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宏
張伯端(公元984或987?-1082年)[①],字平叔,天臺(今浙江天臺縣)人。他從小博學多聞,習煉丹功。他曾經(jīng)做過府吏,因火燒文書坐累譴戍嶺南。后來在成都天回寺遇到一個異人授道,改名用成,后世尊稱他為紫陽真人。傳說他曾經(jīng)陽神出殼而到揚州摘瓊花,又說他尸解后曾經(jīng)出現(xiàn)于王屋山。他的著作有《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nèi)煉丹訣》(以下簡稱《青華秘文》)、《奇經(jīng)八脈考》、《紫陽真人語錄》等。對《金丹四百字》、《青華秘文》是張伯端所作還是出于后人偽托,學術(shù)界尚存疑議[②]。這里暫時肯定為張伯端所作。有關(guān)張伯端思想與《周易》的關(guān)系,詹石窗、連鎮(zhèn)標所著《易學與道教文化》略有涉及(第372-378頁)[1],郭建洲有一初步的探討[2]。本文在此基礎(chǔ)上試圖有所深入,并概論性地專論丹道與易道的關(guān)系。
《悟真篇》深受《周易》影響,它開篇就列出《丹房寶鑒之圖》[③],以“精神”列于“玄門”兩側(cè),以玄門配乾陽之象;以“氣血”列于“牝戶”兩側(cè),配坤陰之象;以土羅絡(luò)木火金水;以三層之“懸胎鼎”應(yīng)于《周易》天、地、人“三才”;以玄武、玉兔、月魄、黑錫等配坎卦,以朱雀、金烏、火龍、朱砂、日魂等配離卦,體現(xiàn)了《悟真篇》取法易象的思想。這個圖有助于增強人們的內(nèi)丹修煉感受性,并說明《悟真篇》與《周易》有密切的關(guān)系。
用《周易》卦象解說煉丹,張伯端并非第一人。東漢時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就是這樣做的。事實上,張伯端是繼承了《周易參同契》的易學思想,主要是“取坎填離”,以后天還返先天,“南北宗源翻卦象”,“自如顛倒由離坎”等?!段蛘嫫返捏w例結(jié)構(gòu)是仿照《周易參同契》所運用的易學象數(shù)模式,其中的七言四韻一十六首,表易學二八之數(shù);絕句六十四首,表示《周易》六十四卦;五言一首,象征太乙之奇;續(xù)添《西江月》一十二首,表示一年十二月的節(jié)氣周期規(guī)律。其它如鼎器尊卑、藥物斤兩、火候進退、主客[④]后先、存亡有無、吉兇悔吝等等,也都用易學象數(shù)給予說明。當然,張伯端在繼承的基礎(chǔ)上是有所創(chuàng)新的。他在《讀<周易參同契>》中說:“本立言以明象,既得象以忘言。猶設(shè)象以指意,悟其意則象捐。達者惟簡惟易,迷者愈惑愈繁。故知修真上士讀《參同契》者,不在乎泥象執(zhí)文。”[⑤]正是運用這種方法,張伯端得以擺脫《周易參同契》的概念體系和象數(shù)模式的束縛,在內(nèi)丹理論體系的建構(gòu)上作出了超越同代人的杰出成就。
此外,張伯端繼承了陳摶圖書學派的象數(shù)易學思想。陳摶是北宋初期的道士,隱居武當山修煉二十多年,后來移居華山云臺觀和少華山石室。著作甚豐,有《無極圖》刻于華山石室。朱彝尊在《曝書亭集》卷五十八《太極圖授受考》中描述說:
陳摶居華山,曾以《無極圖》刊諸石,為圜者四,位五行其中,自下而上。初一曰“玄牝之門”;次二曰“煉精化氣,煉氣化神”;次三五行定位,曰“五氣朝元”;次四曰“陰陽配合”,曰“取坎填離”;最上曰“煉神還虛,復(fù)歸無極”。故謂之《無極圖》。乃方士修煉之術(shù)爾。
黃宗炎在《圖學辨惑·太極圖說辨》中評論說:
乃方士修煉之術(shù)。其圖自下而上,以明逆則成丹之法,其重在水火?;鹦匝咨?,逆之使下,則火不熛烈,惟溫養(yǎng)而和燠;水性潤下,逆之使上,則水不卑濕,惟滋養(yǎng)而光澤。滋養(yǎng)之至,接續(xù)而不已;溫養(yǎng)之至,堅固而不敗。律以老氏虛無之道已為有意。就其圖而述之,其最下圈名為“玄牝之門”,玄牝即谷神。牝者,竅也;谷者,虛也。指人身命門、兩腎空隙之處,氣之所由以生,是為祖氣。凡人五官百骸之運用知覺,皆根于此。于是提其祖氣上升為稍上一圈,名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有形之精,化為微茫之氣;煉依希呼吸之氣,化為出有入無之神,使貫徹于五臟六腑,而為中(按其圖左木火、右金水、中土相聯(lián)絡(luò)之一圈),名為“五氣朝元”。行之而得也,則水火交媾而為(孕)。又其上之(中分黑白兩相間雜之)一圈,名為“取坎填離”,乃成圣胎。又使復(fù)還于無始,而為最上一圈,名為“煉神還虛,復(fù)歸無極”,而功用至矣。蓋始于得竅,次于煉己,次于和合,次于得藥,終于脫胎求仙,真長生之秘訣也。[3]
