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fù)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fù)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fù)歸于樸。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要知道雄強(qiáng),但要守住雌柔,這樣就可以成為天下的溪谷。成為天下的溪谷,那么恒常的德性就不會離開,最后回歸到嬰兒的狀態(tài)。要知道白色,但要守住黑色,這樣就可以成為天下的范式。成為天下的范式,那么恒常的德性就不會有差錯,最后回歸到無極當(dāng)中。要知道榮耀,但要守住羞辱,這樣就可以成為天下的河谷。成為天下的河谷,那么恒常的德性就富足了,最后回歸到質(zhì)樸當(dāng)中。樸實的“道”分散了就形成萬物,圣人運(yùn)用它就成為百官之首。所以完善的制度是不割裂的。
本章講的是“三知”、“三守”、“三復(fù)歸”。
“三知”、“三守”中的“知”和“守”的對象雖然不同,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榮守辱,但所表達(dá)的意思是相同的,雄和雌、白和黑、榮和辱是一對陰陽,那就是要知道陽性的事物,守住陰性的事物。
第一,“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靶邸焙汀按啤笔且粚﹃庩枺鄞黻栃缘氖挛?,“谿”是指溪谷,溪水流注的地方,實際可以理解為大海,是指萬河萬流歸聚的地方。你只有守住雌性的東西、陰性的一面,才能成為天下萬物所歸向的地方、所歸宿的地方。只有成為天下萬物所歸宿的地方,才能“常德不離”?!俺!弊衷隈R王堆帛書本《老子》中都寫成“恒”,為什么后來的通行本改為“?!?/span>呢?這是因為避諱,漢代有一個皇帝,名字叫劉恒,所以就不能再叫“恒”了,要改為“?!薄_@個“?!笔恰昂恪保褪呛愠2蛔兊囊馑?。恒常的德性是永遠(yuǎn)不變的,德不變,就是道不變。這樣道和德都不離開自己,最后“復(fù)歸于嬰兒”,回到嬰兒的狀態(tài)。
老子《道德經(jīng)》書名中,“道”和“德”是什么關(guān)系?很簡單,德是道的具體體現(xiàn),道是德的無形的本體。天下萬物就是個道字,但是這個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德。正因為是“德”,所以我們都能真真切切地體會到。所以道和德是一回事,是表里關(guān)系。當(dāng)然也有人理解,《道德經(jīng)》一開始是“德”,又和我們今天這個“得到了這個東西”的“得”相同,所以“道德經(jīng)”就是“得道的經(jīng)典”。不過這樣的理解未免太狹窄了。
第二,“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鞍住焙汀昂凇笔且粚﹃庩枺资顷?,黑是陰。我們中國有一張世界上最美的圖,那就是太極圖,太極圖就是黑白兩色組成的,好比兩條魚互相糾纏在一起。當(dāng)然你們看到的太極圖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錯的。老子要堅守黑的東西、堅守陰性的一面,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天下的范式,就是天下的楷模,或者叫天下的法則?!盀樘煜率?,常德不忒,復(fù)歸于無極。”成了天下的法則,常德才不會有差錯,道也就不會有差錯了?!斑笔遣铄e的意思,“不忒”就能復(fù)歸到無極當(dāng)中去。
《周易》講“太極”,老子講“無極”。當(dāng)然《周易》也講到“無極”,只是沒有用“無極”這個詞,而是用了“易”字,“易有太極”,“易,無思也,無為也”。這里的“易”的意思等同于老子講的“無極”,可見老子和“大易”是相通的。
第三、“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皹s”和“辱”也是一對陰陽?!叭琛笔鞘裁匆馑迹渴恰皹s”的對立面,污濁、污下的意思。榮耀是外顯的、上面的東西。比如說火是最耀眼的,是往上冒的。而污是下面的,是流水,流到低下、污濁、污穢的地方去了。要守住這個污下的地方,守住居下的水。榮和辱相比較而言、榮是陽性的,辱是陰性的。老子主張要守住陰性的,知道陽性的。這樣才能成為天下的“谷”,谷就是河谷,是河流歸宿的地方?!盀樘煜鹿?,常德乃足,復(fù)歸于樸?!碑?dāng)你成為天下萬物的歸宿的時候,你的德和道就富足了、豐富了、完美了,這時候你也就復(fù)歸到了質(zhì)樸當(dāng)中,質(zhì)樸就是道的狀態(tài)。
