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是虛空的,但它的作用卻是無窮無盡的。它是那樣的淵深,就好像萬物的宗主。它已經(jīng)磨掉了鋒芒,解除了糾紛,調(diào)和了光澤,混同于塵世。它是那么的幽隱,好像不存在又好像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孩子,好像出生在天帝之前。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睕_有兩種寫法,帛書版本寫作“盅”,一個意思是空,“道”是空的,第二個意思是通“中”,雖然是空的,但是守中道。這兩個意思都對。這個觀點(diǎn)實(shí)際上和佛家的觀點(diǎn)是一致的,佛家講中,道家講中,儒家也講中,所以我們叫“中國”。
道本來是空的,空就是守中的,不偏的。道是虛空的,但它的作用卻是無窮無盡的?!安挥本褪遣煌?,正因?yàn)槭翘摽?,所以是無限的。老子說“道”往往不說它是什么,而說它不是什么。這里說“道”是虛空的,說明“道”不是形體不是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實(shí)物?!皼_”指虛空,與后面的“盈”恰好相反。正因?yàn)榈朗菬o形無狀的,所以它的作用才是無窮無盡的。凡是有形的東西,它的作用
都是有限的。
怎么治理企業(yè)?最高明的是用無形的東西來治理,比有形的作用更大。有形的法律法規(guī)是必要的,但最多是第二個境界,最高的境界,是你不管了,實(shí)際上是用文化,用無形的東西,用一種企業(yè)的文化、企業(yè)的精神在管理著員工,員工自覺地為這個企業(yè)的發(fā)展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與積極性。首先用有形的,再達(dá)到無形的,企業(yè)的管理達(dá)到了道的境界,這就很了不起了,這個企業(yè)就會長盛不衰。所以道的作用是無限的,怎么都不會完。
“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薄暗馈斌w是虛空的,但“道”用是無限的。虛體中并不是一無所有,它蘊(yùn)涵著無限的力量。這是一種創(chuàng)造的力量。它看上去是“淵兮”、“湛兮”,深不可測,似有似無。這里用了“淵”、“湛”帶“水”字旁的字來描述“道”的特征。
老子說“道”往往用“水”字旁的字和“女”字旁的字,這是因?yàn)樵谖矬w中“水”最接近于“道”,而在人群中,少女最接近于“道”。
這里有兩個似,一個是“似萬物之宗”,一個是“似或存”,這是形容“道”,“道”不是說不出來嗎?它就好比深淵,汪洋大海,好比萬物之宗,其實(shí)越深它的作用就越大,所以道是黑色的,像玄牝,像水一樣,是柔弱但深邃的。
好多人問我,為什么古人說水是黑色的,是不是污染了?當(dāng)然不是,這是指水的幽深、神秘,功能無限。水是最低的,所以黑色是最高貴的顏色。“湛”也是深的意思,它的深湛,好像不存在又好像存在。言外之意,它好像有,又好像沒有,這就是“道”。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孩子,也就是我不知道“道”是從哪里出來的,但是“象帝之先”,好像出生在天帝之前。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帝”,就作“上帝”、“天帝”講,主宰全社會的有形的東西。
老子認(rèn)為,天帝是第二位的,“道”是第一位的,由無形生出有形。這種思想特別偉大,正因?yàn)檫@種思想,所以我們中國才形成了非宗教信仰的國家。有一個“帝”這樣有形的東西,其實(shí)它的能量很大,實(shí)際上我們大家怕的是有形的東西。
不是有人信邪教嗎?邪教就是有形的東西。我們搞國學(xué)之人,最反對邪教!我上次在黃山講課,結(jié)果有信邪教的人找我理論,我說我不針對你的宗師,但我認(rèn)為任何最高的主宰都不可能是有形的,無論是誰。歸結(jié)到某一個活人身上,絕對不可能主宰。我有時候就想,我怎么成不了某一教的教主呢?后來我仔細(xì)想,我當(dāng)然成不了,因?yàn)槲覀冋f的都是在傳道,而不是在信奉一個什么有形的“帝”“道”是無形的,但“帝”是有形的。
“道”在哪里?莊子說:“道在屎溺?!本褪钦f萬物都有道。后來禪宗做得特別好,叫“訶佛罵祖”,佛是什么?佛就是大便,是干屎橛,不再是有形的,是無形的。這反而有生命力,萬事萬物都有佛性,都能成佛,這其實(shí)不是在貶佛,而是說“道”無所不在,無時不有。所以我們都是“道”的化身,叫“道成肉身”。一問“道”是什么,不知道,那就真正得道了。
為什么“道”的作用無窮無盡?因?yàn)椤暗馈痹谔斓壑?,“道”?chuàng)造了天帝,而不是天帝創(chuàng)造了“道”。這一點(diǎn)認(rèn)識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非常了不起的。我們知道,商周時期,“天帝”崇拜普遍盛行,甲骨文中有大量“天”、“帝”的文字記載。當(dāng)時也有一些思想家對“天帝”有些懷疑或者埋怨,但還沒有人敢徹底否定它的存在,也沒有人敢貶低它的地位,只有老子以大無畏的精神,第一次提出“天帝”在“道”之下,在“道”之后。“道”才是第一位的,是萬物的根源和主宰。這是十分了不起的一次思想解放,是人文智慧的閃光。
這一章中的“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又見于第五十六章,所以學(xué)者們基本上都以為是搞錯了,認(rèn)為錯簡重出。不過這意思在這里也能說得通,但還是放到第五十六章更通順一些,所以到那里我再詳細(xì)解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74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章
下一篇: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