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老子》的版本 如果照慣用的王注版本來講,也很有次序,寓意深遠,不可厚非。例如由第一章所標示的道的體和用,“同功而異位”的內(nèi)涵,一直到第九章的“功遂,身退,天之道”為止,似乎井然有條,已告一段落。第十章的內(nèi)容,只是引申修習內(nèi)養(yǎng)的超越現(xiàn)世之道,以及明了“同功而異位”的用世之道的發(fā)揮。 魂魄精神一擔裝 第十章的開始 從第一要點來講,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什么才是“營魄”?“營”和“衛(wèi)”,在我們上古傳統(tǒng)的醫(yī)學,例如歷來所標榜的《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素問》等傳述中,它便是人體生命的兩大關(guān)鍵。“營”,是指人體生命中的血液和養(yǎng)分等作用。“衛(wèi)”,是指人體生命中的本能活動,屬于元氣的功能?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至于“魄”字和“魂”字的連合互用,也屢見于我們上古傳統(tǒng)的神仙方伎諸書。普通合稱,叫它“魂魄”。這兩個字,都是從田從鬼的象形會意字?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以神仙丹道家學說來講,認為生而魄在肉體生命活力中普遍存在。不經(jīng)修煉,不得和魂凝聚為一,死后魄就歸沉于地。因此,魂是鬼影,魄是鬼形。到了宋代的理學家們,一變?yōu)閺垯M渠的理論,便構(gòu)成“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的說法。二氣,是指抽象的陰陽二氣。其實,都從道家的魂魄之說脫胎轉(zhuǎn)變而來。 在《老子》的本章文言中,沒有“營衛(wèi)”的出現(xiàn),卻只有“營魄”的標示。因為“營衛(wèi)”是人體醫(yī)學的范疇,“營魄”便是神仙方伎的濫觴 《老子》的原文在“營魄抱一”之上 思想的紛煩 由這個理論和實際的經(jīng)驗,傳到春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71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南懷瑾《老子他說》第九章(3)
下一篇:
南懷瑾《老子他說》第十章(2)
、八十一"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