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不爭之德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黃元吉祖師講義
士,士師也。士師用兵,原是尚武。《易》曰:“剛中而應(yīng),行險而順,神武而不殺。”是用武而不武,士之善為士者。及大敵交鋒,兩軍對壘,不得不陳師鞠旅,稱干比戈,勢奔山河,聲震雷電。然究其心,士卒無多,而強(qiáng)敵忽然壓境,不難彈琴退中原之寇,和曲解敵國之圍。
所謂不怒而成鐵鉞者是。迨至班師振旅,奏凱言旋,人皆盈廷奏績,而彼獨(dú)遜謝不前——所謂大樹將軍者,可以無愧矣。即或上賞頻加,而反窮常覺赧顏——此善勝敵者所由不爭也。
《書》曰:“汝惟不爭,天下莫與汝?duì)幠堋?,其斯之謂歟?若此者,皆由推陳布公,集思廣益,不自恃其才,善用眾人之才以為才;不自矜其智,善用眾人之智以為智。所謂卑以下人者,此也。倘非察納雅言,咨諏善道,虛懷若谷,謙尊而光。烏有此善戰(zhàn)善勝之能王天下猶反掌耶?
是皆無爭之德,有以服民也。是皆用人之力有以威天下也。是皆下順民心,上合天道,有以服民心也。是皆用人之力有以威天下也。是皆下順民心,上合天道,與天地參而立萬古之人極也。
噫,非圣人至誠盡性,焉能于干戈擾攘之際,隱然寓太平揖讓之風(fēng),用武不武,行怒不怒,相爭不爭如此乎?又況寬以御眾,慮以下人,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天下之士,皆效忠抒悃,而愿赴功趨事,舍生奉命于其間如天道不言四時流行,萬物獻(xiàn)瑞,此所以配天地而立極也。《詩》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莫匪爾極。”微斯人其誰與歸?
此言藥生進(jìn)火,雖有猛烹急練功法,然亦因時為動,順勢而行,用武無武,所以無傾丹倒鼎之患也。
縱氣機(jī)之動,真陽之生,至大至剛,充塞乎兩大,何異戰(zhàn)者之赫然震怒,所向披靡!況采取進(jìn)火,只因其氣之浩然者擴(kuò)充之,非好為強(qiáng)也。故一經(jīng)洗練,而凡骨化為玉骨,凡身化作金身。
所謂取金丹于反掌,猶取天下如拾芥也。
惟其神凝無凝,息調(diào)無調(diào),純?nèi)魏跆?,不雜以人。雖天人交爭,理欲迭起,不得不存理以遏欲,盡人而合天。迨至學(xué)粹功深,義精仁熟,毫無勝私克己、爭功爭能之心——仁者所以無敵于天下也。
若是者,皆由謙和柔順,虛己下人,一聽氣機(jī)之動靜,而與為轉(zhuǎn)移。故丹之成也,有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者焉。何殊善用人者為之下乎?
修煉人道,果能在在安和,時時柔順,欲不用遏而自遏,理不用存而自存,是謂不爭之德也。且以不爭之心,順理以施,隨機(jī)而運(yùn),猶用人之力以成一己之功,是能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也。
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圣人與道合真,正不啻天經(jīng)地緯,而立萬世之人極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6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