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羲黃大學 >> 學術之聲 >> 百家論道

      現(xiàn)代莊子第04章,人間世(南華經(jīng))原文

      網(wǎng)絡 2023-09-21 19:30:49

      《現(xiàn)代莊子》第04章 人間世

      悲逢亂世
      ,做人真難啊

      、侍候暴君有一套學問

      魯國著名的賢士顏回,亦即顏淵,是孔子早期的學生

      。顏回為人忠厚老實,追隨孔子多年
      ,協(xié)助辦學,深受倚重
      。一日顏回拜見孔子,說是要出遠門
      ,特來辭行

      孔子問:“去哪里?”

      顏回說:“去衛(wèi)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孔予問:“去那里干什么,唔

      ?”

      顏回說:“我已打聽確實

      ,衛(wèi)國現(xiàn)任君主,年輕氣壯
      ,作風獨裁
      ,處理國事極不慎重,又聽不進任何批評
      ,還特別愛打仗
      ,不顧士兵死活。一仗打完
      ,拋尸滿城
      ,多如林間野草。衛(wèi)國百姓走投無路了啊
      。記得老師你說:‘辭別已治之國
      ,報效己亂之邦,好比醫(yī)生開業(yè)
      ,專門救死扶傷
      。’我要聽從老師教導行事
      。但愿這次去了
      ,能醫(yī)好衛(wèi)國的絕癥吧?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孔子說:“嗨

      ,你是想去挨一刀呀。醫(yī)病人
      ,治亂國
      ,都要憑自己掌握的道理。掌握道理必須一元化
      ,不要多元化
      。道理多元了,自相矛盾也就多了
      。自相矛盾多了
      ,自我干擾也多了
      。自我干擾多了,自己顧慮多了
      。自己顧慮多了
      ,救人救國都談不上了。古代圣人
      ,先使自己掌握統(tǒng)一的道理
      ,后去幫助別人走上正道。先立己嘛
      ,后立人嘛
      。你現(xiàn)在自己掌握的道理尚未統(tǒng)一,哪有功夫去糾正暴君的行為
      。再說你啊
      ,也該懂得,一個人的德行為什么會傳播開去
      ?一個人的智力為什么會顯揚出來
      ?德行傳播開去,是因為他貪愛美名
      。智力顯揚出來
      ,是因為他喜愛競爭。都變成兇器了
      ,絕不可能用來實現(xiàn)救國的抱負啊
      。”

      孔子又說:“況且

      ,像你這樣的人
      ,德行穩(wěn)重,信用可靠
      ,名聲好
      ,又不喜愛競爭
      ,未必能同對方氣味相投
      ,兩心相印。如果硬要當著暴君的面抬出仁義啦法制啦那一套向他推銷
      ,等于用他的丑惡襯托自己的美善
      ,他會罵你害人精。害材施教反遭他人害
      。你去了
      ,恐怕也會遭人害啊。況且
      ,像衛(wèi)君那樣的人
      ,如果他愛賢士
      ,恨小人,那他手下賢士已多
      ,用你這個賢士與用那些賢士有什么區(qū)別呢
      ?又何必非用你不可呢?如果他確實聽不進任何批評
      ,那你最好閉嘴
      ,否則他會存心找岔子同你斗嘴勁。到那時候
      ,你被斗得頭暈目眩
      ,還必須做出和顏悅色的樣子,收斂詞鋒
      ,轉為守勢
      ,低頭作恭順狀,違心的遷就他
      。這是輸送燃油救火
      ,鑿開水庫抗洪,所謂助紂為虐是也
      。第一回遷就他
      ,你就會第二回第三回沒完沒了的遷就他,違心的大頌其欠穩(wěn)定的諛詞
      。衛(wèi)國一旦出事
      ,他一定會拋你到前面去做犧牲品,承擔他的罪責
      ,你就完了
      。”

      孔子又說:“古時最著名的兩個暴君

      ,一個是夏朝亡國之君夏桀王
      ,殺了大臣關龍逢,一個是商朝亡國之君殷紂王
      ,殺了叔父比干
      。這兩位賢臣之所以被害,是因為他們都努力修身
      ,盡心治國
      ,以臣僚的身份去安撫君王的百姓,越位了
      ,惹得君王不高興
      。兩位賢臣有高尚的品格,映照出桀紂的丑惡,所以非被干掉不可
      。賢臣愛名不用說
      ,連暴君桀紂也貪美名啊。遠古時最著名的兩位明君
      ,一位是堯帝
      ,討伐叢國、枝國
      、胥敖國
      ,一位是夏禹王,討伐有扈國
      。四小國慘敗
      ,國君被處斬,國民全家死絕
      ,國都夷為廢墟
      。就這樣討伐者還不肯封刀停戰(zhàn),還要盡量擴大戰(zhàn)果
      ,撈得更多更多
      。貪美名,求實利
      ,結果竟是這樣啊
      。這些故事你恐怕也知道吧?名利的誘惑力如此之強
      ,圣人如堯如禹都難以抗拒呢
      ,何況你呀。當然
      ,你要去糾正衛(wèi)國的暴君
      ,一定有自己的想法。說給我聽聽吧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顏回說:“為人正直而又謙虛,做事勤勉而又忠實

      ,這樣侍候衛(wèi)君
      ,行嗎?”

      孔子不以為然地唔了一聲

      ,說:“這怎么行
      !那家伙一肚子陽剛之氣
      ,氣焰高張
      ,忽喜忽怒,臉色說變就變,常人誰敢違抗
      。試用好言好語去感動他
      ,他就加以鉗制,叫你閉嘴
      ,不敢進諫善言
      ,這樣他才活得快意稱心。所謂日行一善
      ,哪怕是一小善吧
      ,他都做不到,何況大善呀
      。你要引他向善
      ,他卻頑固不化,表面同意而內(nèi)心不采納
      。你要去糾正他
      ,如何辦得到喲!”