此外,陳摶著有《指玄篇》?!端问贰る[逸傳》說:“摶好《易》,手不釋卷。常自號扶搖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導養(yǎng)及還丹之事。宰相王溥亦著八十一章以箋其旨?!薄端问贰に囄闹尽?、《通志·藝文略》都印作《九室指玄篇》。張伯端在絕句第十一首說:“夢謁西華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其中簡易無多語,只是教人煉汞鉛。”這里說的是做夢,但如果他不知有《指玄篇》的存在,則夢境中也不可能出現(xiàn)。張伯端所闡述的內(nèi)丹修煉步驟即筑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與陳摶《無極圖》所示相同者甚多,顯然張伯端思想的形成與陳摶內(nèi)丹理論有一定的淵源關(guān)系,而陳摶的內(nèi)丹理論同樣是以《周易》象數(shù)學為基本框架的。
內(nèi)丹修煉涉及爐鼎、藥物、火候等要素及其間關(guān)系的處理,張伯端在論述時均用《周易》理論給予闡述。
一、爐鼎與藥物
張伯端反對外丹服食,《悟真篇》七律之八說:“休煉三黃及四神,若尋眾草更非真。陰陽得類歸交感,二八相當是合親?!瓡r人要識真鉛汞,不是丹砂及水銀。”雄黃、雌黃、硫黃稱為“三黃”,銀、鉛、汞、砂謂之“四神”,都是外丹藥物。張伯端教人只識真鉛汞,專在人體內(nèi)尋找丹藥,七律之十五強調(diào):“不識真鉛正祖宗,萬般作用枉施功?!菽窘疸y皆滓質(zhì),云霞日月屬朦朧。更饒吐納并存想,總與金丹事不同?!眱?nèi)丹之外的法術(shù)均為旁門左道。
七絕之五十四認為只有金丹才合自然之道:“藥逢氣類方成象,道在虛無合自然。一粒靈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薄皻忸悺敝敢宰匀粺o涯之元氣,補人體有涯之元氣。內(nèi)丹的關(guān)鍵是自我冶煉精、氣、神,所以說“我命不由天”。冶煉精氣神必須有所損有所益,所以七絕之四十七說:“保命全形明損益,紫金丹藥最靈奇?!薄?a href="/ddjy_100/44.html">老子》說過:“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睆埐苏J為金丹大道全在“無為”功夫,以返本還元為要旨。離開精氣神的一切“有為”功夫,不是“非道”,就是“狂夫”。對精氣神的修煉,跡似有為,實是無為,或者說,是以有為的功夫達到無為的結(jié)果。誠如七言之九所說:“陽裹陰精質(zhì)不剛,獨修一物轉(zhuǎn)羸尫。勞形按引皆非道,服食餐霞總是狂……勸君窮取生身處,返本還源是藥王?!惫玛帾毿?、勞形按引、服食餐霞等不修煉精氣神,是有為的功夫,結(jié)局當然徒勞無功,只有篤守返本還源之金丹才是無為的修仙正道。
外丹燒煉實有爐鼎,那內(nèi)丹修煉用什么作為爐鼎呢?爐鼎即鼎器,是根據(jù)練功的要求,乾坤與鼎爐相配合,以乾為首稱鼎,以坤為腹稱爐。在這里,乾坤、鼎爐都是丹田的代名詞。絕句一說:“先把乾坤為鼎器,次將烏兔藥來烹。既驅(qū)二物歸黃道,爭得金丹不解生。”乾為天,在人為首,指泥丸宮,即上丹田;坤為地,在人為腹,指氣海,即下丹田。烏指心神,兔指腎精。烹藥即以意運氣入下丹田,上水下火,兩相交煉以成金丹。絕句二說:“安爐立鼎法乾坤,鍛煉精華制魄魂;聚散氤氳成變化,敢將玄妙等閑論。”“精華”指燒丹藥物,即元氣與元神。天地以乾坤為父母,丹道則以乾坤為爐鼎。以乾坤比喻爐鼎,顯然是《周易》陰陽原理的運用。
所謂藥物即氣與神,丹書上的代用名稱是坎離、龍虎、鉛汞。前面說過,修煉內(nèi)丹要識“真鉛汞”,那什么是真鉛汞呢?汞指心液中正陽之氣,即元神,卦象上為離。鉛指腎水中之真氣,即元精,卦象上為坎。修煉時應(yīng)以元精育元神,以元神補元精。絕句六說:“玄牝之門世罕知,休將口鼻妄施為。饒君吐納經(jīng)千載,爭得金烏搦兔兒?!苯馂跫刺?,喻指人體之陽,兔兒即月亮,喻指人體之陰。烏兔相搦即貢往求鉛,相親相戀,喻指人體陰陽調(diào)和于玄牝之門,即下丹田??磥恚瑥埐藢λ幬锏睦斫馔瑯邮且砸讓W陰陽原理為本。
二、采藥
《悟真篇》卷上七律六說:“人人本有長生藥,自是迷徒枉擺拋。甘露降時天地合,黃芽生處坎離交?!な熳匀唤饾M屋,何須尋草學燒茅?!薄伴L生藥”指人體本有的精氣神?!案事丁敝赶忍煲粴?,從泥丸下降。在外丹燒煉中,“黃芽”指黃色的鉛貢氧化物,在內(nèi)凡修煉中指下丹田產(chǎn)生的丹母。先天一氣與丹田上下交媾成圣胎,加以培育自然成丹??搽x為《周易》中的兩個經(jīng)卦?!墩f卦傳》認為坎為水為月,離為火為日。在卦象上,坎為外陰而內(nèi)陽,離為外陽而內(nèi)陰,兩者相反相成??搽x是乾坤二卦相交而成的繼體。《說卦傳》說:“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保ǖ?/span>1023頁)[4]意思是說,乾坤相交,乾中一交,入于坤腹,坤實而成坎;坤中一交,入于乾體,乾虛而成離。所以離是乾的繼體,坎是坤的繼體。漢代易學家荀爽進而主張:“乾起于坎而終于離,坤起于離而終于坎。離坎者,乾坤之家而陰陽之府?!保?/span>185頁)[5]《周易參同契》據(jù)此特別關(guān)注坎離。張伯端進而認為,離中之陰是坤家中正之陰,坎中之陽,是乾家中正之陽。乾坤是先天,坎離因具有乾坤中正之德,而可在后天代乾坤而施為。因此,內(nèi)丹修煉非常重視乾坤坎離四卦。
