dāng)以和氣待之。如此而元炁有不生者,亦無之也。須知元神為凡神遮蔽,如明鏡為塵垢久封,不急磨洗,豈能遽明?元炁被凡氣汩沒,猶白衣為油污所染,不善瀚濯,焉得還原?于此而生一躁心、動一惡念,是欲尋元神以為體,而識神反增其勢。欲求見性,不亦難乎?是欲得元炁以為主,而凡氣愈覺其盛。欲求復(fù)命,豈易事哉?惟圣人之治天下,不論善惡誠偽,一以仁慈忠厚之心待之: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一團天真,渾然在抱。即此是虛,即此是道。虛自生神,道自生炁。應(yīng)有不期然而然者。否則,心若不虛,已先無道,而欲虛神之克見,道炁之長存,其可得乎?修身治世,道同一道,理無二理,知治世即知修身,明外因即明內(nèi)理。故以此理喻之,其示學(xué)者至深切矣。學(xué)人用功,當(dāng)謹(jǐn)守真常,善養(yǎng)虛無,則元神元炁,自常來歸。若起一客念,動一客氣,恐不修而道不得,愈修而道愈遠矣。學(xué)者慎之戒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6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四十八章 下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五十章 相關(guān)文章 白玉蟾點注《道德寶章》二十一 虛心章第二十一孔德之容(大無不包)惟道是從(細無不入)道之為物○惟恍惟惚(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惚兮恍兮(即心即道)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即道即心)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心與道合)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心無所始亦無所終)其名不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閱眾甫(萬物之 2024-11-08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復(fù)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金丹一物,豈有它哉?只是先天一元真氣,古人喻為真鉛、為金花、為白雪、為白虎初弦之氣——種種喻名,總不外乾坤交媾之后,乾失一陽而落于坤宮,坤得此 2024-11-14 陳致虛《道德經(jīng)轉(zhuǎn)語》四十八 為學(xué)日益章第四十八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有為之道須落著,無為之道要著落。莫向人前認(rèn)色聲,認(rèn)色認(rèn)聲已誤卻。 2024-11-12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八十一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重復(fù)。愛生安土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不遷 。雖有甲兵 ,無所陳 2024-12-20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經(jīng)》七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天地不自生者 ,人本不知,天地自生不生,但見風(fēng)雨霜露益於世人,亙古至今不息,未見天有自生者,故設(shè)詞以訓(xùn)后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 2024-11-05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識 ,故強為之容 2024-12-18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也 ,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zé)o以寧 ,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稱孤 、寡、不穀 。此非以賤為本邪 ?非乎?故至譽無譽 。 2024-12-23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希言自然。希,少也。多言數(shù)窮,少言合道,故曰自然。道則非無非有, 2024-12-27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四十一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上士聞之,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忘;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直者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钡离[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天地未有之先,原是虛虛無無,鴻 2024-11-14 道德經(jīng)注解熱門文章 100+ 更多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xué)習(xí)方式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div> 道家大成凈土法免費學(xué)習(xí) 、二十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九、二十章 、十八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七、十八章 Copyright ? 2023-2024 大道家園 版權(quán)所有 身體不適時請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勿延誤!站內(nèi)信息時效及準(zhǔn)確性不足!部分文章及資料為作者提供或網(wǎng)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xué)習(xí)和研究使用,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備案號: 陜ICP備2022010374號-1 聯(lián)系方式:douchuanxin@foxmail.com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19702000398號 網(wǎng)站地圖
百姓皆注其耳目 ,圣人皆孩之 。黃元吉祖師講義:圣人之心,空空洞洞,了了靈靈 ,無物不容 ,卻無物不照——如明鏡止水,精光四射 ,因物付物,略無成心,何其明也!大無不載,小無不包,妍媸美惡,毫無遺漏,何其容也!雖然,究何心哉?不矯情、亦不戾物?故曰:“圣人無常心。”蓋謂圣人未至不先迎,已過不留戀,當(dāng)前不沾滯——無非因物賦形,隨機應(yīng)變,以百姓之心為心而已。夫百姓又何心哉?不過好善惡惡而已。所以圣人于百姓之善者,獎之勸之;于百姓之不善者,亦無不誘而掖之。是善與不善,圣人皆以闊大度量包容之。自使善者欣然神往,而益勉于為善矣;不善者亦油然心生,而改不善以從善矣 。斯為“德善”矣 。上好善則民莫敢不從。其感應(yīng)之機 ,自有如此之不爽者 。圣人又于百姓之信者 ,欽之仰之;于百姓之不信者 ,亦無不愛之慕之 。是信與不信,圣人俱以一誠不二包涵之 。自使信者怡然理順 ,而彌深于有信矣;不信者亦奮然興起 ,而易不信以從信矣 。斯為“德信”矣。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其施報之理 ,不誠有如此之至神哉?民德歸厚 ,又何疑乎 ?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圣人以一心觀眾心 ,一理協(xié)萬理。天下雖大 ,納之以誠 ;百姓雖繁,括之以義。縱賢奸忠偽,萬有不齊,而圣人大公無我,一視同仁。開誠布公,推心置腹,渾天下為一理,自有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其過化存神之妙,豈若后世勸孝勸忠,示禮示義,所能幾。蓋視天下為一家,合中國為一人,其仁慈在抱,渾然與百姓為一如此。故百姓服德懷仁,無不愛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仰之同師保。凡系耳之所聞,目之所見,恒視圣人之聲容以為衡,此外有所不知。故曰:“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之望圣人如此,圣人亦豈有他哉?惟御眾以寬,使眾以慈,如父母之于孩子:賢否智愚 ,愛之惟一 ;提攜保護,將之以誠 。如此而天下有不化者 ,未之有也。無為之治如此 。以視夫言教法治者,相距不啻天淵矣。經(jīng)中“圣人”喻心,“天下”喻身。圣人之修身,不外元神元炁。然人有元神,即有凡神;有元炁,即有凡氣。下手之初,豈能不起他念,不動凡息。惟知道者養(yǎng)之既久,自有元神出現(xiàn)。我以平心待之,即他念未除,我亦以平心待之。如此元神有不見者,未之有也。元神既生,修道有主,又當(dāng)靜守丹田,調(diào)養(yǎng)元炁。我于此時,于元炁之自動,當(dāng)以和氣處之,即凡氣之未停,亦當(dāng)以和氣待之。如此而元炁有不生者,亦無之也。須知元神為凡神遮蔽,如明鏡為塵垢久封,不急磨洗,豈能遽明?元炁被凡氣汩沒,猶白衣為油污所染,不善瀚濯,焉得還原?于此而生一躁心、動一惡念,是欲尋元神以為體,而識神反增其勢。欲求見性,不亦難乎?是欲得元炁以為主,而凡氣愈覺其盛。欲求復(fù)命,豈易事哉?惟圣人之治天下,不論善惡誠偽,一以仁慈忠厚之心待之: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一團天真,渾然在抱。即此是虛,即此是道。虛自生神,道自生炁。應(yīng)有不期然而然者。否則,心若不虛,已先無道,而欲虛神之克見,道炁之長存,其可得乎?修身治世,道同一道,理無二理,知治世即知修身,明外因即明內(nèi)理。故以此理喻之,其示學(xué)者至深切矣。學(xué)人用功,當(dāng)謹(jǐn)守真常,善養(yǎng)虛無,則元神元炁,自常來歸。若起一客念,動一客氣,恐不修而道不得,愈修而道愈遠矣。學(xué)者慎之戒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6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四十八章 下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五十章 相關(guān)文章 白玉蟾點注《道德寶章》二十一 虛心章第二十一孔德之容(大無不包)惟道是從(細無不入)道之為物○惟恍惟惚(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惚兮恍兮(即心即道)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即道即心)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心與道合)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心無所始亦無所終)其名不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閱眾甫(萬物之 2024-11-08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復(fù)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金丹一物,豈有它哉?只是先天一元真氣,古人喻為真鉛、為金花、為白雪、為白虎初弦之氣——種種喻名,總不外乾坤交媾之后,乾失一陽而落于坤宮,坤得此 2024-11-14 陳致虛《道德經(jīng)轉(zhuǎn)語》四十八 為學(xué)日益章第四十八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有為之道須落著,無為之道要著落。