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章第六十五
古之章所以次前者,前章舉圣人忘學而輔導眾生,故次此章即顯忘學之人濟物之行。就此章內,義分有三:第一引古證今,用遣分別。第二料簡勝劣,以為楷模。第三反俗合真,示其妙趣。
第一引古證今,以遣分別。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民。為道,猶脩道也。言古昔善脩道之夫實智內明,無幽不燭,外若愚昧,不曜于人。閉智塞聰,韜光晦跡也。
民之難治,以其多智。
治,理也。智,分別也。言眾生所以難理者,為心多分別,不能虛忘,故難化也。
第二料簡勝劣,以為楷模。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德。
若用明察俗智以治物者,既乖淳和,又同賊害。而無欲無為,至虛至靜,忘心遣智,尸居玄默,以斯馭世者,其唯上德乎?以此格量,勝劣可見。治國既爾,身亦宜然。
知此兩者亦楷式。
兩者謂前文智與不智也。能知用智為賊,不智為德者,則為脩身之楷模,治國之洪范也。
常知楷式,是謂玄德。
常知無分別為治身之楷式者,可謂深玄之大德也。
第三反俗合真,示其妙趣。
玄德深遠,與物反。
冥真契道謂之玄德,窮源極際謂之深遠。深遠之智乖于俗,故與物反也。
然后乃至大順。
順有兩種,一順于理,二順于俗。順理則契于妙本,順俗則同塵降跡。問曰:前言反俗,后言順俗,前反后順,文豈類乎?答曰:前言反者,此明不反而反。后言順者,亦不順而順。不順而順,順不乖反,不反而反,反不乖順,亦何所嫌耶?曰:《經(jīng)》稱大順,順亦有大小乎?答曰:夫以順對違,雖順而小。今不順不違,而違而順,順不異違,違不乖順,所以出處嘿語,唯道是從。和光同塵,而恒順于理,不問順與不順,不順與順,一時皆順,是故無順無不順,亦不無順而能順,不順乃至非不順,故名為大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76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