對這四卦的運用,丹家引入了納甲法。納甲法由西漢易學家京房所創(chuàng),即把八經(jīng)卦與十個天干相配。其中戊己與坎離相配表日月進退之象。戊已在五行中居于土位。內(nèi)丹術(shù)借鑒了它,把戊己視為先天之易,進而認為是先天的真種子、藥物,即丹母,力圖使得分離的陰陽合和純化而生育。戊己是先天之質(zhì),坎離則是后天之象。戊己以坎離為載體而存在,二者是二而一,一而二的關(guān)系??搽x是由乾坤父母卦所生,坎得乾之氣為男,離得坤之氣為女,以乾坤為先天,則坎離為后天。后天返回先天,才能自有歸無。抽取坎中之陽來填補離中之陰,則后天可回返先天??仓改I水,離指心火,心腎交通,水火既濟,大藥乃成。但問題是,坎在下為水,水性就下,離在上為火,火性炎上,就其自然本性來說,無法相交。為此,張伯端提出了“翻卦象“的觀點?!段蛘嫫菲哐栽姷谖迨自疲骸盎④S龍騰風浪粗,中央正位產(chǎn)玄珠。果生枝上終期熟,子在胞中豈有殊?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樞。須知大隱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靜孤。”(第394-395頁)[6]這首詩談到了內(nèi)丹修煉之初有關(guān)丹田的位置以及體內(nèi)坎離二氣的關(guān)系等,第五句明確提出了“翻卦象”的觀點。
“翻卦象”的意義是效法天地運行而煉內(nèi)丹。古代天文學家為了表示日月運行的周期,把《周易》六十四卦排在一個圓圈上并配以十二地支、二十四節(jié)氣、二十八星宿等。這一圖式被道教學者所借鑒?!吨芤讌⑼酢芬褜⑦@一圖式用以指導修煉。《悟真篇》繼承這一做法而提出了“翻卦象”之說。按照天地運行的規(guī)則,《悟真篇》以乾坤兩卦象征內(nèi)丹鼎器,即人體,以坎離象征陰陽二氣,即內(nèi)丹修煉的藥物,其余六十卦合一月三十日,循卦煉功。早晨屯卦用事,表示“進火”,晚上蒙卦用事,表示“進水”,每天如此循序漸進,至三十日終于既濟、未濟兩卦。卦終則復(fù)始,由未濟回到了屯、蒙。如果把這六十卦排在一個環(huán)行圖上,屯、蒙與既濟、未濟就首尾相互銜接起來了。由首到尾,由尾到首,這是“翻卦象”的第一層意義。
在采藥之初,“翻卦象”特指“顛倒坎離”。這可視為“翻卦象”的第二層意義。《悟真篇》七言絕句第十五首云:“日居離位反為女,坎配蟾宮卻是男。不會個中顛倒意,休將管見事高談?!痹诤筇彀素苑轿恢?,離卦在南方配火,為陽;坎卦在北方配水,為陰。但是,在《周易》有關(guān)“乾坤生六子”的構(gòu)想中,離為中女為陰,坎為中男為陽。由先天的乾卦之陽,坤卦之陰,陽陰互換位置變成后天的坎卦、離卦,這就是“顛倒”的寓意所在。從卦象上看,離兩陽爻在外,一陰爻在內(nèi),居日位屬陽(火),卻是外陽內(nèi)陰之中女;坎兩陰爻在外,一陽爻在內(nèi),居蟾宮屬陰(水),卻是外陰內(nèi)陽之中男??搽x二卦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名稱與卦象,本來就是互相顛倒的。在人體,心火居上,坎水居下,欲水火既濟,也須顛倒。內(nèi)丹修煉必須領(lǐng)會這一點而逆修成丹。《悟真篇》七言絕句第十六首云:“取將坎位中心實,點化離宮腹內(nèi)陰,從此變成乾健體,潛藏飛躍盡由心。”“坎位中心實”指其一陽,內(nèi)丹家稱為“嬰兒”;“離宮腹內(nèi)陰”指其一陰,內(nèi)丹家稱為“姹女”。坎中之陽,為陰中之陽;離中之陰,為陽中之陰。把坎卦中的陽爻抽取出來填補離卦中的陰爻,離卦就恢復(fù)成乾卦之純陽。如此,則陰變陽,陽變陰,正是顛倒之中的顛倒。以人體言之,取坎(腎)中靜極而動之真水,伏靈光閃灼之流珠,成為純陽無陰之乾體,丹功圓滿,即可得道成仙。這種構(gòu)想與陳摶《無極圖》中關(guān)于“復(fù)歸無極”的觀念是一致的,其用意是還老返童,但其思想根基是《周易》的逆數(shù)之道。對這一層意蘊,張伯端在《金丹四百字》中作了更為詳盡的論述:“真鉛生于坎,其用在離宮;以黑而變紅,一鼎云氣濃。真汞生于離,用之卻在坎,姹女過南園,子持玉橄欖?!薄捌溆迷陔x宮”意指伏汞;“用之卻在坎”意謂求鉛。真貢因其外陽而內(nèi)陰,故名姹女?!坝耖蠙臁庇餍?。姹女持南園之果以探北地之華喻指陽中之陰,陰中之陽,互藏其宅。這里生動地描述了取坎填離,心腎相交的玄妙。
