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欲噏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奪(有本作“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此章是盜天地之真一,陰鼎陽爐,剛火柔用,自知其密,純粹精微底意思。
“將欲”二字,將盡而未盡時候,未得先天之初,欲深息聚氣,時含太和而噏(同“翕”)之,噏,合聚也,將欲合聚真一,必先張侈于外,張侈定而后噏,保合太和,含弘萬象,混一而成,必先屬身心。
身心定,而后含光內(nèi)照,則真一之炁疆(同“強”),炁充足,然后以和柔之,“將欲弱之”,必先待噏而強之之后,然后充滿,方才以和制之,使其純一不雜,含太和柔之,是二、八月之候也,卯、酉之時也,無寒無暑,充和一炁,謂之弱也,得之矣。
從有中而返無,欲廢之矣。將欲廢之先,必先興起于中,充滿四處,而后以和廢之。廢底是有質(zhì)無形之物,不但要煉去有形底,連是質(zhì)底(的)要盡煉去之,而成光,炫灼于內(nèi),恐光散去,而欲奪之,必先興之以和。將欲奪之之先,以和而合天之化機,噏而聚合于一處,從中起于上,從上見于空,如魚潛于淵一般,溫溫一性,包裹命根,虛見天心,謂之“魚不可脫于淵”。
“國之利器”,是疆(強)也;國之利氣,是明也;國之利器,是剛也;國之利氣,是微也。明明能以柔制剛,微則能以弱制疆。不明不微,為國之器;明也微也,為國之氣。剛疆故多利,利則有害于身;柔弱亦多利,利則有益于己。剛疆之利,不公多害;柔弱之利,和平多益。
只自知也,自明也,入于玄,知不知為知,明不明為明。己之不知不明,安能示與人,入于湛寂,合于真靜?如此之微,如此之妙,玄之又玄,可以示人乎?故不可以示人。翕xī合,聚,和順:翕動。翕張(一合一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7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呂祖《道德經(jīng)》釋義第三十五章
下一篇: 呂祖《道德經(jīng)》釋義第三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