好多人說前面二知二守我都好理解,這最后的“知榮守辱”我沒法理解。我舉個例子,比如說別人羞辱你了,如果你把羞辱看得很重,那么你一定會想方設(shè)法去報復(fù),你就會很累,很不開心,你再也快樂不起來了??墒侨绻悴话阉?dāng)一回事,甚至不把自己當(dāng)一回事,把自己徹底放下,放在最低的位置,從內(nèi)心里就是這樣,把自己放到“無”的境地,放到最低下的境地,放到最羞辱的境地,好了,你一切都豁然了,什么都想得開了。我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叫做“越不要臉,越有臉;越要臉,越?jīng)]有臉”。
這一章中的“三知”、“三守”、“三復(fù)歸”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是要知道陽性的東西,守住陰性的東西,復(fù)歸到最本原的狀態(tài)中?!叭龔?fù)歸”的嬰兒、無極、樸都是最本原的“道”的描述。
老子在這章中實際上是教我們怎樣對待中西方文化,包括怎樣對待中西方管理,怎樣對待中西醫(yī)結(jié)合。那就是“知白守黑”!就中西方文化而言,當(dāng)然中國文化是陰性的,是黑;西方文化是陽性的。是白。我們一定要“知白”,要了解西方文化,包括西方的管理方式。西方醫(yī)學(xué),但一定要守住我們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一套思維方式,包括中國傳統(tǒng)的管理方式,中國傳統(tǒng)的醫(yī)學(xué),這才是最重要的,這就叫做文化的本體主義。本位主義。
有人說我是文化保守主義者,我不否認(rèn)。我們就是要“知白守黑”,要保住。要守住中國文化的這個根,守住中華民族的魂。這是我們的職責(zé),也是老子的殷切希望。
當(dāng)然陰陽是分層次的,我們的文化跟西方相比,當(dāng)然屬于陰性文化。而我們文化本身又有陰有陽,比如說儒家偏陽,道家偏陰。所以五千字的《老子》是主張反對儒家陽性文化,堅守道家陰性文化的。
無論是雄還是雌,是白還是黑,是榮還是辱,最后都回歸到無極狀態(tài)去。所以,老子講無極啊,無極是太極之前的,處于一種質(zhì)樸混沌的狀態(tài)中?!皹闵t為器?!边@個樸,質(zhì)樸的東西,即無極,就是道原始與最終的一個狀態(tài)。如果說質(zhì)樸的東西散掉了,分散了,就形為器。器,就是器具,就形成萬物了,萬物不也是一種器嗎?器,《周易》里面怎么說呢?“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span>《論語》里又是怎么說的呢?一句非常有名的話??鬃釉唬骸熬硬黄鳌!本影?,不器。字面的意思很簡單。這個器,就是一種器具,作為一個君子,他不應(yīng)該追求那個器具,那個有形的東西。器具的格局是很小的,作為一個君子,格局要大,要有宏大的志向,同時不要被限制住了,你看那個器具它被限制住了,它是有形的,所以它是有限的。只有把這個格局放大了,心胸放廣了,不要去汲汲于物,這樣的話,心量就放得無限了,當(dāng)你無限的時候,你的財富也是無限的。那么這個質(zhì)樸的東西散了之后,就化成那個有形的,一個一個的事物,一個一個的物質(zhì),一個一個的器具?!笆ト擞弥畡t為官長?!比绻鞘ト诉\(yùn)用這個器,就成為百官之長。我們要用這個器,但是自己不能成為這個器,這個器是為我所用的。“故大制不割”,所以大的制度、完美的制度、完美的格局,實際上就是大器,是不割的,是不割裂的,是不分離的,是圓融的,合一的,不二的。后面的那個割,就是割裂的意思。這實際上是說,器因為是有形的,所以它的作用也就有所限制了,器越小,作用就越小,器越大,作用也就越大,所以要讓大器發(fā)揮作用,就不能把它割裂開來。在老子看來,多大的器,都還是有所限制的,只有回歸質(zhì)樸,回到道的狀態(tài),才能無所限制,無所不能,才能有大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75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二十七章
下一篇: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二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