坎離要實現(xiàn)交媾,尚須媒婆周旋。張伯端在七言之十一明確指出:“黃芽白雪不難尋,達者須憑德行深。四象五行全藉土,三元八卦豈離壬?煉成靈質(zhì)人難識,消盡陰魔鬼莫侵?!边@是說,金丹煉制雖難,但并非不可尋求,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其次要懂得修煉的具體方法。龍之弦氣稱為黃芽,虎之弦氣稱為白雪。龍屬陽,為木?;訇?,為金。按照五行生克的原理,龍木生火,虎金生水,木火金水合成四象,四象合而成丹。但是,金丹之成本于土,土無正位,分位于四季四時,不得四季之土,四季之序無法流行,萬物不能生成。所以說“四象五行全藉土”。七絕之十四說:“離坎若還無戊己,雖含四象不成丹。只緣彼此懷真土,遂使金丹有返還?!彪x宮,火中生木;坎宮,水中生金,兩家列為四象,而彼此懸隔。幸而坎離均居中央,坎中含戊土,離中含己土,各懷真七,兩相媒合,則四象會,五行全,正有鉛汞烹煉成丹之妙。那火中何以生木,水中何以生金呢?七絕之十七說:“震龍汞出自離鄉(xiāng),兌虎鉛生在坎方。二物總因兒產(chǎn)母,五行全要入中央。”震居東方,屬木,象青龍;兌居西方,屬金,象白虎。原本應(yīng)當木生火,現(xiàn)在卻是東木出離(火)鄉(xiāng),呈火生木;原本應(yīng)當金生水,現(xiàn)在卻是坎方生兌虎,呈水生金,在五行中都是兒生母之象。之所以如此,是由于金木交合,水火相濟,借中央戊己之土以媒合無間,金丹始成。正如七絕之三十三所說:“長男乍飲西方酒,少女初開北苑花。若使青娥相見后,一時關(guān)鎖在黃家?!薄伴L男”指震,東方之龍;少女指兌,西方之虎?!熬啤庇髦肝鞣浇鹨?,“花”喻指北水鉛華。長男倒酒,少女拈花,相親相戀,青娥為媒,關(guān)鎖黃家(中宮),必相交合而產(chǎn)嬰兒(金丹)。這是借用坎離、兌震的卦象比喻龍虎、鉛汞,實指心陽腎陰之交合顛倒,以明取坎填離、任督二脈溝通之妙理。這里所談已涉及“三五”之理?!段蛘嫫菲哐月稍姷谑氖渍f:“三五一都三個字,古今明者實然稀。東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自歸生數(shù)五,三家相見結(jié)嬰兒。是知太一含真炁,十月胎圓入圣基。”
三五歸一圖
詩中數(shù)字的排列是有規(guī)則的。如圖所示,三在東面,二在南面,兩者相加為五;一在北面,四在西面,兩者相加亦為五,中間土位戊己自含五數(shù)。東南西北中共有三個五。這與張理《易象圖說》所列陳摶《易龍圖》之二變甲圖的排列法具有共同的對稱性,只是一、二、三、四所居位置顛倒而己?!段蛘嫫返倪@一象數(shù)思想來源于《周易參同契》)。《周易參同契》中篇說:“三五為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訣,難以書傳?!保ǖ?/span>192頁)[6]這是運用《周易》的生數(shù)原理來暗示元氣流向。俞琰解釋說:“三者,水一火二合而成三也。五者,土也;三五為一者,水火土相與混融,化為一氣也。斯時也,玄黃相雜,清濁未分,猶如天地渾沌之初。少焉,時至氣化,無中生有,則窈窈冥冥生恍惚?;谢秀便苯Y(jié)成團,而天地之至精孕于其中矣。”這是著眼于水、火、土三者關(guān)系的解釋。由這一解釋可知,三與二合即木與土合,一與四合即金與水合?!叭蚁嘁姟奔礀|、西、南、北、中五氣自后天返先天,朝元而結(jié)內(nèi)丹。所以,據(jù)《周易參同契發(fā)揮》卷五所引,無名子說:“龍屬木,木數(shù)三,居東;木能生火,龍之弦氣屬火,火數(shù)二,居南;二物(木火)同源,故三與二合而成一五?;俳穑饠?shù)四,居西;金能生水,故虎之鉛氣屬水,水數(shù)一,居北。二物(金水)同宮,故四與一合而成二五。二五交于戊已中宮,屬土,土數(shù)五,是成三五也。三五合而成丹,丹者一也。此三者結(jié)成嬰兒,實希有也?!睆埐思椿凇叭濉敝戆选剁妳蝹鞯兰分兴v的諸多還丹方法概括為“七返九還”的系統(tǒng)方法:
七返九還,金液大丹者,七乃火數(shù),九乃金數(shù)。以火煉金,返本還元,謂之金丹也。
以身心分上下兩弦,以神氣別冬夏二至,以形神契坎離二卦。以東魂之木,西魄之金,南神之火,北精之水,中意之土,是為攢簇五行。以眼含光,凝耳韻,調(diào)鼻息,緘舌氣,是為和合四象。以眼不視而魂在肝,耳不聞而精在腎,舌不聲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動而意在脾,故名曰五氣朝元。以精化為氣,以氣化為神,以神化為虛,故名曰三花聚頂。[⑥]
這套功法以身心為體,以神氣為用,重在處理形神關(guān)系。它由“攢簇五行”、“和合四象”、“五氣朝元”、“三花聚頂”等要點構(gòu)成。五氣即五行之氣,五臟之氣。五氣居五方,水居北方壬癸之地,配天之生數(shù)一;以火居于南方丙丁之地,配地之生數(shù)二;以木居于東方甲乙之地,配天之生數(shù)三;以金居于西方庚辛之地,配地之生數(shù)三;以土居于中央戊己之位,配天之生數(shù)五。六以上之數(shù)皆由中五與四方之數(shù)相合而成。陳摶的《無極圖》以土統(tǒng)攝四方,意謂引導五氣聚而歸中元?!拔鍤獬笔窃跓捑瘹庵筮M入煉氣化神的階段。