      顏回說:“正直謙虛

      ,勤勉忠實
      ,如果這樣不行,我就改變策略:一是內(nèi)心直耿
      ,固守原則
      ;二是表面屈從,順應現(xiàn)實
      ;三是援引歷史教訓
      ,借古諫今
      。內(nèi)心直耿的人
      ,認同于自然。認同于自然的人
      ,相信君臣都是自然之子
      。天生平等
      。既然天生平等,誰有話要說
      ,那就說吧
      ,何必要求他人說我說得對呢?又何必介意他人說我說得不對呢
      ?一個人葆有這樣的心態(tài)
      ,大家叫他天真老兒童,他便做到認同于自然了
      。表面屈從的人
      ,認同于社會。認同于社會的人,使自己的行為順應現(xiàn)實
      。雙手高擎笏版
      ,兩腿長跪,折腰叩頭
      ,恭行臣僚之禮
      ,大家都這樣做了,我敢不這樣做嗎
      ?一個人
      ,只做大家都在做的,誰也挑不出他的紕漏來
      ,他便做到認同于社會了
      。援引歷史教訓的人,認同于古代
      。認同于古代的人
      ,向君王進諫言,雖然滿口教條
      ,但是有的放矢
      ,說到痛處。而且說的一切全是古人早說過的
      ,不是我發(fā)明的
      ,你能奈我何哉。一個人
      ,忠心耿耿
      ,借古諫今,直言而又不惹麻煩
      ,他便做到認同于古代了
      。以上三條便是我的策略。我若這樣侍候衛(wèi)君
      ,該行了吧
      ?”

      孔子不以為然地唔了一聲,說:“這也不行呀

      !對待衛(wèi)君的這一套策略大繁瑣了
      ,太模式化,很不靈活
      。你的設計雖然笨
      ,但是實踐下去不會給自己惹麻煩,倒是真的
      。不過
      ,不惹麻煩
      ,也就到此罷了,哪能收到糾正的實效呢
      ?還遠得很
      !我看你還是個想當然喲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顏回說:“我想不出更好的方法了。敢請老師指點吧

      ,還有什么好方法
      。”

      孔子說:“齋

      !也就是大掃除
      ,做清潔。等你清潔了
      ,我才告訴你怎樣對待衛(wèi)國那個暴君?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在不行。現(xiàn)在你心中堆滿想當然那些成見的垃圾
      。不掃除想當然的成見
      ,就去糾正衛(wèi)君,你以為做起來很容易嗎
      ?輕舉妄動
      ,老天爺不允許?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顏回說:“我家貧窮

      ,下酒不葷幾個月了,身體已經(jīng)清潔
      。這可以當作已經(jīng)齋了吧
      ?”

      孔子說:“你這是祭神的齋,不是心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顏回說:“敢請老師講明,心怎樣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孔子說:“來一番心靈的大掃除。首先你要做到意念專一

      ,停止游思浮想
      。然后關閉聽覺器官,不用耳聽
      ,僅用心聽
      。用心聽就是用意識去知覺外界的存在
      。然后斷絕意識活動,不用心聽
      ,僅用氣聽
      。用氣聽就是用靈魂去感悟道的存在。為什么不用耳聽
      ?因為耳的功能有限
      ,只能響應聲音。為什么不用心聽
      ?因為心的功能也有限
      ,只能響應存在。氣
      ,亦即靈魂
      ,那是一片光明的空虛,功能特異
      ,能容納大千世界
      。心靈空虛清潔,掃除了想當然的成見
      ,妙道來集
      ,你便悟了。我說的心齋就是使心靈空虛
      ,保持清潔
      。”

      顏回受教

      ,恭謹而退
      。幾日之后,來見孔子
      ,說:“進入心齋狀態(tài)以前
      ,我總想到自己,那時人間有個顏回
      。逐漸進入心齋狀態(tài)
      ,我便忘掉自己,這時人間沒有顏回
      。我使心靈空虛清潔了嗎
      ?”

      孔子說:“你達到心齋的要求了。現(xiàn)在告訴你怎樣對待衛(wèi)國那個暴君

      。作為客卿
      ,進入衛(wèi)君的小圈子以后,不要爭取名譽地位
      。他若聽得入耳
      ,你就鳴放
      ;聽不進去了,就閉嘴
      。不要立門戶
      ,不要筑堡壘。目的專一
      ,不要三心二意
      。發(fā)言,行事
      ,要讓人知道你是不得已的
      。這樣就差不多了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孔子又說:“你想不留腳印,可以乘車旅行

      ;你想脫離大地
      ,恐怕永不可能。社會壓力使人表假態(tài)
      ,自然壓力使人現(xiàn)真形
      。鳥有翅膀,飛得快活
      ;鳥無翅膀
      ,怎能飛啊。人有見識
      ,懂得許多
      ;人無見識,懂個什么
      。請在窗外停留
      ,且向室內(nèi)瞻望。滿屋家具已經(jīng)搬走
      ,空蕩蕩的一間閑房
      ,白晃晃的一片陽光,靜悄悄的一派吉祥
      ,正如心靈
      ,打除垃圾之后,虛寂生智慧
      ,空曠生明朗
      。如果拒絕掃除垃圾,一天到晚游思浮想
      ,意識活動非常匆忙
      ,心靈內(nèi)塞得滿滿
      ,照不入一線陽光,愚蠢
      ,黑暗
      ,有禍,不祥
      ,所謂坐馳
      ,就是這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孔子最后說:“一個人

      ,關閉聽覺器官和視覺器官,隔斷外界吵吵嚷嚷形形色色的干擾
      ,求得精神上的寧靜
      ,耳向內(nèi)聽,目向內(nèi)視
      ,直通靈魂
      ,同時掃除大半生積累的想當然,那些成見的垃圾
      ,他便獲得空虛清潔的心靈了
      。鬼神都愿與他為鄰,何況人呢
      。豈止人
      ,連動物也會被他馴化呢。遠古的好帝王
      ,史前的大酋長
      ,推行心齋,親身實踐
      ,建立了理想國
      。心齋既能安邦治國,作用非凡
      ,身無官職的人用來立身處世
      ,效果當然更顯著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亂世做官經(jīng)驗談