莫向人前認(rèn)色聲,認(rèn)色認(rèn)聲已誤卻。 2024-11-12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八十一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重復(fù)。愛生安土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不遷 。雖有甲兵 ,無所陳 2024-12-20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經(jīng)》七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天地不自生者 ,人本不知,天地自生不生,但見風(fēng)雨霜露益於世人,亙古至今不息,未見天有自生者,故設(shè)詞以訓(xùn)后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 2024-11-05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識 ,故強為之容 2024-12-18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也 ,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zé)o以寧 ,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稱孤 、寡、不穀 。此非以賤為本邪 ?非乎?故至譽無譽 。 2024-12-23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希言自然。希,少也。多言數(shù)窮,少言合道,故曰自然。道則非無非有, 2024-12-27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四十一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上士聞之,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忘;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直者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钡离[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天地未有之先,原是虛虛無無,鴻 2024-11-14 道德經(jīng)注解熱門文章 100+ 更多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xué)習(xí)方式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div> 道家大成凈土法免費學(xué)習(xí) 、二十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九、二十章 、十八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七、十八章 Copyright ? 2023-2024 大道家園 版權(quán)所有 身體不適時請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勿延誤!站內(nèi)信息時效及準(zhǔn)確性不足!部分文章及資料為作者提供或網(wǎng)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xué)習(xí)和研究使用,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備案號: 陜ICP備2022010374號-1 聯(lián)系方式:douchuanxin@foxmail.com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19702000398號 網(wǎng)站地圖
黃元吉祖師講義:
圣人之心,空空洞洞,了了靈靈 ,無物不容 ,卻無物不照——如明鏡止水,精光四射 ,因物付物,略無成心,何其明也!大無不載,小無不包,妍媸美惡,毫無遺漏,何其容也!雖然,究何心哉?不矯情、亦不戾物?故曰:“圣人無常心。”蓋謂圣人未至不先迎,已過不留戀,當(dāng)前不沾滯——無非因物賦形,隨機應(yīng)變,以百姓之心為心而已。夫百姓又何心哉?不過好善惡惡而已。所以圣人于百姓之善者,獎之勸之;于百姓之不善者,亦無不誘而掖之。是善與不善,圣人皆以闊大度量包容之。自使善者欣然神往,而益勉于為善矣;不善者亦油然心生,而改不善以從善矣 。斯為“德善”矣 。上好善則民莫敢不從。其感應(yīng)之機 ,自有如此之不爽者 。圣人又于百姓之信者 ,欽之仰之;于百姓之不信者 ,亦無不愛之慕之 。是信與不信,圣人俱以一誠不二包涵之 。自使信者怡然理順 ,而彌深于有信矣;不信者亦奮然興起 ,而易不信以從信矣 。斯為“德信”矣。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其施報之理 ,不誠有如此之至神哉?民德歸厚 ,又何疑乎 ?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圣人以一心觀眾心 ,一理協(xié)萬理。天下雖大 ,納之以誠 ;百姓雖繁,括之以義。縱賢奸忠偽,萬有不齊,而圣人大公無我,一視同仁。開誠布公,推心置腹,渾天下為一理,自有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其過化存神之妙,豈若后世勸孝勸忠,示禮示義,所能幾。蓋視天下為一家,合中國為一人,其仁慈在抱,渾然與百姓為一如此。故百姓服德懷仁,無不愛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仰之同師保。凡系耳之所聞,目之所見,恒視圣人之聲容以為衡,此外有所不知。故曰:“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之望圣人如此,圣人亦豈有他哉?惟御眾以寬,使眾以慈,如父母之于孩子:賢否智愚 ,愛之惟一 ;提攜保護,將之以誠 。如此而天下有不化者 ,未之有也。無為之治如此 。以視夫言教法治者,相距不啻天淵矣。經(jīng)中“圣人”喻心,“天下”喻身。圣人之修身,不外元神元炁。然人有元神,即有凡神;有元炁,即有凡氣。下手之初,豈能不起他念,不動凡息。惟知道者養(yǎng)之既久,自有元神出現(xiàn)。我以平心待之,即他念未除,我亦以平心待之。如此元神有不見者,未之有也。元神既生,修道有主,又當(dāng)靜守丹田,調(diào)養(yǎng)元炁。我于此時,于元炁之自動,當(dāng)以和氣處之,即凡氣之未停,亦當(dāng)以和氣待之。如此而元炁有不生者,亦無之也。須知元神為凡神遮蔽,如明鏡為塵垢久封,不急磨洗,豈能遽明?元炁被凡氣汩沒,猶白衣為油污所染,不善瀚濯,焉得還原?于此而生一躁心、動一惡念,是欲尋元神以為體,而識神反增其勢。欲求見性,不亦難乎?是欲得元炁以為主,而凡氣愈覺其盛。欲求復(fù)命,豈易事哉?惟圣人之治天下,不論善惡誠偽,一以仁慈忠厚之心待之: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一團天真,渾然在抱。即此是虛,即此是道。虛自生神,道自生炁。應(yīng)有不期然而然者。否則,心若不虛,已先無道,而欲虛神之克見,道炁之長存,其可得乎?修身治世,道同一道,理無二理,知治世即知修身,明外因即明內(nèi)理。故以此理喻之,其示學(xué)者至深切矣。學(xué)人用功,當(dāng)謹(jǐn)守真常,善養(yǎng)虛無,則元神元炁,自常來歸。若起一客念,動一客氣,恐不修而道不得,愈修而道愈遠矣。學(xué)者慎之戒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6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四十八章 下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五十章 相關(guān)文章 白玉蟾點注《道德寶章》二十一 虛心章第二十一孔德之容(大無不包)惟道是從(細無不入)道之為物○惟恍惟惚(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惚兮恍兮(即心即道)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即道即心)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心與道合)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心無所始亦無所終)其名不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閱眾甫(萬物之 2024-11-08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復(fù)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金丹一物,豈有它哉?只是先天一元真氣,古人喻為真鉛、為金花、為白雪、為白虎初弦之氣——種種喻名,總不外乾坤交媾之后,乾失一陽而落于坤宮,坤得此 2024-11-14 陳致虛《道德經(jīng)轉(zhuǎn)語》四十八 為學(xué)日益章第四十八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有為之道須落著,無為之道要著落。莫向人前認(rèn)色聲,認(rèn)色認(rèn)聲已誤卻。 2024-11-12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八十一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重復(fù)。愛生安土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不遷 。雖有甲兵 ,無所陳 2024-12-20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經(jīng)》七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天地不自生者 ,人本不知,天地自生不生,但見風(fēng)雨霜露益於世人,亙古至今不息,未見天有自生者,故設(shè)詞以訓(xùn)后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 2024-11-05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識 ,故強為之容 2024-12-18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也 ,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zé)o以寧 ,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稱孤 、寡、不穀 。此非以賤為本邪 ?非乎?故至譽無譽 。 2024-12-23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希言自然。希,少也。多言數(shù)窮,少言合道,故曰自然。道則非無非有, 2024-12-27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四十一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上士聞之,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忘;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直者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钡离[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天地未有之先,原是虛虛無無,鴻 2024-11-14 道德經(jīng)注解熱門文章 100+ 更多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xué)習(xí)方式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div> 道家大成凈土法免費學(xué)習(xí) 、二十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九、二十章 、十八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七、十八章 Copyright ? 2023-2024 大道家園 版權(quán)所有 身體不適時請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勿延誤!站內(nèi)信息時效及準(zhǔn)確性不足!部分文章及資料為作者提供或網(wǎng)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xué)習(xí)和研究使用,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備案號: 陜ICP備2022010374號-1 聯(lián)系方式:douchuanxin@foxmail.com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19702000398號 網(wǎng)站地圖
