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道永遠是無名而質樸的,雖然小到不可見,但天下沒有人能夠使它臣服。王侯如果能夠守住它,萬物就會自動來歸順。天地相交會,就會降下甘露。人民不需要發(fā)號施令就自然均勻和諧。萬物開始興起就產(chǎn)生了名稱,名稱已經(jīng)有了,就要知道適可而止。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譬如“道”存在于天下,好比河溪流向江海。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薄暗馈笔?a href="/ddjy_100/44.html">老子觀點中最基本、最高的范疇。在很多篇章中都進行了描述,如“道”是玄妙的,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這一章,老子又強調“道”是無名的,是不可名狀的,沒有名稱的,正如第二十五章所說,我不知道它的名稱,只是勉強取了一個名字叫“道”。所謂名稱是在萬物產(chǎn)生之后,人們?yōu)榱藚^(qū)別、辨認而取的,是后天的產(chǎn)物。荀子曾說過“名無固宜”,就是說名稱本來沒有固定合適的實體,都是后來約定俗成的。所以千萬不要舍本逐末,不要陷在后世的名稱中不能自拔,要適可而止?!暗馈笔抢献用銖娙〉拿Q,是質樸的,實實在在的,沒有經(jīng)過任何改造。這是說明“道”的真實性與本然性。
我們在第二十五章看到老子的“道”又叫“大”,“道大”是“四大”中的第一“大”,這里為什么又說“道小”?其實兩者并不矛盾?!暗馈北緛砭褪恰捌浯?/span>無外,其小無內”的,它大到無邊無際,小到無邊無際;它大到無形無狀,小到無形無狀。這里的“小”是指小到看不見,隱而不見,就是第四十一章所說的“道隱無名”。其實大小只是從不同角度看的結果,其本質都“無”。
在我們一般人的觀念中,這么小的東西它的作用肯定也不大,殊不知,“道”雖小,卻具有無比巨大的作用。正是因為“其小無內”,所以誰也戰(zhàn)勝不了它,天下沒有人能夠使它臣服。前面有很多章節(jié)描述了“道”具有產(chǎn)生天地萬物的作用,具有使萬物生生不息的作用,按照“道”來做人、做事、治理國家,就可以安寧、長久、不殆,這里進一步說明領導者要守道,這樣你的人民,你的下屬不需要你發(fā)號施令就會自覺自愿地歸服于你,百姓之間也不會爭強斗勇,而是均衡相處、和諧自樂。說明“道”本身就是自然和諧的。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如果你這個侯王、大王,今天我們說董事長、總經(jīng)理,你如果能夠守住這個道,那么萬事萬物將自動地來賓服你,來歸順你,來做你的賓客,做你的客人。意思就是說你就是主人哪,他們就來朝拜你啊,所有的人都會來向你稱臣、向你歸順。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碧斓亟缓暇蜁迪赂事叮斓鼐褪顷庩?,陰陽和合了,就會產(chǎn)生甘露,這就是《周易》的思想?!疤斓仉硽瑁f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陰陽交合了就能降下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蹦阒灰且粋€得道的人,用這個道來管理天下的話,人民不需要你發(fā)號施令,他門自然就會均勻、就會和諧。所以按道來管理,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萬事萬物開始的時候就要制定那個名,我們就拿一個企業(yè)來說,一開始的時候一定要制定法律、法規(guī),要有規(guī)章制度;法律、法規(guī)那些名稱已經(jīng)有了,那就一定要知道它也是有所限止的,即它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不要以為制度一旦制定就可以一勞永逸,你知道了它們的有限性,就不會有危險,“殆”就是危險,因為你會適時加以調整或做一些補充。知止,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企業(yè)企業(yè),這個“企”是什么意思?。课覀儸F(xiàn)在看“企”這個字,上面一個“人”,下面一個“止”,它的本意是什么意思?我們前面已經(jīng)講了,“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這個企就是踮起腳跟的意思。那么這個企業(yè)家,從字面上講,就是踮起腳后跟去做事業(yè)的人,意思就是說你比一般人肯定要有更高的目標吧,踮起腳跟,目標要遠大一些,所以這種人一定要知止。止,還有一個停止的意思,這就是艮卦,艮卦要求的就是“止”,要“知止”,這個太重要了,不要無限地不知足,要適可而止。什么叫“止”呢?這個心中要“止”,我曾經(jīng)說過,唐代有一個學者叫李空玄,是一個佛教學者,他就說過一句話:“一部華嚴經(jīng),就一個字,就是艮,就是止?!币徊咳A嚴經(jīng),就是一個艮卦,艮卦就是止,止就是停止,所以佛家有一個叫“止觀法門”哪。所以我們企業(yè)家一定要知道這個“止”字,你不能光踮起腳后跟,你還要知道適可而止,知止就沒有危險,你的企業(yè)就沒有危險。
領導者不僅要知道,還要守道。這個“道”不是名稱上的“道”。如果光停留在名稱層面,而不是從心靈上真正地感知,那么是很危險的。老子一貫反對所謂的名稱——名分,一旦有了名稱、名分,必然會有所謂的正名分,這恰恰是社會混亂、爭權奪位的深層原因。所以老子反對儒家的“正名”,對待“名”一定要“知止”。莊子也說:“名也者,相軋也。”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比绻蟮勒嬲杏谔煜碌脑挘秃帽群恿髯罱K都流到了大海里去。這也告訴那些君王,現(xiàn)在的董事長們,如果你們知道、守道、行道的話,天下百姓、員工就會像河流流入大海一樣歸附到你們的周圍。得民心者得天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還有什么事業(yè)不能成功。如果我們所有的企業(yè)家都這樣去做了,就會匯成一股江海之勢,把我們這個中華文化弘揚出去,那世界就安寧了、和平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75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一章
下一篇: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