      楚國的沈子高先生,又名諸梁

      ,在葉縣做首席長官
      ,人稱葉公。他奉楚王集合
      ,將要出差齊國
      ,辦理外交事物
      。行前,他來請教孔子
      ,說
      ;“這次出國任務很重。齊國接待我的規(guī)格可能很高
      ,但是在談判過程中
      ,對方一定會設置障礙為難我。我這個人
      ,老師是了解的
      ,說服一個平民都都困難,何況要去說服齊王
      ,他是周天子下面的東方霸主
      ,難啦!我真害怕
      。老師對我說過:‘辦住何事
      ,不論大事小事
      ,都須費口舌
      ,說得對方高興了。才能成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話真對。現(xiàn)在我怕的是不成功
      ,回來要受政治處分
      ,挨整的是我,就算成功了吧
      ,想想談判桌邊忽喜忽怒
      ,心中得失交戰(zhàn),體內(nèi)陰陽失調(diào)
      ,種下病因
      ,受害的還是我。干這些差使
      ,成功不成功
      ,都要受害;不受害
      ,除非請德才兼?zhèn)涞耐饨患胰ジ?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從接受任務的那天起,憂愁傷胃
      ,我便簡化膳食
      ,燒烤一概罷免
      ,廚子不再苦熱。當天夜晚心頭焦的
      ,火燎燎的難受
      ,飲涼水加冰塊。這是內(nèi)熱病的癥狀喲
      。人還沒有踏上齊國的土地
      ,談判桌還沒有看見呢,我就患得患失
      ,體內(nèi)陰陽失調(diào)
      ,病象叢生了啊。談判桌上如果敗了
      ,回來撤職查辦
      ,我便挨定了雙份整。我為人臣
      ,德才都差
      ,挑不起這一副外交重擔。老師該教我怎么辦才是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孔子說:“世界上有兩類行為準則,人人必須遵守

      。第一類是由自然決定的
      。第二類是由社會決定的。為人子的敬愛父母
      ,這是人的自然屬性決定了的
      。戀親情結深藏在心,誰也解不脫的
      。為人臣的侍候君王
      ,這是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的。走到哪里都有君王
      ,天地間是無處可逃的
      。這兩類行為準則是不可違抗的。為人子的敬愛父母
      ,不論自己從事怎樣的職業(yè)
      ,高也好,低也好
      ,都應該盡心做到純孝
      。為了臣的侍候君王,不論自己領受怎樣的任務,重也好
      ,輕也好
      ,都應該盡力做到純忠。忠臣孝子之外
      ,還有那些特別注重內(nèi)心修養(yǎng)的人
      ,超脫了世俗的榮辱觀念,但也順從前面說的兩類行為準則
      ,盡心盡力做到忠孝
      ,心中明白這是莫可奈何的事。他們這樣做了
      ,便是道德境界極高的人了
      。為人臣,為人子
      ,都是不得已的
      ,由不得人選擇。所以
      ,盡忠盡孝
      ,應該不顧自身安危,哪能貪生怕死
      。先生出差齊國
      ,我認為應該去?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孔子又說:“出國辦理外交

      ,回國處理內(nèi)政,宜注意三方面
      。第一,傳話要傳真
      。一般而言
      ,兩國交往,若是近鄰
      ,就得靠信用去謀求親善
      ;若是遠隔,只能靠言語來表達衷心
      。楚齊遠隔
      ,言語必須派使臣去傳遞。兩國關系如果萬分友好
      ,或者萬分仇恨
      ,都會難壞傳話使臣。這是因為,萬分友好必然多說餡諛的話
      ,萬分仇恨必然多說誹謗的話
      ,總之是過頭話。凡過頭
      ,皆似謊
      。謊活的可信性大成問題。大成問題的話
      ,誰傳了誰遭殃
      。所以古人留下格言:‘傳話傳zhenyan,zhenyan很一般
      。傳了過頭話
      ,自己惹麻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诙?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有始又有終?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纯锤偧紙錾系慕嵌肥?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開始是陽謀,堂堂正正
      ,功夫過硬
      ,最終是陰謀,偷偷摸摸
      ,詭計多端
      。因為要斗個夠。所以使出歪拳邪腿
      。再看看宴會廳里的飲酒客
      ,開始是講禮,斯斯文文
      ,我敬你請
      ,最終是亂套,嘻嘻哈哈
      ,手抓腳踢
      。因為要喝個夠,所以陷入胡鬧狂歡
      。世間許多事情都是這樣
      ,豈止角斗,豈止飲酒
      。有些事情
      ,剛開始時顯得美妙極了
      ,到最終時弄得惡劣透了。還有些事情
      ,開始簡單
      ,輕而易舉,最終復雜
      ,難以完成
      。所謂有始無終,指的就是這種情形
      。第三
      ,做事勿過分。說話只是刮風
      ,播送空氣罷了
      ,不會產(chǎn)生影響,盡管說吧
      。如果你說了
      ,底下就照辦,立即行動
      ,實質投入
      ,問題就變麻煩。所以
      ,風一刮就可能引起動蕩不安
      ,話一說就可能有人付諸實踐,跑去冒險
      。那些片面之詞
      ,巧辯之言,底下照辦
      ,正好把民間的憤怒點燃
      。被獵殺的猛獸死到臨頭,喘息怒吼
      ,恨不得咬人一口
      。嚴厲苛刻過分,民間必然萌生不良意識
      ,形成對抗局面,而那些當官的還不曉得自己已經(jīng)面臨危險
      。連自己的危險也不曉得
      ,誰還曉得他們將來怎樣嗚呼哀哉。所以古人留下格言:‘政策向下傳達
      ,不要層層加碼
      。百姓負擔已重,不要變相逼他?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蛹{過分之水
      ,必定漫溢成災。層層加碼
      ,變相強迫
      ,要壞國家大事。國家要辦好
      ,費時間
      ,夠你累到老;國事弄糟了
      ,你想改
      ,時間沒有了。唉
      ,能不謹慎些嗎
      ?”