故曰:“圣人無常心。”蓋謂圣人未至不先迎,已過不留戀,當(dāng)前不沾滯——無非因物賦形,隨機應(yīng)變,以百姓之心為心而已。夫百姓又何心哉?不過好善惡惡而已。所以圣人于百姓之善者,獎之勸之;于百姓之不善者,亦無不誘而掖之。是善與不善,圣人皆以闊大度量包容之。自使善者欣然神往,而益勉于為善矣;不善者亦油然心生,而改不善以從善矣 。斯為“德善”矣 。上好善則民莫敢不從。其感應(yīng)之機 ,自有如此之不爽者 。圣人又于百姓之信者 ,欽之仰之;于百姓之不信者 ,亦無不愛之慕之 。是信與不信,圣人俱以一誠不二包涵之 。自使信者怡然理順 ,而彌深于有信矣;不信者亦奮然興起 ,而易不信以從信矣 。斯為“德信”矣。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其施報之理 ,不誠有如此之至神哉?民德歸厚 ,又何疑乎 ?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圣人以一心觀眾心 ,一理協(xié)萬理。天下雖大 ,納之以誠 ;百姓雖繁,括之以義。縱賢奸忠偽,萬有不齊,而圣人大公無我,一視同仁。開誠布公,推心置腹,渾天下為一理,自有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其過化存神之妙,豈若后世勸孝勸忠,示禮示義,所能幾。蓋視天下為一家,合中國為一人,其仁慈在抱,渾然與百姓為一如此。故百姓服德懷仁,無不愛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仰之同師保。凡系耳之所聞,目之所見,恒視圣人之聲容以為衡,此外有所不知。故曰:“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之望圣人如此,圣人亦豈有他哉?惟御眾以寬,使眾以慈,如父母之于孩子:賢否智愚 ,愛之惟一 ;提攜保護,將之以誠 。如此而天下有不化者 ,未之有也。無為之治如此 。以視夫言教法治者,相距不啻天淵矣。經(jīng)中“圣人”喻心,“天下”喻身。圣人之修身,不外元神元炁。然人有元神,即有凡神;有元炁,即有凡氣。下手之初,豈能不起他念,不動凡息。惟知道者養(yǎng)之既久,自有元神出現(xiàn)。我以平心待之,即他念未除,我亦以平心待之。如此元神有不見者,未之有也。元神既生,修道有主,又當(dāng)靜守丹田,調(diào)養(yǎng)元炁。我于此時,于元炁之自動,當(dāng)以和氣處之,即凡氣之未停,亦當(dāng)以和氣待之。如此而元炁有不生者,亦無之也。須知元神為凡神遮蔽,如明鏡為塵垢久封,不急磨洗,豈能遽明?元炁被凡氣汩沒,猶白衣為油污所染,不善瀚濯,焉得還原?于此而生一躁心、動一惡念,是欲尋元神以為體,而識神反增其勢。欲求見性,不亦難乎?是欲得元炁以為主,而凡氣愈覺其盛。欲求復(fù)命,豈易事哉?惟圣人之治天下,不論善惡誠偽,一以仁慈忠厚之心待之: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一團天真,渾然在抱。即此是虛,即此是道。虛自生神,道自生炁。應(yīng)有不期然而然者。否則,心若不虛,已先無道,而欲虛神之克見,道炁之長存,其可得乎?修身治世,道同一道,理無二理,知治世即知修身,明外因即明內(nèi)理。故以此理喻之,其示學(xué)者至深切矣。學(xué)人用功,當(dāng)謹(jǐn)守真常,善養(yǎng)虛無,則元神元炁,自常來歸。若起一客念,動一客氣,恐不修而道不得,愈修而道愈遠矣。學(xué)者慎之戒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6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四十八章 下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五十章 相關(guān)文章 白玉蟾點注《道德寶章》二十一 虛心章第二十一孔德之容(大無不包)惟道是從(細無不入)道之為物○惟恍惟惚(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惚兮恍兮(即心即道)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即道即心)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心與道合)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心無所始亦無所終)其名不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閱眾甫(萬物之 2024-11-08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復(fù)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金丹一物,豈有它哉?只是先天一元真氣,古人喻為真鉛、為金花、為白雪、為白虎初弦之氣——種種喻名,總不外乾坤交媾之后,乾失一陽而落于坤宮,坤得此 2024-11-14 陳致虛《道德經(jīng)轉(zhuǎn)語》四十八 為學(xué)日益章第四十八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有為之道須落著,無為之道要著落。莫向人前認(rèn)色聲,認(rèn)色認(rèn)聲已誤卻。 2024-11-12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八十一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重復(fù)。愛生安土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不遷 。雖有甲兵 ,無所陳 2024-12-20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經(jīng)》七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天地不自生者 ,人本不知,天地自生不生,但見風(fēng)雨霜露益於世人,亙古至今不息,未見天有自生者,故設(shè)詞以訓(xùn)后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 2024-11-05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識 ,故強為之容 2024-12-18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也 ,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zé)o以寧 ,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稱孤 、寡、不穀 。此非以賤為本邪 ?非乎?故至譽無譽 。 2024-12-23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希言自然。希,少也。多言數(shù)窮,少言合道,故曰自然。道則非無非有, 2024-12-27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四十一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上士聞之,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忘;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直者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钡离[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天地未有之先,原是虛虛無無,鴻 2024-11-14 道德經(jīng)注解熱門文章 100+ 更多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xué)習(xí)方式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div> 道家大成凈土法免費學(xué)習(xí) 、二十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九、二十章 、十八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七、十八章 Copyright ? 2023-2024 大道家園 版權(quán)所有 身體不適時請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勿延誤!站內(nèi)信息時效及準(zhǔn)確性不足!部分文章及資料為作者提供或網(wǎng)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xué)習(xí)和研究使用,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備案號: 陜ICP備2022010374號-1 聯(lián)系方式:douchuanxin@foxmail.com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19702000398號 網(wǎng)站地圖