“翻卦象”的實現(xiàn)取決于真意,即壬。壬是水,乃真一之氣,又名真一之水。它生于天地之先,變而為陽龍陰虎。龍虎合而成丹,丹本于土。龍是木,虎是金。龍虎、木金土的變化都離不開水(即壬),這就叫“三元不離真一水”。再從八卦的變化來看,真一之氣一變?yōu)樘煸磺?,為父,二變?yōu)榈貫槔?,為母。乾以陽氣索坤之陰氣,一索生長男曰震,再索生中男曰坎,三索生少男曰艮。這是乾氣交于坤氣而生三男陽。坤卦以陰氣索陽之乾氣,一索生長女巽,再索生中女曰離,三索生少女曰兌。這是坤之氣交于乾氣而生陰,也不離真一之水,所以說“三元八卦豈離壬”。質(zhì)言之,不僅三元八卦離不了真一之精,自天地開辟以來,一切有形有名的東西莫不由此而成變化。
坎離顛倒交媾而成純陽是有階段的。首先是“以精氣合藥,以神運藥,以意煉藥”,龍虎交媾,促使四象、五行和合,逆行返母,結(jié)成金丹。接著是運火煉內(nèi)丹,經(jīng)過十月溫養(yǎng),胎圓火足,脫胎而化為純陽之體。然后于靜僻之地兀兀面壁九年,抱一空心,行滿九年,形神自然俱妙,性命自然雙圓,與道合真,變化不測,這就是九轉(zhuǎn)大還丹。如此以道為根本,自小而中,自中而大。這個過程也可分為三個階段:筑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合道。筑基階段,目的是補足人體生理機能的虧損,通任督,通三關(guān),用“后天氣”貫通兩脈,使其自然開合,煉功時間相對短一些,大約一百天。此時尚無藥可言,只是做煉精化炁的準備。但從醫(yī)家療疾的角度來說,氣血周流,經(jīng)絡(luò)暢通,對養(yǎng)生祛病是大有裨益的[7]。任督兩脈的總樞,按照張伯端的主張,是在陰蹺穴。本來醫(yī)經(jīng)所指陰蹺一脈,為足少陰的別脈,由足踝內(nèi)“然谷”穴起直上“睛明”穴止,并非一竅,張伯端則認為在尾閭前,實即現(xiàn)今一般所說的會陰穴的位置,所以他在《八脈經(jīng)))里說:“陰蹺一脈,其名頗多:曰天根、曰死戶、曰復(fù)命關(guān)、曰生死竅。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知此,使真炁聚散,皆從此關(guān)竅,則天門常開,地戶永閉,尻脈周流于一身,貫通上下,和炁自然上朝,陽長陰消,水中火發(fā),雪里花開,所謂天根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本毦瘹夥Q初關(guān),即小周天,目標是運藥而升降河車入于下丹田,煉功時間相對較長,大約三百天。練氣化神稱中關(guān),即大周天,目標是養(yǎng)丹(這與中醫(yī)把奇經(jīng)八脈全通稱為大周天有異),以黃庭為鼎,以下田為爐,元炁只氤氳二田之虛境,修持只守此二田之間,不固定于一田,煉功時間比小周天長,約四年左右。小周天是用后天八卦圖式,大周天是用先天八卦圖式。所以,內(nèi)丹修煉的階段之一是把后天八卦圖式變成先天八卦圖式。此外,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三個階段中,前兩個階段是命功,后一個階段是性功。張伯端主張性命雙修,先命而后性,同全真道北宗先性后命的主張有差別??搽x交媾在命功階段,重在煉精化氣。
丹家謂之河車功法。真氣通天之路,由下而上,由后而前。起尾閭,穿夾脊,透玉枕,上升泥丸,這是在背后;渡鵲橋,降重樓,至絳宮,下歸氣海,此乃在胸前。目標是打通人體任督二脈。任乃陰脈之主,督乃陽脈之主。醫(yī)圣李時珍在《瀕湖脈訣》里說:“任督二脈,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陽火陰符升降之道,坎水離火交媾之鄉(xiāng)。崔希范《天元入藥鏡》云:歸根竅,復(fù)命關(guān),貫尾閭,通泥丸。俞琰注《參同契》云:人身血氣,往來循環(huán),晝夜不停,醫(yī)書有任督二脈,人能通此二脈,則萬脈皆通?!饵S庭經(jīng)》言:皆在心內(nèi)運天經(jīng),晝夜存之自長生,天經(jīng)乃吾身之黃道,呼吸往來于此也。鹿運尾閭,能通督脈,龜納鼻息,能通任脈,故二物皆長壽。”為什么張伯端把任督二脈定在臍前臍后呢?李時珍為了闡明這個問題,在同書里引王海藏的解釋說:“張平叔言鉛乃北方正氣一點初生之真陽為丹母,陽生于子,藏之命門,元氣之所系出入于此,其用在臍下,為天地之根,玄牝之門。……升而接離,補而成乾,陰歸陽化,是以還原?!笨磥?,張伯端認為臍前臍后為陰陽運行之根源,丹法循督上升,沿任下降,即是陰歸陽化的過程,與醫(yī)經(jīng)沒有太大的分歧。練神還虛稱上關(guān),煉功時間比大周天長,約要九年。關(guān)于煉神還虛之理,張伯端是在《悟真法語》(即《禪宗詩偈》)中闡述的。其中頗有三教融通的特色。張伯端將道教內(nèi)丹同佛教禪定融通,絕句之二指出:“如來妙體遍河沙,萬象森羅無障遮。合得圓通真法眼,始知三界是吾家?!?/span>