      孔子最后說:“身處亂世,還宜順應環(huán)境

      ,優(yōu)哉游哉
      ,該做什么才做什么,不要多事
      ,以求安寧
      。做到這一步,也就到頂了
      ,至于齊國將怎樣對付你
      ,你回楚國后怎樣交差,何必預作設想
      。與其預作設想
      ,苦了自己,不如樂觀些
      ,認了天命吧
      。當然啦,這很難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三、陪小王好比伴老虎

      魯國賢士顏闔接受了衛(wèi)國的聘請

      ,來衛(wèi)國擔任太子的專職老師
      ,名義上是輔導,實質上是侍候
      。太子是國君的接班人
      ,所以侍候太子
      ,擔任他的專職老師,等于入了他的影子內(nèi)閣
      ,地位重要
      ,是官員,絕非教書匠
      。顏闔到了衛(wèi)國
      ,才打聽到這位太子很難侍候,便去請教著名的賢大夫蘧伯玉先生
      ,說:“假設有那樣的一個人
      ,我得去侍候他,而他天性殘暴
      ,很難侍候
      。本想放棄原則遷就他吧,我又怕國家受害
      ;那就堅持原則輔導他吧
      ,我又怕自己受害。說他愚昧無知
      ,也未見得
      ,不過他的那點聰明才智,不多不少
      ,剛夠用來發(fā)現(xiàn)并懲辦下級的錯誤
      。至于犯錯誤的責任該誰負,是該下級負呢還是該他本人負呢
      ,他就永遠弄不明白
      ,也不想弄明白了。遇上這樣一位小霸王上司
      ,我該怎樣侍候他呀
      ?”

      蘧伯玉說:“你問得真妙喲。謹慎些吧

      ,站穩(wěn)腳跟
      。外貌最好是親近他,內(nèi)心最好是順從他
      ,這樣做了
      ,免受他的殘害暴虐,不過又有新的麻煩
      。親近他
      ,可別投靠進去,上了他的賊船
      ;順從他
      ,可別顯耀出來,成了他的幫兇
      。你投靠進去了
      ,不但玩掉腦袋,還會弄垮國家
      ;你顯耀出來了
      ,不但搞臭名聲,還會流毒社會
      ,他無知像嬰孩
      ,你也來小兒科。他不擺官架子
      ,你也別敬畏他
      。他放蕩不受管,你也去湊熱鬧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傊埫樦?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引他走正路
      ,而不要觸犯他。你看螳螂
      ,大路上爬
      ,爬入轍槽,怒舉雙臂
      ,不怕車輪來軋
      ,滿以為自己力量非常大。螳螂具有優(yōu)秀品質
      ,真勇敢啊
      。你是賢士,品質優(yōu)秀
      ,謹慎些吧
      ,可別自矜勇敢比螳螂,觸犯那個天性殘暴的小霸王
      ,沒好下場
      。你伺候他要像侍候猛虎那樣。飼養(yǎng)員為什么不用活物喂虎
      ?怕虎撲殺活物的時候又發(fā)怒
      ,回歸暴烈的天性。為什么不用整體喂虎
      ,而要切成碎塊再喂
      ?怕虎啃整體的時候又發(fā)怒
      ,恢復殘酷的本能?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⒂谢⒌酿囷?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供膳必須守時?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⒂谢⒌南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疏導必須有術?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⑴c人不同類
      ,沒有共同語言,那為什么虎聽飼養(yǎng)員的招呼
      ,還向飼養(yǎng)員獻媚呢
      ?順向輔導了嘛。那為什么虎又撲殺人呢
      ?逆向觸犯了嘛
      。方法對了就是順向,方法錯了就是逆向
      。有人愛馬入迷
      ,在馬臀懸持南國的竹編筐,在馬胯懸掛東海的大蚌殼
      。竹編筐盛馬屎
      ,大蚌殼盛馬尿,都是高級享受喲
      。蚊蠅飛撲馬背
      ,爬來爬去。馬迷急忙轟打蚊蠅
      ,這樣體現(xiàn)他的愛心
      。殊不知一轟打,馬受驚嚇
      ,掙斷銜鐵
      ,刺傷馬頭,撞破蚌殼
      ,割傷馬胸
      。馬迷的愛心已經(jīng)到頂了,但是愛的方法錯了
      。方法問題難道可以不注意嗎
      ?”

      四、樹不成材,所以長壽

      木匠師傅

      ,名石
      ,人稱匠石,帶徒弟路過齊國的曲轅
      ,看見土地miao前一棵神木
      ,是櫟樹,很大
      。樹冠橫撐,能蔭蔽幾千牛
      。材身粗巨
      ,腰圍百尺。樹梢高齊山頂
      。樹身離地面八十尺才分杈
      。樹大材豐,足夠造船十艘
      。大櫟樹所在地成了旅游熱點
      ,拜神木的游客多如集市。匠石忙著趕路
      ,無心細看神木大櫟樹
      。徒弟留連樹下,繞樹徘徊
      ,看得心滿意足
      ,才跑去追師傅。他說:“徒弟提斧握錛跟隨師傅
      ,走過不少地方
      ,從未見過這樣好的樹材。師傅不肯留步看看
      ,只顧趕路
      ,為什么呀?”

      匠石說:“罷了罷了

      。那是壞木
      ,不值一談,做船容易沉
      ,做棺很快朽
      ,做家具會破裂,做門要溢脂液
      ,做柱要招白蟻
      。不成材的壞木啊,毫無用處
      ,所以長壽
      ,活到現(xiàn)今
      。”

      匠石回到住處

      。大櫟樹夜間來顯夢
      ,說:“你要我向什么看齊呀?向佳木看齊嗎
      ?山楂樹啦梨樹啦桔樹啦柚樹啦都是佳木
      ,能結佳果,甜瓜之類不是木本
      ,也結佳果
      。果熟了,遭剝奪
      ,受侮辱
      ,大枝折斷小枝奄。能結佳果
      ,大有用處
      ,結果他們苦了一生,天年都未活滿就短命了
      。不是世俗糟踏他們
      ,是他們做了佳木自討打。世界上的東西
      ,因為有用處
      ,所以自討打,比比皆是喲
      。我這一生
      ,從做小樹起,努力做到毫無用處
      ,多次犯險
      ,差一點就喪命斧錛,死于你這一類木匠之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今我總算做到完完全全的無用了
      ,連你都明白我的無用了,這對我說來就是大有用處了
      。如果你這一類木匠夸我有用
      ,我能長得這樣大嗎?我曉得
      ,你是人
      ,是動物,我是樹,是植物
      ;你和我
      ,非同類。但是我們都是造物主的作品
      ,都是物呀
      。你有什么資格品評我,斷定我不成材
      ,是壞木
      ?你,死期不遠了的一個壞人
      ,也能準確地品評我這一棵壞木嗎
      ?”