不過好善惡惡而已。所以圣人于百姓之善者,獎之勸之;于百姓之不善者,亦無不誘而掖之。是善與不善,圣人皆以闊大度量包容之。自使善者欣然神往,而益勉于為善矣;不善者亦油然心生,而改不善以從善矣 。斯為“德善”矣 。上好善則民莫敢不從。其感應(yīng)之機 ,自有如此之不爽者 。圣人又于百姓之信者 ,欽之仰之;于百姓之不信者 ,亦無不愛之慕之 。是信與不信,圣人俱以一誠不二包涵之 。自使信者怡然理順 ,而彌深于有信矣;不信者亦奮然興起 ,而易不信以從信矣 。斯為“德信”矣。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其施報之理 ,不誠有如此之至神哉?民德歸厚 ,又何疑乎 ?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圣人以一心觀眾心 ,一理協(xié)萬理。天下雖大 ,納之以誠 ;百姓雖繁,括之以義。縱賢奸忠偽,萬有不齊,而圣人大公無我,一視同仁。開誠布公,推心置腹,渾天下為一理,自有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其過化存神之妙,豈若后世勸孝勸忠,示禮示義,所能幾。蓋視天下為一家,合中國為一人,其仁慈在抱,渾然與百姓為一如此。故百姓服德懷仁,無不愛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仰之同師保。凡系耳之所聞,目之所見,恒視圣人之聲容以為衡,此外有所不知。故曰:“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之望圣人如此,圣人亦豈有他哉?惟御眾以寬,使眾以慈,如父母之于孩子:賢否智愚 ,愛之惟一 ;提攜保護,將之以誠 。如此而天下有不化者 ,未之有也。無為之治如此 。以視夫言教法治者,相距不啻天淵矣。經(jīng)中“圣人”喻心,“天下”喻身。圣人之修身,不外元神元炁。然人有元神,即有凡神;有元炁,即有凡氣。下手之初,豈能不起他念,不動凡息。惟知道者養(yǎng)之既久,自有元神出現(xiàn)。我以平心待之,即他念未除,我亦以平心待之。如此元神有不見者,未之有也。元神既生,修道有主,又當(dāng)靜守丹田,調(diào)養(yǎng)元炁。我于此時,于元炁之自動,當(dāng)以和氣處之,即凡氣之未停,亦當(dāng)以和氣待之。如此而元炁有不生者,亦無之也。須知元神為凡神遮蔽,如明鏡為塵垢久封,不急磨洗,豈能遽明?元炁被凡氣汩沒,猶白衣為油污所染,不善瀚濯,焉得還原?于此而生一躁心、動一惡念,是欲尋元神以為體,而識神反增其勢。欲求見性,不亦難乎?是欲得元炁以為主,而凡氣愈覺其盛。欲求復(fù)命,豈易事哉?惟圣人之治天下,不論善惡誠偽,一以仁慈忠厚之心待之: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一團天真,渾然在抱。即此是虛,即此是道。虛自生神,道自生炁。應(yīng)有不期然而然者。否則,心若不虛,已先無道,而欲虛神之克見,道炁之長存,其可得乎?修身治世,道同一道,理無二理,知治世即知修身,明外因即明內(nèi)理。故以此理喻之,其示學(xué)者至深切矣。學(xué)人用功,當(dāng)謹(jǐn)守真常,善養(yǎng)虛無,則元神元炁,自常來歸。若起一客念,動一客氣,恐不修而道不得,愈修而道愈遠矣。學(xué)者慎之戒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6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四十八章 下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五十章 相關(guān)文章 白玉蟾點注《道德寶章》二十一 虛心章第二十一孔德之容(大無不包)惟道是從(細無不入)道之為物○惟恍惟惚(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惚兮恍兮(即心即道)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即道即心)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心與道合)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心無所始亦無所終)其名不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閱眾甫(萬物之 2024-11-08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復(fù)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金丹一物,豈有它哉?只是先天一元真氣,古人喻為真鉛、為金花、為白雪、為白虎初弦之氣——種種喻名,總不外乾坤交媾之后,乾失一陽而落于坤宮,坤得此 2024-11-14 陳致虛《道德經(jīng)轉(zhuǎn)語》四十八 為學(xué)日益章第四十八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有為之道須落著,無為之道要著落。莫向人前認(rèn)色聲,認(rèn)色認(rèn)聲已誤卻。 2024-11-12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八十一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重復(fù)。愛生安土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不遷 。雖有甲兵 ,無所陳 2024-12-20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經(jīng)》七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天地不自生者 ,人本不知,天地自生不生,但見風(fēng)雨霜露益於世人,亙古至今不息,未見天有自生者,故設(shè)詞以訓(xùn)后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 2024-11-05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識 ,故強為之容 2024-12-18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也 ,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zé)o以寧 ,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稱孤 、寡、不穀 。此非以賤為本邪 ?非乎?故至譽無譽 。 2024-12-23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希言自然。希,少也。多言數(shù)窮,少言合道,故曰自然。道則非無非有, 2024-12-27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四十一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上士聞之,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忘;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直者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钡离[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天地未有之先,原是虛虛無無,鴻 2024-11-14 道德經(jīng)注解熱門文章 100+ 更多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xué)習(xí)方式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div> 道家大成凈土法免費學(xué)習(xí) 、二十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九、二十章 、十八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七、十八章 Copyright ? 2023-2024 大道家園 版權(quán)所有 身體不適時請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勿延誤!站內(nèi)信息時效及準(zhǔn)確性不足!部分文章及資料為作者提供或網(wǎng)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xué)習(xí)和研究使用,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備案號: 陜ICP備2022010374號-1 聯(lián)系方式:douchuanxin@foxmail.com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19702000398號 網(wǎng)站地圖
上好善則民莫敢不從。其感應(yīng)之機 ,自有如此之不爽者 。圣人又于百姓之信者 ,欽之仰之;于百姓之不信者 ,亦無不愛之慕之 。是信與不信,圣人俱以一誠不二包涵之 。自使信者怡然理順 ,而彌深于有信矣;不信者亦奮然興起 ,而易不信以從信矣 。斯為“德信”矣。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其施報之理 ,不誠有如此之至神哉?民德歸厚 ,又何疑乎 ?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圣人以一心觀眾心 ,一理協(xié)萬理。天下雖大 ,納之以誠 ;百姓雖繁,括之以義。縱賢奸忠偽,萬有不齊,而圣人大公無我,一視同仁。開誠布公,推心置腹,渾天下為一理,自有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其過化存神之妙,豈若后世勸孝勸忠,示禮示義,所能幾。蓋視天下為一家,合中國為一人,其仁慈在抱,渾然與百姓為一如此。故百姓服德懷仁,無不愛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仰之同師保。凡系耳之所聞,目之所見,恒視圣人之聲容以為衡,此外有所不知。故曰:“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之望圣人如此,圣人亦豈有他哉?惟御眾以寬,使眾以慈,如父母之于孩子:賢否智愚 ,愛之惟一 ;提攜保護,將之以誠 。如此而天下有不化者 ,未之有也。無為之治如此 。以視夫言教法治者,相距不啻天淵矣。經(jīng)中“圣人”喻心,“天下”喻身。圣人之修身,不外元神元炁。然人有元神,即有凡神;有元炁,即有凡氣。下手之初,豈能不起他念,不動凡息。惟知道者養(yǎng)之既久,自有元神出現(xiàn)。我以平心待之,即他念未除,我亦以平心待之。如此元神有不見者,未之有也。元神既生,修道有主,又當(dāng)靜守丹田,調(diào)養(yǎng)元炁。我于此時,于元炁之自動,當(dāng)以和氣處之,即凡氣之未停,亦當(dāng)以和氣待之。如此而元炁有不生者,亦無之也。須知元神為凡神遮蔽,如明鏡為塵垢久封,不急磨洗,豈能遽明?元炁被凡氣汩沒,猶白衣為油污所染,不善瀚濯,焉得還原?于此而生一躁心、動一惡念,是欲尋元神以為體,而識神反增其勢。欲求見性,不亦難乎?是欲得元炁以為主,而凡氣愈覺其盛。欲求復(fù)命,豈易事哉?惟圣人之治天下,不論善惡誠偽,一以仁慈忠厚之心待之: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一團天真,渾然在抱。即此是虛,即此是道。虛自生神,道自生炁。應(yīng)有不期然而然者。否則,心若不虛,已先無道,而欲虛神之克見,道炁之長存,其可得乎?修身治世,道同一道,理無二理,知治世即知修身,明外因即明內(nèi)理。故以此理喻之,其示學(xué)者至深切矣。學(xué)人用功,當(dāng)謹(jǐn)守真常,善養(yǎng)虛無,則元神元炁,自常來歸。若起一客念,動一客氣,恐不修而道不得,愈修而道愈遠矣。學(xué)者慎之戒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6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四十八章 下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五十章 相關(guān)文章 白玉蟾點注《道德寶章》二十一 虛心章第二十一孔德之容(大無不包)惟道是從(細無不入)道之為物○惟恍惟惚(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惚兮恍兮(即心即道)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即道即心)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心與道合)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心無所始亦無所終)其名不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閱眾甫(萬物之 2024-11-08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復(fù)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金丹一物,豈有它哉?只是先天一元真氣,古人喻為真鉛、為金花、為白雪、為白虎初弦之氣——種種喻名,總不外乾坤交媾之后,乾失一陽而落于坤宮,坤得此 2024-11-14 陳致虛《道德經(jīng)轉(zhuǎn)語》四十八 為學(xué)日益章第四十八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有為之道須落著,無為之道要著落。