《悟真篇》強調(diào)坎離顛倒交媾的重要性,七律之十三說:“不識玄中顛倒顛,爭知火里好栽蓮。牽將白虎歸家養(yǎng),產(chǎn)個明珠似月圓。慢守藥爐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群陰剝盡丹成熟,跳出樊籠壽萬年?!痹裣峦对獨?,元氣上迎元神,水上火下,互相顛倒,逆則成丹之理,取坎填離之妙盡在其中。人體之陰除盡,成為純陽之乾體,返老還童,長生久視功成事遂。
三、火候
《悟真篇》所表達的內(nèi)丹理論的框架與《周易參同契》中的易學象數(shù)模式是相同的?!岸烈魂杹韽?fù),三旬增一陽爻。月中復(fù)卦朔晨超,望罷乾終姤兆。日又別為寒暑,陽生復(fù)起中宵。午時姤卦一陰朝,煉藥須知昏曉?!钡冢?/span>742-743頁)[8]在《悟真篇》中,張伯端以十二辟卦、十二辰、二至二分說明進陽火、退陰符而煉成金丹的過程。進陽火、退陰符的時機把握,就是火候。
《悟真篇》七絕之二十七強調(diào)火候的重要性說:“縱識朱砂及黑鉛,不知火候也如閑。大都全借修持力,毫發(fā)差殊不作丹?!逼呓^之三十說:“一陽初動才作丹,鉛鼎溫溫照幌幃。受氣之初容易得,抽添運用切防危?!笔軞庵?,溫養(yǎng)火符,文武剛?cè)?,自有?jié)度,須賴名師指點,精心調(diào)理。若火候抽添不當,則煉丹一場空:“抽添”指內(nèi)丹修煉中的意念活動,引腎間動氣上行至腦,曰“抽鉛”;引心神(汞)補丹田,曰“添汞”。凡進火退符,皆是抽添。抽彼之鉛,以添我之汞,無非取坎填離之意?!段蛘嫫の鹘隆分酥赋觯撼樘磉\用,須識屯蒙?!疤斓夭沤?jīng)否泰,朝昏好識屯蒙。輻來湊轂水朝宗,妙在抽添運用。”按卦象,泰卦上陰下陽,如陽從地升,像早晨;否卦上陽下陰,如陽從天降,像黃昏。喻一日之間晨昏陰陽節(jié)律變化。丹家還以六十四卦中除乾坤坎離之外的六十卦表一月之間陰陽變化,平均每日二卦,第一日朝屯昏蒙,第二日朝需昏訟,如此按卦序分配,直到三十日。一日之間,屯表陽進陰退,進火;蒙表陰進陽退,退符。水火自升自降,自然流轉(zhuǎn)無窮,如輻之湊轂,水之朝宗,無有休止。
掌握“火候”在內(nèi)丹修煉中非常重要?!段蛘嫫の鹘隆返谑渍f:“不辨五行四象,那(哪)分朱汞鉛銀?修丹火候未曾聞,早使稱呼大隱。靡肯自思己錯,更將錯路教人。誤他永劫在迷津,似恁欺心安忍?”在張伯端看來,如果不了解火候,必將誤入迷途。如果自己不知錯誤而教給別人,那更是錯上加錯。為了避免錯誤的發(fā)生,必須懂得易理,能夠分辨“五行四象”。火候本指外丹燒煉中對爐火溫度、時間等因素的調(diào)控。那內(nèi)丹修煉中的火候是指什么呢?《真詮》說:“火候全在念頭上著力?!薄督鹣烧摗氛f:“火者神也,曰汞,曰日,曰烏,曰龍;皆我之真意也。”火就是神,即內(nèi)丹修煉時的用意,即用意來控制呼吸?!兑?guī)中指南》說:“火候口訣之要,尤當于真息中求之。”這里真息是指呼吸。如此看來,火候?qū)嵵高\氣過程中意念的強弱、緩急。意念濃重、氣息急促者為武火,意念輕淡、氣息微緩者為文火。前者用在沖關(guān),后者用在溫養(yǎng)??刂坪粑催m當?shù)剡\用文火或武火。如何掌握火候呢?《悟真篇》七絕三十八說:“天地盈虛自有時,審能消息始知機。由來庚甲申明令,殺盡三尸道可期?!碧斓剡\行的陰陽消息是有規(guī)律的。以《周易》的陰陽范疇而論,“盈”與“息”是陰化為陽,“虛”與“消”是陽化為陰。陰陽的消息是有跡象可見的,抓住了其跡象就可以探知其本質(zhì)。西漢易學家把月亮的消息與《周易》的卦象相配合,制定了八卦納甲法,到東漢被魏伯陽在《周易參同契》中用來說明煉丹。《悟真篇》繼承了這一點,認為掌握內(nèi)丹修煉的火候可以月亮的出沒規(guī)律作為參照系。武火稱為陽息,指強烈的呼吸,用于子、丑、寅、卯、辰、巳六陽時的進陽火,通常一次修煉的前半段用武火。文火稱為陰消,用在午、未、申、酉、戌、亥六陰時的退陰符,通常一次修煉的后半段用文火。如果以先天六卦震、兌、乾、巽、艮、坤與乾卦六爻相配以表征月體盈虧,并雜以二十八宿所臨之位比喻人身陽火陰符的變化,那么,修丹火候與月之耗長無異。誠如無名子所說:“天地盈虛因其而見。月從日生。初三日震庚生形,初八日兌丁上弦,十五日乾甲圓滿,天地盈之時也;十六日巽辛受統(tǒng),二十三日艮丙下弦,三十日坤乙消滅,天地虧之時也?!边@里提及的震、兌、乾、巽、艮、坤是易學納甲法中六個表示月亮晦、朔、弦、望周轉(zhuǎn)規(guī)律的卦象。俞琰在《周易參同契發(fā)揮》卷五說得更為詳細:“月三日哉生明,蓋始于東北箕斗之鄉(xiāng),旋而右轉(zhuǎn),至晚嘔輪吐萌于西南昴畢之上,其象如震。以乾卦言,則應(yīng)乾之初九,此喻吾身陽火起緒之初也。