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大者宜下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牝常以靜取牡,以靜為下。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夫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
黃元吉祖師講義
太上言修道煉丹之學(xué),皆當(dāng)以柔為主,以靜為要。雖曰柔懦無用,孤寂難成,而打坐之初,要必動從靜出,剛自柔生,方是真正大道。
喻曰“大國者下流”,言水有上有下,上之水必流于下而后已。如大國自謙自抑,毫無滿假之思,必為天下所景仰,猶下流之地,為萬派所歸,其勢有必然者。故曰:“天下之交。”夫天下交歸,以其能自下也。自下則其氣最柔也,非至剛也。彼物之至剛者,孰為過于牡乎?物之至柔也,孰有過于牝乎?牡為陽為剛,牝?yàn)殛帪槿帷?/strong>宜乎陽剛之牡,當(dāng)勝陰柔之牝矣。顧何牝常勝牡耶?夫亦曰牝之能靜焉耳。
古云靜以制動,其言不爽,亦同下之承上,其勢必然。何況撫茲大國者,卑以自牧,虛以下人,而萬國有不來享、來王者乎?是以下為高之基,靜又為下之本也。
古今來或大國以下小國,如成湯下葛伯,卒取葛之地而撫而有之是也。或小國以下大國,如勾踐下吳王,卒取吳之業(yè)兼而有之是也。又或大國不自大而自小,所以取小國如反掌也。亦或小國安于小而事大,所以取大國如拾芥也。
論赫赫大邦,實(shí)為諸國表率,而撫綏有道,懷柔有方,不欲并吞天下,以山河為一統(tǒng),乃欲并蓄小國,以天下為一家,實(shí)非有大過人之德者,不能休休有容也。宜天下歸歸仁,萬方奉命矣。
區(qū)區(qū)蕞爾,同屬分封,藩臣而貢獻(xiàn)頻來,幸趨恐后。不欲高人以取辱,莫保宗社以靈長,惟期事人以自全,幸延蒼生之殘喘,亦非有大過人之智者,不能抑抑自下也。宜人心愛戴,天命來歸矣。
況乎人必有所志而有所欲,今大國欲兼畜人,小國欲入事人,兩者所欲,一仁一智,已各得所欲而不流于人欲之私,足見大小諸邦,名循其理,安其分,而無敢越厥職者焉。
雖然,小者自下,其理固然;彼大者尤宜居下,始見一人之端拱,為天下之依歸。治世如此,治身又何異乎?
“大國”喻元神也,“下流”喻以神光下照丹田,而陰精亦下流入丹田,神火一煅,精化氣矣。此個丹田即元關(guān)也。夫人一身之總持,五氣之期會,三花之凝聚,結(jié)丹成胎,出神入圣,無不于丹田一穴是煉焉。故曰“天下之交”,猶百川眾流之朝宗于海也,煉丹之所在此。
而合藥之道,又貴以柔須為主,故取象于天下之牝。牝柔也,和也,即太上所謂“道”,又曰“專氣致柔”。如此至柔至和,則元精溶溶,可以化氣而生神。且元精在內(nèi),靜攝腎氣于其中,迨神火一煅,精化為氣,于是行逆修之術(shù),運(yùn)顛倒之功,升而上之,餌而服之,送歸土釜以鉛制汞,即以牡制牝,此河車以后之事。
若在守中之始,心本外陽而內(nèi)陰,腎本外陰而內(nèi)陽。以后天身形而論,心之外陽為社,腎之外陰為牝。今自離中虛而為陰,坎中滿而為陽,即《悟真》云“饒它為主我為賓”;又曰“陽本男身女子身,陰雖女體男兒體”,此顛倒乾坤,離反為牡,坎反為牝矣。
修煉之法,務(wù)令心之剛者變?nèi)幔瑒诱邽殪o;腎之柔者化剛,靜者反動。是以離之柔和,溫養(yǎng)坎之陽剛,此即“火中生木液,水里發(fā)金剛。”以心使氣,以性節(jié)情。情不妄動,無非以默以柔,謙和忍下。以煉心性。
故上田美液,流入元海;液又化氣而入丹田。“大國下小國”,即由上田到下田也。“取小國”者,采取丹田金水之氣,逆運(yùn)河車,上轉(zhuǎn)天谷是也。“小國下大國”,又從下田上昆侖是也。取大國者并合昆侖金液,共入黃庭也。我以上田甘液美液。流入下丹田以生氣,則取丹田之氣者,是為大國之自下以取也。
又或丹田之氣,逆上天谷以生液,則吞天谷之氣,是為小國之自下而取也。此即金水上升,鉛氣合髓,精凝氣調(diào),片響間化為甘露神水,流于上腭,滴滴歸源,即液化氣之候也。待氣機(jī)充壯,又運(yùn)河車,送上昆侖,吞腦海髓精,復(fù)降下黃庭,是氣又化液之時也。
然“大國者下流”,以柔以靜,休休有容,誠有大過人之度,此即神化氣而氣化精,予以充滿丹田也。故有欲兼畜人之德,小國亦有內(nèi)朗之智,自知勢力不敵,甘愿入覲奉命,誠有大過人之量。
此即精生氣生神,亦以歸依黃庭也。故有欲入事人之道。兩者所欲,均無外慕,故丹成九轉(zhuǎn),道高九天,永與乾坤并壽焉。其德之交歸為何如哉?修身妙訣,無出于此,得者寶之,勿輕泄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6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六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