莫向人前認(rèn)色聲,認(rèn)色認(rèn)聲已誤卻。 2024-11-12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八十一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重復(fù)。愛生安土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不遷 。雖有甲兵 ,無所陳 2024-12-20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經(jīng)》七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天地不自生者 ,人本不知,天地自生不生,但見風(fēng)雨霜露益於世人,亙古至今不息,未見天有自生者,故設(shè)詞以訓(xùn)后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 2024-11-05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識 ,故強為之容 2024-12-18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也 ,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zé)o以寧 ,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稱孤 、寡、不穀 。此非以賤為本邪 ?非乎?故至譽無譽 。 2024-12-23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希言自然。希,少也。多言數(shù)窮,少言合道,故曰自然。道則非無非有, 2024-12-27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四十一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上士聞之,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忘;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直者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钡离[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天地未有之先,原是虛虛無無,鴻 2024-11-14 道德經(jīng)注解熱門文章 100+ 更多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xué)習(xí)方式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div> 道家大成凈土法免費學(xué)習(xí) 、二十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九、二十章 、十八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七、十八章 Copyright ? 2023-2024 大道家園 版權(quán)所有 身體不適時請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勿延誤!站內(nèi)信息時效及準(zhǔn)確性不足!部分文章及資料為作者提供或網(wǎng)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xué)習(xí)和研究使用,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備案號: 陜ICP備2022010374號-1 聯(lián)系方式:douchuanxin@foxmail.com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19702000398號 網(wǎng)站地圖
自使信者怡然理順 ,而彌深于有信矣;不信者亦奮然興起 ,而易不信以從信矣 。斯為“德信”矣。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其施報之理 ,不誠有如此之至神哉?民德歸厚 ,又何疑乎 ?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圣人以一心觀眾心 ,一理協(xié)萬理。天下雖大 ,納之以誠 ;百姓雖繁,括之以義。縱賢奸忠偽,萬有不齊,而圣人大公無我,一視同仁。開誠布公,推心置腹,渾天下為一理,自有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其過化存神之妙,豈若后世勸孝勸忠,示禮示義,所能幾。蓋視天下為一家,合中國為一人,其仁慈在抱,渾然與百姓為一如此。故百姓服德懷仁,無不愛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仰之同師保。凡系耳之所聞,目之所見,恒視圣人之聲容以為衡,此外有所不知。故曰:“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之望圣人如此,圣人亦豈有他哉?惟御眾以寬,使眾以慈,如父母之于孩子:賢否智愚 ,愛之惟一 ;提攜保護,將之以誠 。如此而天下有不化者 ,未之有也。無為之治如此 。以視夫言教法治者,相距不啻天淵矣。經(jīng)中“圣人”喻心,“天下”喻身。圣人之修身,不外元神元炁。然人有元神,即有凡神;有元炁,即有凡氣。下手之初,豈能不起他念,不動凡息。惟知道者養(yǎng)之既久,自有元神出現(xiàn)。我以平心待之,即他念未除,我亦以平心待之。如此元神有不見者,未之有也。元神既生,修道有主,又當(dāng)靜守丹田,調(diào)養(yǎng)元炁。我于此時,于元炁之自動,當(dāng)以和氣處之,即凡氣之未停,亦當(dāng)以和氣待之。如此而元炁有不生者,亦無之也。須知元神為凡神遮蔽,如明鏡為塵垢久封,不急磨洗,豈能遽明?元炁被凡氣汩沒,猶白衣為油污所染,不善瀚濯,焉得還原?于此而生一躁心、動一惡念,是欲尋元神以為體,而識神反增其勢。欲求見性,不亦難乎?是欲得元炁以為主,而凡氣愈覺其盛。欲求復(fù)命,豈易事哉?惟圣人之治天下,不論善惡誠偽,一以仁慈忠厚之心待之: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一團天真,渾然在抱。即此是虛,即此是道。虛自生神,道自生炁。應(yīng)有不期然而然者。否則,心若不虛,已先無道,而欲虛神之克見,道炁之長存,其可得乎?修身治世,道同一道,理無二理,知治世即知修身,明外因即明內(nèi)理。故以此理喻之,其示學(xué)者至深切矣。學(xué)人用功,當(dāng)謹(jǐn)守真常,善養(yǎng)虛無,則元神元炁,自常來歸。若起一客念,動一客氣,恐不修而道不得,愈修而道愈遠矣。學(xué)者慎之戒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6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四十八章 下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五十章 相關(guān)文章 白玉蟾點注《道德寶章》二十一 虛心章第二十一孔德之容(大無不包)惟道是從(細無不入)道之為物○惟恍惟惚(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惚兮恍兮(即心即道)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即道即心)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心與道合)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心無所始亦無所終)其名不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閱眾甫(萬物之 2024-11-08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復(fù)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金丹一物,豈有它哉?只是先天一元真氣,古人喻為真鉛、為金花、為白雪、為白虎初弦之氣——種種喻名,總不外乾坤交媾之后,乾失一陽而落于坤宮,坤得此 2024-11-14 陳致虛《道德經(jīng)轉(zhuǎn)語》四十八 為學(xué)日益章第四十八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有為之道須落著,無為之道要著落。莫向人前認(rèn)色聲,認(rèn)色認(rèn)聲已誤卻。 2024-11-12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八十一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重復(fù)。愛生安土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不遷 。雖有甲兵 ,無所陳 2024-12-20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經(jīng)》七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天地不自生者 ,人本不知,天地自生不生,但見風(fēng)雨霜露益於世人,亙古至今不息,未見天有自生者,故設(shè)詞以訓(xùn)后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 2024-11-05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識 ,故強為之容 2024-12-18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也 ,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zé)o以寧 ,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稱孤 、寡、不穀 。此非以賤為本邪 ?非乎?故至譽無譽 。 2024-12-23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希言自然。希,少也。多言數(shù)窮,少言合道,故曰自然。道則非無非有, 2024-12-27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四十一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上士聞之,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忘;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直者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钡离[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天地未有之先,原是虛虛無無,鴻 2024-11-14 道德經(jīng)注解熱門文章 100+ 更多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xué)習(xí)方式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div> 道家大成凈土法免費學(xué)習(xí) 、二十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九、二十章 、十八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七、十八章 Copyright ? 2023-2024 大道家園 版權(quán)所有 身體不適時請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勿延誤!站內(nèi)信息時效及準(zhǔn)確性不足!部分文章及資料為作者提供或網(wǎng)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xué)習(xí)和研究使用,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備案號: 陜ICP備2022010374號-1 聯(lián)系方式:douchuanxin@foxmail.com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19702000398號 網(wǎng)站地圖
