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虛極章第十六》
1 致虛極,
2 河曰:得道之人,損情去欲,五內(nèi)清靜,至于虛極。
3 守靜篤。
4 明皇曰:虛極者,妙本也。言人受生,皆稟虛極妙本,及形有受納,則妙本離散。今欲令虛極妙本必致于身,當(dāng)須絕棄塵境染滯,守此雌靜篤厚,則虛極之道自致于身矣。○河曰:守清靜,行篤厚。○弼曰:言致虛,物之極篤,守靜,物之真正也。○秀曰:致虛欲極,守靜欲篤,欲觀物理者,鈴先致一也。學(xué)者之事,實則妨道,動則達性故爾。
5 萬物并作,
6 河曰:作,生也。萬物并生也。○弼曰:動作生長?!痣勗唬喝f物由虛靜出生,還歸于虛靜,春生秋死之變可見矣。
7 吾以觀其復(fù)。
8 明皇曰:老君云:何以知守雌靜則能致虛極乎?但觀萬物動作云為,及其歸復(fù),常在于靜,故知爾。○河曰:言吾以觀見萬物,無不皆歸其本也,人當(dāng)念重本也?!疱鲈唬阂蕴撿o觀其反復(fù),凡有起于虛,動起于靜,故萬物雖并動作,卒復(fù)歸于虛靜,是物之極篤也?!痣勗唬禾撿o則明,明則見理,見理非以有為,將觀復(fù)性之情也。
9 夫物蕓蕓,
10 河曰:蕓蕓者,華葉盛。
11 各復(fù)歸其根。
12 明皇曰:又云所以萬物歸復(fù),常在于靜者,為華葉蕓蕓,生性皆歸復(fù)其根,故本有作蕓蕓者,蕓蕓,動作也。言夫物蕓蕓動作者,及其歸復(fù),皆在根本爾。○河曰:言萬物無不枯落,各復(fù)反其根而更生也?!疱鲈唬焊鞣雌渌家??!痣勗唬簭?fù)?復(fù)性起用,復(fù)還性根,動植雖殊,理歸一致。
13 歸根曰靜,
14 河曰:浮謂根也,根安靜柔弱,謙卑處下,故不復(fù)死也。
15 靜曰復(fù)命。
16 明皇曰:華葉蕓蕓者,生性歸根,則靜止矣。人能歸根至靜,可謂復(fù)所稟之性命。○河曰:言安靜者,是為復(fù)還性命,使不死也?!痣勗唬河猩招裕苑A于命,命者在生之先,道之全體也,《易》曰: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觀復(fù),窮理也,歸根,盡性也,復(fù)命,至于命也,至于命極矣,而不離于性也。
17 復(fù)命日常,
18 河曰:復(fù)命使不死,乃道之所常行也。○弼曰:歸根則靜,故曰靜。靜則復(fù)命,故曰復(fù)命也。復(fù)命則得性命之常,故曰常也?!痣勗唬撼錾鷦t入有,入有則系數(shù),然則密移之變,頃刻不停,唯復(fù)命則湛然常寂,物莫能遷矣。
19 知常曰明。
20 明皇曰:守靜復(fù)命,可謂有常。知守常者,更益明了。○河曰:能知道之所常極,則為明?!痣勗唬核浅?,則非真知也。圣人所貴夫明者,自見而已。
21 不知常,妄作兇。
22 明皇曰:不恒其德,或承祭之羞,失常妄作,窮兇必矣。○河曰:不知道之所常行,妄作巧詐則失神明,故兇也。○弼曰:常之為物,不偏不彰,無皦昧之狀,溫涼之象,故曰知常日明也。唯此復(fù)乃能包通萬物,無所不容,失此以往,則邪入乎分,則物離分,故日不知常,則妄作兇也?!痣勗唬翰粫谛悦畼O,則種種色相皆以為實,因生妄情,與接為搖,窮萬世而不悟,陰陽之禍,慘孰甚焉。
23 知常容,
24 明皇曰:知守真常,則心境虛靜,如彼空谷,無不含容。○河曰:能知道之所常行,則去情忘欲,無所不包容也。○弼曰:無所不包通也?!痣勗唬褐t達乎無疵,何所不容。
25 容乃公。
26 明皇曰:含容應(yīng)物無心,既無私邪,故為公正。○河曰:無所不包容,則公政無私?!疱鲈唬簾o所不包通,則乃至于蕩然公平也?!痣勗唬簾o物我之殊,何私之有?
27 公乃王,
28 明皇曰:能公正無私者,則為物所歸往。○河曰:公政無私,則可以為天下王。○弼曰:蕩然公平,則乃至于無所不周普也?!痣勗唬簝?nèi)公則外王。
29 王乃天。
30 明皇曰:萬物樂推,如天之覆,則與天合德。○河曰:能王德合神明,乃與天通?!疱鲈唬簾o所不周普,則乃至于同乎天也?!痣勗唬和跽撸说乐翗O,極人之道,乃通于天。
31 天乃道,
32 明皇曰:王德如天,乃能行道。○河曰:德與天通,則與道合同也?!疱鲈唬号c天合德,體道大通,則乃至于極虛無也?!痣勗唬阂蛴械滥伺c天伴,伴天乃所以盡道,道則莫知其天乎人乎。
33 道乃久。
34 明皇曰:道行天下,乃可以久享福祚矣。○河曰:與道合同,乃能長久?!疱鲈唬焊F極虛無,得物之常,則乃至于窮極也。○雱曰:所謂常也。
35 歿身不殆。
36 明皇曰:同天行道,則終沒其身,長無危殆之事矣。○河曰:能公能王,通天合道,四者統(tǒng)備,道德弘遠,無殃無咎,乃與天地俱沒,不危殆也。○弼曰:無之為物,水火不能害,金石不能殘,用之于心,則兕虎無所投其爪角,兵弋無所容其鋒刃,何危殆之有乎。○雱曰:天地并生,萬物為一,孰能危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66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彭耜《道德真經(jīng)集注》十五
下一篇: 彭耜《道德真經(jīng)集注》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