月初八上弦,其光半明,其象如兌。以乾卦言,則應(yīng)乾之九二,此喻吾身陽火用功之半也。月三五十五,與日根望,魂盛光盈,其象如乾。以乾卦言,則應(yīng)乾之九三,此喻吾身陽火由滿之時也。月十六望載生魄,其象如巽。以乾卦言,則應(yīng)乾之九四,此喻吾身陰符繼統(tǒng)之始也。月二十三下弦,其光半虧,其象如艮。以乾卦言,則應(yīng)乾之九五,此喻吾身陰符用功之半也。月六五三十,光盡泯,其象如坤,以乾卦言,則應(yīng)乾之上九,此喻吾身陰符結(jié)括之時也?!痹凇兑淄鈩e傳》中,俞琰的《周易參同契金丹鼎器藥物人候萬殊一本之圖》將煉丹火候與月體耗長說得更為清楚。與在《周易參同契發(fā)揮》中講煉丹火候與月體消長不同,俞琰在《易外別傳》中大大豐富了其內(nèi)容:一是同時用先天六卦(坎、離除外)、十二辟卦、六十卦(乾、坤、坎、離除外)與十二辰相配說明火候,二是以二十四節(jié)令與十二辰相配,說明進陽火,退陰符的變化。兩者的相同之處是:它們都以月體虧盈與天體二十八宿方位闡述陽息陰消??傊段蛘嫫匪^的“庚甲申明令”即為易學納甲法的內(nèi)容。它引入納甲法的目的是希望煉丹者及時抓住陰陽進退的時機。
在易學中,天地陰陽運轉(zhuǎn)有各種不同的表示法。除了納甲法之外,《悟真篇》與《周易參同契》一樣,認為十二消息卦對于內(nèi)丹修煉的火候掌握很有指導意義,所以《西江月》詞中說:“冬至一陽來復(fù),三旬增一陽爻。月中復(fù)卦朔晨超,望罷乾終姤兆。日又別為寒暑,陽生復(fù)起中霄。午時姤象一陰朝,煉藥須知昏曉?!笔⒇约磸?fù)、臨、泰、大壯、央、乾、姤、遁、否、觀、剝、坤。前六卦陽逐步增多,后六卦陰逐步增多。一年十二個月中,以十一月配復(fù)卦,一陽始生;過三十日增加一陽爻,進為臨卦;再過三十日又增加一陽爻,進為泰卦,所謂“孟春正月,三陽開泰”即是此意。余者類推。冬至一陽來復(fù),表一年中陰陽消長節(jié)律,從本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陽漸長,陰漸消。十一月為復(fù)(一陽五陰),十二月為臨(二陽四陰),一月為泰(三陽三陰)……四月為乾(六陽)。此即“三旬增一陽爻”之謂。不論年還是月、日都有陰陽之往返,因此都可用十二消息卦來說明。這就是說,十二消息卦不僅可與年相配,還可與月和日相配。就月而論,三十日配十二卦,兩日半一卦。一月之中,陰陽變化,由朔之復(fù)(一陽),望之乾(三陽)到姤(一陰)的出現(xiàn),周而復(fù)始。朔望之潮汐可證。就日而論,十二時辰配十二卦,每兩小時配一卦。一日之間陰陽變化節(jié)律,陽生于復(fù),在中宵(子時),陰起于姤,在中午(午時)。故謂煉藥須知昏曉。十二消息卦中,復(fù)垢二卦是陰陽轉(zhuǎn)化的關(guān)節(jié)點,顯得尤其重要。《悟真篇》與《周易參同契》一樣對這兩個卦給予了特別關(guān)注?!段蛘嫫方栌盟鼈儽扔麝柣痍幏樘?。掌握年、月、日的陰陽變化節(jié)律,按月求藥,按日行功,則火候準而丹可成。每日晨昏兩卦,筑基、火候、溫養(yǎng)皆可運用。陽生則進火,陰生則退符。當否則與陰俱閉,當泰則與陽俱開。只依此兩卦,無須逐日另求卦象。所以七絕之三十六說:“否泰才交萬物盈,屯蒙二卦秉生成。此中得意休求象,若究群爻漫役情?!逼呓^之二十一說:“赤龍黑虎各西東,四象交加戊己中。復(fù)垢自茲能運用,金丹誰道不成功?!饼埢⒔缓?,鉛汞眷戀,水、火、木、金四象,全賴中央戊己之土從中媒合。溫養(yǎng)、抽添也依復(fù)垢行事。戊己土又稱黃婆或青娥,實指意念,在煉丹過程中起著特殊的調(diào)和作用。七絕之十九說:“華岳山頭雄虎嘯,扶桑海底牝龍吟。黃婆自解相媒合,譴作夫妻共一心?!笨傊?,掌握內(nèi)丹修煉火候就是遵循天地卦象所展示的陰陽規(guī)律。
《悟真篇》通過易學卦象來說明火候,但并非要人們泥于卦象。它說:“卦中設(shè)象本儀形,得象忘言意自明。后世迷人惟泥象,卻行卦氣望飛升?!币讓W中的卦象本是物象的模擬,目的是通過卦象掌握物象背后的內(nèi)在意旨,如果僅僅停留在卦象以及闡釋卦象的那些文辭上,就不能真正明了作為認識目標的意義。內(nèi)丹修煉同樣如此。內(nèi)丹學借助卦象來表達其奧義,如果舍本逐末而停留于卦象,那就無法窺見其堂奧。因此,《悟真篇》告訴人們要“得象忘言”。這種思想顯然得之于王弼一派的《周易》義理之學。
火候中除了進陽火退陰符外,還有“沐浴”需要注意?!般逶 北硎就t。此時需要洗心滌慮,歸于大定,但任真火薰蒸。七絕之三十四說:“兔雞之月及其時,刑德臨門藥象之。到此金丹宜沐浴,若還加火必傾危?!泵蟽稍拢瑫円蛊椒?,刑德并行。當其卯酉二時,恐木盛火旺而傷金,或金氣太盛而傷木,故須停爐(沐浴),即不進火,亦不退符。暫停以意引氣,任陰陽二氣自然交合。
四、結(jié)語