天下雖大 ,納之以誠 ;百姓雖繁,括之以義。縱賢奸忠偽,萬有不齊,而圣人大公無我,一視同仁。開誠布公,推心置腹,渾天下為一理,自有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其過化存神之妙,豈若后世勸孝勸忠,示禮示義,所能幾。蓋視天下為一家,合中國為一人,其仁慈在抱,渾然與百姓為一如此。故百姓服德懷仁,無不愛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仰之同師保。凡系耳之所聞,目之所見,恒視圣人之聲容以為衡,此外有所不知。故曰:“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之望圣人如此,圣人亦豈有他哉?惟御眾以寬,使眾以慈,如父母之于孩子:賢否智愚 ,愛之惟一 ;提攜保護,將之以誠 。如此而天下有不化者 ,未之有也。無為之治如此 。以視夫言教法治者,相距不啻天淵矣。經(jīng)中“圣人”喻心,“天下”喻身。圣人之修身,不外元神元炁。然人有元神,即有凡神;有元炁,即有凡氣。下手之初,豈能不起他念,不動凡息。惟知道者養(yǎng)之既久,自有元神出現(xiàn)。我以平心待之,即他念未除,我亦以平心待之。如此元神有不見者,未之有也。元神既生,修道有主,又當(dāng)靜守丹田,調(diào)養(yǎng)元炁。我于此時,于元炁之自動,當(dāng)以和氣處之,即凡氣之未停,亦當(dāng)以和氣待之。如此而元炁有不生者,亦無之也。須知元神為凡神遮蔽,如明鏡為塵垢久封,不急磨洗,豈能遽明?元炁被凡氣汩沒,猶白衣為油污所染,不善瀚濯,焉得還原?于此而生一躁心、動一惡念,是欲尋元神以為體,而識神反增其勢。欲求見性,不亦難乎?是欲得元炁以為主,而凡氣愈覺其盛。欲求復(fù)命,豈易事哉?惟圣人之治天下,不論善惡誠偽,一以仁慈忠厚之心待之: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一團天真,渾然在抱。即此是虛,即此是道。虛自生神,道自生炁。應(yīng)有不期然而然者。否則,心若不虛,已先無道,而欲虛神之克見,道炁之長存,其可得乎?修身治世,道同一道,理無二理,知治世即知修身,明外因即明內(nèi)理。故以此理喻之,其示學(xué)者至深切矣。學(xué)人用功,當(dāng)謹(jǐn)守真常,善養(yǎng)虛無,則元神元炁,自常來歸。若起一客念,動一客氣,恐不修而道不得,愈修而道愈遠矣。學(xué)者慎之戒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6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四十八章 下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五十章 相關(guān)文章 白玉蟾點注《道德寶章》二十一 虛心章第二十一孔德之容(大無不包)惟道是從(細無不入)道之為物○惟恍惟惚(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惚兮恍兮(即心即道)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即道即心)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心與道合)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心無所始亦無所終)其名不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閱眾甫(萬物之 2024-11-08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復(fù)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金丹一物,豈有它哉?只是先天一元真氣,古人喻為真鉛、為金花、為白雪、為白虎初弦之氣——種種喻名,總不外乾坤交媾之后,乾失一陽而落于坤宮,坤得此 2024-11-14 陳致虛《道德經(jīng)轉(zhuǎn)語》四十八 為學(xué)日益章第四十八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有為之道須落著,無為之道要著落。莫向人前認(rèn)色聲,認(rèn)色認(rèn)聲已誤卻。 2024-11-12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八十一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重復(fù)。愛生安土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不遷 。雖有甲兵 ,無所陳 2024-12-20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經(jīng)》七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天地不自生者 ,人本不知,天地自生不生,但見風(fēng)雨霜露益於世人,亙古至今不息,未見天有自生者,故設(shè)詞以訓(xùn)后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 2024-11-05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識 ,故強為之容 2024-12-18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也 ,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zé)o以寧 ,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稱孤 、寡、不穀 。此非以賤為本邪 ?非乎?故至譽無譽 。 2024-12-23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希言自然。希,少也。多言數(shù)窮,少言合道,故曰自然。道則非無非有, 2024-12-27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四十一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上士聞之,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忘;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直者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钡离[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天地未有之先,原是虛虛無無,鴻 2024-11-14 道德經(jīng)注解熱門文章 100+ 更多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xué)習(xí)方式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div> 道家大成凈土法免費學(xué)習(xí) 、二十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九、二十章 、十八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七、十八章 Copyright ? 2023-2024 大道家園 版權(quán)所有 身體不適時請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勿延誤!站內(nèi)信息時效及準(zhǔn)確性不足!部分文章及資料為作者提供或網(wǎng)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xué)習(xí)和研究使用,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備案號: 陜ICP備2022010374號-1 聯(lián)系方式:douchuanxin@foxmail.com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19702000398號 網(wǎng)站地圖
蓋視天下為一家,合中國為一人,其仁慈在抱,渾然與百姓為一如此。故百姓服德懷仁,無不愛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仰之同師保。凡系耳之所聞,目之所見,恒視圣人之聲容以為衡,此外有所不知。
故曰:“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之望圣人如此,圣人亦豈有他哉?惟御眾以寬,使眾以慈,如父母之于孩子:賢否智愚 ,愛之惟一 ;提攜保護,將之以誠 。如此而天下有不化者 ,未之有也。無為之治如此 。以視夫言教法治者,相距不啻天淵矣。經(jīng)中“圣人”喻心,“天下”喻身。圣人之修身,不外元神元炁。然人有元神,即有凡神;有元炁,即有凡氣。下手之初,豈能不起他念,不動凡息。惟知道者養(yǎng)之既久,自有元神出現(xiàn)。我以平心待之,即他念未除,我亦以平心待之。如此元神有不見者,未之有也。元神既生,修道有主,又當(dāng)靜守丹田,調(diào)養(yǎng)元炁。我于此時,于元炁之自動,當(dāng)以和氣處之,即凡氣之未停,亦當(dāng)以和氣待之。如此而元炁有不生者,亦無之也。須知元神為凡神遮蔽,如明鏡為塵垢久封,不急磨洗,豈能遽明?元炁被凡氣汩沒,猶白衣為油污所染,不善瀚濯,焉得還原?于此而生一躁心、動一惡念,是欲尋元神以為體,而識神反增其勢。欲求見性,不亦難乎?是欲得元炁以為主,而凡氣愈覺其盛。欲求復(fù)命,豈易事哉?惟圣人之治天下,不論善惡誠偽,一以仁慈忠厚之心待之: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一團天真,渾然在抱。即此是虛,即此是道。虛自生神,道自生炁。應(yīng)有不期然而然者。否則,心若不虛,已先無道,而欲虛神之克見,道炁之長存,其可得乎?修身治世,道同一道,理無二理,知治世即知修身,明外因即明內(nèi)理。故以此理喻之,其示學(xué)者至深切矣。學(xué)人用功,當(dāng)謹(jǐn)守真常,善養(yǎng)虛無,則元神元炁,自常來歸。若起一客念,動一客氣,恐不修而道不得,愈修而道愈遠矣。學(xué)者慎之戒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6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四十八章 下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五十章 相關(guān)文章 白玉蟾點注《道德寶章》二十一 虛心章第二十一孔德之容(大無不包)惟道是從(細無不入)道之為物○惟恍惟惚(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惚兮恍兮(即心即道)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即道即心)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心與道合)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心無所始亦無所終)其名不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閱眾甫(萬物之 2024-11-08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復(fù)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金丹一物,豈有它哉?