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贏,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如果想要奪取天下而治理它,我看他是不能成功的。天下這個神圣的東西不可以人為統(tǒng)治,也不可以強力把持。人為統(tǒng)治就會失敗,強力把持就會喪失。所以一切事物(尤其是人),有的走前,有的隨后;有的緩慢,有的急切;有的剛強,有的瘦弱;有的安坐,有的墮落。因此圣人要去掉極端,去掉奢侈,去掉過度。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薄皩ⅰ笔侨绻囊馑?。如果你想取得天下,然后去治理它,我看你是不能成功的。天下是個神器,不是一般的器具,而是一種神妙的器具,一種神圣的器具。它是不可以讓人來“為之”的,來統(tǒng)治的,也不可以“執(zhí)之”的,不可以去給它把持住的。因為這個神器的東西啊,它是偏于無形的,你不可能把它當一個東西據(jù)為己有。如果是硬性地去治理它,那你就會失敗。如果你是非要努力地去把持它,那就會失去它。所以不能憑個人的意志去強為啊。
在老子看來,得天下與治天下無外乎兩種方法,一種是“無為”的方法,一種是“有為”的方法。所謂“有為”的方法就是“取天下而為之”、“執(zhí)天下而用之”,就是用強力、暴力去奪取天下,用強政、暴政去控制天下,指使百姓,表面看這種方法是有利的、有效的。然而老子卻提出了嚴峻的警告,用這種方法得天下與治天下,一定會很快滅亡。為什么呢?因為天下是個“神器”,是個神圣的器物,它是極為貴重的,又是最容易破碎的,一不小心它就會被打碎了。它有自己的一套結(jié)構(gòu)方式、運行方式,千萬不能人為地去改變它,也不可以人為地去支配它。它是一個整體,所以不能分割它,不能強行加入人為的想法、人為的觀念。
我們現(xiàn)代人治理一個企業(yè),往往覺得這個企業(yè)就是我們打拼出來的,當然是屬于我的,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改變它,支配它。這和古代的一些帝王的想法是一樣的,以為這個國家是我打下來的,當然是我的“家天下”,我可以隨意地控制它。自古以來有多少暴政、暴力,結(jié)果怎么樣?“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有哪一個朝代能夠永世長存?秦始皇就是把整個天下當做他的家,然后他自己說我叫始皇,始皇帝,從我開始,然后千秋萬代、子子孫孫永遠保有這個家產(chǎn)。結(jié)果呢?多少年?十五年,沒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所以你想他可以想盡辦法去把有這個天下,結(jié)果這個天下還是失去了。老子告訴我們的就是這個道理。
也許你會說,我創(chuàng)建的這個企業(yè)和那些強行奪取來的國家不同,我是打拼出來的,沒有去偷去搶,我為什么不能掌控它?雖然如此,但你一定要明白,企業(yè)也是一個“神器”,同樣是脆弱的,你創(chuàng)建的不等于就是你的,這叫“生而不有”。你想一想,辦一個企業(yè)一開始有多少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合作伙伴在支持你、幫助你,后來有你的副手、你的下級、你的員工在被你管理、為你這個企業(yè)工作,所以一個企業(yè)絕對不是一兩個人的。
或許你會進一步說,我知道這個道理,但照老子“無為”的意思,難道我就不管不問,任由我的企業(yè)自生自滅嗎?當然這并不是老子“無為”的真正意思,老子只是說不要違背自然規(guī)律地去支配它,也就是說不要違背生態(tài)平衡規(guī)律、市場規(guī)律,不要違背員工、消費者的本性和最基本的利益,而不是說要我們在家睡大覺,什么事也不干。
“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贏,或挫或隳?!崩献釉谶@里描述了“物”的各種特性,這個“物”其實指的就是人。物性是不同的,人性也是有差異的。老子用了八個“或”。“或”,就是有的。“行”就是行走,“隨”就是隨。“噓”是緩慢出氣,“吹”是急切吹氣。“強”是剛強的意思,“是瘦弱的意思。“挫”,河上公本寫作“載”,安坐在車上,“隳”就是墮、墜的意思。一切事物,尤其是人,有的在前面走,有的在后面道隨;有的是緩慢地呼氣,有的是比較急切地出氣,也可以說,有的性子比較緩慢,有的性子比較急切;有的很剛強,有的很贏弱;有的安坐在上面,有的掉落在下面。這是表達什么意思呢?實際上就是說。萬事萬物它的形狀、性質(zhì)是不同的,就好像我們?nèi)?,有的長得丑,有的長得美,有的長得胖,有的長得瘦,有的性格急,有的性格慢,但這一些都是非常合理的,你不要硬性地去改造它。對人來說,這八個“或”就是四種相對的人性的寫照。我們要承認這種人性差異的合理性,一個領(lǐng)導尤其要明白這一點,千萬不要去消除它。要知道世界就是因為有差異才顯得豐富多彩,自然就是因為有差異才能保持動態(tài)有序、生態(tài)平衡,社會就是因為有差異才能保持動態(tài)穩(wěn)定、整體和諧,一個部門、一個企業(yè)也是因為有差異,才顯得有活力、不偏激、不片面。然而,古往今來不少當政者往往以自己的主觀意志作為標準,來消除人的差異性,結(jié)果導致怨聲載道、自取滅亡。
所以老子由衷地提出“三去”:“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漢代河上公本解釋“甚”是指貪淫聲色,“奢”是指貪求服飾飲食,“泰”是指貪圖宮室臺榭。這樣一一對應,可能過于機械了,其實就是指日常生活、為人謀事的各個方面太過度了、太極端了,違背自然常態(tài)了,因此一定要拋棄掉,恢復到自然清靜的本來狀態(tài)中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75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二十八章
下一篇: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