      匠石醒來,對徒弟講了夢

      。徒弟質問:“他說了要做到毫無用處,為什么又冒充神木呀
      ?”

      匠石急忙擺手

      ,禁止徒弟再講,似乎害怕大櫟樹聽見了
      ,悄聲說:“絕密
      !別拿出去講!他本來不愿意充當神木
      ,不過是借房子躲雨罷了
      。他若聽見你剛才的責備,會認為你不夠朋友
      ,在辱罵他
      。當初他若不投靠土地miao,充當神木
      ,掛一個保境安民的虛職
      ,恐怕早已被鄉(xiāng)民砍做柴燒了。何況他保全自身的方法
      ,據(jù)我看來
      ,顯然與眾不同。蠢物以為有用就能保全
      ,慧物以為無用就能保全
      ,而他,身處有用無用之間
      ,賴以保全
      ,具獨創(chuàng)性。你用道義去衡量他,太不沾邊了啊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南郭子綦先生游覽宋國的商丘,看見丘上一棵大樹

      ,估計是千年前商朝的舊物
      。樹的形態(tài)古怪,不知樹名
      ,給人以神秘感
      。樹下涼蔭廣布,若躲炎陽
      ,可停千車
      。子綦問:“這是什么樹喲?樹材一定非常好吧
      ?”游客搖頭
      ,都不曉得。子綦仰臉觀察枝柯
      ,全是扭曲的
      ,不能做棟梁。低頭又看崛起的根部
      ,原來是轉心木
      ,木紋繞旋如搓麻繩,而且木質疏松易脆
      ,不能做棺
      ,更不用說做家具了。伸手摘葉
      ,舔舔
      ,辣似火燒,嗅嗅
      ,昏似酒醉
      。過了三夭,舌尖還潰爛
      ,頭還暈
      。可見這種樹葉
      ,不能代糧救荒
      ,不能人藥治病,真是絕了

      子綦求醫(yī)

      ,看口腔科
      ,自吟自嘆:“壞木喲,你真不成材
      ,葉子都傷人
      ,所以活千春,樹頂高人云
      。你已做到無用處
      ,但又有益于路人,炎夏免費送涼蔭
      。躲在有用無用之間
      ,保全你自身,既做老神仙
      ,又當大圣人
      。”由于舌尖潰爛
      ,致使語言含混
      ,醫(yī)生以為他在說病。

      宋國有個荊家林場

      ,土質宜載楸柏桑三種樹
      ,都是佳木,用途甚廣
      。這三種樹的木材很暢銷,結果是大量砍伐
      。腰圍小的樹
      ,砍去做捕籠,供應獵猴戶
      。腰圍中的樹
      ,砍去做棟梁,供應建華宅的暴發(fā)戶
      。腰圍大的樹
      ,砍去做巨棺,供應辦喪事的貴官富商
      。那里的楸柏桑三種樹
      ,天年都未活滿就吃斧錛短命了,這是佳木成材反遭害啊
      。不信請看祭奠黃河
      ,祭品角豬不用翹鼻孔的,用牛不用白額頭的
      ,用女不用生痔瘡的
      ,沉入滔滔濁浪
      ,送給河伯享受。選豬選牛選女人的這點常識
      ,低級神職人員都懂
      ,說那很不吉祥。但在神人看來
      ,變豬有了翹鼻孔
      ,變牛有了白額頭,變女人有了痔瘡
      ,不會送去沉河淹死
      ,那才是真正的大吉祥啊。

      殘疾人支離疏

      ,姓支離
      ,意思是缺損不全,名疏
      ,意思是稀松無用
      。不幸的支離疏天生畸形,駝背佝腰
      ,致使下額靠攏肚臍
      ,肩膀高過腦頂,頸椎凸出
      ,指向天空
      ,五臟處于高位,兩腿貼著胸膛
      ,夠可憐了
      。好在手巧心靈,替人縫縫洗洗
      ,便能養(yǎng)活自己
      ;替人卜封算命,兼可養(yǎng)活十人
      。官府招募兵了
      ,支離疏在招兵站外擠來擠去,揮臂高呼愛國口號
      ,不怕送上前線
      。官府攤派勞務,支離疏也不怕
      ,因為殘疾免派
      。官府撫恤貧病,支離疏能領取米百斤柴十捆
      ,比誰都多
      。形體缺損不全的人仍然混下去
      ,活滿天年,何況非殘疾的常人
      ,只是材干缺損不全
      ,會活不下去嗎?

      大櫟樹不成材

      ,是壞木
      ,假借神木之名,活得上好
      。無名古樹毫無用處
      ,也是壞木,不假借任何美名
      ,同樣活得上好
      。何必做佳木,年輕輕的死于斧錛
      ?豬翹鼻孔
      ,牛白額頭,是壞畜
      ;女人生了痔瘡
      ,是壞女。何必做佳畜佳女
      ,淹死在黃河
      ?支離疏殘疾,是壞男
      ,活得上好
      。何必做佳男,被送上前線
      ,或終身勞苦,不得安閑

      、狂人悲歌告誡孔子

      魯國圣人孔子官運欠通,受到排擠

      ,從高位跌下來
      ,憤然辭別故國故鄉(xiāng),遠游西方的楚國
      。他想憑著自己的名聲
      ,博得楚王的眷顧,實踐儒家的政綱
      。到了楚國他才明白
      ,這里也是亂世
      ,并不比故國好。驛館閑住七八天
      ,不見楚王派人來請
      ,他已非常苦悶
      ,這天早晨
      ,忽聽驛館大門外鬧鬧哄哄。便去樓頭府視
      ,見街上一男士披發(fā)跣腳正在跳舞
      ,眾人笑謔歡呼。那男士一抬頭瞥見孔子
      ,便仰天唱起悲愴的楚聲
      。歌曰:

      大鵬啊南飛的大鵬,
      你的翅膀衰弱疲癃


      再也飛不上九萬里的高空

      美德淪落,受鵪雀的嘲弄

      未來的新世界到底在哪里

      你望望不見,眼前霧蒙蒙

      史前的理想國到底在哪里

      你追追不回,那是一場夢

      天下澄清
      ,正道直行有麒麟,
      圣人治國盡忠心
      ,創(chuàng)造文明

      天下混飩,歪道橫行多梟獍

      圣人逃國隱山林
      ,保全性命。
      今逢亂世
      ,處處昏君與佞臣

      圣人,你不挨刀
      ,已是萬幸

      無用是福。勸你休息

      難道這有什么不容易

      有用是禍
      。笑你執(zhí)迷,
      大難臨頭不肯避一避

      飛回去
      ,飛回去!


      莊子經(jīng)典.CN

      南華經(jīng)文言文

      1. 求莊子南華經(jīng)全篇譯文 《莊子》又稱《南華經(jīng)》

      ,莊周及其后學撰.莊子
      ,名周,曾受號南華仙人
      ,戰(zhàn)國時期睢陽蒙縣(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曾做過漆園吏
      ,后厭惡仕途,隱居著述.《莊子》約成書于先秦時期
      ,《漢書·藝文志》著錄五十二篇
      ,今本三十三篇.其中內(nèi)篇七,外篇十五
      ,雜篇十一
      ,全書以內(nèi)篇為核心,內(nèi)篇的《齊物論》
      、《逍遙游》和《大宗師》集中反映了莊子的哲學思想.以“寓言”
      、“重言”、“卮言”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
      ,繼承和發(fā)揚了老子的學說
      ,后世并稱“老莊”,指稱道家.行文汪洋恣肆
      ,瑰麗詭譎
      ,意出塵外,乃先秦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文人墨客
      ,在現(xiàn)實中受了挫折
      ,往往痛讀莊子,幻想虛靜無為
      ,放浪形骸
      ,做“逍遙游”,生云外之志
      ,且中國的文人,大都在現(xiàn)實的紛爭中以孔子思想自勵
      ,又在內(nèi)心世界以莊子自譴
      ,所以,幾千年來
      ,莊子給人們提供了在現(xiàn)世心靈安頓的場所
      ,因終其書
      ,“游”始終是莊子眼中的最高境界. 《莊子》現(xiàn)存最早的注本是晉郭象的《莊子注》.清王先謙的《莊子集解》博采眾長,是較好的注本.清郭慶藩撰 《莊子集釋》
      ,吸取了晉至清注解《莊子》的成果
      ,可謂集其大成.今人陳鼓應的《莊子今注今譯》,在注釋和譯文方面
      ,亦頗為用力.

      2. 莊子的《南華經(jīng)》內(nèi)容是什么 莊子》又稱《南華經(jīng)》,一般認為“南華”這個名字開始于唐玄宗的冊封

      。但陳攖寧先生在“《南華經(jīng)內(nèi)外篇》分章標旨”一文中指出
      ,“《隋書·經(jīng)籍志》子部道家類已著梁曠所撰《南華仙人莊子論》二十五卷(本三十卷缺),又《南華論音》三卷
      ,可知‘南華’之名在唐代以前早已有了
      ;《舊唐書·經(jīng)籍志》道家類也著錄梁曠所撰《南華仙人莊子論》三十卷(即《隋志》的《南華論》),惟不知梁曠是哪個時代的人
      ,僅知他合盧景裕同時注過《老子》
      ;盧景裕是北魏人,歿于東魏興和年間(公元539——542)
      ,正當南朝梁武帝時代
      ,遠在唐天寶以前二百幾十年,大約梁曠的時代也相差不遠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楊思范在《中國道教》(2003年第2期)中發(fā)表了“南華起源考”一文,其中提到了另一處“南華”之號在唐玄宗之前就已出現(xiàn)的證據(jù)

      , 初唐四杰之一楊炯《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云:“及其玄黃再造
      ,日月重輪,功成而不居
      ,名遂而身退
      。南華吾師也,新居賤職
      ;東方達人也
      ,安乎卑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痹撐挠种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在敦煌寫卷P.2390《失題道經(jīng)》中引《南華論》八處(見黃永武《敦煌寶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5年
      ,第120冊179 - 183頁。),楊文認為這些引文中
      ,“除有幾字與通行本《莊子》稍有出入外
      ,大體是《莊子》的原文。據(jù)此可知《南華論》即是論《莊子》
      ,‘論’是梁曠對《莊子》一書的評或釋
      。可以肯定P.2390《失題道經(jīng)》所引的‘南華論云’出自梁曠的《南華論》一書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由此可見,《莊子》在唐玄宗之前就已經(jīng)有人稱為“南華”了

      ,而且很可能這樣稱呼的人越來越多
      ,以致在玄宗時得到了官方的認可?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端鍟そ?jīng)籍志》:“《南華論》
      ,二十五卷, 梁曠撰
      ,本三十卷
      。”《隋書》是唐太宗時
      ,魏征主持編纂的
      ,而當時《南華論》就已經(jīng)亡逸了五卷,可見所出尚在唐朝以前相當一段時間
      ,其作者應就是與盧景裕同注《老子》的那個梁曠

      至于莊子為何被稱為南華,陳攖寧先生在“《南華經(jīng)內(nèi)外篇》分章標旨”一文中

      ,還提到:“注《莊子》者亦有引證東晉王嘉的《拾遺記》云:‘莊子
      ,字子休,號南華子’……但查今本《拾遺記》
      ,未見‘莊周號南華子’這一條
      ,若不是佚文,那就是注家引證有錯誤
      。注家又說
      ,莊周隱居于曹州之南華山,故其書名《南華經(jīng)》
      ,這件事也值得懷疑
      。”陳攖寧先生通過考證《舊唐書·地理志》認定“南化縣因莊子而得名……縣名既然能改
      ,難道山名不能改
      ,未必是先有山名然后才有書名
      。”

      南華到底從何而起

      ,實難確證。不過我個人懷疑
      ,“南華”或許是像“東華帝君”一樣的名稱
      。六朝時道教上清派興盛,《上清經(jīng)》有不少神仙洞府的稱號描述
      ,“東華”就是一例
      。“南華”大約起于此時代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蛟S這種道教思潮受到過佛教凈土思想的一些影響。與梁曠同注《老子》的盧景裕就兼佛教
      ,他們或許同屬北人
      ,視莊子所在地為南方。不過以上都是臆測了.