只是先天一元真氣,古人喻為真鉛、為金花、為白雪、為白虎初弦之氣——種種喻名,總不外乾坤交媾之后,乾失一陽而落于坤宮,坤得此 2024-11-14 陳致虛《道德經(jīng)轉(zhuǎn)語》四十八 為學(xué)日益章第四十八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有為之道須落著,無為之道要著落。莫向人前認(rèn)色聲,認(rèn)色認(rèn)聲已誤卻。 2024-11-12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八十一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重復(fù)。愛生安土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不遷 。雖有甲兵 ,無所陳 2024-12-20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經(jīng)》七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天地不自生者 ,人本不知,天地自生不生,但見風(fēng)雨霜露益於世人,亙古至今不息,未見天有自生者,故設(shè)詞以訓(xùn)后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 2024-11-05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識 ,故強為之容 2024-12-18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也 ,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zé)o以寧 ,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稱孤 、寡、不穀 。此非以賤為本邪 ?非乎?故至譽無譽 。 2024-12-23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希言自然。希,少也。多言數(shù)窮,少言合道,故曰自然。道則非無非有, 2024-12-27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四十一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上士聞之,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忘;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直者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钡离[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天地未有之先,原是虛虛無無,鴻 2024-11-14 道德經(jīng)注解熱門文章 100+ 更多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xué)習(xí)方式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div> 道家大成凈土法免費學(xué)習(xí) 、二十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九、二十章 、十八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七、十八章 Copyright ? 2023-2024 大道家園 版權(quán)所有 身體不適時請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勿延誤!站內(nèi)信息時效及準(zhǔn)確性不足!部分文章及資料為作者提供或網(wǎng)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xué)習(xí)和研究使用,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備案號: 陜ICP備2022010374號-1 聯(lián)系方式:douchuanxin@foxmail.com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19702000398號 網(wǎng)站地圖
經(jīng)中“圣人”喻心,“天下”喻身。圣人之修身,不外元神元炁。然人有元神,即有凡神;有元炁,即有凡氣。下手之初,豈能不起他念,不動凡息。惟知道者養(yǎng)之既久,自有元神出現(xiàn)。我以平心待之,即他念未除,我亦以平心待之。如此元神有不見者,未之有也。
元神既生,修道有主,又當(dāng)靜守丹田,調(diào)養(yǎng)元炁。我于此時,于元炁之自動,當(dāng)以和氣處之,即凡氣之未停,亦當(dāng)以和氣待之。如此而元炁有不生者,亦無之也。須知元神為凡神遮蔽,如明鏡為塵垢久封,不急磨洗,豈能遽明?
元炁被凡氣汩沒,猶白衣為油污所染,不善瀚濯,焉得還原?于此而生一躁心、動一惡念,是欲尋元神以為體,而識神反增其勢。欲求見性,不亦難乎?是欲得元炁以為主,而凡氣愈覺其盛。欲求復(fù)命,豈易事哉?惟圣人之治天下,不論善惡誠偽,一以仁慈忠厚之心待之: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一團天真,渾然在抱。即此是虛,即此是道。虛自生神,道自生炁。應(yīng)有不期然而然者。否則,心若不虛,已先無道,而欲虛神之克見,道炁之長存,其可得乎?修身治世,道同一道,理無二理,知治世即知修身,明外因即明內(nèi)理。故以此理喻之,其示學(xué)者至深切矣。學(xué)人用功,當(dāng)謹(jǐn)守真常,善養(yǎng)虛無,則元神元炁,自常來歸。若起一客念,動一客氣,恐不修而道不得,愈修而道愈遠矣。學(xué)者慎之戒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6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四十八章 下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五十章 相關(guān)文章 白玉蟾點注《道德寶章》二十一 虛心章第二十一孔德之容(大無不包)惟道是從(細無不入)道之為物○惟恍惟惚(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惚兮恍兮(即心即道)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即道即心)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心與道合)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心無所始亦無所終)其名不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閱眾甫(萬物之 2024-11-08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復(fù)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金丹一物,豈有它哉?只是先天一元真氣,古人喻為真鉛、為金花、為白雪、為白虎初弦之氣——種種喻名,總不外乾坤交媾之后,乾失一陽而落于坤宮,坤得此 2024-11-14 陳致虛《道德經(jīng)轉(zhuǎn)語》四十八 為學(xué)日益章第四十八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有為之道須落著,無為之道要著落。莫向人前認(rèn)色聲,認(rèn)色認(rèn)聲已誤卻。 2024-11-12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八十一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重復(fù)。愛生安土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不遷 。雖有甲兵 ,無所陳 2024-12-20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經(jīng)》七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天地不自生者 ,人本不知,天地自生不生,但見風(fēng)雨霜露益於世人,亙古至今不息,未見天有自生者,故設(shè)詞以訓(xùn)后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 2024-11-05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識 ,故強為之容 2024-12-18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也 ,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zé)o以寧 ,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稱孤 、寡、不穀 。此非以賤為本邪 ?非乎?故至譽無譽 。 2024-12-23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希言自然。希,少也。多言數(shù)窮,少言合道,故曰自然。道則非無非有, 2024-12-27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四十一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上士聞之,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忘;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直者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钡离[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天地未有之先,原是虛虛無無,鴻 2024-11-14 道德經(jīng)注解熱門文章 100+ 更多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xué)習(xí)方式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div> 道家大成凈土法免費學(xué)習(xí) 、二十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九、二十章 、十八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七、十八章 Copyright ? 2023-2024 大道家園 版權(quán)所有 身體不適時請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勿延誤!站內(nèi)信息時效及準(zhǔn)確性不足!部分文章及資料為作者提供或網(wǎng)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xué)習(xí)和研究使用,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備案號: 陜ICP備2022010374號-1 聯(lián)系方式:douchuanxin@foxmail.com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19702000398號 網(wǎng)站地圖
惟圣人之治天下,不論善惡誠偽,一以仁慈忠厚之心待之: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一團天真,渾然在抱。即此是虛,即此是道。虛自生神,道自生炁。應(yīng)有不期然而然者。否則,心若不虛,已先無道,而欲虛神之克見,道炁之長存,其可得乎?
