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一章
【正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可道,非常道;常者,莊子謂:“無古無今,無終無始也?!钡辣静豢傻?,若其可道,則是其跡也。有其跡,則非吾之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道本無名。有可名,則非吾之常名。蓋名生于義,故有名也。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無,所以名天地之始;有,所以名其終,故曰“萬物之母”。無者,形之上者也,自太初至于太始,自太始至于太極,太始生天地,此名天地之始。有,形之下者也,有天地然后生萬物,此名萬物之母。母者,生之謂也。無名者,太始也,故為天地之父。有名者,太極也,故為萬物之母。天地,萬物之合;萬物,天地之離。于父言天地,則萬物可知矣。于母言萬物,則天地亦可知矣。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道之本出于無,故常無,所以自觀其妙。道之用常歸于有,故常有,得以自觀其徼。王育曰:“天屈西北為無?!吧w制字或以上下言之,或以東西南北言之,或以左右言之,或以先后言之。蓋乾位西北,萬物于是乎資始。方其有始也,則無而已矣。引而伸之,然后為有。蓋不能常無也,無以觀其妙;不能常有也,無以觀其徼。能觀其妙,又觀其徼,則知夫有無者同出之玄矣。道,一也,而為說有二。所謂二者,何也?有、無是也。無則道之本,而所謂妙者也;有則道之末,所謂徼者也。故道之本,出于沖虛杳眇之際;而其末也,散于形名度數(shù)之間。是二者,其為道一也。而世之蔽者,常以為異,何也?蓋沖虛杳眇者,常存于無;而言形名度數(shù)者,常存乎有。有、無不能以并存,此所以蔽而不能自全也。夫無者,名天地之始;而有者,名萬物之母。此為名則異,而未嘗不相為用也。蓋有、無者,若東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無也。故非有則無以見無,而無無則無以出有。有無之變,更出迭入,而未離乎道。此則圣人之所謂神者矣?!兑住吩唬骸盁o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dòng),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此之謂也。蓋昔之圣人常以其無思無為,以觀其妙,常以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以觀其徼。徼、妙并得,而無所偏取也。則非至神,其孰能與于此哉?然則圣人之道亦可見矣。觀其妙,所以窮神;觀其徼,所以知化。窮神知化,則天地之道有復(fù)加乎!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兩者,有無之道,而同出于道也。言有無之體用皆出于道。世之學(xué)者常以無為精,有為粗,不知二者皆出于道,故云”同謂之玄”?!按藘烧咄龆惷闭?,同出乎神,而異者,有、無名異也。圣人能體是以神明其德,故存乎無,則足以見其妙;存乎有,則足以知其徼。而卒離乎有、無之名也。其上有以知天地之本,下焉足以應(yīng)萬物之治者,凡以此。字說:幺而覆入之者,玄也。故玄,從幺,從入。兩者同謂之玄,兩者,謂有、無也。玄又為北方黑而有赤色。北方,黑為陰,玄為陽。故《易》曰:“坤,于地為黑。”又曰:“天玄而地黃?!彼丛恍?,此圣人之在下者。玄德,盲乎其幽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72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南懷瑾《老子他說》第八十一章
下一篇: 王安石《老子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