      3. 南華經(jīng) 相如賦 班固文 馬遷史 右軍帖 屈子離騷,古今絕藝意思 原文好像是:

      南華經(jīng)

      、相如賦
      、班固文、馬遷史
      、薛濤箋
      、右軍帖、少陵詩
      、摩詰畫
      、屈子離騷,古今絕藝

      滄海日

      ,赤誠霞、峨嵋霧
      、巫山云
      、洞庭月、鼓蠡煙
      、瀟湘雨
      、廣陵濤、廬山瀑布
      ,宇宙奇觀

      意譯:《南華經(jīng)》、司馬相如的辭賦

      、班固的文章
      、司馬遷的史書、薛濤的詩箋、王羲之的書帖
      、杜甫的詩
      、王維的畫、屈原的離騷
      ,都是古今絕藝

      東海之濱的日出,赤誠的霞光

      、峨嵋山的霧
      、巫山的云,洞庭湖的明月
      、鄱陽湖的煙
      、瀟湘的雨、廣陵的水濤
      、廬山的瀑布
      ,都是宇宙的奇觀。

      4. 莊子 南華經(jīng)第11篇的內(nèi)容 《莊子·外篇·在宥第十一》聞在宥天下

      ,不聞治天下也

      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

      ;宥之也者
      ,恐天下之遷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
      ,不遷其德
      ,有治天下者哉?昔堯之治天下也
      ,使天下欣欣焉人樂其性
      ,是不恬也;桀之治天下也
      ,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
      ,是不愉也。

      夫不恬不愉

      。非德也
      ;非德也而可長久者,天下無之

      人大喜邪

      ,毗于陽;大怒邪
      ,毗于陰
      。陰陽并毗
      ,四時不至,寒暑之和不成
      ,其反傷人之形乎
      !使人喜怒失位,居處無常
      ,思慮不自得
      ,中道不成章。

      于是乎天下始喬詰卓鷙

      ,而后有盜跖、曾
      、史之行
      。故舉天下以賞其善者不足,舉天下以罰其惡者不給

      故天下之大不足以賞罰

      。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終以賞罰為事
      ,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
      !而且說明邪,是淫于色也
      ;說聰邪
      ,是淫于聲也;說仁邪
      ,是亂于德也
      ;說義邪,是悖于理也
      ;說禮邪
      ,是相于技也;說樂邪
      ,是相于淫也
      ;說圣邪,是相于藝也
      ;說知邪
      ,是相于疵也。

      天下將安其性命之情

      ,之八者
      ,存可也,亡可也
      。天下將不安其性命之情
      ,之八者
      ,乃始臠卷囗(左“犭”右“倉”)囊而亂天下也。

      而天下乃始尊之惜之

      。甚矣
      ,天下之惑也!豈直過也而去之邪
      !乃齊戒以言之
      ,跪坐以進之,鼓歌以囗(左“亻”右“舞”)之

      吾若是何哉

      !故君子不得已而臨蒞天下,莫若無為
      。無為也
      ,而后安其性命之情。

      故貴以身于為天下

      ,則可以托天下
      ;愛以身于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
      。故君子茍能無解其五藏
      ,無擢其聰明,尸居而龍見
      ,淵默而雷聲
      ,神動而天隨,從容無為而萬物炊累焉

      吾又何暇治天下哉

      !崔瞿問于老聃曰:“不治天下,安藏人心
      ?”老聃曰:“女慎
      ,無攖人心。人心排下而進上
      ,上下囚殺
      ,淖約柔乎剛強,廉劌雕琢
      ,其熱焦火
      ,其寒凝冰,其疾俯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

      其居也

      ,淵而靜;其動也
      ,縣而天
      。僨驕而不可系者
      ,其唯人心乎!昔者黃帝始以仁義攖人之心
      ,堯
      、舜于是乎股無囗(“跋”字以“月”代“足”音ba2),脛無毛
      ,以養(yǎng)天下之形

      愁其五藏以為仁義,矜其血氣以規(guī)法度

      。然猶有不勝也

      堯于是放囗(“灌”字以“讠”代“氵”音huan1)兜于崇山,投三苗于三囗(左“山”右“?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流共工于幽都,此不勝天下也

      。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駭矣。

      下有桀

      、跖
      ,上有曾、史
      ,而儒墨畢起
      。于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
      ,善否相非
      ,誕信相譏,而天下衰矣
      ;大德不同
      ,而性命爛漫矣;天下好知
      ,而百姓求竭矣

      于是乎斤鋸制焉,繩墨殺焉

      ,椎鑿決焉
      。天下脊脊大亂,罪在攖人心

      故賢者伏處大山囗(左“山”右“甚”音kan1)巖之下

      ,而萬乘之君憂栗乎廟堂之上。今世殊死者相枕也
      ,桁楊者相推也
      ,形戮者相望也
      ,而儒墨乃始離囗(左“足”右“支”)攘臂乎桎梏之間。

      ,甚矣哉
      !其無愧而不知恥也甚矣!吾未知圣知之不為桁楊囗(左“木”右“妾”音jie1)囗(“摺”字以“木”代“扌”音xi2)也
      ,仁義之不為桎梏鑿枘也
      ,焉知曾、史之不為桀
      、跖嚆矢也
      !故曰:絕圣棄知,而天下大治
      。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
      ,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
      ,故往見之
      ,曰:“我聞吾子達于至道,敢問至道之精

      吾欲取天地之精

      ,以佐五谷,以養(yǎng)民人
      。吾又欲官陰陽以遂群生
      ,為之奈何?”廣成子曰:“而所欲問者
      ,物之質也
      ;而所欲官者,物之殘也