修身治世,道同一道,理無二理,知治世即知修身,明外因即明內(nèi)理。故以此理喻之,其示學(xué)者至深切矣。學(xué)人用功,當(dāng)謹(jǐn)守真常,善養(yǎng)虛無,則元神元炁,自常來歸。若起一客念,動一客氣,恐不修而道不得,愈修而道愈遠矣。學(xué)者慎之戒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6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四十八章 下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五十章 相關(guān)文章 白玉蟾點注《道德寶章》二十一 虛心章第二十一孔德之容(大無不包)惟道是從(細無不入)道之為物○惟恍惟惚(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惚兮恍兮(即心即道)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即道即心)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心與道合)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心無所始亦無所終)其名不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閱眾甫(萬物之 2024-11-08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復(fù)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金丹一物,豈有它哉?只是先天一元真氣,古人喻為真鉛、為金花、為白雪、為白虎初弦之氣——種種喻名,總不外乾坤交媾之后,乾失一陽而落于坤宮,坤得此 2024-11-14 陳致虛《道德經(jīng)轉(zhuǎn)語》四十八 為學(xué)日益章第四十八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有為之道須落著,無為之道要著落。莫向人前認(rèn)色聲,認(rèn)色認(rèn)聲已誤卻。 2024-11-12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八十一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重復(fù)。愛生安土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不遷 。雖有甲兵 ,無所陳 2024-12-20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經(jīng)》七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天地不自生者 ,人本不知,天地自生不生,但見風(fēng)雨霜露益於世人,亙古至今不息,未見天有自生者,故設(shè)詞以訓(xùn)后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 2024-11-05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識 ,故強為之容 2024-12-18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也 ,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zé)o以寧 ,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稱孤 、寡、不穀 。此非以賤為本邪 ?非乎?故至譽無譽 。 2024-12-23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希言自然。希,少也。多言數(shù)窮,少言合道,故曰自然。道則非無非有, 2024-12-27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四十一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上士聞之,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忘;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直者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钡离[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天地未有之先,原是虛虛無無,鴻 2024-11-14 道德經(jīng)注解熱門文章 100+ 更多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xué)習(xí)方式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div> 道家大成凈土法免費學(xué)習(xí) 、二十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九、二十章 、十八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七、十八章 Copyright ? 2023-2024 大道家園 版權(quán)所有 身體不適時請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勿延誤!站內(nèi)信息時效及準(zhǔn)確性不足!部分文章及資料為作者提供或網(wǎng)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xué)習(xí)和研究使用,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備案號: 陜ICP備2022010374號-1 聯(lián)系方式:douchuanxin@foxmail.com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19702000398號 網(wǎng)站地圖
學(xué)人用功,當(dāng)謹(jǐn)守真常,善養(yǎng)虛無,則元神元炁,自常來歸。若起一客念,動一客氣,恐不修而道不得,愈修而道愈遠矣。學(xué)者慎之戒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6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四十八章 下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五十章 相關(guān)文章 白玉蟾點注《道德寶章》二十一 虛心章第二十一孔德之容(大無不包)惟道是從(細無不入)道之為物○惟恍惟惚(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惚兮恍兮(即心即道)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即道即心)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心與道合)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心無所始亦無所終)其名不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閱眾甫(萬物之 2024-11-08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復(fù)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金丹一物,豈有它哉?只是先天一元真氣,古人喻為真鉛、為金花、為白雪、為白虎初弦之氣——種種喻名,總不外乾坤交媾之后,乾失一陽而落于坤宮,坤得此 2024-11-14 陳致虛《道德經(jīng)轉(zhuǎn)語》四十八 為學(xué)日益章第四十八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有為之道須落著,無為之道要著落。莫向人前認(rèn)色聲,認(rèn)色認(rèn)聲已誤卻。 2024-11-12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八十一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重復(fù)。愛生安土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不遷 。雖有甲兵 ,無所陳 2024-12-20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經(jīng)》七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天地不自生者 ,人本不知,天地自生不生,但見風(fēng)雨霜露益於世人,亙古至今不息,未見天有自生者,故設(shè)詞以訓(xùn)后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 2024-11-05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識 ,故強為之容 2024-12-18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也 ,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zé)o以寧 ,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稱孤 、寡、不穀 。此非以賤為本邪 ?非乎?故至譽無譽 。 2024-12-23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希言自然。希,少也。多言數(shù)窮,少言合道,故曰自然。道則非無非有, 2024-12-27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四十一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上士聞之,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忘;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直者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钡离[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天地未有之先,原是虛虛無無,鴻 2024-11-14 道德經(jīng)注解熱門文章 100+ 更多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xué)習(xí)方式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div> 道家大成凈土法免費學(xué)習(xí) 、二十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九、二十章 、十八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七、十八章 Copyright ? 2023-2024 大道家園 版權(quán)所有 身體不適時請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勿延誤!站內(nèi)信息時效及準(zhǔn)確性不足!部分文章及資料為作者提供或網(wǎng)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xué)習(xí)和研究使用,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備案號: 陜ICP備2022010374號-1 聯(lián)系方式:douchuanxin@foxmail.com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19702000398號 網(wǎng)站地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6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四十八章 下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五十章 相關(guān)文章 白玉蟾點注《道德寶章》二十一 虛心章第二十一孔德之容(大無不包)惟道是從(細無不入)道之為物○惟恍惟惚(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惚兮恍兮(即心即道)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即道即心)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心與道合)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心無所始亦無所終)其名不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閱眾甫(萬物之 2024-11-08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復(fù)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金丹一物,豈有它哉?只是先天一元真氣,古人喻為真鉛、為金花、為白雪、為白虎初弦之氣——種種喻名,總不外乾坤交媾之后,乾失一陽而落于坤宮,坤得此 2024-11-14 陳致虛《道德經(jīng)轉(zhuǎn)語》四十八 為學(xué)日益章第四十八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有為之道須落著,無為之道要著落。莫向人前認(rèn)色聲,認(rèn)色認(rèn)聲已誤卻。 2024-11-12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八十一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重復(fù)。愛生安土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不遷 。雖有甲兵 ,無所陳 2024-12-20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經(jīng)》七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天地不自生者 ,人本不知,天地自生不生,但見風(fēng)雨霜露益於世人,亙古至今不息,未見天有自生者,故設(shè)詞以訓(xùn)后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 2024-11-05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識 ,故強為之容 2024-12-18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也 ,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zé)o以寧 ,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稱孤 、寡、不穀 。此非以賤為本邪 ?非乎?故至譽無譽 。 2024-12-23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希言自然。希,少也。多言數(shù)窮,少言合道,故曰自然。道則非無非有, 2024-12-27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四十一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上士聞之,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忘;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直者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钡离[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天地未有之先,原是虛虛無無,鴻 2024-11-14 道德經(jīng)注解熱門文章 100+ 更多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xué)習(xí)方式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div> 道家大成凈土法免費學(xué)習(xí) 、二十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九、二十章 、十八章" onerror="nofind(this)">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十七、十八章 Copyright ? 2023-2024 大道家園 版權(quán)所有 身體不適時請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勿延誤!站內(nèi)信息時效及準(zhǔn)確性不足!部分文章及資料為作者提供或網(wǎng)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xué)習(xí)和研究使用,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備案號: 陜ICP備2022010374號-1 聯(lián)系方式:douchuanxin@foxmail.com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19702000398號 網(wǎng)站地圖
上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四十八章
下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五十章
Copyright ? 2023-2024 大道家園 版權(quán)所有 身體不適時請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勿延誤
備案號: 陜ICP備2022010374號-1 聯(lián)系方式:douchuanxin@foxmail.com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19702000398號
網(wǎng)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