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氣的平和
“終日號而不嘎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這個是神的境界。第一節(jié)講精,第二節(jié)講氣,拿嬰兒來做比喻。一個真正修道的人,修養(yǎng)本身,是“以身觀身”來修持的。第三節(jié)是有關(guān)養(yǎng)神,這個就很難解說了,也涉及嬰兒的心理,除非利用科學(xué)的儀器,但也不大容易準確。嬰兒的境界,到底有知還是無知呢?絕對有知。但是他的卻沒有第六意識,這個道理我們只好借用佛家的觀念來解釋。 生命來之不易 佛家講三世因果,這個生命光是靠精蟲卵臟結(jié)合也不會成胎的。成胎要三緣和合,就是三個緣湊合一起,也就是三個因素:男性的精蟲,女性的卵子,加上我們普通所說的靈魂,佛家叫做“阿賴耶識”的種性(種子)。這三個因緣合攏來才構(gòu)成胎兒。入胎以后呢?這要研究現(xiàn)代的生理學(xué)了,因為女性每月只有一兩個卵子排出 現(xiàn)在醫(yī)學(xué)也曉得,一次的精蟲排泄,差不多有幾億,只有一個精蟲剛剛碰上這個卵子,也就如海上盲龜一樣,撞進了洞眼。所以,一個人生下來真是非常幸運,幾億的兄弟姊妹們都失敗了,自己幸運成功。我們要認識得到生命之不易,所以要尊重珍惜自己的人生,愛惜自己的生命。 三線和合入胎以后,在娘胎里的成長,七天一個變化第一個七天等于是糨糊一樣,像一滴豆?jié){,還沒成形。第二個七天才開始生出中間脊髓的神經(jīng) 欲界下層天的人,頭是倒轉(zhuǎn)來向下生的 先來后去的失命之靈 至于道家對生命的界定,娘胎以前,以及娘胎這十個月懷胎中,都屬于先天的范圍;因為胎兒時期,是靠臍帶吸收母體的營養(yǎng)。 胎兒在胎里頭,有沒有意識呢?沒有意識。這個靈魂入服,叫做第八阿賴耶識,相當于心理狀況精神部分,這個生命是由此而來的。佛經(jīng)所講第八的阿賴耶識,翻譯成中文“含藏識” 我們一般認為生命做主的就是這個東西 以人來說 不過宗教也有方便說法 中國文化依據(jù)《禮記》 中國《禮記》一書 照佛家的道理也是這樣,被認為死了的人 嬰兒生下來 有許多人打坐做工夫,會覺得某一部分難過,又檢查不出病源來。其實沒有什么,只是這一點胎毒在里面作祟。做工夫想把胎毒完全排除干凈是很難的,所以說,脫胎換骨很不容易。 中國人對于哭的描述有三種形態(tài):有淚無聲謂之泣,有聲無淚謂之號,有淚有聲謂之哭。嬰兒那個哭就是有聲無淚的,所以叫做號。初生嬰兒這一聲哭是很難過的,因為他在娘胎時,等于睡在溫床里,太舒服了,一出娘胎接觸到空氣,全身千萬毛孔像是十萬根細針扎進來那么難過。只可惜嬰兒當時不會講話 意識的形成 嬰兒時期也沒有分別意識,嬰兒的頭頂囪門還在蹦蹦跳的時候,不會說話;等到囪門這個地方長滿了,開始說話的時候,后天的思想意識,亦即佛學(xué)上的第六意識才開始,分別思想也就慢慢地成長。等到長成像我們這樣的老頭子,那就是老頑固了,因為意識愈久愈頑固。于是自己意識中充滿了“我認為如何”,“我讀的書”,“我的思想怎么樣”……這個“我”字愈來愈大,這一點我執(zhí)的成見,就變成了種子。所謂“現(xiàn)行熏種子,種子生現(xiàn)行”,現(xiàn)在的行為思想變成未來的種子個性,而過去種子的個性,又形成自己現(xiàn)在個人的人生。 意識這一部分,在道家來說,是屬于精的部分。在胎里的時候,肉體的成長和呼吸,就靠臍帶與母親相連,胎兒意識雖未成長,但“知”性是有的。所以現(xiàn)在醫(yī)學(xué)的研究已經(jīng)承認,中國幾千年前就注重的胎教是有道理的。人的教育是應(yīng)該從懷胎第一天就開始的。中國的古禮,在女性懷孕后,看的書都與一般人不同,看的顏色也不同,看的東西都不同 胎兒是靠跟母親相連的臍帶呼吸 那么嬰兒有沒有知呢?有知,但不是第六意識,這一部分就是我們現(xiàn)在講的神。所以道家的分類,有精、氣、神三個部分。 精氣神消耗完的時候 道家后世的觀念,認為生命可以自己修養(yǎng)到長生不老,但是要吃三種藥,就是道家《高上玉皇胎息經(jīng)》上說的:“上藥三品,神與氣精” 《老子》這一章先用嬰兒來比喻 精、氣 “物壯則老”,所以生命一到中年 這一章連上一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72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南懷瑾《老子他說》第五十五章(1)
下一篇:
南懷瑾《老子他說》第五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