      自而治天下

      ,云氣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黃而落
      ,日月之光益以荒矣
      ,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語至道
      !”黃帝退
      ,捐天下,筑特室
      ,席白茅
      ,閑居三月,復往邀之
      。廣成子南首而臥
      ,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
      ,再拜稽首而問曰:“聞吾子達于至道,敢問: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
      ?”廣成子蹶然而起
      ,曰:“善哉問乎!來
      ,吾語女至道:至道之精
      ,窈窈冥冥;至道之極
      ,昏昏默默

      無視無聽,抱神以靜

      ,形將自正
      。必靜必清,無勞女形
      ,無搖女精
      ,乃可以長生。

      目無所見

      ,耳無所聞
      ,心無所知,女神將守形
      ,形乃長生。慎女內(nèi)
      ,閉女外
      ,多知為敗。

      我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

      ,至彼至陽之原也
      ;為女入于窈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
      。天地有官
      ,陰陽有藏。

      慎守女身

      ,物將自壯
      。我守其一以處其和。

      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

      ,吾形未常衰
      。”黃帝再拜稽首曰:“廣成子之謂天矣
      !”廣成子曰:“來
      !余語女:彼其物無窮
      ,而人皆以為有終;彼其物無測
      ,而人皆以為有極

      得吾道者,上為皇而下為王

      ;失吾道者
      ,上見光而下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故余將去女

      ,入無窮之門,以游無極之野
      。吾與日月參光
      ,吾與天地為常。

      當我緡乎

      ,遠我昏乎
      !人其盡死,而我獨存乎
      !”云將東游
      ,過扶搖之枝而適遭鴻蒙。鴻蒙方將拊脾雀躍而游

      云將見之

      ,倘然止,贄然立
      ,曰:“叟何人邪
      ?叟何為此?”鴻蒙拊脾雀躍不輟
      ,對云將曰:“游
      !”云將曰:“朕愿有問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兵櫭裳龆曉茖⒃唬骸坝?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云將曰:“天氣不和,地氣郁結
      ,六氣不調(diào)
      ,四時不節(jié)。

      今我愿合六氣之精以育群生

      ,為之奈何
      ?”鴻蒙拊脾雀躍掉頭曰:“吾弗知!吾弗知!”云將不得問
      。又三年
      ,東游,過有宋之野
      ,而適遭鴻蒙

      云將大喜,行趨而進曰:“天忘朕邪

      ?天忘朕邪
      ?”再拜稽首,愿聞于鴻蒙
      。鴻蒙曰:“浮游不知所求
      ,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
      ,以觀

      5. 南華經(jīng)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南華經(jīng)》本書《莊子》.它是先秦時代的作品.一般認為,《南華經(jīng)》是先秦思想家莊周及其后學的作品集.現(xiàn)存《南華經(jīng)》共三十三篇

      ,分成內(nèi)
      ,外,雜篇
      ,其中內(nèi)篇七篇
      ,雜篇十一篇.根據(jù)歷史上諸多注疏及今人的研究,內(nèi)篇七篇基本思想較為統(tǒng)一
      ,相互間有一種內(nèi)在的
      ,緊密的聯(lián)系,可視為莊周本人的作品
      ;外
      ,雜篇無論思想內(nèi)容還是文字風格皆不盡統(tǒng)一,非一人一時之作
      ,可視為莊周后學的作品.外篇
      ,雜篇的一部分篇章主要闡述內(nèi)篇的思想
      ,另一部分篇章則吸取儒
      ,法,名諸家思想
      ,對內(nèi)篇思想作新的發(fā)揮
      ,還有若干篇章為猛烈抨擊社會現(xiàn)實和統(tǒng)治者的文字.今人研究《南華經(jīng)》,往往是把它看作一個整體
      ,只是在討論莊周與其后學關系時
      ,才明確區(qū)分內(nèi),外,雜三篇思想的不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602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盧國龍教授講道德經(jīng)第六十章
      盧國龍教授講《道德經(jīng)》第六十章 ?來源:赤城賓館微信作者:盧國龍時間:2016-08-30 09:18:24 繁體中文版 原文: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道蒞天下者
      ,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
      ,其神不傷人
      道家養(yǎng)生功法及功家必備驗方
      道家主張遵循自然法則,按照自然規(guī)律處理問題
      ,這是人與大自然和諧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道家養(yǎng)生功法更是人類用大自然來保護自己的一種生存方式?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游绻Φ兰茵B(yǎng)生功法
      ,按照宇宙運行規(guī)律和自然法則行功
      易經(jīng)證釋中孚卦詳解
      《易經(jīng)證釋》中孚卦 孔子《宣圣講義》中孚上巽下兌
      。風行澤上
      。四陽二陰。與渙節(jié)之三陰三陽者異
      。節(jié)兌在坎下
      。中孚兌在巽下
      。渙巽在坎上
      。中孚巽在兌上。是中孚卦得渙節(jié)者各半
      。即以渙之上
      。合節(jié)之下也
      峨眉道家秘傳養(yǎng)生六字訣
      《養(yǎng)性延命錄·服氣療病篇》曰:“凡行氣,以鼻納氣
      ,以口吐氣
      ,微而引之,名曰長息
      。納氣有一
      ,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
      ,吐氣六者謂吹
      、呼、唏
      、呵
      、噓、咽
      ,皆出氣也
      。”“凡人之息
      ,一呼一吸
      黃帝內(nèi)經(jīng)的“道”
       一
      、"道”是生命的本質自從文明誕生的那一天起
      ,人類就想知道自己生存的環(huán)境為什么會是這樣?生命 又是怎樣產(chǎn)生的
      ?對自然和生命本原的認識
      易經(jīng)周易第60卦,水澤節(jié)原文卦辭爻辭卦象預測應用詳解
      《周易》第60卦 水澤節(jié)第60卦■■ ■■■■■■■■■ ■■■■ ■■■■■■■■■■■■坎上兌下水澤節(jié)節(jié):亨。 苦節(jié)不可貞
      。初九:不出戶庭
      ,無咎。九二:不出門庭
      ,兇
      。六三:不節(jié)若,則嗟若