張伯端通過《周易》卦象直觀地解說丹道,富有特色。金丹理論從《周易參同契》以來,使用了龍虎、鋁汞等諸多隱語,火符、抽添之說也極為玄妙,所以顯得很抽象。內(nèi)丹修煉涉及個人內(nèi)在的心理感受,用語言清晰地表達出來本來就有困難。于是,古代學者們不得已而借用《周易》卦象來闡述其玄虛之妙道,讓人易于心領(lǐng)神會。金丹理論中所用的易學卦象,往往已脫離《周易》中本原的卦象內(nèi)涵,而賦予了新義?!段蛘嫫匪栌玫囊棕裕缜?、坎離、震兌、否泰、屯蒙、復(fù)垢等都有《周易》中所沒有的特殊內(nèi)涵。這是道教易學的重要特征。正如馮友蘭先生寫給1984年周易學術(shù)討論會的賀詞中所說:“周易哲學可以稱為宇宙代數(shù)學。代數(shù)學是算學中的一個部門,但是其中沒有數(shù)目字,它只是一些公式,這些公式用一些符號表示出來。對于數(shù)目字來說,這些公式只是一些空套子。正是因為它們是空套子,所以任何數(shù)目字都可以套進去。我說周易可稱為宇宙代數(shù)學,就是這個意思。周易本身并不講具體的天地萬物,而只講一些空套子,但是任何事物都可以套進去,這就叫‘神無方而易無體’?!?/span>[10]事實上,《周易》卦象在天文歷法、中醫(yī)藥學、太極拳等領(lǐng)域中的運用,都有很大區(qū)別。即使是在同屬道教的外丹與內(nèi)丹理論中,也有差別。研究時應(yīng)該細心地分析其間的同中之異,異中之同,才不致于以象害義。卦象只是丹家論述抽象原理時借用的符號而已,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以象限意而遠離丹道實質(zhì)。《悟真篇》通過易卦闡述丹道,為易學思維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啟迪。
參考文獻
[1] 詹石窗,連鎮(zhèn)標.易學與道教文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
[2] 郭建洲.試論張伯端道教思想的易學淵源[J].周易研究,2005(1).
[3] 黃宗炎.圖學辨惑[M].四庫全書[Z].文淵閣本.
[4] 劉大鈞.周易折中(校點整理)[M].成都:巴蜀書社,1998.
[5] 林忠軍.象數(shù)易學發(fā)展史(第一卷)[M].濟南:齊魯書社,1994.
[6] 周易參同契古注集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7] 王沐.悟真篇丹法要旨(上)[A].道協(xié)會刊:第9期[C].
[8] 魏伯陽.周易參同契[M].道藏(第4冊)[Z].北京,天津,上海:文物出版社,天津
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8.
[9] 馮友蘭.1984年周易學術(shù)討論會賀詞[Z].唐明邦.周易縱橫錄[C].武漢:湖北人民出
版社,1986.
[①] 柳存仁主張張伯端生于公元1076年左右,卒于公元1155年,見《和風堂文集·張伯端與悟真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②] 如張廣保認為:“《青華秘文》一書見于今本《正統(tǒng)道藏》,然《道藏》題張紫陽撰,而此書與《悟真篇》的內(nèi)丹宗旨大相徑庭,斷非出于張伯端之手。”(《唐宋內(nèi)丹道教》,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版)但我們認為支持這類偽托觀點的證據(jù)并不充分。
[③] 《修真十書》卷26《悟真篇》。此外,《上陽子金丹大要》卷8轉(zhuǎn)引。
[④] 指卯酉界隔南北。子為北,午為南,卯為東,酉為西。子時右轉(zhuǎn)以酉為主,卯為客;午時東旋,則以卯為主,酉為客。
[⑤] 本文所采《悟真篇》為《悟真篇注疏》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⑥] 《金丹四百字·序》,《修真十書·親著指玄篇》,《道藏》第4冊,第620頁。這段話來自于陳摶。俞琰在《周易參同契發(fā)揮》中引陳摶的話說:“眼含其光,耳凝其韻,鼻調(diào)其息,舌緘其氣,疊足端坐,潛神內(nèi)守,不可一毫外用其心也。蓋眼既不視,魂自歸肝;耳既不聽,精自歸腎;舌既不味,神自歸心;鼻既不香,魄自歸肺;四肢既不動,意自歸脾。然后魂在肝而不從眼漏,魄在肺而不從鼻漏,神在心而不從口舌漏,精在腎而不從耳漏,意在脾而不從四肢孔竅漏。五者皆不漏矣。則精、神、魂、魄、意相與混融,化為一氣而聚于丹田也?!?/span>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16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道術(shù)與魔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